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制度在生產資料所有制形態上,可以分為“公有制”和“私有制”兩種社會形態,原始社會因為生產力低下,勞動成果只能滿足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產品沒有剩余,被迫實行公有制的社會形態;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及資本主義社會都屬于私有制形態。上個世紀,根據馬克思主義學說,世界上曾經出現過一個以前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上個世紀末,蘇聯解體,社會主義陣營也隨之消失,現在包括中國在內仍然宣稱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只有少數幾個國家,其政策也都像中國一樣,發生了許多變化,雖然用“特色”來區別傳統意義上的社會主義,實際上和毛澤東時代所堅持的社會主義已有本質上的區別。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劃分是由生產資料的屬性和分配制度決定的。
生產資料所有制和社會財富的分配形式是與生產力發展階段相適應的,從本質上說,社會財富是由人創造的,每個人占有財富的多寡是與社會分配制度相聯系,資本主義分配制度,資本家占有財富是通過資本實現的。
社會主義實行公有制,生產資料歸全體人民所共有,實行按勞分配,從制度上保證了社會財富分配的相對合理,人民在政治上地位平等,經濟上財富分配比較均勻,相差不大,從根本上解決了貧富差距,保證了社會的穩定和諧。但公有制在實踐中也暴露出一些弊端,由于實行公有制,形成產權不明晰,生產資料名義上是全體公民所共有,實際上對每一個人來說都不屬于自己,在這一點上公與私的矛盾是很難處理的,大鍋里的“飯”誰都想吃,而對于“做飯”的工作,及食物的來源誰都不愿意去想、去做,消極怠工、瘦公肥私現象難以避免,影響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活力。
資本主義社會和我國改革開放后的實踐證明,私有制、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使公有制的一些弊端得到有效控制,但分配不公,形成貧富差距拉大,階級的產生,必然引發階級矛盾,他的直接后果,即使不引發革命,也會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怠工等也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消極的阻礙作用;資本的集中形成壟斷使經濟危機不可避免,對社會生產力會造成極大的破壞,連美國通用這樣全球性的百年企業都要面臨破產倒閉,它對生產力的破壞可見一斑。
兩種所有制形式在實踐中應該各有利弊,如何興利除弊,這是擺在中國人民和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完全回到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制度模式,顯然已不可能,改革開放已經使中國私有經濟快速發展,已經產生有產階級,如果不進行革命,私有資本是不可能消失的,兩種所有制形式并存恐怕會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存在。雖然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在實踐中的弊端也顯而易見。如果全面拋棄社會主義制度,全盤西化,實行資本主義制度,顯然也存在著更大的風險。如何處理好這個矛盾,這是執政者不能回避的難題,也是改革進行到現階段必須解決的問題。
改革開放不應該走回頭路,不能走資本主義道路,真正的共產黨不答應,全國人民不答應。即便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在應對經濟危機中也在嘗試帶有社會主義公有制性質的國有化,比方美國財政部長就曾發表講話說,“不排除將陷入困境的銀行收歸國有的可能性”。國有不就是全民所有嗎?美國財長能夠這樣說,可能他也認識到公有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消除經濟危機的積極作用。既然作為資本主義代表的美國為應對經濟危機都考慮銀行實行國有化,作為社會主義的中國有必要全面私有化嗎?各種私有制形式的并存可能是解決公有制和私有制矛盾的有效手段,但必須保證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如果國有經濟處于從屬地位,就左右不了整個經濟的發展趨勢,經濟危機的影響就是不可避免的,必然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衡量一個社會制度的優劣絕不會只有經濟一項指標,人民在社會生活中當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分配制度的公平,人民在政治上享有的權利,還有民主和自由,社會生存環境和和諧穩定等都應該是重要指標。結論是明顯的,只有社會主義才能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只有社會主義才能實行生產資料共有制,只有社會主義才能實行按勞分配制度,才能從根本上消滅階級差別,保證人民共同富裕。社會主義社會真的是人類一種理想的社會。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