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孽的紙幣(10)
——兩個本質不同的經濟基礎
我這里說的兩種經濟基礎指的是:毛澤東時代的經濟基礎和改革開放時代的經濟基礎。毛澤東時代的經濟基礎是:人民幣作為紙幣的價值是不變的固定的價值,因而是真實的價值。改革開放時代的經濟基礎是:人民幣作為紙幣的價值是可變的不斷減少的價值,因而是虛假的價值。這里有數據為證:毛澤東時代:1954年廣義貨幣(m2) 狹義貨幣(m1) 億元;1978年底廣義貨幣859.45億元,狹義貨幣212.03億元;改革開放時代:1979年一月廣義貨幣851.39億元,狹義貨幣257.22億元;2009年11月廣義貨幣594605.36億元,狹義貨幣212493.18億元。由此可見,毛澤東時代的經濟是建立在人民幣的價值基本不變的基礎上,而改革開放時代的經濟基礎是建立在人民幣的價值逐年減少的基礎上。
自從2009年12月4日以來,我把資本歸結為貨幣,把貨幣歸結為紙幣以后,為了探討貨幣和紙幣,啰里啰嗦不厭其煩地發表了《矛盾激化與解決辦法》、《消滅貨幣的理由》和《造孽的紙幣》等系列拙文,由于我的水平有限,又沒有時間,寫的比較亂。我發表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我繼續研究,另一方面是把我的點滴想法告訴網民們,啟發他們的思考,僅此而已。在這種情況下,網民們自然就不欣賞我的觀點,順便說說,我是《毛澤東旗幟網站》的忠實讀者,毛澤東旗幟的同志們也刊登了我的大量的拙作,我感謝毛澤東旗幟的同志們!就是在2009年12月26日和12月29日對我進行了兩次禁閉,其理由是:“反復發帖”。趁此機會我解釋一下,我是在探討貨幣和紙幣,因此我就想到一點就寫一點,所以就出現反復發帖的情況。這里我期望毛澤東旗幟的同志們諒解!我絕不是故意的而是不得已而為之。
我覺得對毛澤東時代和改革開放式的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的評價,似乎應該從經濟基礎出發就能說清楚,如果不研究經濟基礎什么也看不清,也就說不清,自然就會出現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因此也就達不到統一的認識。
經過我反復的思考,我覺得緊緊抓住人民幣作為紙幣這個特點,分析這個特點就有可能對毛澤東時代和改革開放時代做出符合事實的判斷,也就能得出符合實際的結論。既然廣大網民用大量的事實證明改革開放是資本主義的發展,那么就有必要探討,為什么改革開放就是資本主義?因為,按照恩格斯關于資本的定義:“資本是什么,是一宗貨幣,這宗貨幣變成商品以便再變成比原先數量更多的貨幣。”那么,我認為資本就是賺錢的貨幣,貨幣按照馬克思的表述有五個職能(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儲藏職能、支付手段、世界貨幣)。現在的問題是人民幣是不是馬克思說的貨幣呢?現在人們大多都認為就是馬克思說的貨幣,通過學習馬克思關于紙幣的闡述我認為人民幣不是馬克思說的貨幣,而是紙幣!60年來中國的人民幣就是以紙幣的身份在經濟發展中起作用。
毛澤東時代是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國家資本主義,自然就要有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這里的問題是毛澤東是為了無產階級的利益,因此要對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進行嚴格的限制。就商品生產來說,毛澤東僅僅把農副產品和工業日用品作為商品生產,而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是產品生產不是商品生產。因此,就商品交換來說,進入交換的僅僅是生活資料,(而且由國家供銷社統一組織交換),生產資料不是商品不進入流通,生產資料的交換采取的是有計劃的調撥制度。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自然就要對人民幣的紙幣作用進行限制:第一,限制人民幣的發行數量,到1978年底廣義貨幣859.45億元,狹義貨幣212.03億元。這說明毛澤東時代的人民幣的價值,是不變化或者很少變化的。第二,控制生活資料的價格,一斤面粉1毛8分保持了二十多年不變化,這樣人民幣的價值和生活資料的價值可以認為是按價值交換,價值規律起作用。這兩個基本的事實就證明毛澤東時代的經濟基礎是建立在人民幣作為紙幣的價值不變的基礎上,或者說建立在人民幣穩定的基礎上。當我們了解了毛澤東時代的經濟基礎以后,我們就能理解毛澤東發展的是勞動生產力,具體表現在把農民組織在集體的人民公社里,把工人組織在全民所有制工業里。用集體的勞動生產力才能實現四個現代化。
改革開放時代,正是從物價的改革開始的。提高物價自然就要增發人民幣,增發人民幣的數量自然就減少人民幣的價值,減少人民幣的價值自然就要增加物價,增加物價又要增發人民幣,這種不斷增加的循環就是人民幣在改革開放中的最突出的特點,這個最突出的特點就證明人民幣不是穩定的價值,不是按照價值規律起作用,而是按照紙幣的自有的規律起作用。“商品價格隨著紙幣的數量的增減而漲跌”就是改革開放的經濟基礎。這種經濟是建立在人民幣作為紙幣的價值可變的基礎上或者說建立在人民幣不穩定的基礎上。當我們了解了改革開放時代的經濟基礎以后,我們就能理解改革開放發展的是資本的生產力或者說紙幣的生產力,具體表現在解散人民公社讓農民獨立進行商品生產,把全民所有制的工業變成國家、集體、個人一起上的多種經濟形式的工業。這種發展資本的生產力或者紙幣的生產力,永遠實現不了四個現代化,例如農業的現代化按照現在的鋼產量,每一個村莊準備一套農業機械(包括拖拉機、收割機等等)富富有余。為什么不這樣做呢?就是因為改革開放發展的是資本的生產力,而不是勞動的生產力。資本的生產力看到的是紙幣的增值能力,看不到勞動的生產能力。
所以我們為,毛澤東時代和改革開放的經濟基礎有本質的不同!
勞動者
2010年1月1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