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我們這撥兒人進入社會了!然而當我們把英美日本看作人間天堂和前進方向時,當我們為自由人權和繁榮富足而怦然心動時,當我們把放縱人性滿足欲望物質實利認為是天經地義時,當我們對相互傾軋殘酷競爭不公不正覺得司空見慣時,當我們把個人英雄主義的奮斗和成功作為人生的選擇時,當我們充滿夢想自信堅定的要投入這個時代時,當我們爭先恐后整裝待發地要面對現實時,有人卻察覺到了自由競爭的內在缺陷,對這條偉大道路的方向提出了質疑。這究竟是一次歷史性的進步還只是一場花哨的騙局,她值不值得我們付出自己的青春甚至一生?
清華教授(孫立平)在回顧04年時講到了三樣事:1,盡管我們在歌舞升平偉大邁進,但現實卻是貧富差距的進一步擴大。當我們毅然選擇了承認差別允許不同鼓勵競爭,那憑什么決定選擇這些人的發展而不是其他人?我們一味講效率講發展的時候還是否記得因我們決策偏向而失落的人們?2,既得利益階層的形成,精英與大眾的裂痕在加深。房地產商說我們是給富人蓋房子而不是給窮人蓋的,北京出租車公司說換什么車型是我們公司的事與消費者無關,知識精英說普通老百姓反對我的觀點恰巧說明我正確。。。。。。3,社會的安穩并不說明我們沒有矛盾。新的社會形勢下意識形態政治情緒淡化,再加上原有階層的分化和瓦解,社會矛盾不再直接體現在政治和運動上,而是表現在道德頹敗和犯罪等個人層面上。
然后是一位專欄作家看完電影《盲井》后的反思。社會底層特別是普通農民被逼無奈選擇下井挖煤的命運,卻得不到最起碼的人性尊嚴和生命保障,一位礦難家屬向礦主提出索賠要求時,竟只是希望允許死者的親友能繼續下礦。當我們的社會以物質財富來衡量一切時,每個個體的經濟理性都要求他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為此需要忽略竟是人性的和諧發展,社會的公平與道義,民眾的幸甚至生命!"當有旁人說道,中國是一輛負重的列車,只有發展才能解決社會問題,不發展火車反而有出軌的危險。很多年來,這種實用主義論調實際上已經成為一個既得利益群體的思想資源,它的本質是以發展的名義繼續讓底層民眾承受原始積累的負擔。你可以說這是一種經濟理性,可剛從礦難現場回來的我,一定認為這是一種功利主義下善良與人道的迷失。。。。。。"更讓人感到可怕的是作者在文章結尾時寫到"盡管我敬畏生命,心懷悲憫,但是生活的差別不僅使礦山中的從惡者淪落,也在使我變異,更多的時候,我也會因保有這種差距而慶幸,因為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利己主義在空前地膨脹。。。。。。"
這就是我們的偉大時代!如果你是對各種社會游戲規則看得透玩得轉的人,如果你的天分資質或努力程度能強大到超人的夸張的水平,那么恭喜你,這正是一個適應你的時代:機會,成功,權力,滿足,幸福,一切一切都將屬于你!如果不是,請跟我一起哭去吧! 2005-01-17
附:(2004年第5期《當代》中的一篇書評)《失落的心靈家園》節選----------------
。。。。。。與其它反映國企改革的小說不同,《英特納雄那兒》不再只關注改革不可逆轉的滾滾車輪,而是關注車輪底下被人忽視的那一抹鮮紅。或者說,它不再延續新時期以來改革文學的主調,去詮釋歷史的合理性,而是側身于改革中"沉沒的大多數"的情感和立場,描寫他們被壓抑被損害和顯然是力量懸殊的抗爭。
在過去的改革和轉型理論中,論證的總是效率如何成為可能,關注的離不開體制和精英。于是邏輯就越來越收緊為:要么是回到舊的體制中去,要么就是由一部分人(通常是社會中的弱者)做出犧牲來形成新的體制。這就使改革成為一條越走越窄的小胡同:要么前行要么回頭。但問題是,這樣的胡同往往會越走越窄。且不說在一部分人做出犧牲的同時能否建立起好的體制來,即使真的建立起好的體制,這也構不成由那一部分人做出痛苦犧牲的理由,因為利益是具體的。難道在前行與回頭之間,沒有其它的事情可做嗎(比如拓寬要走的道路或胡同)。。。。。。2005-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