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用自己在學習、教學與研究中掌握的自然科學理論——熵理論,試著理解毛澤東在中國革命與建設中某些思想方法。從一個全新的視角探尋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建立有序化結構使內部熵值降低,與天斗、與敵斗吸取能量及排除高熵值的物質,使中國的共產主義運動大概念上保持平穩發展。
毛主席肯定沒學過熵理論,甚至可能也不知道熱力學,但在偉大的共產主義實踐中運用的“運動”學說,完全可以用《熱力學》中的熵理論——體系的熵值是不斷增加的和體系的熵增是以最小速度實現的——來闡釋。
大家知道,生命在于運動——辯證唯物主義認為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世間萬物都處于不斷發展變化的運動中。運動有抽象與具體之分,“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中的運動是具體的,是那個年代真正的奧運精神。老人家把抽象的“運動”用到中國共產主義革命實踐中絕對是“前無古人”的天才創舉。
毛主席領導的中國革命的形式——在敵人統治最薄弱的地方使老百姓覺醒并堅持武裝斗爭——確定之后,就開始了實施“運動”學說的新舉措。占領井岡山作為革命的起點——從此中國的共產主義運動便開始了體系熵增的過程以及維持革命根據地所必耗的能量——耗散結構。井岡山武裝由三個來源:毛澤東領導的進攻長沙退下來的起義軍、袁文才領導地方農民武裝和王佐率領的綠林好漢。剛剛組成,熵值非常大,也就非常不穩定,必須使內部組織結構的有序化從而降低其熵值——表現為消除非無產階級思想。另一方面,這個體系形成之時,就開始了自然熵增的發展過程——熵增到一定程度自行滅亡,所以啥也不干肯定是不行的——四處動員老百姓使體系發展壯大以及尋找維持這種結構所必耗的能量——是必須的。這兩種形式的“運動”都需要付出一些代價——高熵值的東西——即對敵作戰和戰士的犧牲,但是井岡山革命武裝體系得以以最小熵增生存與發展。
但中國革命不是孤立體系,一定會受到國民黨反動派和地方軍閥的外來襲擾,導致熵值增大,也就是說體系的熵增主要來自于外部敵人。就像被火燒的水一樣,壺中水看起來雖沒有太多變化,但外部的火使其熵值增加。而打仗是要付出很大代價的,相當于耗散超多的能量。毛澤東領導的中國革命在一步步的成長過程中,相當于一個體系的自發發展變化,其熵值是不斷增大的。但通過會議統一認識有序化、戰役消滅敵人及自己消耗(即犧牲)等手段使高熵值排除體系之外,避免了其熵增過快——這是一個自然趨向,相當于“兩害相權取其輕”主觀思想。從“五次反圍剿”一直到長征勝利結束時期基本是屬于這種模式——體系熵在不斷增加,但毛澤東卻以超常智慧選擇最小速增加。
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領導的中國革命體系的外部環境相對平和,但是熵值仍然會自發地增大——表現為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潮的出現。主席就用“整風運動”使體系暫時熵值增加(就像一個人鍛練身體時體內新陳代謝加速、出汗、心跳加快等導致熵增一樣),然后鏟除非無產階級思想與行為——向體系外排出高熵值物質(就像人運動時消耗能量和出汗一樣),從而實現整個體系更加有序化的低熵值狀態。而“大生產運動”是佐證《熱力學》中耗散結構最恰當不過的社會科學的實例,耗散結構原理表明要維持一定的結構必須消耗一定的能量;而要使中國革命繼續穩步向前發展,延安必須進行生產自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來解決衣食住行。
當抗日戰爭結束后,中國革命這個體系的內涵又發生變化了,已經不僅僅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的存在與發展,而是要解放全中國的勞苦大眾。整個體系的熵增又一次突然急劇增大,超乎想象(增幅要比井岡山革命武裝的產生大得多)。這就必須以最快的速度排除高熵值物質——所以主席說“解放戰爭拖不得!”這塊高熵值物質就是非無產階級的代表——蔣中正領導國民黨反對派及其軍隊。所以毛澤東及其戰友們以摧枯拉朽之勢,經過三大戰略決戰、用不到三年的時間,快速建立起了低熵值的有序化結構——中華人民共和國!
新中國成立之后,體系的內涵又發生了變化,雖然仍然存在非無產階級思想,但不能用“疾風暴雨地消滅方式”排熵。只能進行結構有序化——政治思想斗爭——鎮壓反革命、三反五反運動、大躍進運動以及大文化運動,其原理與“延安整風”完全一致。至于為什么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與毛主席無關,屬于個別問題、或有人不明白裝明白、瞎指揮導致的。【主席還一直號召全國人民提高警惕,防止一切敵人的瘋狂反撲呢,有多少人明白、多少人聽話?】
偉人、圣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與戰略家,這些漢語中形容人最奢侈的詞藻絕對涵蓋不了毛澤東所有的特質。鄙人學習毛澤東及其思想,感覺越學越摸不著頭緒,有時捫心自問“入門了嗎?”絕對不敢說“是”,充其量也就會鸚鵡學舌般背幾句語錄而已。尖晶石堅信:毛澤東思想不僅僅是全世界被壓迫人民爭取自由、解放的最有力思想武器,將來也一定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以及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最基本理論。
下面來說說什么是熵、它是怎么出現的。中國人的哲學思想基因是研究人與人關系為主,研究人與自然關系為輔;西方的哲學思想基因正相反。純自然的科學研究就在西方開始了。雖然人們早就知道“天上掉餡餅”、“不勞而獲”是絕對不可能的,但一些科學超人總是不死心,非要找到第一類永動機——一種不用能量就能自動為人類服務的機器,就像人不吃飯也能生存一樣。研究來研究去,發現了“能量守恒與轉化定律”(又叫熱力學第一定律)。既然不能創造,科學家們進而轉向研究能量的使用效率問題(同時又有人開始研究第二類永動機:從單一熱源吸取能量,沒有損耗地轉化成為人類利用的有效能量),進而發現了熱力學第二定律(熱不可能自發地、不付代價地從低溫物體傳到高溫物體)。這里說的“代價”就是與一個被稱為“熵”的物理量有聯系——通俗地說,就是表示體系混亂度的概念,某種條件下體系熱量的增加或減少量與其溫度升高或降低量的比值。【體系就是研究對象,比如一個社會、一個人、中國革命、共產主義運動、一個饅頭、一盤菜等等】
再來說說熵理論的三個重要原理:(1)在自然狀態下,體系的熵是越來越大的——這曾導致一個反科學的、宇宙將毀滅的“熱寂說”的一時興起;(2)在自然狀態下,熵以最小的速度遞增——水的確向低處流,但一定是以最便捷的途徑流;人向高處走,但一定“愿意”以最小的代價到達高處!(3)體系即使不求發展,維持現狀也要消耗能量——今天我啥也不想做,但也要吃飯;昨天我啥也沒做成,但也肯定吃飯了。
尖晶石
己丑年臘月初四酉時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