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在這里盡可能以客觀的態度來回顧一下徐三之爭的過程,當然,雖然說是“客觀”,但畢竟還是我的個人觀點,所以難免“主觀”,誰都可以批判!
起因:徐工作為三一最強勁的對手,其一舉一動都為向文波所深刻關注,也無時無刻不在考慮克敵制勝的辦法,可是眼看著徐工將與凱雷合作,對手將更加強大,在苦思無計的情況下只能通過博克發發牢騷。
(注:很多人攻擊向文波的動機不良,認為他有意通過博克來攪局,這是沒有根據的,因為他一開始絕對不可能意識到博克有這么大的威力。)
媒體點火:媒體發現這樣的題材就像餓狼見到了獵物,“唯恐天下不亂”的本性使得媒體拼命煽風點火。
公眾發泄:這幾年各種丑聞、黑幕的頻繁曝光,公眾積累了很大的不滿情緒,終于找到了博克這樣一個發泄出口,于是一頓傾瀉,反正不用考慮后果。對于政府來說也樂得作壁上觀,因為這樣畢竟要遠比游行示威、沖擊大使館要好得多。
徐工中計:本來公眾對徐工本身并不了解,也不感興趣,感興趣的只是與自己切身利益有關的國企改制問題、外資進入問題、以及中央對這些問題的態度等等!可是徐工自做多情,以為向文波煽動公眾來攻擊自己。實際上,徐工是太高估向文波而低估公眾的智商,于是公眾的怒火轉向了徐工。
文波跟進:向文波看到愚蠢的徐工竟然引火燒身,豈有不拼命加油添柴之理?
事件本質:這次事件表面上看是徐工和三一的對抗,但是本質上是徐工和公眾的對抗。
其一,徐工始終認為是向文波煽動了公眾,可是公眾都是那么幼稚愚蠢、容易煽動的嗎?這體現了徐工的傲慢和無視公眾的心態。
其二,公眾只是希望更多地了解徐工改制的過程,并不一定需要了解與凱雷的詳細條款,可是徐工卻以保密為借口避而不談,并試圖以中央政府的最后裁定來堵住公眾的口,所以再一次與公眾對抗。
結論:為什么徐工覺得自己“很受傷”?因為它自始至終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在與公眾對抗,所以它現在唯一的出路就是拿出誠意來面對公眾!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