期盼溫總理“大年三十,議水大計”能真正感動地方官
新華社消息:去年入秋以來,我國西南大部分地區發生嚴重干旱,對部分群眾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2月12日至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河池市東蘭縣、巴馬瑤族自治縣,看望慰問受災群眾,指導抗旱救災工作。
在村民黃忠英家,總理和大家圍著一盆炭火,共商抗旱大計。村子里有多少人?旱情怎么樣?有多長時間沒有下雨?附近有沒有水庫……溫總理向村支書黃峰詳細詢問有關情況后說,這個地方已經連續干旱缺水,現在氣象還很難預料,也許干旱還將持續下去,我們要做好迎接更大困難的準備。當前旱區農村工作要以抗旱為中心;首先要保人畜飲水,同時要搞好春耕備耕;黨員干部要到第一線,帶領和組織群眾抗旱,統籌調度水資源;要保證節日期間群眾用水,讓群眾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春節。他強調,從長遠看,根本解決水的問題,要統籌規劃水庫、塘壩、水柜等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財政要給予支持,做到來水時能存得住,干旱時能用得上,切實把這件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解決好。
溫總理一番話情真意切,讓當地干部十分感動:“今天是年三十啊,總理來關心我們山區少數民族的飲水問題,感謝總理。”溫家寶微笑著說:“大年三十,議水大計。”房子里響起一陣會意的笑聲。
報道說“溫總理一番話情真意切,讓當地干部十分感動”,大于認為溫總理的這一番話還應該讓當地官員十分羞愧,因為這樣的民生大計還需要溫總理大年三十來議,要等到對部分群眾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才來議,難免要受到“臨時抱佛腳”的質疑。
再看看這里的地方官員平時是不是燒了香,燒了多少香呢?就說溫總理問到的“附近有沒有水庫……”的問題。資料表明,河池市有201座水庫,東蘭縣有7座水庫。可是這些水庫基本上是建于上世紀70年代,經過多年運行目前存在諸多安全隱患且淤積嚴重。如2009年7月發生垮壩的廣西河池市卡馬水庫,修建于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卡馬水庫,是一座小型水庫,庫容為九百三十萬立方米,大壩全長二百五十米,最大壩高三十八點七米。2007年已被列入中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專項規劃,當地于2008年9月開始對大壩實施除險加固。結果在2009年6月遭遇洪災出現險情時,專家才認為存在跨壩危險,已經無法修復,決定實施拆除。
2009年7月是水災,緊接著又是干旱,早就有分析說:“當前東蘭水利基礎設施還比較落后,統計顯示,武篆、三石、大同等鄉鎮主要水利工程大多已使用20年以上,機械損壞、機井不配套等狀況多發,同時部分渠道有垮塌、滲漏現象。”上世紀70年代的水利基礎設施用到現在,當然會落后;長期失修,當然會垮塌、滲漏;水利基礎設施不利了,當然會下雨就是水災,多晴幾天就是干旱。
問題是,上世紀70年代干部受了那么多的“迫害”,經濟條件那么差,他們還能夠組織人民群眾修出那么多水利。現在干部都成了父母官,經濟條件更是好多了,不知道這些年來這些父母官干什么去了?要說沒有錢,光看東蘭的紅色旅游景區建設規模也不小,公開的方案中,準備建設的有東蘭烈士陵園(韋拔群烈士陵園),韋國清上將故居等項目,據說計劃總投資是5674萬元,其中,申請國家補助5331萬元,地方配套343萬元。如果能有一半這樣的勁頭來加強一下水利建設,不要說50年一遇,就是遇到百年大旱,災情怕也不會到要溫總理“大年三十”來“議水大計”的程度。
這里說的是溫總理到了的東蘭縣,其實大多數地方的地方官也大同小異。期盼這次溫總理“大年三十,議水大計”能真正感動地方官,平時為“民生”這尊菩薩多燒點香,及時解決一些“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才好。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