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只是傳說,文化全是裝的---上海既沒有海,也沒有派
最近,上海這邊鼓噪復興“海派”文化,要抵制國語普通話,發揚光大“海派”文化的標志---上海方言。動靜鬧得不小,不少北方朋友都來問“什么是海派文化?”
當今中國,專家不靠譜,行家也不可信。各行各業的票友們動不動就自己親自上陣,卷起袖子,拿起鎬頭去仔細挖掘大膽考證。本周無事,阿拉一上午在網上當網蟲,認真查找關于海派的蛛絲馬跡,想搞明白到底什么是“海派文化”。
在網上搜來搜去,頭頂“海派”桂冠的文人只有一位,就是張愛玲。
這真是個莫大的諷刺!不光張愛玲祖上就是外地,其本人就從來沒有用上海方言發表過任何東西,何以成為以上海方言為標志的“海派”文化的掌門?而且其祖先之一李鴻章本人對上海人就極其不感冒。其流傳至今的一句名言就是:說一個上海人不象個上海人,那是對上海人的最大恭維!
有人說張愛玲出生在上海。出生在上海就是上海人了?那些馬路邊上賣菜的小販,他們的孩子都出生在上海,怎么不見上海人要跟他們去攀親?
“海派文化”,聽起來巍峨雄壯,仿佛有雄赳赳之一票人馬。讓阿拉一個一個按照上海人的“海派”標準來檢驗一下。
以阿拉一個外行看來,“海派文化”之表象,除了本土涵義,剩下的就有點崇洋,有點小資,有點小富小貴,有點飄逸瀟灑。
那么,拿當下最當紅的文藝界人士說起,最接近這個標準的生活在上海的文人是余秋雨和郭敬明。余秋雨是文豪,又是新晉富豪;郭敬明是文化界最當紅小生,也是富而且貴。然而,仔細打量,這兩人卻是地地道道的外地硬盤。一個來自浙江余姚,一個來自四川,江湖人稱“小四”。
已故著名畫家陳逸飛,既洋又瀟灑。也接近這個標準。然而,陳先生卻是浙江鎮海人。也是外地硬盤。
韓寒是上海本地人,盤踞在松江?!跋扔兴山?,后有上??h”,韓寒應該是最正宗之上海人。然而,韓寒既從未用上海本地方言發表過任何坊間大賣的作品,又自稱“鄉下人”。其作派一點也不象傳說中的“海派”,倒和當年的紅衛兵,或者當年之上海工人階級有一拼。
再一路看下去。
王安憶,著名作家,外地硬盤。
王元化,著名學者,文藝理論家,評論家,作家。湖北江陵人。外地硬盤。
錢鐘書,在上海寫出了《圍城》,然而,祖籍江蘇無錫。外地硬盤。
周瘦鵑,“蝴蝶鴛鴦派”作家,蘇州人。外地硬盤。
張恨水,祖籍安徽,出生于江西廣信。外地硬盤。
張愛玲,祖籍河北唐山。頭頂“海派作家”桂冠,不幸也是外地硬盤。
蘇青,寧波人,外地硬盤。
傅雷,文學翻譯家,上海南匯人。本地人。
魯迅以及旗下之左聯戰士,皆外地硬盤。
“海派”在哪里?誰是“海派”?
吊詭的現象是,上海從開埠以來,從來就是一個以無產階級和窮苦百姓為主體的城市,一個無產階級---工人階級和窮人的地盤。1949年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后,富豪權貴,真正意義上的富人,不是跟著國民黨到臺灣共商反攻大計,就是奔赴香港海外謀求西山再起。留在上海迎接解放的幾乎全部是真正意義上的窮人和工人階級。然而,60年過去,不知何故,這個從來都是以窮人為主體的城市,卻是中國最“仇窮”的地方。
曾幾何時,上海工人階級是全中國勞動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一面大旗。在“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政權”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中,上海始終以工人階級為主導,獨樹一幟。然而,不知從何時起,這面響當當的大旗不見了。上海人的虛榮心把工人階級給“自宮”了?,F在的上海,滿大街只見外地鄉下民工,而沒有工人階級。他們把蝸居著熬過寒冬的60以上離退休老人們的生活現狀視而不見,把廣大不幸而買不起房以及不幸而成為房奴而背負終生債務的廣大普通百姓視而不見,卻夸說著不屬于自己的奢侈和浮華。這是“海派”的精神實質之一。
罵北京人,您得說他“缺德”,說他缺“弦”---缺腦子;而罵一個上海人,您只需說他“沒錢”,說他“荷包癟”,---說他是無產階級就夠了。這是上海罵人最狠的話。赤佬!然后才是說外地硬盤,鄉下人,當然,不包括鄉下那些農民企業家。也就是說,只要您有錢,在上海人眼里,您就不是鄉下人了。鄉下人,只是對那些窮農民和沒見過世面的窮人的蔑稱。
世界各地各民族,凡是美好的東西,基本大同小異。然而壞的東西,卻各有可觀。古往今來,在中國各地都有窮人,然而,只有上海,卻出產“癟三”。所謂“癟三”也就是又窮又慫。中國漢語有句成語叫作“為富不仁”,而“癟三”卻是為窮卻也不仁。這大概可以解釋為什么在上海這片窮人的土地上,人們卻如此“仇窮”,如此沒有同情心。而這,也正是所謂“海派”的偽小資的精神特質之一。
昨天在“新浪”上看到“海派”新掌門---上海清口---上海單口相聲演員周立波發微博說:請支持阿拉哦上海文化。
看了不禁讓人失笑。周立波,俺們全國人民想支持您,但是您讓俺們怎么支持?任何一個流派需有自己的流派載體,代表作品及代表藝術家。以上海方言為標志的海派,就連舵主您本人都是個寧波人----一個上海人眼中的外地硬盤,就您光桿兒一個,說上幾句“阿拉”就成了“海派”了?
要是那樣的話,俺本人最“海派”了。來到上海,俺最中意的就是這個“阿拉”。每當我不想正經說話,就打發“阿拉”出場。
看看北京天津兩地的同行,相聲大師侯寶林,馬三立。他們來自窮苦百姓,使相聲這門勞動人民的藝術起源于勞動人民,生根發芽于廣大勞動人民。其風趣幽默中,飽含著勞動人民的生活智慧,以及勞動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對世界平和達觀的態度,以及對窮人的同情和聲援,對丑惡現象的鞭笞。而周立波呼吁全國人民支持的以排斥外地為主導思想,以上海本地方言為噱頭的上海單口相聲----“海派清口”又是什么?不過是以市儈的插科打諢為主導,用方言土語譏諷時弊,拿領導人物開涮,為有閑人逗哏撓癢,為有錢人開的堂會。就您這么個地方滑稽劇,上海單口相聲,您讓全國人民怎么支持您?用句天津話回答您:您別逗了,自個兒一邊兒玩兒去!
別說全國人民了,您讓上海人自己試一試。讓韓寒放棄國語寫作,用方言進行創作,看看其新書是否大賣?您讓上海人在自己家實行抵制普通話,看看他們操著方言土語能不能在178萬一套房子的高壓下在上海找到一份年薪一萬的工作?您自己坐著說話不腰疼。為了您一個單口相聲,國家要把從清朝就早已開始普及的官話---普通話推廣網開一面,為上海人保留地方語言?在吾鄉,人們以會講普通話為文明先進的標志。只有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才可以講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何以在上海,上海人如此要抵制普通話的推廣?曾幾何時,也就幾年前吧,上海還是灰溜溜的,上海人不少都在深圳淘金呢。剛剛開發了光鮮一點了,就不知道天高地厚。而這,也是“海派”文化的精神本質之一。
再看看“海派”的語言素質。昨天周立波的微博說:他的夜場演出有抽獎。有個小女孩上臺領獎,上海人不會講上海話。他問為什么不會講,女孩回答說老師不讓。“快要死了!奧喲,心里哈酸,希望大家一定要扶持阿拉額上海文化。”
幾年前王安憶批評上海方言的粗鄙。她說:上海人說到死,不論是說親家還是仇家,一律是“死掉了”。而在中華文化積淀深厚的湘楚大地,人們談論某人去世,都用比較含蓄的詞語說“沒有了”,“老了”,“去了”。
即使是在吾鄉,中華文化積淀不算深厚的內蒙古草原上,當人們談論親朋故舊誰人去世,我們說他“升天了”,“走了”,“沒了”。我們只有說狗,才說它“死掉了”。粗鄙與文明,在此可見一斑。上海人應該好好反省一下,去除方言土語中那些鄙陋的表達方式,別動不動就以“快要死了”這樣不吉利的詞語來做夸張。北方有句俗語叫做“別拿肉麻當好玩”,上海方言也別拿粗鄙當幽默。
說上海單口相聲的周立波,您要么就強硬地與全國人民接軌,向普通話靠攏,擴大自己的觀眾隊伍。要么,您就強硬地與全國人民脫軌。在上海這片小舞臺上自由自在地發揮。您不能以一相聲演員的身份,卻定位于虛無縹緲的“海派文化”的新掌門,要求全國人民為您一小小的地方滑稽劇犧牲自己的利益。您和小沈陽叫板,那也純粹是出昏招。小沈陽不要說有北方大腕趙本山做后臺了,光是東北三省的廣大父老鄉親就夠他演一輩子的。您拿什么跟他叫板?就您這十來個人馬,七八條槍?
您一寧波人,也是一外地硬盤,怎么老是揭起自己的桿兒,挺起的卻是他人的旗?借用一句上海網友給我的留言與您共勉:祖上就是外地,真為你祖先悲哀!
最近有位美國朋友要回國休假。周末大家去萬豪酒店去啜一頓。席間,扯起谷歌要退出中國的傳言。記得兩年前當芮成剛斥責星巴克,要求其退出故宮時,阿拉和許多網友憤怒質疑小芮:憑什么故宮可以賣自己的北京烤鴨,就容不下一杯星巴克之咖啡?
這位老美卻振振有詞:就該把星巴克扔出故宮去!如果有人敢在美國總統山賣拉面,俺就去掀了其牌匾砸了伊場子!神圣之地,不容褻瀆!
關于谷歌退出中國市場,包括我所敬仰的科學打假人士方舟子在內的中國精英們一致表示痛惜。然而,這位老美卻不以為然:谷歌一個商業公司,不肯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挑戰中國主權尊嚴,伊早該退!不信,誰敢試試在民主自由的美國領土上如此行事,早就有招待恐怖分子的老虎凳伺候伊!
老美問我最近忙什么,我說最近有點忙,又要忙著發表反美愛國演說,又要忙著賺美國盧布,能不忙么?
這位老美嘿嘿一笑?!鞍硞兝厦勒@么傻泥?過去的一個多世紀,俺們培養了你們一代又一代知識青年回去反美,喚起民族的覺醒和獨立!”
這,才是真正的“海派”。海納百川。不以一己私利為行動動機,而是以全人類的覺醒和共同進步為崇高目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