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評《看看康生的豪宅 17圖》
在網上看到《看看康生的豪宅 17圖》覺得其圖真實,其文是拿圖寫小說;就象網上有人看到某人凸口袋的上身圖片,就說那口袋中有半只燒雞,而本人則認為那口袋中是原子彈。因此想說說寫小說也不要太西西體偉,該有證據地方還是應該有。
《看看康生的豪宅 17圖》
http://bbs.feirds.cn/thread-42565-1-1.html
http://club.kdnet.net/newbbs/dispbbs.asp?BoardID=64&id=3202509
一,《看看康生的豪宅 17圖》(以下簡稱《17圖》):
“前不久,我與幾個朋友在北京小聚。其中一個朋友是個文化人,不喜歡去鬧騰騰的名家大店。我請他選地方,他說去竹園賓館吧,雖然菜做得一般,但環境挺優雅的,那地方以前是康生住的宅子。
說到康生,年輕人可能不是很熟悉,他是共產黨的高級領導人,也是共產黨的理論家,1975年死的時候是共產黨的副主席,第四號人物。”
評:
一,這段話及全文中都沒有證據證明“宅子”是“康生的”。
二,《17圖》說:“那地方以前是康生住的宅子。”即包含那“宅子”可能不是“康生的”,“康生”僅僅居住而已,此種可能性的存在,與《17圖》中找不到“豪宅”是“康生的”的證據而相一至。
基于上述,本人也“摸仿秀”,寫一段:“前不久,我與幾個朋友在北京小聚。其中一個朋友是個文化人,不喜歡去鬧騰騰的名家大店。我請他選地方,他說去竹園賓館吧,雖然菜做得一般,但環境挺優雅的,那地方以前是“熬粑麻”住的宅子。說“熬粑麻”到,年輕人可能不是很熟悉,他是摸石頭的高手,也是白黑貓論理磚家,19××年死的時候是頂大的官,第0號人物。 ”
二,《17圖》
“1、康生的宅子就在這個小胡同里,舊鼓樓大街小石橋胡同24號。在北京,小胡同里藏著不少深宅大院,過去是王公貴族的宅子,解放后成了‘人民公仆’的住所。人民翻身了,人民的仆人的居住條件當然也要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2、這是院門。這里原來是清朝大臣盛宣懷的宅子。共產黨進城后,國家副主席董必武在這里住了8年。據說董老嫌這里太大,搬走了,1956年康生搬了進來,一直住到1975年去世。康生死后,這所房子起初閑著。后來,我國與以色列進行建交談判,為了避免談判走漏風聲,就把以色列代表團安排在這里。再后來,就改成賓館了。”
評:
《17圖》說:“那地方以前是康生住的宅子。”“就在這個小胡同里,舊鼓樓大街小石橋胡同24號。”即“康生的豪宅”。又說:“共產黨進城后,國家副主席董必武在這里住了8年。據說董老嫌這里太大,搬走了,”
按照《17圖》邏輯:“康生住的宅子”就是“康生的豪宅”。那么“董必武在這里住了”,“這里”就是“董必武”“的豪宅”了。
“董老”“搬走了”,“康生搬了進來”。麻煩在就于《17圖》沒有說:“董必武”“的豪宅”康生憑什么就“搬了進來”?而且《17圖》池沒有說:董必武有何反應?
《17圖》說:“康生死后,這所房子起初閑著。”
既然是“康生的豪宅”難道康生就沒繼承人來繼承嗎?干嗎讓它“起初閑著。”《17圖》沒有說。
《17圖》說:“……,我國與以色列進行建交談判,為了避免談判走漏風聲,就把以色列代表團安排在這里。”《17圖》怎么知道:“以色列代表團安排在這里。”是“為了避免談判走漏風聲”?難道不“安排在這里”就不能“避免談判走漏風聲”么?——中國陸地960萬平方公里卻無一“避免談判走漏風聲”之處!
既然這是“康生的豪宅”,憑什把“以色列代表團安排在這里。”?換個句式造一句:即然是“《17圖》們的宅子”,憑什把“外國代表團安排在這里。”
《17圖》說:“再后來,就改成賓館了。”即然這是“康生的豪宅”,憑什么把“康生的豪宅”“改成賓館了”?《17圖》應當告訴改制文件的文號及內容。
三,《17圖》:
“3、這是介紹原屋主盛宣懷的標牌。盛宣懷在中國近代史上是個大名人,著名的洋務運動家和企業家,當過清政府的內閣大臣,正部級干部。做過不少大事和好事。他辦過鐵路、航運、電報、煤礦等企業,創辦了北洋大學(現天津大學)、上海交大、中國通商銀行、中國紅十字會等機構,還做了許多社會福利工作。他幾十年從事慈善事業,組織成立民間慈善機構,發動企業捐款賑災濟貧,做了數不清的實實在在的善事。1916年他在上海去世的時候,送葬的隊伍從吳江路排到了外灘。按照階級分析的觀點,凡是封建官僚,都是反動統治階級的分子,必然是人民的敵人。然而,盛宣懷的的確確為人民做了好事實事,他顯然不是壞人,是善人,人民會永遠記住他的。”
-----------------------------------------------
參考資料:
“盛宣懷打垮胡雪巖
http://book.sina.com.cn
2008年03月26日 17:05
連載:追尋歷史的真相
作者:中國散文學會 編選 張秀楓 主編
出版社:河南文藝出版社
盛宣懷打垮胡雪巖
時 光
胡雪巖與盛宣懷分屬不同的利益集團。胡的后臺是左宗棠,盛的后臺是李鴻章,而左與李有極深的矛盾。這就是胡、盛爭斗的緣由。
……。
-------------------------------
盛宣懷與清朝的滅亡
1907年,盛宣懷奉召進京,次年任命為郵傳部右侍郎。1910年袁世凱被免職后,盛宣懷受到重用。1911年,升為郵傳部尚書,次年為皇族內閣郵傳部大臣,他建議將各省自己建立的鐵路、郵政轉為中央領導。這個措施遭到了許多地方的反對,四川、廣東、湖南和湖北發生了保路運動。盛宣懷命令各地加以鎮壓。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后,盛宣懷請袁世凱出山,同時他遭到了各方的譴責,許多人責怪他的收路政策導致了動亂,盛宣懷被革職移居大連,永不再用。盛逃亡日本神戶。
1912年秋,中華民國建立后,盛宣懷回到上海,在上海租界中繼續主持輪船招商局和漢冶萍公司。盛宣懷支持袁世凱,二次革命時他希望袁能勝利。1915年日本曾試圖拉攏盛,但遭到盛的拒絕。1916年4月27日,盛宣懷病逝于上海。他的葬禮極其盛大,盛宣懷大出殯轟動上海,耗資30萬兩白銀,送葬隊伍從斜橋弄(吳江路)一直排到外灘,為此租界當局專門安排了交通管制。
http://baike.baidu.com/view/31862.htm
四,《17圖》:
“4,正對著大門,擺了幾塊假山石,這里還有噴泉。康生是個很有藝術修養的收藏家,文革期間,他收集了34000冊書籍和5500件文物,許多寶貝是抄家的收獲,也有從國家博物館包括故宮博物院里拿來的。……。”
評:
請注意這句話,“康生是個很有藝術修養的收藏家,文革期間,他收集了34000冊書籍和5500件文物,許多寶貝是抄家的收獲,也有從國家博物館包括故宮博物院里拿來的。”
這句話中的主語是“康生”,共5個分句;可分述如下:
⑴,“康生是個很有藝術修養的收藏家,”
⑵,康生(在)“文革期間,”
⑶康生“收集了34000冊書籍和5500件文物”
⑷康生(的)“許多寶貝是抄家的收獲,”
⑸康生(的)“許多寶貝”“也有從國家博物館包括故宮博物院里拿來的。”
在⑶中,《17圖》用了“收集了”三字,既然是“收集了”;《17圖》應該說說:“收集了”這“34000冊書籍和5500件文物”的正當性與非正當性。可惜,《17圖》都沒說。不知《17圖》是不敢說,還是不能說,還是不會說;此,讓人疑慮叢生。
在⑷中,
《17圖》沒有公示康生“收獲”“許多寶貝”的名錄!
《17圖》沒有公示康生“收獲”“許多寶貝”的過程!即便是這“許多寶貝”中的一、二件“寶貝”地“收獲”過程,《17圖》也沒有公示。
《17圖》說:“許多寶貝是抄家的收獲”,這可是大事件。如果“許多寶貝是”一家人的,自然康生只“抄”一家也就夠了。難就難在這個“許多”,因為找不出一家人會有“許多寶貝”——只要有人比你多,哪怕多一,你就不是“許多”。因此《17圖》不僅僅是要表述康生“收獲”“許多寶貝”,而是要表述康生“抄”了“許多”人的家,鬼扯火的事也就因此而生:當時審判康生,沒有公布康生“抄”了“許多”人的家,也沒有公布康生“抄”了“許多”人的家“收獲”“許多寶貝”,即使在講“春天的故事”時,也沒聽說給被康生“抄家”的人家平反,也沒聽說被康生“抄家”人,要求退賠。也沒見康生歸還“抄家”“收獲”的“許多寶貝”。《17圖》也沒公示被康生“抄家”人的名單。
在⑸中,
《17圖》沒有公示:“國家博物館包括故宮博物院”的文物管理的規章!也沒有公示:康生從“從國家博物館包括故宮博物院里拿來的。”“文物”“寶貝”的具體名錄。更沒有公示:康生從“從國家博物館包括故宮博物院里拿”“文物”“寶貝”的具體經過!即,康生在什么時候?!在什么地點?!從什么人手中“拿來”?!聽人說過一句話:欲加其罪,何患卑鄙!大約如此。
五,《17圖》
梁效說:“許多珍貴的古籍還蓋上了康生收藏印。那時康生是無產階級司令部的首長,特權大著呢,他想要的東西誰敢不給。 1980代年初期,在中央重新評價康生期間,北京曾經舉辦過一個康生所掠奪文物的專題展覽,當時看展覽的人都驚呆了,一個人掠奪了那么多無價之寶!”
評:
《17圖》說:“北京曾經舉辦過一個康生所掠奪文物的專題展覽”。
⑴,“北京”?是“北京”市政府?是“北京”市共產黨委員會?是“北京”市政協?是“北京”市的某事業單位?!是“北京”市的某企業單位?!……?!究竟“康生所掠奪文物的專題展覽”的舉辦方是誰?!此“專題展覽”是商業“展覽”還是公益“展覽”?
⑵,“北京”“舉辦過一個康生所掠奪文物的專題展覽”的具體期間,即“康生所掠奪文物的專題展覽”從何年何月何日起,從何年何月何日止?!在北京的什么地方舉辦?!《17圖》沒有公示!
⑶,“康生所掠奪文物的專題展覽”的參觀人數,觀眾留言,及有關“康生所掠奪文物的專題展覽”的照片!《17圖》也沒有公示。
⑷,即然是“掠奪”而且被“掠奪”物是“文物”,因此涉嫌刑事犯罪,《17圖》理應公示康生因“掠奪文物”而獲罪的刑期!若“掠奪文物”屬于非刑事犯罪,則《17圖》也應公示因由,并同時公示康生因此而獲何等民事責任。
⑸,即然是“掠奪文物的專題展覽”,所以“專”“展覽”的應該是康生“掠奪文物”的時間、“掠奪文物”地點、“掠奪”“文物”的執有者是誰,以及“所掠奪文物”的名稱、出品年代、價值。然而《17圖》卻惜墨如金靜不公示!!!
《17圖》前述:“他收集了34000冊書籍和5500件文物,”“也有從國家博物館包括故宮博物院里拿來的。”是否也在“掠奪文物的專題展覽”中“展覽”如果列在“展覽”展品中,那么這些展品與“掠奪”有何關聯?!這也是問題。
⑹《17圖》說:“那時康生是無產階級司令部的首長,特權大著呢,他想要的東西誰敢不給。”這是推理。其邏輯是否嚴密,是否有實事支撐;不在本文探討之列。
不過由此由于想當下,這種推理在美國應該很普遍,比如:布什是資產階級司令部的首長,特權大著呢,他想要的伊拉克誰敢不給;于是制造一個借口——“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就殺死了伊拉克“許多”“許多”人,而且還制造了“許多”伊拉克人殺“許多”伊拉克人的基因,終于布什用伊奸占據了伊拉克。
《17圖》又說:“當時看展覽的人都驚呆了,一個人掠奪了那么多無價之寶!”聯糸前邊分析,此,小說耳。
六,《 17圖》:
“11、這房子當初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現在是賓館客房,大都是老外住在這里。康生在大躍進時期曾經提出過解體家庭的主張。就是把孩子統一交給育兒院,丈夫住男宿舍,妻子住女宿舍。康生認為家庭是私心的來源,只有把家庭解體了,才能夠杜絕私心,才能夠培育大公無私的共產主義世界觀。大家不要以為這是隨便說說的。當時,農村就邁出了家庭解體的第一步,不準自己家做飯,統一吃食堂,不久就開始餓死人了。文革時期許多干部被發配到五七干校,也是把家庭都解體了,男女分住不同的宿舍。幸虧紅太陽隕落了,四人幫被抓了,左派們的純潔的“革命主張"沒有得到全面推廣。倒是毛澤東的虔誠信徒波爾布特在柬埔寨常識了,結果20%以上的人民被殺害,柬埔寨陷入巨大的災難之中。
左派領袖們往往要求人民禁欲,但要求人民做到的,自己肯定不去做到。康生主張解體家庭,但他絕不會解體自己的家庭。他無論調到哪里,是工作還是養病,都帶著夫人,還要帶著小姨子。據說康生還有吸食鴉片的嗜好,林彪手下的人背地里稱呼他不叫"康老",而是叫"老煙槍"。
評:
1,《 17圖》顯然缺:“康生在大躍進時期曾經提出過解體家庭的主張”的證據,也沒有在此“主張”下“把孩子統一交給育兒院,丈夫住男宿舍,妻子住女宿舍”是康生操辦或是康生指令產生的實事。
2,《 17圖》沒拿出“文革時期許多干部被發配到五七干校,也是把家庭都解體了,男女分住不同的宿舍”的證據。
不過依《 17圖》此種標準,當下才是“把家庭都解體了”!君不見!數以千萬計的打工者家在異方,或居窩棚,或睡橋洞,或凍死高架橋下,真真正正做到了“男女分住不同的宿舍”!
3,《 17圖》說:“左派領袖們往往要求人民禁欲,”先抄一句“左派領袖”的話:“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個可寶貴的,在共產黨領導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間奇跡都可以造出來。”《 17圖》們,你們能對這話的作出解釋么?更絕的是30年來痛批那年代的一發重磅炸彈——“錯批一個人,多生幾億人”。《 17圖》們,請將此對照你們的“左派領袖們往往要求人民禁欲,”動手打吧,自已的左臉還是右臉任選。
4,“他(康生)無論調到哪里,是工作還是養病,都帶著夫人,還要帶著小姨子。”
——“無論調到哪里”,即他(康生)一生自從有“夫人”和“小姨子”起,他(康生)“都帶著夫人”和“小姨子”。
這就須要《 17圖》出示:“他(康生)無論調到哪里,”“都帶著夫人,還要帶著小姨子。”的全部證據。特別是康生“帶著小姨子”的證據,而且須要對這兩個位置的“帶”字提供有證據的釋義。
5,《 17圖》說:“據說康生還有吸食鴉片的嗜好,”這更須要的證據了;如果用“據說”可以作為依據,那么有如下“據說”——“據說《 17圖》們有人畜戀的嗜好”(本人沒有證明《 17圖》們有此“嗜好”的證據,僅僅是“據說”,用“據說”仿《 17圖》們例,造句而已,望別生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