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七屆三中全會期間,周恩來問薄一波:“你在晉冀魯豫與伯承同志、小平同志共事多年,你對他們二位的工作怎么看?”薄一波說:“他們在工作上配合得很好,確實是同心同德,和諧有致。”周恩來說:“我不是講他們的配合,而是問你對他們的工作方法有什么看法。”薄一波未假思索地反問:“總理,你是老領導了,又與他們相識甚早,您看呢?”周恩來爽然一笑:“好啊!你又把問題原樣奉還了。”周恩來說:“據我多年觀察,他們兩人的工作方法各有特色,小平同志是‘舉重若輕’,伯承同志則是‘舉輕若重’。你看是不是這樣?”薄一波回答:“完全同意總理的評價,這8個字概括得很準確。他們在工作上所以配合得那樣得心應手,恐怕這是一個重要因素。(見余瑋《薄一波與毛澤東周恩來的點滴往事》)
周總理說鄧小平同志是“舉重若輕”,劉伯承同志是“舉輕若重”,不僅得到了在劉鄧身邊工作多年的薄一波同志的完全同意,就是與劉鄧相距極遠甚至只能從媒體上了解他們的我們這些普通老百姓,都感覺周總理的評價確實非常到位。鄧小平同志的“舉重若輕”,其實就是一種高瞻遠矚的大局上的敏銳,也是毛主席所倡導的“戰略上藐視敵人”的英雄氣概。聯系鄧小平同志從文革中復出到為改革開放進行總體設計的非凡歷程,這一點表現得非常突出
——為扭轉文革帶給國民經濟和社會建設的災難性影響,鄧小平同志復出伊始,就立刻進行大刀闊斧的整頓,讓廣大人民群眾從“抓革命”的折騰中看到了“促生產”的實惠;人民群眾與悼念周總理密切相關的“四五運動”,就是對鄧小平同志工作的有力肯定和熱切期盼;
——為真正落實毛主席開創的中國式社會主義的探索,鄧小平同志重新在黨內樹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思想路線和政治路線,贏得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好機遇,“小平您好”的橫幅標語,喊出了全國人民的共同心聲;
——在改革開放不可避免地附帶產生出精神領域的負面影響的時候,又是鄧小平同志及時地發現了問題苗頭,響亮地提出“反對和抵制精神污染”的方針,我們現在通過現實境況去回想小平同志當年的呼吁,難道不會強烈地感到“假如……今天就……”?
——即便是在80多歲的高齡,鄧小平同志的“舉重若輕”也是那樣的風采燦然。1992年春天的南方談話,對于改革開放的進一步前進和綜合國力的進一步增強的作用,也是舉世公認的不可估量。
——特別是在改革開放進程中,鄧小平同志陸續提出的“十個如果”的擔心,無一不體現老人家在“風起于青萍之末”時就洞察出其發展趨向的敏銳感覺。現在回過頭去看“十個如果”,我們對于老人家的“舉重若輕”當會有更加深切的理解的。
但正如周總理所指出的那樣,光有鄧小平同志的“舉重若輕”而沒有劉伯承同志的“舉輕若重”,劉鄧的威名恐怕也很難有效建立。在戰略上固然必須藐視敵人,但在具體的戰術上又必須重視敵人。劉伯承同志的特點,就是特別注重調查研究,在切實詳細地掌握真實情況的前提下“謀定而后動”,他的“五行不定,輸得干干凈凈”的名言,就是這種“舉輕若重”品質的最好體現。其實像劉伯承同志和鄧小平同志這樣的“輕重搭配”,在華東野戰軍的首長身上也是一樣的,陳毅同志可說是“舉重若輕”,粟裕同志就像劉伯承同志一樣“舉輕若重”,他們之間的配合默契和諧,也是戰勝敵人取得勝利的重要條件之一。就像鄧小平同志與德國總理施密特會談時指出的那樣,我是管大方向大方針的,具體的工作都是一線的同志們在做,要落實鄧小平同志的“舉重若輕”,在革命戰爭年代離不開劉伯承同志那樣的“舉輕若重”,在改革開放中也同樣如此。我們完全可以設想,假如鄧小平同志在設計好改革開放路線圖之后,能夠有很多很多像當年劉伯承同志那樣的“舉輕若重”者來付諸實施,很可能那“十個如果”的擔心就不會像今天這樣沉重。
讓“舉重若輕”者的謹慎細致來配合落實“舉輕若重”者的遠見卓識,周總理對當年劉鄧的評價,永遠富于指導意義。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