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筆記(二十三): "西方挑戰(zhàn)、中國回應"理論的局限
--讀柯文《在中國發(fā)現歷史》(二)
歲月之書2006年6月2日星期五23:43
沖擊回應理論就象物理學里面的牛頓定律,雖然不可能被徹底推翻,但它卻有一個適用的范圍,那些不太適用挑戰(zhàn)回應理論的地方,或者說也應該同時適用傳統(tǒng)中國理論的地方,有如下幾個方面的表現:
(1)天平天國是一場"內患",而不是一場"近代化"運動,中國相對于日本對西方的挑戰(zhàn)回應比較慢是因為"內憂"比"外患"事務更緊急一些。(這與教科書中把洪秀全當作革命領袖恰恰相反,他認為天國是一種人口、經濟壓力下的動亂;最近學者其實大多認為天國是邪教運動,包括由中宣部組織的一些書籍中也開始負面評價太平天國。)
(2)同治中興更主要是恢復戰(zhàn)亂后的農業(yè)經濟,對"經濟增長"這種概念無法理解;自強運動主要是國家安全保障。
(3)洋務派在近代化過程之中調和的方式是:a、"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維護儒家傳統(tǒng);b、類似于當初接受佛教時出現的"老子化胡說",認為西學源于墨子;c、提出"富國強兵"的法家口號。這都是一些民族主義的表現形式。
(4)另外一些著名時評家和思想家這樣認為:a、王韜認為如果孔子出現在"當代",一定是個支持向西方學習(近代化)的改革家;b、康有為更是弄出了個孔子改制考。都從正面肯定儒學支持改革。
(5)自強運動的"夢想中國"直到甲午戰(zhàn)爭被打碎之后,才發(fā)動了最后一次由高層自上而下的"百日維新"運動,改革內容卻不超過原來王韜和鄭觀應的理論思想。
以上種種"挑戰(zhàn)回應"都離不開中國傳統(tǒng)理論的解釋,不能純粹適用"挑戰(zhàn)回應",或者換一種更恰當的說法是:這些改革措施不單單是對西方挑戰(zhàn)的回應,也是對各種內部挑戰(zhàn)的回應--無論這種回應在表現形式上,是否存在一些接受或拒絕西方的因素。正如研究者在日本明治維新活動中所發(fā)現的那樣,"攘夷"這個口號僅僅是內政斗爭的武器,提出這個口號的階層不但無意排斥"夷人",而且非常愿意學習西方的東西。中國的近代大概如此。
如果中國近代社會真正的中心活動是對西方挑戰(zhàn)進行回應,那么,首先應該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治中心,然后這個政治中心的主要議題應該是:a、中國如何才能強盛?b、學習西方可以到何種程度?c、如何可以既強盛又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而近代中國的改革是完全失敗的,這表現在1895年敗于日本,1898年敗于"頑固派"等等,這說明中國不存在一個有效的強力政權,僅僅"挑戰(zhàn)回應"西方,不足以解釋近代中國,還應該有"挑戰(zhàn)回應""中方"的因素。
實際上一個社會很難形成強力的政治中心(形成這樣的政治中心,也未必是草民之福),近代晚清民國更不可能形成這樣的中心,曾國藩把加強自己的勢力偽裝成忠君保教(儒教),李鴻章口頭上大講自強"國家",暗地里大力"自強"自我,與其說他們發(fā)起的運動是回應西方挑戰(zhàn),還不如說他們的這些運動是回應國內各種政治角色的挑戰(zhàn),至少,兩者是同等地位的。
另外,在反對改革的那些人中,很多人也主要是"個人利益"、"個人政治"的考慮,比如反對戊戌變法的人中,很多不是害怕變法的后果,而是擔心"康有為"的變法會影響自己的利益和政治地位,光緒這位志大才疏的皇帝突擊提拔了太多的年輕干部。再比如平民對改革的反對,也不是對學習西方的反感恐懼,而是改革的成本過多的壓在了農民和城市平民身上,而改革的收益卻僅僅在少數上層人士的手中,因而最終會有群眾性反改革的義和團運動。(我靠,我越寫越害怕,好像不是在寫100多年前的事情,而是在寫盛世的今天,我原本可真是純粹的考慮歷史,沒有絲毫"以古寓今"的意思,呵呵)
在其它被看作是對西方回應的的系列事件中,比如清流派的清議,表現為好戰(zhàn),激烈反對對外 "軟弱" 的政策,但清議不僅是一種思想工具也是一種良好的政治工具,有利于清議者自身的晉級,也有利于皇帝控制主持外務的大臣。清流派別中有些民生派站在義和團一邊完全反對西方,也有些主張學習西方搞"洋務"(張之洞是典型代表),還有一些主張學習西方的議會制度和文化,總之,這個派別各有自己的政治和利益主張,不純粹是"排外"。
排外的另一個例子是此起彼伏的教案,固然教士與士紳民眾多存在文化、利益上的矛盾,但在政府、民眾、教會這三者之間存在著錯綜復雜的內部博弈,政府意圖引導民眾把斗爭的矛頭指向外部,禍水外流,而民眾中暗藏有"秘密團體"意圖挑起中外爭端,以消滅這個可惡的政權,具體情形,不一而足。
我個人原本欣賞挑戰(zhàn)回應的理論模型,經過柯文這么一摻和,在外部斗爭之上,又弄進一個內部斗爭因素,好像更符合我的口味了,我很久以來就是一位信奉"競爭論"、否定"進化論"的"小人"物,人性是自私的,"挑戰(zhàn)回應"是永恒的(在我的詞典里,挑戰(zhàn)回應和斗爭是"約等于"的關系,嘿嘿)。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