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聲稱:中國已承受不起和美國沖突所帶來的損失
合作還是對抗?這是當前中美關系的核心問題。一部分人認為,種種事實表明,帝國主義稱霸世界的野心不會改變,帝國主義戰爭與掠奪的本性不會改變,帝國主義的亡我之心不會改變,這個世界仍然“不是西風壓倒東風,就是東風壓倒西風”,因而對美國應該拋棄幻想、立足斗爭。但許多“專家”、“學者”們認為,世界趨勢與潮流是一體化,中國必定要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接軌,搞好和美國的關系是中國走向世界的前提,為此,中美必須進行戰略合作。有的學者曾經獻計,說為了取得美國的信任,消除“中國威脅論”,中國應該自覺地銷毀所有的核武器。前幾天,還有學者獻計,說中國的對朝政策,該變調時就得變調,理由是:隨著冷戰結束、中韓建交及中美關系的改善,朝鮮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戰略屏障。還有的學者主張“對日新思維”等等。眾說紛紜,不一而足。對抗還是合作?孰利孰弊?不妨箸籌一二。
先說對抗。對抗就有可能產生沖突。比如美國的偵察機來了,偵察船來了,你要是不溫順地聽任美國偵察,那就得冒沖突的危險,事實已經多次證明了這一點。而局部沖突累積,久而久之,就有演變成全面沖突的危險,一旦中美交惡,損失那就可大了去了。
損失之一:美國會凍結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美國的一切資產,特別是存款,連帶著整個西方世界都對華人的金融活動加以限制。改革開放三十年,辛辛苦苦積攢下的錢,存在美國和西方,或者在美國置辦了房地產,開辦了公司,這一下全都泡湯了,改革開放的成果化為烏有,一下倒退三十年,多么巨大的損失呀!不要以為這不可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時候,美國就這么干的,直到七十年代尼克松訪華后才解凍。
損失之二:美國會對在美的華裔嚴加限制,甚至可能投進集中營,連帶著整個西方世界都采取類似的舉措。這就更要命了。要知道,今天許多中國的“成功人士”,妻子兒女都在美國,這樣一來,豈不是天各一方,再難相見!再想挈婦將雛,徜徉于哈得河畔,流連于華爾街頭,豈可得乎?不要以為這不可能,珍珠港事件后,美日開戰,在美日僑就是按此待遇,歷史已經上演過這一幕。
再說合作。合作利益多多。利之一,來來往往方便迅捷,俗話說,“一等男人,國外有家”,朝發北京,暮宿紐約,這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啊!利之二,財產處置方便穩妥。如何處置自己的成果,始終是成功人士的一塊心病,沒有美國和西方這個渠道,計將安出?利之三,一切與美國相關聯的因素,如頭銜、身份等,都是重要的政治資產,可以得到有關部門的青睞,可以招搖過市,可以待價而賈,在高喊“打倒美帝國主義”的時代,這可是要命的,再回到過去,大大地不妙。
利益決定立場。因此,盡管美國在中國周邊的包圍圈越來越緊,盡管美國針對中國的舉動和敵意越來越露骨,但許多“專家”、“學者”硬是不承認,硬是說中美關系越來越改善,這完全是實際利益決定的。
事實上,與美國的關系,究竟合作還是對抗,這并不是主觀愿望所能決定的。善良的中國人民是愛好和平的,但愛好歸愛好,愛好是代替不了現實的。現實情況是,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發展中,最大的外部障礙就是美國,美國是中國發展的實實在在的絆腳石。早在七十年代,美國的戰略學家就告戒美國說:一個統一的強大的中國,不管采取什么樣的社會制度,都不符合美國的利益。美國的統治者秉承過去老殖民者大英帝國的衣缽,在全球范圍內實行現代版的“大陸政策”,任何時候都聯合第三、第四強國圍堵、打擊第二強國,就象當年英國所做的那樣,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一些人總幻想美國會比老殖民者仁慈些,無數歷史事實證明,美國統治者從來就沒有仁慈的概念,指望美國仁慈完全等于指望老虎發慈悲。也有的人指望著和美國的所謂密切的經濟聯系,這就更不靠譜了。不錯,今天中國和美國的經濟聯系是很密切,但二次大戰前德國和法國之間、和英國之間經濟聯系不密切嗎?美國和日本之間的經濟聯系不密切嗎?恐怕比今天中美之間的經濟聯系密切得多,結果照樣不能避免戰爭。別說經濟聯系,一次大戰的時候,歐洲主要參戰大國王室之間非姑表就是甥舅,屬于至親了,結果又如何呢?還有什么反恐合作,更是不著邊際,中國新疆、西藏的哪一次恐怖主義事件背后沒有美國的影子?今天的中國,面臨這樣波詭云譎的戰略險態,必須有“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對于頭號的帝國主義,三分合作,七分斗爭,把斗爭的手段準備得充分更充分,運用得徹底更徹底,以此才能立足于不敗之地。
遺憾的是,對抗是要付出代價的,而這個代價又恰恰落在了社會資源的主要持有人身上。從這個方面來說,危險在于,也許中國真的已承受不起和美國沖突所帶來的損失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