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與貧窮
——紙幣貶值與物價上漲(14)
當說到改革開放的時候,主流媒體就說中國人民富裕起來了,當說到毛澤東時代的時候,主流媒體就說中國人民貧窮了。是這樣嗎?我們應該怎樣看待富裕和貧窮?
我們已經知道人民幣有三大功能:紙幣、商品、資本。這三大功能不僅形成了中國社會前三十年(限制功能)和后三十年(放開功能)的不同的經濟基礎,而且也產生了后三十年的富裕和貧窮的經濟事實。
我的外甥女在北京工作,家有三口人,孩子上高中,兩人的月工資超過2.5萬元。按照目前的標準,可以算作富裕家庭。2009年12月份在三環附近買了一套120平米二手房,人民幣285萬。貸款230萬20年期限。外甥女告訴我,他們現在成了房奴,我說,不是房奴而是人民幣的奴隸。因為,二十年他們要省吃簡用,為還貸款而工作。我想全國所有貸款買房的人都變成了房奴變成了人民幣的奴隸。現在的問題是:像我的外甥女這樣貸款買房(貸款上學、貸款看病等)的人們,究竟是富裕了呢?還是貧窮了呢?我想是貧窮了,不是富裕了。聯想到我們每個打工掙錢的人們,我們的月工資月收入1000-1500元。比起毛澤東時代的月工資30-80元增加了十倍以上。我們富裕了嗎?毛澤東時代三十元工資可以養活四口之家,現在1000元工資養活不了一個上學的孩子。為什么會是這樣呢?主要的原因就是毛澤東時代實行的是鐵飯碗,住房、看病、上學不化錢。而現在是泥飯碗,住房、看病、上學,不僅要花錢而且收入總是趕不上支出(由于價格上漲)。
改革開放的錢多就是富裕嗎?毛澤東錢少錢少就是貧窮嗎?
什么是財富?財富是私有制的產物。財富最初是私人占有土地以及土地上的自然物質開始的。土地是以不動產的財富出現的,私人在土地上生產的東西以及把自然物變成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以后,可移動的東西包括人和動物在內就成為動產。現在地球上一切不動產和動產就表現為物質財富。人是動產中能夠增加社會財富的財富,因此,人的勞動、勞動能力、生產、生產力等就都表現為社會財富。
馬克思在《資本論》開篇就說,資本主義的社會財富表現為商品的堆積。恩格斯說:“社會財富,只是作為私有者個人的財富存在的。它所以表現為社會的財富,只是因為這些個人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而互相交換不同質的使用價值。在資本主義生產之中,它們只有用貨幣作為媒介,才能做到這一點。所以,只是由于用貨幣作為媒介,個人的財富才實現為社會財富。這個財富的社會性質,就體現在貨幣這個東西上。”《資本論》三卷649頁。可見,財富作為社會財富和個人財富是對立的。財富的社會形式,作為一種物品,一種使用價值,存在于財富之外。財富只是作為社會過程而存在。物質財富對立的社會性質——就是物質財富和雇傭勞動的勞動對立造成的。堆積的商品的實用價值構成了社會財富的真實的財富。
貨幣商品是物質財富的一般代表,是物質財富的隨時可用的絕對的社會形式,是財富的絕對的社會化身。“執行貨幣職能的商品,既不進入個人消費,也不進入生產消費。”《資本論》二卷153頁。所以,貨幣商品代表的物質財富是抽象的財富。
這樣看來,個人富裕的標志應該是每個人能夠用自己所使用的動產和不動產,利用自己的勞動生產能力,創造出能夠滿足自己的生產和生活需要的社會財富。既保證自己以及家庭能不斷地進行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又保證自己及家庭成員的身體健康幸福安康。同樣,國家富裕的標志應該是以使用價值的生產為核心,組織社會全體成員利用現有的社會財富發展社會勞動生產力,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為保證全體社會成員能夠以最科學最節約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創造社會財富,享受社會財富。改革開放的富裕觀與此相反,個人富裕的標志是用人民幣的收入多少衡量,國家富裕的標志是用國民生產總值的多少衡量。這兩種富裕觀基礎顯然不同,一個是物質財富,一個是人民幣的數量。
所以,毛澤東時代并不貧窮,那時全部社會財富不僅用在全部的工業和農業的生產上,而且保證全國人民能夠實實在在地享受自己創造的財富。而改革開放時代并不富裕,因為改革開放生產的是貨幣財富。全部貨幣財富都集中在少數人的手中,這些人確實富裕起來了。可是占全國人口90%以上的打工掙錢的勞動者階級,手中的錢相對于少數人來說,并不是富裕而是貧窮。
毛澤東時代生產的是物質財富,所以,毛澤東時代的錢少并不是貧窮!改革開放生產的是貨幣,所以改革開放的錢多并不是富裕。一個是真實的財富,一個是抽象的財富。這就是問題的實質!
勞動者
2010年1月17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