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中文網專欄作家 魏城
上一期《遠觀中國》,我寫了一篇《縮在“城堡”中的中國富人》,文章發表后,我收到了許多讀者來信。不是因為我文章寫得好,而是因為這個話題太引人關注。
如今的中國是一個對“窮人”、“富人”等字眼兒特別敏感的國家,傳媒上經常有貧富差距的報道和討論,書店里也赫然擺放著《你為什么是窮人》、《窮人缺什么》、《窮人富人的距離0.05厘米》等書籍,像我這種僅僅因為標題中有個“富人”字眼的文章,也動輒莫名其妙地賺取不少點擊率和眾多的讀者來信。
下面我嘗試著答復其中幾封讀者來信,同時也對無法一一回復其它來信,順便在此道個歉。
(第一封來信)
魏城先生:
我就住在貧民區,所以從小發誓要努力成為富人,但是現在在中國,有錢人也有有錢人的苦惱,中國貧富差距太大了,也沒人出來管管,現在我得改變自己原來的想法,還是當個收入一般的人算了。不過這樣又買不起房了,怎么辦呢?
讀者:劉佳
(回復)
劉佳讀者:
不瞞你說,我也曾經“發誓要努力成為富人”,現在也像你一樣,滿足于“當個收入一般的人算了”。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下半葉和九十年代上半葉,我在中國北京的一家媒體工作。那個時候,似乎中國所有的人都想當富人,我也不例外。當記者,是我小的時候的志向,但真正當上記者后,除了最初幾年的滿足外,我又很快發現,“新時代” 吒咤風云的人物是富人:不僅闊綽、滋潤,而且榮耀、風光。具體到我們報社,最受重用的記者,也逐漸從采訪工人、農民或學者的記者,過渡到采訪企業家或致富能人的記者了。
后來,中國的記者、編輯們又不滿足于采訪富人了,干脆自己也想當富人了。那時報社還不時興坐班,記得同一辦公室有一位同事索性“主次顛倒”,寫稿編稿是副業,經營餐館成主業,懷揣BP機,出入打的,抽煙全是洋煙,還請辦公室全體同事到他餐館免費吃過一次,羨慕得幾位吃請的同事飯后便相互發誓:今后也要當個富人。
也難怪,那個時候有個時髦的說法,叫“腦體倒掛”,包括記者在內的所有吃官糧的文化人,一個月的工資也就70多塊,還不到那次聚餐“對外價格”的零頭。
那個時候可謂“全民錯位”:記者不務正業,去開餐館,教授也不務正業,去賣燒餅;那個時候的經濟也有些畸形,主業的收入或利潤遠遠遜于配套的從業:炒瓜子者的利潤,還不如包裝瓜子者的收入,辛辛苦苦爬格子的寫書人,掙的錢甚至比不上寄送征訂啟事的糊信封者。不瞞你說,為了實現那天聚餐后發出的誓言,我工作之余也裝過瓜子,糊過信封。
再后來,鄧小平南巡以后,我的許多媒體同事又分別投入兩股熱潮:下海潮和出國潮,但不管是“下”還是“出”,動機還是一個:想當富人。那時中國的文化人都堅定地認為,要改善自己的經濟狀況,只有改行,似乎沒有人把繼續從事本行與發財致富聯系在一起。所以,沒有本事下海或出國的同事,大有一種窮守本行、困度余生的悲涼之感。
我也是在當時那股熱潮的裹挾下去的西方。在西方這些年的經歷,一言難盡。如果非要總結出一句話,那我會說:在中國錯位的東西,在西方我又不得不歸位。
具象一些說,在西方,我發現,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當老板,并不是所有老板都是富人,并不是所有打工仔的生活都寒酸得不值得過。
在西方,不少小老板比高級打工者還要寒酸。有人說,這是成熟的市場經濟與“初級階段”的市場經濟的一大區別。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初,只要你是個老板,不管三教九流,不管你經營的企業規模有多大,你肯定比領工資的人富。但現在的中國也不一樣了。這次我去中國采訪中產階級,就見過不少勉強維生的小老板和年薪上百萬的高級打工仔。
純以收入而論,我肯定不是富人,而且終其一生也不會是,但我認了。好在現在我又歸位,干上了過去的老本行──新聞工作,這份工作收入一般,但能夠使我維持一種還算體面的生活,不必改行。所以,現在我真的很滿足于“當個收入一般的人”。
我覺得,成熟的市場經濟是所有人各就各位的“歸位經濟”,不成熟的市場經濟則相反,是角色混亂、全民皆商、所有不安于現狀的人都想當老板的“錯位經濟”。但話又說回來,成熟的市場經濟機會少,空子少,發大財、牟暴利的可能性也少;不成熟的市場經濟則機會多,空子多,亂世出英雄,的確是“冒險家的樂園”。
我至今早已斷了當富人的念頭,但我絕對不會因此貶低其他人想當富人的強烈愿望。相反,我認為,一個社會里,如果所有人都想當富人(但并不一定非要當老板),這絕對是件好事,這不僅是一個國家經濟起飛的原始動力,而且有助于非市場經濟較快地轉型為市場經濟,有助于不成熟的市場經濟較快地轉變為成熟的市場經濟。
如果所有人都想當富人,“炒瓜子的不如包瓜子的,爬格子的不如糊信封的”這類怪事就會逐漸銷聲匿跡,因為包瓜子、糊信封之類的簡單勞動,畢竟投入低,入行易,人皆想富的結果,必定會分薄這類行業的利潤。
如果所有人都想當富人,也更有助于經濟均衡成長、社會和諧發展,因為人皆想富的結果,不僅會減少窮人的人數,也會逐漸把當富人的好處攤平,因此就不太可能造成富者暴富、窮者赤貧的兩極分化現象,相反會造成富人和窮人都不太多、而“收入一般的人”占主體的中產階級社會。
當然,如果當不上富人,也要安于當一個“收入一般的人”,這樣,整個社會才不會充斥著太多郁郁不得志的失意者。
順便預告一下,從下一期《遠觀中國》開始,我要連續寫一組文章,專門談談中國的中產階級問題。
羅羅嗦嗦、拉拉雜雜,談了這么多,不知是否回答了你的問題?
此致
敬禮!
魏城
(第二封來信)
魏城先生:
讀過先生的《縮在“城堡”中的中國富人》后,深有同感。
也許這一現象的確在歐美發達國家發生過,也許他們妥善地解決了這一問題。但不管怎么說,中國面臨著非常嚴重的貧富差距和由此引發的社會問題。
我一直在思考,正如您文中講到,我們是縮在城堡里呢,還是想辦法讓相對貧窮的人有過上體面生活的機會?
祝 萬安
讀者:Teddy
(回復)
Teddy:
謝謝你的來信。
歐美發達國家確實比較妥善地解決了貧富差距過大的問題,但西歐和美國又有區別,美國的貧富差距和貧富分隔,要比西歐國家更為明顯。我去美國旅游過,但沒有長期居住過,所以自認為沒有資格回答你的這個問題,但我向你推薦另外一封讀者來信,或許可以為你了解美國的情況提供幫助。
這封電子郵件是一個署名本森·張(Benson Zhang)的讀者從美國發來的,原文是英文。本森·張住在美國西岸城市西雅圖,他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解答了我那篇文章中有關美國窮人區、富人區治安狀況的疑惑。也許你的英文很好,但我仍然覺得有必要把他的來信翻譯成中文,以供其他不懂英文的讀者參考。
此致
敬禮!
魏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