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老師:“到堯末期,舜的勢力太強大了,所以舜逼得堯不得不皇位讓給他。同樣,到舜末期,禹也借用自己的勢力逼得舜不得不把皇位讓給他。”這其實就是我們夸贊了幾千年的“禪讓”制度,其實跟漢獻帝禪讓皇位給曹丕的實質是一樣的。政治這東西從古到今從來如此,而且那個時候要遠比現在慘烈的多,只是那個時代由于史料的缺乏,所以孔夫子們才能用自己的嘴和筆去粉飾涂抹那個時代,去編織他們心中的理想政治。政治上的既得利益集團從來不會主動去放棄他們的既得權益,這就需要利益受損者們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斗爭來實現。鄧玉姣案,鄧玉姣的罪名從最初的“故意殺人罪”變成后來的“防衛過當”,就是網絡輿論各種媒體對政府施加壓力的結果,這也是兩種對立的力量相互妥協的結果,網上支持鄧玉姣的人士對判決結果仍不滿意,因為如果這邊的力量足夠強,完全可以直接把鄧玉姣定性為“正當防衛”完全無罪。
今年教我們外國文學的那個和藹的老頭:“這套黑貓白貓實際上是實用主義,不是馬列主義,我是信仰馬列主義的。”這是中國思想界激烈爭論的問題,我很困惑。
微觀老師說:“你們歷史課本上描述文革末期的歷史時,有一句叫‘國民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我不知道什么叫崩潰?”我也不知道,美國三十年代的經濟危機,大批大批的工廠破產,工人失業,但我們用的詞叫“蕭條”,七十年代中期中國沒有工廠破產,沒有工人失業,c農業方面來說,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小麥育種專家李振聲計算出上世紀 70 年代的糧食單產增長率為 4.62% , 而包產到戶后的80 年代為 2.78% ,工業產值增長率就更不用說,大家到網上隨便查一下數據就知道,不比現在慢多少,但我們描述那個時代用的是“崩潰”。應該說,那個時候的企業低效問題是存在的,而且應該說是挺嚴重的,但將那個時候的經濟描述成“國民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只是純粹出于政治目的的一種政治語言,過來人沒有人會信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