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詳著眼前這組廣州部隊衡陽某部英姿颯爽無軍籍女工們年輕時的俏影,我一下陷入長久的沉思。腦海忽然想起偉人毛澤東一九六一年二月寫的那首詩:“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在那個特殊的備戰年代,一個新的共和國聳立于東方,讓無數敵對勢力國家所虎視。毛澤東被亦民亦兵的颯爽女民兵報效祖國的精神所感動,提筆寫下了這首不朽的詩篇——《七絕-為女民兵題詞》。這首詩是為女民兵寫的,但在某種意義上,更適合于這批無軍籍女工們,紅旗飄揚下的她們,十六、七歲就進入軍營,從事后勤保障服務,扛包、站崗放哨、下連隊修鞋子縫衣服、放電影搞宣傳,踏著海浪、川過茂密灌林,為了祖國國防事業的壯大,拋青春、灑熱血、任勞任怨、默默無聞地服務于軍需后勤崗位上;樂于吃苦,凸現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勇于奉獻,彰顯無私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慨……
二
五月上旬的湖南雁城,沒有往日的絢麗和炎熱,天空時不時飄飛著紛雨。經朋友介紹,我認識了這批無軍籍女工中的幾名代表,個頭高挑的原所領導葉文軒(化名),性格豪爽的洪先蓮(化名),文靜儒雅的凌惠(化名)和直言率性的陳欣花(化名),雖然歲月的痕跡寫進她們的眼角,但她們眼睛有神,精神矍鑠,而且骨子里都透示著軍人般的秉性和豪氣。坐在這個偏僻而別致的茶社一角,我們一邊喝著茶,一邊傾聽著這些和藹可敬的大姐們講述著她那難忘的半軍旅半職工生涯……“千里長沙”的西沙,茂密的喬木林,碧藍的大海,陡峭壯觀的珊瑚礁林,從南沙、中沙到東洲,都留下她們的足跡;炮聲震耳欲聾,地動山搖的法卡山,硝煙彌漫,那里留下她們的血汗;在駐守的某部營地,她們列隊操練、站崗放哨、英姿綽約,那里流下她們的汗水……然而,幾十年的揮灑熱淚轉眼化著塵沙,又如過眼煙云,那曾經波瀾壯闊的歲月,連同年輕時高唱“英特納雄耐爾一定要實現”的雄壯都走入煙消云散……洪先蓮大姐說,她所在的單位廣州軍區衡陽某部107名無軍籍職工,于2001年9月按保障性企業移交給了地方,其中54名符合內部退養條件的由部隊每月發給300元生活費,未達退休條件的53人連最低生活保障金都沒有,自謀生路。因此,她們想通過上訪來維護自己合法權益。談到這里,洪先蓮大姐聲音有些咽噎,臉上掛起不難察覺的憂傷,由于時間倉促,她們下了些資料和照片就匆匆與我們分手了。
透過這些照片,我們看出,她們年輕時個個活潑水靈、風華正茂、英姿颯爽,帶著滿腔熱血加入無軍籍職工行列,一顆紅心向國防,成了名副其實的穿軍裝卻不帶領章的女工。當時為了備戰備荒,她們去西沙、奔友誼關、上法卡山,處處灑熱血。特別是在中越自衛反擊戰時,她們因貢獻突出,受到軍區表彰并和當時軍區主要首長合影留念,這是她們揮之不去的榮耀,正所謂軍功章里有軍人的一半也有她們的付出。但是,為祖國國防事業做出貢獻的她們,為何也淪落到為生計而發愁的境地,而且她們的維權上訪一走就是漫長的八年……
三
五月中旬,突來的大雨橫虐著華南大地,由于想了解個中真相,我便主動掛了洪先蓮大姐的電話,然而,她的小靈通一直處于無法接通狀態,而且,連續一周如此。
直到五月底的一天,我的手機顯示出洪先蓮大姐的電話號碼,她用嘶啞的聲音跟我講,想見面跟我好好談談。我們再次見面時,她們手上又多了一疊厚厚的上訪材料,并帶來了一本光碟和U盤。在辦公室我打開了電腦,屏幕上顯現出大雨傾泄的廣州部隊機關大門,她們50多名無軍籍職工手持標語牌,頭戴紅頭紗,在上訪、訴求。莊嚴的大門旁,衛兵列隊執勤,她們秩序井然地守候在大門旁,有的撐著雨傘,有的穿著雨衣,也有的還冒著大雨在靜靜等候,有幾位大姐、大叔全身被淋濕了,淚水與雨水順著臉龐往下滴,U盤中的圖像不很清晰,像是用手機拍錄下來的,洪先蓮大姐面帶苦澀,卻心存自信,她頗為堅定地說:維權之路何其之苦,但再苦也阻礙不了我前行的腳步,我們相信黨中央、相信中央軍委!
四
隨同洪先蓮大姐一同來的還是文靜的凌惠(化名),她侃侃而談道,這是她們集體上訪的第八個年頭,下廣州上北京已達十多次了,每次少則幾個人多則近百人,雖然知道維權的道路十分艱難,但是,過去工作時,更艱苦的環境甚至戰火她們都挺過來了,她們做著后勤保障服務工作,一身的軍人氣質讓她們有著火一般的信念和頑強、執著。話題又一次轉到率直豪爽的洪先蓮大姐身上,凌惠說:我們這些大姐大都是上世紀70年招入部隊,那時入部隊審查十分嚴格,雖然沒有佩領章,但她們也是一身的榮耀,不覺間在工作了三十多年之后,一下子什么都沒有了;個個心里都納悶,后來,大家才知道這是廣州軍區某些部門亂作為造成的全軍唯一將部隊倉庫無軍籍職工按保障性企業移交地方的錯案失誤決策。她說,洪先蓮大姐在幾十年的工作中,無私勞作,落下了不少病來,如糖尿病、胃病和腎病等等,這次下廣州還淋了雨的洪先蓮大姐幾乎是高燒不止,大家這才勸她不要上北京,直接從廣州返回衡陽。談到維權道路為何這般辛酸時,洪先蓮大姐說,我們被移交地方是軍區某部門的少數領導不講政治、不顧大局、欺上壓下騙地方,制造的一起全軍唯一錯誤移交案。因此,她們上訪時,只有真正了解她們真實訴求的首長都會理解她們,因此她們期望更高的上級機關知道她們的訴求,這種訴求其實就是維護她們的合法權益。洪先蓮大姐臉上流露出坦誠和自信:中央的方針是對的,胡主席的親民愛民惠民政策更受愛戴,只要這種訴求能到達他們那里,這種維權就會迎難而解。但是此時的凌惠有幾分憂慮,她說我們一下成了社會邊緣人,誰也不管,特別讓大家擔憂的是身體狀況,這群大姐中,不少人是被疾病纏著身體,如果稍有不慎,說不定就是“楊小紅”第二,“彭三秀”第二,說到這,凌惠的眼圈頓時布滿淚水……
五
端莊清秀的楊小紅出生于1967年,17歲被招入衡陽某部。其父原是倉庫的老領導,87年病故屬革命烈士,楊小紅的母親是位體弱多病的家庭婦女,靠著烈屬撫恤金維持她個人生活,楊小紅的弟弟高中畢業后也招入倉庫。2001年9月,這批無軍籍職工被移交到地方后,姐弟倆都屬自謀生計之列,沒有任何生活補助。因為這批人年齡很小時就參加工作,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加上沒有很好的專業技術,踏入社會就顯現劣勢,再加上當時又正值全國工人下崗高潮,他們沒有絲毫競爭優勢。楊小紅是93年離婚獨居,孤身一人靠做些勤雜或打短工來維持生計,近二十年來的女軍工生涯使她落下肺結核病。其實這種肺結核還屬可以享受國家免費治療的疾病,但是誰也想不到的是,沒有單位的眷顧,而且本身的生存都成問題,加上過去的女軍工是倍受人尊重的職業,而今淪落到做打勤也使楊小紅的自尊受到打擊,因此既便她沒錢看病沒錢做醫療檢查也羞于向親友開口。2009年貧困病痛交加的楊小紅,于5月1日因病情惡化被人送進醫院,進院不到二天,5月3日她就帶著病痛告別了她四十一歲人生撒手人間,辭世時,骨瘦如才,體重僅剩三十公斤,更讓人心酸的是,楊小紅弟弟在現場清理姐姐遺物時,竟無分文……
彭三秀也是17歲招入部隊,工齡達三十余年,2001年7月因身患糖尿病入部隊165醫院,9月22日,單位移交后,其包干證無效,若要繼續治療就得自己交錢;但她夫妻雙雙下崗,倆人每月僅600元生活費,生計尚成問題哪有錢治病。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只得做出放棄治療的決定,次年1月9日,年僅四十多歲的彭三秀因無錢救護而在悲憤中死去。
辛醒的死,一直是這批女軍工揮之不去的陰影。17歲入部隊,工齡也近三十年,后雖患上輕度精神病,但尚能正常工作、生活,無需他人照料。2001年移交地方時,整個倉庫就象散了架似的,辛醒便獨自一人住在生產車間區的一間雜房里。而當時的女工們都人心惶惶,紛紛為前途擔憂時,辛醒自然被人所遺忘,當年八月的一天,幾名女工在議論時談及已有幾天不見辛醒身影了,女工們抱著幾分關心趕到雜房看她時,而辛醒已死去好幾天了,連遺體都有些腐爛,目睹到這一情景的女工無不淚流滿面……
六
洪先蓮大姐、凌惠含淚訴說完三位曾經的同事悲憤中死去的情景時,我們都默默低頭無語,像是在哀悼她們的亡靈。此時,凌惠打破寂靜,聲音有幾分低沉:為了我們的維權愿望早日實現,我們的這幾位大姐常常是帶病上陣,她們的病情不輕,為此她們的孩子沒少跟她們鬧別扭。
洪先蓮大姐擦了擦眼眶邊的淚花,頗有感慨地說:“我們的孩子都把我當國寶來尊敬。而現實中我們是被遺棄的人,我們被移交后,已經成為社會邊緣人了.有時想起來我們都暗自落淚.難免找過去姐妹們訴訴心中的苦來,不想總遭到孩子的責備:老媽你也想開點,不然會加重病情的。我一聽就有火,便訓駁斥她,你媽有病都是因這事給惹出來的,誰能讓你媽過去的血汗白流?再說,我們這批人活的容易嗎?不想我這話把閨女逼急了,她沖著我咆叫起來:別的我不管,沒有什么比您的身體更重要,我這一世就你這么個媽媽……”
洪先蓮大姐說到這,再一次失語。但我們知道,這就是人間母女真情最直面最樸實的流露,洪先蓮大姐被這種至親情義交織著時,我頓時覺得洪先蓮這批大姐的高大來,對她們有種說不出的敬重。在她們純樸的心底,她們把職工們的權益看得高于她們自己的生命……
七
洪先蓮大姐這批無軍籍職工們的維權遭遇令人同情,為了解更祥盡的實情,筆者通過渠道找到曾在這個部隊擔任過領導職務的一位處長,該處長坦言道:這個部隊建制于53年,它是部隊后勤軍區倉庫,2000年前的歷次編制中都是軍人少,職工多,職工為編外定編職工,修理所是庫屬分隊只有3名軍人編制,況且1999年已撤編。2001年將倉庫123名職工中的107名以倉庫修理所名稱按移交地方的保障性企業上報軍委,從而制造的這起錯案,完全是廣州軍區某些部門個別領導的胡亂作為造成的,是上有政策下搞對策的“杰作”。這種粗暴做法深深地傷害著這么一批為了祖國國防事業付出過汗的無軍籍職工的心,也給來之不易的和諧社會埋下禍根。
八
夜深,我打開洪先蓮大姐帶來的光碟,碟片中映象出她們過去的扛包站崗、守衛海疆照片,當時她們被稱為“海上鐵姑娘隊”;她們組成宣傳隊下基層連隊、說拉彈唱、為官兵表演文藝節目;友誼關檢查站,她們為官兵補鞋修被褥,戰士們向她們致以崇高敬禮;她們獲得的珠榮、獎章、證書掛滿了房間,然而,為了祖國國防事業付出了那么多的她們,卻要為后半生的生計和養老、醫療等等苦苦擔憂?為了了解他們的真實心聲,筆者還個別走訪了他們當中的葉文軒、洪先蓮,陳欣花,凌惠以及賀榮耀(化名)、謝小花(化名)、鄧輝文(化名)、馮蘭(化名)、瞿明(化名)、戴銘忠(化名)等十余名無軍籍職工,他們表達的是同一種訴求。
時間可以淡化往事,但歷史不能忘劫她們的艱辛付出,那個特殊年代下的艱辛困苦和默默奉獻磨練了她們的毅志,她們平凡卻而偉大,如今她們不斷向上級訴求,只求落實一個無軍籍職工的合法權益,解除自己的今后生存之憂。因為她們曾是為國防事業付出過青春和熱血功臣,人民不會別忘記她們;部隊的首長們,也別忘了她們……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