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非學經濟出身,只是粗略的讀過一遍《資本論》和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但讀過潘志新先生的三篇文章,我想在這里發表一下我的看法。
一.“原始土地是勞動的產物嗎?金礦是勞動的產物嗎?煤是勞動的產物嗎?然而人人都知道這些東西都具有很高的交換價值。”
作者這樣說,想必沒有通讀過資本論,金礦、煤炭、土地等等自然資源的定位和其原理在資本論第一卷中已有說明,作者可以去翻一翻,在此不多解釋。
二.”魁奈的原話是“不可能有財富的任何實際的增加”,馬克思卻在尖括號中把它變成“應該說:不可能有價值的任何實際的增加””
作者如果認真學過經濟學,應該知道中文的 馬克思和魁奈的文獻 都是最早從英文翻譯來的,而英文中財富和價值都是用worth一詞來表達的,怎能說是馬克思的篡改呢?
三.“交換價值不過是使用價值的延伸和另一種形式而已。”
這里作者犯了一個最低級的邏輯錯誤,如果交換價值真的和使用價值有這樣的相關性,那么交換價值一定可以由使用價值通過某種方式來衡量,但使用價值本身就是不可衡量的,所以作者的結論可以表達為“交換價值不可衡量”。
四.“生產力水平最先進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為什么不能取代那些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如它的其他生產方式而一統天下呢?”
作者難道真的不懂馬克思主義嗎?馬克思何時說過一切由生產力決定?那不就成了形而上學了嗎?真的不想再解釋了。
五.馬克思本人的原著中就包含生產關系決定生產力的內容:“在過去一切歷史階段上受生產力所制約、同時也制約生產力的交往形式,就是市民社會。這個社會(從前面已經可以這樣判定)是以簡單的家庭和復雜的家庭,即所謂部落生活作為自己的前提和基礎的。”
“受生產力所制約、同時也制約生產力的交往形式”,這么明顯的話作者難道看不到嗎?這不就是生產力的決定性和生產關系的能動性互相影響嗎?想拿這句話扳倒馬克思,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六.唯物史觀需要質疑嗎?
想用思辨哲學否定唯物史觀,就昭示了作者本身唯心主義的立場,人類的社會實踐一直證明著唯物史觀的正確性,難道還要思辨哲學來用一些彎彎繞的語言加以否定嗎?豈非掩耳盜鈴?
七.勞動創造價值
且不從經濟角度分析,從現代科學的角度看,勞動就是一部分能量轉化為物質,同時增加一定量的熵。如果否定勞動創造價值,也就等于是說勞動消耗的能量憑空消失了。這豈非鬧笑話?
八.綜上所述,作者無非是想用曲解和片面理解來否定馬克思主義,并企圖用堆砌大量經濟學名詞、文獻的手段麻痹大眾視聽。其實仍是茅于軾之流鼓吹“交換創造價值”的隱晦表達,應該批判。
最后提醒大家,交換不可能創造價值,如果交換可以創造價值,豈不是說中國要想富強,大家買東西時跑快點就可以了??荒謬之極!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