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言必信行必果必須確保------
http://ezheng.people.com.cn/proposalPostDetail.do?boardId=1&view=1&id=59181
經國務院批準執行的由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制定的《勞動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2006年-2010年)》明確提出:“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與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費水平形成差距,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并把“縮小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與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費水平的差距”作為“十一五”規劃綱要的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今年是規劃綱要執行的最后一年,縮小養老金差距的目標任務能否圓滿完成?此前很多人對此存有疑慮。有的人甚至根據養老金差距繼續擴大的現實情況提出忠告:“不要讓縮小養老金差距成為騙人的話!”事實也確實不容樂觀。綱要實施前的2005年,企業、機關、事業人員的月平均退休金分別為713.75元、1469.42元、1345.58元,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之間的退休金差額分別為755.67元、631.83元,相差倍數分別為2.06倍、1.99倍。“綱要“實施只剩一年了,差距不但沒有縮小反而急劇擴大了。目前企業與機關事業的養老金差額已由初期的六七百元擴大到2000元左右,相差倍數也由原來的兩倍左右增加到三倍以上。很多人眼看著養老金差距一天天拉大,早已對縮小差距失去信心,因為這個差距也確實太大了!
正當人們幾乎完全失去信心,對今年縮小養老金差距再也不抱任何幻想的時候,傳來了振奮人心的消息,溫總理在 1月19日 上午主持召開的國務院第四次全體會議上,明確提出:要“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各項目標,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各項目標”, 當然要包括《勞動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2006年-2010年)》提出的“縮小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與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費水平的差距”這一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這使人們心中對于今年大幅提高企業養老金,縮小企業與機關單位巨大的養老金差距,實現公平養老重新燃起了希望之光。
盡管溫總理重申了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各項目標的要求,要真正完成縮小養老金差距的目標卻并非輕而易舉的事情。因為縮小差距意味著到今年年底二者的差距就要從目前的差額2000元以上至少縮小到2005年底的六七百元以下,相差倍數也必須從目前的三倍左右降低到兩倍以下。要完成這一目標,其難度就可想而知了!
實現縮小養老金差距的目標,我們可以做一個大概的估計,即使將原來的差額六七百元縮小到500元,也至少要從目前的實際差額2000多元縮小2000-500=1500元以上。按此計算,縮小后企業的養老金水平平均在2800元左右,機關事業的平均水平在3000至4000元之間,雖然差額不一定能縮小到500元以下,但相差倍數已降至兩倍以下,由于尚在逐步縮小過程中,還可以說得過去。縮小的方法有兩個:一種方法是“填谷就峰”,即縮小的差額全部通過企業增加養老金來實現,這種方法企業養老金增加的多,企業退休職工受益大,但國家的財政負擔較重,另一種方法是“削峰填谷”,即機關事業單位少降一點,企業多升一點,這種方法機關事業人員要受點損失,企業人員增加幅度比前一種方法稍小一些,但國家的財政負擔較小。不管采用哪種方法,2010年,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都會有一個較大幅度的提高,基本相當于較前翻了一倍多。但這并不值得驚奇,因為機關事業人員此前早就有了示范效應。通過最近兩三年內增加退休金和加發津補貼,他們早已在本就高于企業水平的基礎上實現了翻番甚至更高的水平。企業今年增加的部分只不過是彌補了部分新拉開的差距,差距仍需繼續縮小,直到公平合理為止。
怎樣才能確保“十一五”規劃綱要縮小養老金差距目標的實現?必須針對造成養老金巨大差距的兩大根本原因下決心做好兩件大事,才能順利達成這一目標。一件大事是歸還國家對企業退休職工的社保歷史欠賬。只有解決了這個問題,才能解決資金來源問題。否則,縮小養老金差距只不過是一句空話!養老體制改革前,由于國家對企業職工實行低工資高積累的分配政策,工人的剩余勞動所提供的資金以利潤、稅金和國有資產增值的形式全部上繳國家。據顧龍生編著的《毛澤東經濟年譜》中提供的資料,上繳部分超過工資11倍多。據估算,60年累計上繳總額達百萬億以上。從中減去作為國家管理必要扣除的稅金以外,其余所形成的國有資產的產權無疑是屬于創造它的國企職工的。其中當然包括了職工養老、醫療所需社會保險費用。因此項懷誠說:“國有資產就是企業退休的老人創造的”,“已經退休的老人,就把國有資產變賣了,給他們養起來就是了。為什么呢?因為這些資產就是他們創造的,他們實行低工資,從牙縫里省出來創造這個財富。現在他們老了,不能工作了,新的人實行新的方法,老的人應該把這個國有資產的股份賣了以后給他們養老。”早在1993年11月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時,就有吳敬璉等若干經濟學家和經濟工作者提出歸還社保歷史欠賬的建議。吳敬璉提出:“補償國家對他們的社會保障欠賬。顯然,這樣做是既合理又合法的,因為在工資扣除基礎上形成的這部分國有資產產權本來就屬于為這種積累作出貢獻的老職工,在改行個人賬戶制時自然應該將這部分積累還給他們。國家是否償還曾為國有資產的存量積累作出過貢獻、又往往在經濟改革利益重組過程中受到利益損失的老職工(包括養老保障體制改革前已退休的‘老人’和已參加工作多年、現仍在職的‘中人’)的這筆欠賬,是一個關乎數以億計的老職工的基本權益和政府政治信譽的重大問題。”,他指出:“總體來看,這種需要由政府負擔的養老保險隱性債務規模很大,世界銀行1997年估計為當年GDP的46%~69%;一些經濟學家的估計為當年的71%至94%不等;國務院體改辦課題組的估計更高達145%。”如果按國務院體改辦課題組當時的估計高達145%測算,這種需要由政府負擔的養老保險隱性債務規模將高達11.45萬億元以上。并忠告說:“對老職工的這筆養老保險欠賬問題不解決,新的養老保險體系無法正常運作,建立社會安全網、保持社會穩定就會成為一句空話。”13年后的2006年7月,他仍在呼吁:“ 另外一件事,是歸還國家對老職工的社會保障欠賬。這件事也是目前的國家財力完全可以做得到的。‘非不能也,是不為也’。我還是呼吁盡快把這兩件事情辦成。”不知什么原因,歸還社保欠賬問題一直懸而不決,“空賬戶”運轉一直持續至今。不得不通過挪用年輕職工個人賬戶上的資金為老職工發養老金的辦法來應對,同時造成了社保基金的巨大缺口。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徐東華表示,社保基金缺口“是一個驚人的數字。”由于社保基金存在巨大缺口,形成寅吃卯糧,入不敷出的局面。因而企退職工的養老金只能被迫維持在低水平上。這是造成目前企業養老金嚴重偏低的根本原因。不及時解決欠賬問題,面對社保基金巨大缺口,連維持目前10%的微調有的地方都開始反映社保基金難以承受了,更何以談及大幅提高企業養老金,縮小同機關事業退休金的巨大差距,完成“十一五”規劃綱要的目標?要打破這一困局,根本出路在于國家下決心立即償還社會保障歷史欠賬。政府對百姓的這筆巨額欠賬既然是顯而易見的不爭的事實,國家就應該從維護數以億計的職工群眾的權益出發,本著實事求是,既不要讓企業退休職工吃虧,也不能讓國家承受損失的原則,予以及時圓滿的解決。欠賬還錢,天經地義。無論是從古人的“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民為重,社稷次之”的傳統理念講也好,還是從“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出發也好,政府都應該及時主動地歸還欠賬,絕不能失信于民,即使砸鍋賣鐵也得把這筆欠賬還清。這樣做了才能既維護了職工群眾的合法權益,又維護了政府的政治信譽。
第二件大事是要立即解決十幾年來人民群眾強烈不滿的的退休雙軌制問題。只有解決了這個問題,才能從制度上徹底解決養老金差距越拉越大的勢頭,從根本上保障養老待遇的公平合理。否則,即使養老金差距暫時縮小了,還會像脫韁的野馬,易放難收。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來,由于只是企業率先實行了統賬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機關事業單位拖延至今遲遲不進行改革,仍然沿用計劃經濟時代近似供給制的一套退休制度,由于二者在制度模式、資金來源、待遇計發、調整機制、管理體制等方面存在著很大差異,發展成為今日退休雙軌制的局面,造成二者之間養老金水平的巨大差距,并且愈演愈烈。目前,機關事業養老待遇水平已超過企業三倍以上,差額也升至2000元以上。隨著差距的不斷拉大,退休雙軌制的弊端日益顯現,其合法性、公平性不斷受到強烈質疑,企業退休職工的不滿情緒與日俱增,呼吁之聲更是日趨強烈。關于退休雙軌制的嚴重弊端和巨大危害性,本人在E政1055號提案中已有詳細論述,在此不再贅述。需要提請注意的是,根據 1月21日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09年國民經濟運行數據。其中,全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總收入達18858元。而據人社部公布的數據,目前企業養老金月人均1200元,年人均14400元。這就是說,去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總收入的18858元要比企業退休職工的年總收入14400元遠超出4458元,即超出了企業退休人員年收入的31%,或者說,企業退休人員平均年收入僅相當于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總收入的76.36%。與平均水平比較,企業養老金水平實在是太低了,太低了!這就意味著,目前已經退休的4728萬企業職工,這些伴隨共和國走過了60年風雨歷程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開拓者,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建設的奠基人,改革開放事業的主力軍,這些共和國的有功之臣,作為建國后第一批產業工人階級,他們退休后的實際生活水平已經遠低于城鎮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事實證明,企業退休人員確實已經成為僅次于城市下崗、失業人員的低收入階層了!不僅一般企業退休人員退休待遇嚴重偏低,就連那些企業退休的高級專 家甚至 教授級、研究員級高級專家,以及那些尚健在的建國創業老干部的平均年收入也僅有一萬六七,也難以達到這個平均數字。而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機關事業退休人員的年收入卻遠遠超過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總收入,至少在兩倍以上。如果以城鎮平均收入水平作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標準的話,機關事業退休人員可以雙倍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而遠低于城鎮平均收入水平的企業退休人員則尚未分享到改革發展成果!這對于直接創造物質財富的納稅人來說,確實是太不公平了,太不合理了!這種懸殊的差距和極端不公平的狀況必須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及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同時這也表明,廢除退休雙軌制,建立統一的公平合理的養老保險制度的任務是多么緊迫,多么刻不容緩!
完成“十一五”規劃綱要縮小養老金差距的目標,上述兩件大事缺一不可。歸還了社保歷史欠賬,才能解決資金來源問題,否則一切無從談起。只有建立了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才能從制度上保證養老的公平性和保持養老金的合理差距,從根本上解決差距失控的問題。否則暫時縮小了的差距又會重新拉大。這兩件大事關系到憲法和法律的尊嚴,關系到社會的公平正義,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關系到數以億計的企業職工的基本權益和生存狀況,更關系到政府的政治信譽和干群關系、黨群關系。本應早就做好的事情拖延十幾年尚未完成,已經造成了許多難以挽回的損失。舉個明顯的例子, 吳敬璉 先生提出的對“老人、中人”補償的問題。“老人”是指養老保險改革前退休的職工,即使從1997年算起,至今拖延13年了,60歲退休到今年73歲了,已經到達國人目前的平均壽命,至于1997年以前退休的年齡就更大了。這批老人無疑已經有相當多數離開了人世,余下的人也已進入人生的末段。這就是說對“老人”的補償問題已漸進尾聲,剩下的問題主要是補償“中人”的問題了。對于奮斗終生,補償尚未實現已經離世的這部分“老人”,難道有關部門和責任人就沒有一點歉疚感嗎?即使有所歉疚,難道是可以挽回的嗎?若繼續拖延,是否還要留下更多方面的難以挽回的損失和歉疚呢?對此,照理是應該問責責任部門和責任人的。但無論如何不應再繼續拖延下去了!
不管采用什么方法,也不管達成目標存在多大困難,既然這一目標早就列入了政府“十一五”規劃綱要,既然國務院總理再次提出明確的要求,那就代表政府的決心,體現了政府的意志。縮小養老金差距,既是政府規劃綱要的目標和任務,也是政府對人民群眾的承諾;是一項必須完成的硬任務,而不是可完成可不完成的軟任務。政府言必信行必果,既定的目標和承諾必定要千方百計按期完成,才能取信于民,維護政府的公信力。我們完全可以相信,“十一五”規劃綱要關于縮小養老金差距的目標應該是可以按期完成的,是可以期待的!
實際上,就目前的主客觀情況來看,達成縮小養老金差距的目標應該說是已經具備了很多有利條件。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加大國民收入分配調整力度,增強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眾消費能力”。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嚴重偏低,其平均收入只相當于城鎮家庭人均總收入的76.36%,生活水平明顯偏低,顯然屬于需加大調整力度,增強消費能力的低收入群體。今年1月2日溫總理在齊齊哈爾市看望群眾時對一位從企業退休多年的老人說:“如果國家財力可以,還會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只要政府下了決心,縮小養老金差距,完成“十一五”規劃綱要的目標是完全可以辦得到的。從國家財力上來看,也已具備了充分的條件,可以說是“既可能,又可為”的。隨著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國家財政收入逐年增加,國有資產大幅增值,國家完全有能力拿出一定財力,盡快歸還社保歷史欠賬,大幅增加企業養老金,從而縮小日益拉大的養老金差距,圓滿完成“十一五”規劃綱要的目標任務。過去,項懷誠說“國有資產就是企業退休的老人創造的。他指出:應該把這個國有資產的股份賣了以后給他們養老。劃撥國有資產充實中國養老金,中央到了該下決心的時候了”。現在看來,是否一定要變賣國有資產來養老呢?近年來國有企業利潤大幅增加,高的年份達到上萬億元,差一點的也有六七千億元。這就是說,不許動用老本,不需變賣國有資產,每年僅用國有資產的盈利即可滿足為企業退休老職工養老的了,而且增加的幅度還比較高,何樂而不為呢?如果再同時開辟其他一些資金渠道,完全解決企業養老金嚴重偏低和與機關事業養老金差距懸殊問題的進度還會加快。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