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經濟學家周守正教授93歲溘然長逝 巫繼學悼念恩師
周守正教授最后遺像(2006年5月)
蔣金波、巫繼學、許興亞看望周守正老師(2006年5月)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網訊 公元二〇〇六年七月十四日凌晨,我國著名政治經濟學家周守正教授永遠地合上他那智慧的雙眼,他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周守正教授的去世,是中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界的一個重大損失,是《資本論》研究領域的一個重大損失。消息傳來,經濟學院,河南大學,河南省經濟學界乃至整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界一片哀傷。同仁們悼念這們德高望重的良師益友,悼念這位為我國馬克思主義教育與理論研究做出過卓越貢獻的理論偉人。
病重入院后,省市各界領導人、社會名流、周先生的弟子紛紛從四面八方趕來看望,大家一致祝愿這位老馬克思主義學者早日康復。然而事不由人,周先生經過與病魔進行長期的斗爭,終于惜別了他的家人,他的同事,他的弟子,他的友人。
不過,周老師作為中國著名的政治經濟學家,以93歲的高齡與他留下的寶貴理論財富離開了我們,這也給了我們一絲絲安慰。
安息吧,敬愛的周守正先生!
我們在這里以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累累碩果紀奠您!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網站公元二〇〇六年七月十四日于開封
巫繼學哀思
公元二〇〇六年七月十四日凌晨,我的師弟耿明齋(河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特聘教授)悲情短信告訴我,周守正老師于2006年7月14日溘然長逝。消息傳來,我無比震驚,無比難過。在此,我深深地向敬愛的周老師三鞠躬,愿他老人家一路走好!
前不久,蔣金波、巫繼學、許興亞我們師兄三人才去到老師的病床前,我們有說有笑,還在一起合了影,怎么說走就走了呢?幾個小時過去了,我還是無法接受現實。
周老師在我的生命中給予了我決定性的幫助。1978年,我以一名煤礦工人的身份考取周老師的研究生,從而進入了我夢寐以求的經濟學研究領域,開始了我嶄新人生。在三年學習期間,我從老師的身上學做學問,學做人。特別是通過研讀馬克思《資本論》,學到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精髓。畢業后的幾十年里,我依然不斷地從他老人家身上汲取智慧。每每想起這些,我都會陷入悲痛與難過之中。
周老師作為中國著名的政治經濟學家,以93歲的高齡與他留下的寶貴理論財富離開了我們,這也給了我們一絲絲安慰。
恩師周老師安息吧!
學生巫繼學在這里向您叩首。
公元二〇〇六年七月十四日于廣州敝室
附周守正教授學術生平
周守正老師是江西清江縣人,1914年生。早年曾就讀于南昌中學。1934年高中畢業后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復旦大學經濟系。翌年東渡日本,考入日本東北帝國大學(現東北大學)經濟學部,攻讀經濟學。在那里,他學習了馬克思主義和西方經濟學,閱讀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資本論》和《共產黨宣言》等著作。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他毅然回國,參加了抗日民族解放運動。曾經給鄒韜奮主辦的《救國日報》和《生活》雜志寫稿。1941年,在江西泰和縣農業高等職業學校,他受聘為教師,參加教育工作,講授過農業經濟等課程。1945年,受聘于廣東中華文化學院(后改名為文法大學和文化大學)任副教授、教授,并曾兼任該院工商管理系主任。1946年,在廣州創辦黨所領導的外圍進步報紙《每日論壇報》,任主筆,撰寫了大量的社論,后因抨擊國民黨反動當局的政策,報紙被查封,他和其他一些同志被迫轉移至香港。在那里,他受中共地下黨組織委派,撰寫了《封建剝削》和《官僚資本》等著作,由三聯書店出版,配合了中國人民的解放戰爭和民主革命斗爭。
1949年初,由中共黨組織安排,經杜宣、馮乃超等同志介紹,他與黃元起先生等一起,經廣西、武漢等輾轉來中原解放區首府開封,在河南大學原址中原大學參加革命工作,為我人民解放軍南下培訓了大批革命干部。1949年4-8月,中原大學南遷武漢,同時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決定重建河南大學。周老師與中原大學的部分同志留下來,在校部參加新河南大學的創建。同時在新成立的河南大學行政學院從事培訓干部工作,為河南省各條戰線培養了1800余名干部。
同年10月,學校成立政經研究室,郭曉棠同志與周老師任負責人,周老師兼任該室新民主主義政策研究組組長。1950年初,河南大學成立財經系,周老師兼任系主任。1952-1953年,河南大學院系調整,財經系整體南遷合并至中南財經學院,周老師因工作需要留下來,于1953年9月任教務處副處長,同時兼任全校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1956年-1966年間,歷任政治理論教研室副主任、政治系教授、副主任等職務。
1951年4月,為進行教學改革,學校派周老師與張柏園副校長一起率團赴人民大學參觀學習,回校后制定了加強全校教學改革的5項措施,并派出教師50多人到人民大學等校去學習。在此期間,從1953年到1960年任教務處副處長和政治理論教研室副主任期間,為支持政治理論課教師的進修提高,曾一度一個人單獨承擔起了全校6個學院近20個系的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任務。1960年,在擔任政治系教授期間,為了支持新成立的鄭州大學的建設,曾接受委派,同時在我校和鄭州大學兩個學校擔任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不僅為我校的建設,而且為鄭州大學的建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在整個1950-60年代,作為我省高校政治理論課和政治經濟學專業中的唯一的經濟學教授和學術帶頭人,他不僅領導、組織和實施了我校政治理論課特別是政治經濟學課程的教學工作,而且多次組織編寫了全省高校和中學政治理論課的教材。1962年,他代表我校教職工出席中共中央在廣州召開的知識分子座談會,聆聽了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副總理關于知識分子問題的重要報告,回校后向全校師生員工進行了傳達,極大地鼓舞了我校知識分子的積極性,推動了我校教學和教育改革的向縱深發展。
在1960-70年代的*****中,我校的教學和教育工作受到嚴重的沖擊,周老師也遭受過各種磨難和屈辱。但他始終對黨和馬列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保持著堅定的信念,始終相信群眾、相信黨,并且盡其所能,為黨的教育事業默默地做出自己的貢獻。在70年代學校恢復招生后,他又立即以飽滿的熱情投入了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教學工作,先后為幾屆工農兵學員和新招收的大學生親自講授《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等著作。并且親自為學生編寫了《〈資本論〉注釋》的講義。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暖了中國大地。周老師重新擔任了政治系的系主任,進一步煥發了他的學術青春。同年10月, 以他為導師,以《資本論》研究為方向,招收了我校歷史上的第一屆政治經濟學專業的研究生。1979年,在他擔任系主任的政治系,在原有政治經濟學教研室的基礎上成立了我校《資本論》研究室和人口研究室,由他親自擔任《資本論》研究室主任。在他的精心培養和指導下,我校的《資本論》研究工作和該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培養工作很快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并在全國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當時公開出版的《〈資本論〉學術研究與動態》曾專門載文介紹了《河南大學的〈資本論〉研究生班》。1980年,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實現了他多年追求的夙愿。1981年,我校政治經濟學專業獲得國家首批經濟學碩士學位授予權。這是我省高校歷史上的第一個經濟學碩士學位授權點,并在此后10多年的時間內,也是我省唯一的經濟學碩士學位授權點。1985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組織專家來我校選點檢查,對我校政治經濟學專業研究生培養和學位授予工作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為“導師在研究生培養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從課程設置到畢業及學位論文的寫作和答辯,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辦法”,“研究生所撰寫的論文一般均具有較高的質量”,“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至1990年代中期,由他作為導師,單獨和聯合培養的畢業研究生已經超過100名。這些畢業生后來都成為我國各條戰線上的骨干,其中有不少人走上了各條戰線重要的領導工作崗位,也有不少人成為國內《資本論》學術界的知名學者。
1985年,在他的支持下,由他的學生許興亞倡議,經學校批準成立了河南大學經濟研究所。他任所長,并兼任政治系名譽系主任。該所自成立以來,一直成為我校的校級重點研究所。其間在1988年,以他為第一學術帶頭人,我校政治經濟學專業首次被確定為省級重點學科點。自此以后,該學科點連續5屆15年被確定為省級重點學科點。
1992年,我校恢復、成立了財經系。1993年,我校成立了貿易系。同時以經濟研究所為依托成立了經濟系。1994年以經濟研究所和經濟系為依托成立了改革與發展研究院。上述單位,共同組成了現在河南大學經濟學院的前身。現在,經過多年的努力,該院已經形成了包括4個系、1個校級重點研究所、8個碩士生專業和4個本科專業、1個省級重點學科點和1個校級重點學科點的專門的經濟學院。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合計超過1000人。根深才能葉茂。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我院的發展能夠有今天,離開了周老師的精心開辟和培育,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周老師不僅在對研究生的教育和培養中殫精竭慮、精心指導,而且多年來筆耕不輟,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特別是《資本論》的研究方面,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寶貴的理論精品和學術珍品。
20世紀末,在他接近90歲高齡的情況下,為了不占學校的編制,在他本人一再堅持和要求下,校黨委和校行政尊重他的意見,同意他在編制上光榮離休,退出了在職教師的崗位。但他仍然一如既往地關心著我校經濟學院和經濟學科的發展,關心著他的在他身邊的以及走上全國不同工作崗位的學生的健康成長。并在身體健康允許的條件下,繼續為研究生擔負一定的課程。同時以他深厚的學術底蘊和過人的睿智,以超凡脫俗的心態和嚴謹的科學態度,繼續進行著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資本論》方面的科學研究。就在不久前,他和他的學生許興亞教授合作的100萬字的學術著作,剛剛獲得了河南省優秀社會科學成果1等獎。他的有關《資本論》和《剩余價值理論》研究方面的其他著作,正在進一步整理中。
由于他對我校、我省和我國高校教育事業和經濟學理論事業的突出貢獻,他曾先后當選為河南省第二、三屆人大常委、全國第五、六屆人大代表、河南省社聯副主席、中國《資本論》研究會常務理事和顧問、全國綜合大學《資本論》研究會理事和顧問,并曾多次獲得河南大學和開封市優秀共產黨員、河南省及開封市優秀教師、河南省優秀研究生導師、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河南省優秀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等項榮譽稱號。他精心治學、教書和育人,成為我校經濟學科的一面旗幟。
以上,是從他的生平和業績方面所做的一些介紹。下面,再就他的教育思想和若干學術思想進行一些粗淺的介紹和探討。
一、樹立“歷史唯物主義的革命人生觀”
樹立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革命人生觀,這是周老師在20世紀50年代編寫的《歷史唯物主義革命人生觀》一書中所論述的宗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歷史唯物論和社會發展史都深刻地表明,共產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前途和歸宿。它既是一種嶄新的社會制度,又是一種思想體系,同時還是一種運動。革命青年樹立正確的、革命人生觀,就要自覺地走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由之路,同幾千年來的剝削制度和剝削觀念實行徹底的決裂,積極投身于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革命和建設事業中去。只有這樣,才能夠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才能夠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才能夠更好地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共產主義戰士。在今天,時代已經過去了半個世紀。但是我們黨的最高綱領和宗旨仍然沒有變。我們作為周老師的學生,仍然要不斷地加強自身的思想改造,更好的樹立起歷史唯物主義的革命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我認為,這也是作為周老師的一個好學生的前提。
二、確立新型的辦學方針和教育思想
20世紀50年代,新河大建立之初,學校就提出了“為工農服務,為河南經濟和文化建設服務”的方針,開設了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社會發展史、政治經濟學等課程,并且把這些課程放在一切課程的首位。周老師作為學校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的負責人和教師,與其他同志一起,積極貫徹了學校的這些方針和措施,為培養學生為人民服務的覺悟和馬列主義的世界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教學原則和方法上,他貫徹理論結合實際的原則,采取啟發式教學,反對注入式。1951年,為了進一步搞好教學改革,他受學校委派,與張柏園副校長一起率教師赴人民大學學習,回來后經學校研究制定了如下改革措施:1.加強基礎課和專業課的課程建設,注意課程的系統性;2.擬定教學大綱,按照教學大綱編寫教材和講授;3.加強政治理論課教學,并注意在各學科中進行思想教育;4.加強教研室和教研組的教研活動;5.注意系統講授規律性的知識,減輕學生負擔,注意學生身體健康等。同時,學校于同年6月召開了科研工作會議,把科學研究列為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以后,在擔任教務處副處長、馬列主義政治理論教研室和政治系負責人的過程中又不斷按照上級的要求,不斷進行了一系列教學和教育的改革。總的來說,都是要按照國家建設的需要后又紅又專的要求,尊重教育和科學自身的規律,尊重實踐,尊重教育對象,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合格的專門人才。
三、為四化建設培養又紅又專的高級專門人才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周老師作為我國恢復研究生培養制度以后的第一批研究生導師中的一員,招收了我校第一批經濟學專業的研究生。并且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他的經驗發表在我校主辦的《高教探新》上的論文《為四化建設培養又紅又專的高級專門人才》中,和其他一些經驗總結中。概括起來,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一是在招生方面注重能力和基礎知識的考察,而又不拘一格地選拔考生;二是制定明確的培養目標,也就是要“為四化建設培養又紅又專的高級專門人才”;三是在政治和思想上嚴格把關,“管住”、“管死”,在政治上必須與四項基本原則相一致,不允許反對四項基本原則的思想和言論在研究生的論文和作品中出現;四是在學術上又要放開、放活,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方針,鼓勵研究生之間互相爭鳴和爭論,創造條件讓他們外出參加學術會議,鼓勵研究生對外投稿,發表學術論文,以便開闊視野,參加學術界的討論,同時也接受社會的檢驗;五是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面向經濟體制改革和四化建設的實際找課題,努力為現實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事業服務;六是注重能力的培養,因材施教,發揚教學民主等。這些經驗,現在看來,都是研究生培養方面的一些較為共同的做法,因而反映了研究生培養的一般規律,但在當時的情況下均屬首創。由于他的精心教育和培養,所以由他親自指導和培養的研究生均能較早、較快地取得較為明顯和突出的成績。他的《研究生教學與培養》和《面向經濟建設、深化研究生教學改革》的成果,先后獲得河南大學優秀教學成果獎。
四、在實踐中研究和豐富《資本論》科學
馬克思的《資本論》,是馬克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經典著作,也是全部馬克思主義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經典著作之一。早在50年代初的干部培訓和師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他就不僅率先垂范,學好和講好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著作,而且組織教研室的教師一起學習馬克思的《資本論》。以后,在他的長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中,他一貫不斷地認真從《資本論》和其他馬列經典著作或中吸取營養。20世紀70年代林彪集團垮臺后,他很快就組織編寫了《〈資本論〉注釋》并在政治系的學生中開設了《資本論》課程。其中堅決駁斥了林彪一類關于《資本論》“過時了”的反動謬論和無知妄說。在以后的研究生教學與培養中,以及在他組織和進行的《資本論》研究中,又不斷地深入研究和探索。尤其注重對于《資本論》的基本原理、立場、觀點和方法的研究和運用,并且結合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組織研究生深入開展討論,并撰寫和發表了大量的論文,在報刊上公開發表,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他本人也先后撰寫和編著了《〈資本論〉邏輯開端的研究》、《〈資本論〉中的動態、靜態分析和質、量分析》、《〈資本論〉中剩余價值到利潤邏輯轉化的中介》、《馬克思對待先前經濟學家的科學態度》、《〈資本論〉和社會主義經濟(之一、之二)》、《〈資本論〉教學與研究綱要》等著作,為我校的《資本論》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外,他還寫有大量的關于馬克思《資本論》的第4卷即《剩余價值理論》研究筆記、提綱和手稿。凡是讀過這些手稿和札記的他的學生,都認為這是十分成熟、十分難得的珍品。
五、關于《資本論》中兩個“三統一”的思想
這一觀點,是周老師在20世紀80年代召開的以他為理事長的河南省《資本論》研究會的幾次學術會議上發表的。即馬克思《資本論》的理論一方面是馬克思主義即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這三個組成部分的統一,另一方面從方法上看,又是認識論、邏輯學和辯證法這三個方面的統一。這既符合馬克思《資本論》的實際,又符合列寧的有關論述。但是,如果沒有對于馬克思的《資本論》和其他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融會貫通地把握,就難以做出這種高屋建瓴的概括。
六、重視對于《資本論》的方法的研究
周老師對于《資本論》的教學和研究,除了注重它的基本原理及其應用外,特色之一還在于尤其注重其中的方法。除了在他的許多專門文章中關于許多具體方法的探討和研究之外,我體會,他的這些思想從總體上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明確地把學習和研究《資本論》的方法的意義,它在馬克思的《資本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在周老師看來,學習和研究《資本論》,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學習和研究它的方法。方法就是工具,就是橋梁,就是武器。在立場問題,即要不要學和為誰學的問題解決了的前提下,方法就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不了解、不懂得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所使用的總方法——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不懂得它在《資本論》中的具體運用,也就不懂得《資本論》的基本原理。何況,《資本論》的方法,就是唯物辯證法,也就是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的總方法。而這同時又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從這個意義上說,方法又總是與立場、觀點和原理直接相聯系的。
二是學習和研究《資本論》的方法,只能從《資本論》自身的理論中去發掘。不能拿現成的方法去套。否則也就不能把握馬克思《資本論》方法的真諦。
七、學習馬克思對與資產階級經濟學的科學態度
馬克思的《資本論》和全部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揭示了人類社會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經濟運動的規律。它是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的強大的思想工具,同時又是全人類的共同的思想財富。然而在人類經濟思想史的長河中,馬克思主義并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在批判地繼承了包括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在內的人類經濟思想的優秀成果的基礎上,經過科學的變革而創立的。在它的進一步發展和創新中,還要不斷地面對形形色色的資產階級經濟學的各種主張。周老師在《資本論》的教學和研究中,一貫倡導要努力學習馬克思對待先前的經濟學家的科學態度。他寫道:“馬克思始終一貫地從無產階級的立場出發,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實事求是的評價每個資產階級學派和主要經濟學家,批判、繼承、變革它們的經濟理論和觀點。”“馬克思對資產階級的評價,總是從批判他們的方法論開始,將它們進行必要的階級分析。但又不隨意貼‘階級標簽’,把階級立場當大棒,橫掃一切。馬克思經常具體地分析以往經濟學家所處的時代,指出他們的思想、觀點、學說產生的歷史條件和時代特征。他特別研究經濟學家的認識論上的缺陷。”“馬克思對前人的評價具有極高的科學性。他的《剩余價值理論》就是我們學習的光輝典范。”然后具體分析了“一、從批判方法論開始并且貫徹始終”;“二、對各個經濟學家作階級分析”;“三、對各個經濟學家作歷史的分析”;“四、深入研究各種觀點的認識論根源”等等[1]。在今天,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正面臨著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同樣需要不斷地進行理論創新。而在這一過程中,認真學習和領會馬克思對待資產階級經濟學的科學態度,做到對于當代形形色色的資產階級經濟學說,既不簡單排斥、一概否定,又不盲從,而是要做出實事求是的科學分析,這對于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學習、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
八、關于馬克思的生產勞動理論
關于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的劃分,是亞當·斯密以來的資產階級經濟學的一個重要理論。在周老師《〈剩余價值理論〉研究》的提綱和筆記中,詳細地歸納了馬克思在《剩余價值理論》(《資本論》第4卷)中有關這一問題的見解。其中特別指出:生產勞動范疇是一定的生產關系的本質的概括。其中在商品生產條件下,生產勞動首先是生產商品、生產物質財富的勞動。而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生產勞動是生產剩余價值或資本的勞動。“生產勞動不過是對勞動力出現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所具有的整個關系和方式的簡稱”[2]。馬克思批判了亞當·斯密單純地從一般物質生產過程或使用價值生產的角度為資本主義生產勞動所下的定義,而肯定了亞·斯密從資本主義生產的觀點給生產勞動下了定義。指出:“亞·斯密在這里觸及了問題的本質,抓住了要領。……因此,這些定義不是從勞動的物質規定性(不是從勞動產品的性質,不是從勞動作為具體勞動所固有的特性)得出來的,而是從一定的社會形式,從這個勞動借以實現的社會生產關系得出來的。……這里,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始終是從貨幣所有者、資本家的角度來區分的,不是從勞動者的角度來區分的”[3]。周老師解釋說:“資本家只看是否給他創造剩余價值或資本。是這樣,他就承認這種勞動是生產勞動。至于勞動的具體形式如何?是腦力勞動還是體力勞動?勞動的物質內容或勞動的結果如何?勞動者創造的使用價值是現實的還是相象的?等等,只要不是生產剩余價值或資本的勞動,那就都不在話下,統統是非生產勞動。”[4]此外,在這個提綱和筆記中,還根據馬克思的論述,分別指出了還分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的意義,以及“服務勞動”的幾種類型等。
應當說,關于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的理論,這是構成全部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的基礎。講清并且強調指出生產勞動的定義“不是從勞動的物質規定性(不是從勞動產品的性質,不是從勞動作為具體勞動所固有的特性)得出來的,而是從一定的社會形式,從這個勞動借以實現的社會生產關系得出來的”這一點,不僅對于認識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而且對于正確認識社會主義條件下的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國今天所處的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初級階段。因此,在今天,判斷我國社會中的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同樣也應當依據我國現階段勞動的“社會形式”,以及“勞動借以實現的社會生產關系”。也就是說,主要應當依據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以及“三個有利于”來判斷[5]。正如黨的十六大報告所指出的:“必須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這要作為黨和國家的一項重大方針在全社會認真貫徹。要尊重和保護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會的勞動。不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不論是簡單勞動還是復雜勞動,一切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貢獻的勞動,都是光榮的,都應該得到承認和尊重。……要形成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和創業機制,營造鼓勵人們干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的社會氛圍,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周老師這個提綱和筆記涉及的內容還很多,例如其中還有:《馬克思在再生產理論上的批判、繼承、創新》、《馬克思創建平均利潤和生產價格理論的經過》、《馬克思在論戰中創立地租理論》、《馬克思論經濟危機》,以及《〈資本論〉的結束部分》(其中包括了馬克思《資本論》邏輯終點的研究、批判“三位一體的公式”、批判斯密教條、批判資本的拜物教和收入的拜物教等),等等。限于時間和篇幅,這里不再一一介紹。
總之,周老師的業績和風范是多方面的,是光彩奪目、彪炳后人的。我們有理由為成為周老師的學生而感到驕傲和自豪。我們一定要很好的把周老師開創的事業和風范繼承下來,并且加以發揚和光大,把我校、我院和經濟學科的建設工作做的更好,以不辜負周老師的業績和期望。
———————
[注] [巫繼學]人本經濟學-自主勞動網.中國經濟學(www.economics.com.cn ,www.wayee.com)網上首發。
[1] 摘自周老師《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研究》的手稿。
[2]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Ⅰ,第426頁。
[3] 同上書,第148頁。
[4] 摘自《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研究》手稿。
[5] 參見許興亞:《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化對勞動和勞動價值論的認識》。原載南開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年度報告(2001)。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年7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