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是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的縮寫,1949年,美國兩大籃球組織BAA和NBL合并為“全國籃球協會(簡稱NBA)。當時的NBA擁有17支球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現在已經擁有了30支球隊。
我國的電視臺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將NBA引進中國,從播放片段到錄播到直播,一直到現在NBA已經占有了中央電視臺和各地方臺大量的播出時間來看。NBA確實一個非常好看的體育比賽。一個國家的籃球聯賽能成為中國乃至全世界球迷都如此熱衷的項目,這里確實有值得研究的地方。
先來談談NBA為什么好看?這應該是一個比較簡單的問題。大凡體育比賽,水平高總是比較好看的,比如奧運會是全世界水平最高的比賽,奧運會的比賽總是比較吸引人的。但是不是只要水平高就一定好看,一定吸引觀眾呢?也不盡然。比如奧運會上也有一些比賽的收視率是比較低的,如果兩個運動隊,或兩個運動員的水平相差比較大,那么這樣的比賽的觀賞性也是要打折扣的。
由此我們得出一個結論,體育比賽要好看,必須要滿足兩個條件:第一水平要高;第二水平接近。兩者缺一不可。
NBA就是這樣一種比賽,他的水平很高,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高的,但僅僅有這些是不夠的。比如中國的乒乓球的水平世界最高,但中國的乒乓球聯賽好看嘛?為什么不好看呢?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各支球隊水平相差較大,很多比賽沒有懸念。NBA不僅水平高,而且水平接近,比賽充滿了懸念,所以比賽很好看。
更重要的是,這樣好看的比賽還很賺錢,賺大錢。有人說,好看的比賽當然是賺錢的。真的是這樣的嘛?我告訴你,大部分好看的比賽都是不賺錢,甚至是賠錢賺吆喝的。中國人比較熟悉的歐洲足球聯賽,除了幾個豪門球隊,大部分的球隊都不賺錢。
好多年前,我一個在美國讀MBA的同學回國,我們聊天的時候,我問他對美國的印象,他只說了一句:“美國人真是太會賺錢了。”我問他為什么?他回答我:“自由和競爭。”
資本主義向前發展的動力就是競爭,有了競爭,人就有了不斷向前進的動力。個人的進步也推動了整個社會向前進步。這就是亞當斯密先生向我們揭示的資本主義的“先進性”。但除了競爭為什么還要加一個自由呢?因為要保證競爭的公平性。斯密先生在他的大作《國富論》里總是反復強調“那只看不見的手”。我們要深刻的理解斯密先生,這只我們都看不見的手是什么?其實就是競爭的公平性。我們知道,競爭其實就是比賽,是比賽就必須有規則。但規則由誰來制定呢?任何人既于自己的利益都會制定出有利于自己的規則。那么由誰來制定規則更加公平呢?斯密先生是睿智的,既然誰制定都不能保證公平,那么我們就讓“自由”來制定吧!
在經濟社會里,每個人的自由意志都是最重要的,每個人的自由意志就構成了市場那只看不見的手,那只手會控制著人類社會不斷的向前發展。所以資本主義社會是什么呢?
自由是他的基石,競爭是他的動力。很多人不一定能總結出這句話,但很多人都能理解這句話。但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我的回答是,“不知道。”
要得到這個答案,就先讓我來為你解剖NBA這只麻雀,因為美國是公認的世界上最具有自由競爭的商業社會,而且NBA也是美國社會公認的商業模式,他的賺錢模式甚至已經進了美國MBA的課程了,所以他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我來為你剖開他,答案你自己去找吧。。。。
NBA里的那個A是Association的縮寫,他可以翻譯成“協會”,也可以翻譯成“聯盟”他其實是30只球隊組成的一個聯盟,一個共同賺錢的商業帝國,一個組織。是的,一個組織。中國人比較熟悉“組織”這個詞,“革命組織”“反革命組織”哈哈,不要害怕,我們還是給她一個比較中性的稱謂“商業組織”。
NBA的收入主要有兩大塊。 第一,電視轉播。NBA的電視轉播分為兩塊,一塊是跨區域的電視轉播,比如我們比較熟悉的ESPN電視臺,以及世界其他國家購買轉播權,這些轉播費用統一由聯盟收取,然后再拿出50%“平均”分配到各隊。 請注意“平均”這個詞。這個我們改革開放以來被主流學者們詛咒的詞。美國這個如此賺錢的商業帝國里怎么也吃“大鍋飯”啊!但這是事實,盡管有的球隊每年打82場常規賽就淘汰了,可以休息了,但湖人這樣的球隊拼死拼活殺進總決賽,要多打很多比賽啊,而且最關鍵的比賽轉播,最賺錢的比賽轉播都是這些強隊打的,憑什么要“平均”分配呢?太不公平了。
但沒辦法,規矩就是這么定的,任何一只球隊都要聽“組織”的。
當然,美國人的大鍋飯也不是鐵板一塊。人家還是很靈活的。 另一部分的轉播費用是以球館為半徑70英里范圍內,主要是球隊所在城市以及周邊的轉播,這部分的轉播費用歸各隊所有。
NBA每年的轉播費用一直在10多億美金,分配到各隊,每隊收成應在4000-5000萬美金,但這個視球隊成績而定。至于地區轉播的費用,一般來說強隊會在1000萬美元左右一年。轉播費用是NBA各隊最主要的收入。
第二,門票收入一直是NBA球隊收入的主要來源。 以湖人為例,他們的球票最貴,上座率也最好,一個常規賽他們就會有1000多萬的門票收入,加上季后賽,湖人一年的門票收入肯定超過2000萬。而一些弱隊,比如雄鹿、籃網這類的,門票價格便宜不說,上座率也不如強隊高,這樣一年下來他們要比強隊少掙上千萬美元。
NBA除去兩個最賺錢的大頭——轉播和門票,廣告費用也是NBA球隊不容忽視的創收渠道。NBA規定NBA的廣告分為兩塊,一塊由聯盟統一征收,拿出一半平均分給各隊。(美國人怎么了,又是平均,哈耶克先生要罵死你們了,哈哈)但是不要著急,美國人再次顯示了他們在商業上的靈活性。
真正顯示各隊創收能力的是場地廣告,以火箭為例,該隊在西部算不上一流強隊,但其廣告收入卻排在前列,搖錢樹正是姚明,在火箭主場有眾多中國企業的廣告,這些廣告一個賽季從幾十萬到上百萬美元不等,算下來火箭一年光中國企業的廣告就能收到近千萬美元。
強隊還有更多的賺錢渠道,如球隊產品開發、球場的休閑消費等。球隊的產品開發也與球隊的當家球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球隊的產品主要包括球衣、吉祥物、紀念品等等,這筆收入的大部分都歸球隊所有。而在美國本土之外的產品銷售,每個球隊可以從球衣上得到一美元的收成,其他紀念品也都有相應分成。(又是一碗變相的大鍋飯)
以上大致就是NBA各個球隊的生財之道。給我的感覺是,這個賺錢模式里,既有計劃的一面,也有市場的一面,但肯定不是經典的資本主義的純自由市場經濟。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我們偉大的毛主席在他的著作《論十大關系》里的一段話:
主席在論“中央和地方的關系”中寫道: “中央和地方的關系也是一個矛盾。解決這個矛盾,目前要注意的是,應當在鞏固中央統一領導的前提下,擴大一點地方的權力,給地方更多的獨立性,讓地方辦更多的事情。這對我們建設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比較有利。我們的國家這樣大,人口這樣多,情況這樣復雜,有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比只有一個積極性好得多。我們不能像蘇聯那樣,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點機動權也沒有。
處理好中央和地方的關系,這對于我們這樣的大國大黨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這個問題,有些資本主義國家也是很注意的。它們的制度和我們的制度根本不同,但是它們發展的經驗,還是值得我們研究。拿我們自己的經驗說,我們要統一,也要特殊。為了建設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必須有中央的強有力的統一領導,必須有全國的統一計劃和統一紀律,破壞這種必要的統一,是不允許的。同時,又必須充分發揮地方的積極性,各地都要有適合當地情況的特殊。”
啥也不說了,NBA的總裁大衛斯特恩先生你是否看過這段著名的論述,如果看過了,而且偷師了,毛主席是不會收你知識產權費的,我只是希望以后有人再出來污蔑毛主席不懂經濟的時候,你能給句公道話。
NBA 這個組織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一個目的,賺錢。前面說過了,為了保證能賺錢就必須保證比賽的好看。NBA 30只球隊,不算季后賽,每年要打82場比賽,整個聯盟一共就是1230場。要保證這些比賽都精彩激烈確實是一件很高難度的事情。讓我們來看看NBA這個組織是怎么做的。
第一,選秀。簡而言之就是各支球隊選拔新球員。NBA的規則是前一年成績比較差的球隊先抽簽決定順序,一般成績越差的球隊越有可能順序排到前面。而新球員們就像市場上的商品排著隊等著球隊來挑選,被球隊選中以后一般是不可以不報到的。這些球員讓你想起了什么?我就不說了,大家自己想吧。
以前我們批評計劃經濟時,總是說個人在這種體制里沒自由,但相比較NBA的新秀們,那個時候的人們至少還有填個志愿什么的。那些NBA的菜鳥們真的好可憐,為了一份工作,咳。。。他們的自由在哪里?
球員是雇員,球隊是雇主。按照經典的自由經濟,雇員和雇主是可以談判的。但我告訴你,這些NBA的新球員們不但不能選擇球隊,而且他們的工資也是被聯盟嚴格規定的。比如小皇帝詹姆斯,我們都知道他水平在菜鳥的時候就已經很高了,而且幾乎每支球隊都希望得到他。按照市場經濟的供求原則,詹姆斯絕對屬于稀有品,完全可以待價而沽。但很遺憾,詹姆斯的新秀工資也就幾百萬美元,雖然他是一個人見人愛的狀元,但是沒辦法,狀元也要聽組織的。
因為組織這樣做是有道理的。
我們假設,如果NBA采取放任自流式的競爭方式,那么像詹姆斯這樣的好球員很有可能會被財大氣粗的球隊雇用。而財大氣粗的球隊由于有了好球員,成績就會好,成績好,收入就會高,從而進入了良性循環。這應該是個好事啊!但是,且慢。好的球隊是好了,但差的球隊呢?實力越來越差,成績越來越不好,收入越來越不好。進入惡性循環。
絕對自由的競爭帶來了絕對的壟斷,寡頭出現了。這個時候,NBA這個組織也就快OVER了。組織也完蛋了,你寡頭就沒有對手了,寡頭也完蛋。一損俱損了!
為了避免這種局面的出現,NBA采取了第二個手段:工資帽制度。簡而言之,就是NBA規定,各個球隊的工資總額是有一個限額的,超過了你是要被罰款的,他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做“奢侈稅”。這種罰款是相當厲害的,甚至要取消聯盟的“分紅”,所以一般NBA的老板是不大敢超過這個工資帽的,成績很重要,但賺錢更重要啊!。
當我第一次了解這個制度的時候,我第一反應就是我們國家的工資手冊。我在想,NBA怎么也搞計劃經濟這一套啊,這可是嚴重違反資本主義自由競爭的原則的呀。后來我想到了小平同志說過的一句話:“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資本主義也有計劃。”
NBA就是通過這樣的工資制度,保證了各支球隊實力的均衡,甚至在球員流動的時候,也是根據工資額來確定的,兩個球隊之間交換球員,其實就是球員們的工作調動,表面上看是誰換誰,其實是多少工資換多少工資,誰也不能超過那個計劃工資。有的球員昨天還在這支球隊打球,第二天就被通知,你的工作被調動了,昨天還在美國的南方(比如類似中國的廣東),第二天就讓你去西北(到新疆)打球去了。無論你是大牌還是普通球員(我知道除了科比,他實在是太牛了)都給我卷起包袱,立馬走人。因為任何個人都不能凌駕于組織之上,你的個人前途必須聽從組織安排。(這話很熟悉是吧,呵呵)
NBA這個組織,他用了一種反市場的手段來保證了市場的正常運轉!
在NBA這個組織中,這種反市場的手段還有很多,比如大家注意到沒有。NBA的30只球隊,除了洛杉磯以外,分布在美國29個大小城市里。這在市場經濟里是一件非常不正常的事情。我們知道,市場經濟的特點是資源的合理配置,何謂合理配置?就是資源總是朝著賺錢的地方擠過去的。
正常的情況下,紐約應該有五支球隊,洛杉磯應該有四支球隊,休斯頓也應該有三支球隊。英國的倫敦不是有七只英超球隊嘛!看來英國到底是斯密的故鄉,嚴格遵守著市場經濟自由競爭的原則,該怎么著就怎么著。但是美國人可不管這一套。NBA對老板們在哪個城市投資球隊是有嚴格規定的,他們規定的辦法也很有意思,就是如果你要到這個城市來建立球隊,那必須得到NBA 大部分老板的同意,特別是如果這個城市已經有球隊了,你必須要得到這個老板的同意。搞笑吧,我到這個城市來投資,還必須得到我的競爭對手的同意,當然正常情況下是沒老板會同意的,所以NBA 就非常順利的在美加地區的一個個城市擴張開來了。
NBA這個組織用了一種政治手段,讓美國的老板們到“祖國的大好河山去大有作為了!” 斯特恩先生,您這一招,你是不是又是偷師毛主席的呢?
如果你看過NBA很多年,那么你一定會注意到一個問題。“裁判問題”。這是一個很敏感,但有時候又顯得很曖昧的問題。應該說,NBA的裁判水平都是很高的,他們都是職業裁判,他們都受雇于NBA聯盟,(請注意,他受雇于誰?)大多數時候,你都會覺得他們是公正的,但是某些時候,你會覺得有那么一點點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來左右著比賽的勝負。由于NBA球隊的水平非常接近,比賽非常激烈,所以在關鍵的時候,一個關鍵的判罰就能決定一場比賽的勝負。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是裁判控制了比賽,但有時候你又不得不承認,他們左右了比賽的勝負。
哈哈,這就是宏觀調控的藝術。潤物細無聲啊!我只能用一個詞來解釋這個現象,“潛規則”。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有很多潛規則,有位歷史學者還專門寫了本書,簡單說來,這種規則就是,大家心里都明白,但大家誰也不說,對了,打死我也不說,因為這件事情是不能說的。
我們不管這些潛規則,我們要了解的是,他們為什么要這么做?很簡單,制造需求。馬克思在批判資本主義的時候有一句經典的話“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和社會化的大生產這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我知道,我們國家雖然是一個號稱馬克思主義很普及的國度,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句話,但我可以肯定,其實很多人并不真正理解這句話。我給大家簡單解釋一下,馬克思的意思是說,資本主義的私有制可以大大的促進生產,但是他的一個致命的弱點是,生產出來的東西,由于生產資料的私有導致分配的貧富懸殊,而消費不掉。一句話,供應是沒問題的,但需求不行。但如果需求不行就會反過來影響供應。資本主義就要發生經濟危機。所以資本主義是腐朽的,是一定要沒落的,我們要打倒他。
馬克思是對的,他抓住了資本主義的死穴。有一個人也看到了了這個死穴,但是他有自己的辦法。他的名字叫做“凱恩斯”。凱恩斯先生告訴資本家們,要想讓資本主義順利的發展下去,你們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制造需求”用宏觀調控的辦法,人為的制造需求!
NBA的總裁斯特恩先生是深諳此道的,他手里宏觀調控的工具很多,前面我都已經介紹了,而裁判是他手里非常重要的工具。因為由于他們對比賽勝負的影響,可以讓比賽顯得很精彩,更重要的是,在激烈的季后賽時,可以多打很多比賽。多一場比賽的電視轉播,門票收入,還有各球隊自己的廣告創收,那都是大把大把的銀子啊!
為了這些銀子,所以一定要制造需求,裁判也是組織中的人,組織賺錢了,他們自然也不會差,NBA的裁判覺悟都是很高的,組織的利益高于一切,這還要多說什么嗎?潛規則不是中國的專利產品啊!
寫到這里,我基本上也為大家把NBA 這只麻雀給解剖的差不多了。NBA這個美國的商業組織,其實是一個打著自由競爭旗號,給全世界提供各種體育產品的商業帝國。表面上看,球員們在場上激烈的競爭,老板們在場下自由的賺錢。但其實背后的一切都是在“控制”之中。真正的只有在書本上才會出現的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和NBA是沒多大關系的,最多也是他們忽悠全世界的遮羞布而已,在這塊遮羞布的背后,只隱藏著一個東西,“利益”,為了取得利益,什么自由競爭都可以放一邊去,你一個人的能力再大,你能強過一個組織嗎?
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想要賺錢,還是要相信組織!
我們中國民族是一個特別善于學習的民族,尤其在改革開放以后,向西方學習的勁頭,那是一天比一天大。恨不得立馬把美國的制度完全復制到中國來。鑒于我們民族這個品質,一定有人會問我,我們不管美國的NBA是自由還是調控,我們把他的制度搬到中國來,我們不是也能賺錢了嗎?
想法是好的,但我和遺憾的告訴你,這個錢你是賺不到的。
NBA這個如此賺錢的商業組織為什么在全世界范圍內僅此一家,而中國人就是想學也學不會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問幾個小問題。 “姚明為什么要到美國去打球,而不回中國打球?” “小皇帝詹姆斯為什么不會到中國的球隊來打球?”這兩個問題看似是兩個傻問題,無聊的問題,但其實他的背后是揭示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深刻道理的。
我們都知道,經濟發展的三個生產要素,勞動力,資本,自然資源(土地等)。姚明是什么?他就是其中的一個生產要素“勞動力”。而資本主義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比較優勢”。這個東西聽上去挺玄乎,其實我一解釋你就明白了,那就是一句話:“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里的人就是勞動力,水就是資本。
姚明是我國培養的特殊體育人才,但是由于這個比較優勢的原因,姚明呆在中國是沒有前途的,人要往高處走,姚明就必須到高水平的地方去,這個地方就是NBA。而如果中國還培養出姚明這樣的人才,可以想象的是,他們將繼續到美國去,幫美國老板打工,替美國老板賺錢。不光是中國,全世界優秀的人才都到了美國,所有的優秀勞動力資源都配置到高處去了,那么低處怎么辦呢?這就涉及到了第二個問題,“小皇帝詹姆斯會到中國球隊來打球嗎?”答案當然是不會,但詹姆斯不來,不代表其它美國人不來,我們知道還是有相當數量的美國球員到CBA來打球的,這些美國球員如果按經濟學的定義來命名他們,呵呵,不好意思,他們叫做:過剩產能。
對了,他們都是在美國打不上球,找不到工作的球員,他們都是美國的過剩產能。
寫到這里,大家大概應該有點明白了,NBA這個組織吸收了全世界最優秀的人才,制造了最優秀的產品,然后通過資本的形式,像水一樣的把產品流向了全世界來獲取利潤,然后利潤再通過資本的形式回流進美國。同時他淘汰出來的“產能”再通過資本的形式,流向了全世界,特別是中國。不斷的吸收新鮮的優秀的血液,不斷的擠出落后的代謝物。NBA這個組織就用這樣的新陳代謝維持了自己的優勢地位,使他在全球的競爭中始終處于不敗的地位。
NBA 不過是我從美國抽象出來的一個范例,其實整個美國,就是這么一個吐故納新的商業帝國。現在你應該明白,為什么,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特別希望別的國家開放市場,自由競爭像流行歌曲一樣的整天唱個不停了吧。因為只有這樣,他才能不斷的把全世界優秀的資源像吸盤一樣的都吸到美國,然后他還能自由的把自己不需要的,過剩的產能像泄洪一樣的泄到不發達國家。有一句老話,我把他反過來說,美國這個國家,對自己是馬列主義,對別人是自由主義。因為只有別人都自由了,他才能自由的把代謝物都傾泄給你,還能把你優秀的人才自由的給拿走。
大家可以想一想,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是不是一直處于這樣的一個怪圈之中。我們的人才,我們優秀的資源都出去了,別人不要的,淘汰的產能都來了,不管我們這些年如何努力,始終都是跟在人家屁股后頭。
因為我們采用了和人家一樣的方法來競爭,你在跑人家也在跑,所以你除了爬,還能有什么出路?
文章的最后,我想引用凱恩斯先生的一段話,來表明我的觀點,他說:“經濟學家和哲學家的思想,不管他正確與否,他總比一般人的作用大的多,因為,實際上統治這個世界的就是他們的思想。”
凱恩斯先生雖然是個經濟學家,但我認為他更是一個思想家。中國在改革開放后,將精力都集中到了經濟建設上,但是我們忽略了意識形態方面的斗爭,在思想上,我們被別人統治了。
社會主義不是不能創造財富,但是,如果你沒有正確的屬于自己的思想來指導,那么就是你創造了財富,也將會輕易的被別人奪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