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在家編我的時評、雜文集,一篇關于“特殊利益集團”的拙文,引出了現在這篇文章。
拙文刊發于2008年4月20日人民網“人民時評”,題為《從市長“看到罵我的心里就顫抖”說開去》。文中的市長是指時任廣州市市長的張廣寧,他因在不少場合呼吁平抑房價而獲得“房價市長”的美譽,也因此“ 觸動了利益集團的利益,他們會通過各種途徑,借用一些力量和關系(向我)施加壓力”。還是這篇拙文,另有一處涉及到“特殊利益集團”,即,“自然之友”會長、著名學者楊東平認為,“某些地方(黨政部門)與企業特別是大企業,已結成特殊利益集團,他們聯手導致了環境日益惡化”。
一個是官員,且是高級官員,一個是學者,且是著名學者,他們不約而同,都用切身感受,揭示出我國業已存在的“利益集團”、“特殊利益集團”,并號召人們對之保持警惕。
應當說,這是客觀的,這是現實的反映。但是,也有人持有不同意見。比如,前不久著名學者王長江先生就撰文表示:“我們承認已經出現了既得利益,并且對政府體制創新起著阻礙作用,但不能說,在我國已經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既得利益集團。這種既得利益集團不存在,我們黨也不允許其存在”。王長江先生從而呼吁,“ 如果任各種部門既得利益發展下去,形成既得利益集團的危險是存在的”。
對于王長江先生這段表述,對照拙文提到的市長張廣寧、學者楊東平的表述,覺得有澄清的必要。
王長江先生對既得利益集團的警惕,是值得尊敬的;他對關于“防止既得集團利益的形成”的呼吁,也是完全正確的;同時,他關于“我們黨不允許”既得利益集團的“存在”的概括也是十分明確的。這些,都無可非議。但是,我們以為,王長江先生關于“這種既得利益集團不存在”的保票,還是慎打為好,慎言為妙。
因為,這跟拍胸脯無關,而與現實有關。在這里,一切天真浪漫的想法,在殘酷無情的現實面前都會相形見絀。
早在2006年,《瞭望》發表文章,明確指出,“中國的各種‘利益集團’迅速產生和發展起來,這種以‘部門利益膨脹’而致的‘利益集團’”,“使得一些能維護、增進國家利益的重大決策難以出臺,而一些對國家利益有消極影響的重大決策如教育產業化、醫療市場化、行業壟斷、外企‘超國民待遇’以及很大一部分出口退稅等遲遲難以取消或調整”,等等。建議有興趣者去找原文一讀。而更多的是現實,我們都能看見的現實。比如,房地產、醫療、教育等方面,有的地方有的部門事實上已是官商勾結、權錢勾結、利益勾結的重災區,一些查處的大案要案,其“利益機制”已成為其“ 主線索”、“主旋律”,這些“主線索”、“主旋律”提示的、“彈奏”的,明眼人皆可看出,有著不折不扣的“利益集團”、“特殊利益集團”、“既得利益集團 ”的身影!比如,為什么房價居高不下,上頭左一文件右一文件就是撼而不動,甚至撼而“反動”?地球人都可看出,一些地方官方與(房地產)商方的“利益共同體”在起什么樣的作用。這樣的例子,王長江先生可能不大注意,事實上,已經不僅僅存在著王先生所說的“既得利益”、“既得利益者”了,而且已經真有“既得利益集團”了。
其實,承認有“利益集團”、“特殊利益集團”、“既得利益集團”真的沒有什么,我們真的不要輕言“不存在既得利益集團 ”,相反,承認它,恰恰能夠提醒我們有關問題的嚴重性,提醒“我們黨不允許存在既得利益集團”的堅定性,同時更重要的,是提醒我們要有直面這類集團、解決這類集團的信心和決心。
(責任編輯:齊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