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時政 > 輿論戰爭

謠言終結:漢語中存在大量日語外來詞,人文學科方面超七成

昆羽繼圣 · 2024-03-15 · 來源:昆羽繼圣公眾號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流毒甚廣的謊言可以休矣!

  不知從何時開始,有人開始頻繁炒作“漢語中有大量外來詞,源自日本”。時至今日,這個謠言仍舊流毒甚廣。不僅不少中國人被灌輸了這種“思想”,就連日本人被洗腦后也是這么認為的。

  在國內,更有甚者宣稱,現代漢語中有七成以上的詞語來自日語,尤其是人文學科方面。

  某乎上有個帖子,言稱據陳力衛教授估計,現代漢語常用詞匯里的日語借詞在4000個以上。其引述的陳力衛教授的原話是這樣的:

  嚴格地講,在4000常用詞的“政治,法律,經濟”領域內,日語借詞的比例可高達38%,但若涉及所有領域的話,僅占約7.2%。如果我們將詞匯量擴大到5.6萬個詞的話,日語借詞就有4032個。當然要是再將日語借詞的范圍放寬的話,數量還會增多的。

  隨后,該文認為,陳教授的計算比較嚴格,因此也較為可信。他對日語借詞的定義是,中日同形詞中的以下五種類型的詞匯:

  1)純和語的漢字表記(如:取締、組合、立場、入口、出口、廣場)

  2)日本創造的對外來語的漢字音譯(如:瓦斯、俱樂部、淋巴、浪漫、混凝土)

  3)先由中文進入日文,在日文中被賦予了近代新義后又被中文吸收過來的“日語回歸借詞”(如:經濟、主義、社會、文化、藝術、革命、生產)

  4)日本獨自創造的新譯詞(如:電話、哲學、美術、主觀、止揚、象征)

  5)“和制漢語”(如:情報、番號、推量、目的、故障、出版、文盲)

  筆者對此有一些異議,也有一些疑問。

  首先,這位陳力衛教授是誰呢?怎么鮮少有人聽過他的大名?

  原來,人家是日本成城大學經濟學部教授,原來在目白大學任教。

  根據南京大學學衡研究院的履歷介紹,陳力衛教授于1959年3月生于西安,1982年1月畢業于黑龍江大學日語系。1984年北京大學東語系碩士畢業后留校任教。1986年10月赴日, 1990年于東京大學日本語言文學專業讀完博士課程后,去美國斯坦福大學做過10個月的訪問學者。1991-1993年在日本國立國語研究所做外國人研究員。1994年在日本目白大學就任教職,2005年升為教授。2009年轉任成城大學教授。

  一說到“目白大學”(Mejiro University),日本人可能都要笑了。

  雖然這所大學宣稱創建于1888年,是日本歷史悠久的名校之一(實際建校于1918年,1994年開設大學教育,是一所私立大學),但其教學質量參差不齊,就連留學中介都要鄭重提醒:這所學校有點爛,要當心啊。

  而且,留學中介可能還會告訴你,目白大學并沒有在中國教育部的認證名單中,這意味著該校在中國并不被中國教育部所認可。

  2023年,中國教育部認可的日本大學名單中,國立大學是86所,公立大學是75所,私立大學是533所,筆者試圖通過教育部官網對此信息進行核實,看名單是否有更新,但沒有成功。

  雖然沒有查到教育部最新公布的、被中國認可的日本私立大學名單,但日本頂尖的私立大學名單卻是有的,而且幾乎常年保持不變。2023年QS排名,日本優秀的私立大學一共有15所,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早稻田大學等等,但該名單中顯然沒有目白大學。

  可能是由于目白大學確實有點上不了臺面,所以,就連陳力衛教授的百科介紹中都隱去了在目白大學教學多年的經歷。

  陳力衛教授的經歷,不僅令筆者想起了另一位“想方設法考證不出夏朝”的著名考古人——許隊長。

  想當年,許隊長也是去日本三流私立大學駒澤大學鍍金呢。對許隊長有興趣的,可以看看往期文章《怪不得夏朝考證困難,原來許隊長奉行的是西方標準和文明西來說》。

  同時,這又讓筆者想起了另一位人物烏·額·寶力格,一個通過民族問題,給中國種植木馬的所謂學者,詳見《“特洛伊木馬”雖然只是虛構的故事,但卻在今天的中國大地頻繁上演》。

  2023年9月15日,陳力衛教授受聘成為湖南某科技大學的“湘江學者”、“特聘教授”,還被譽為中日語言交流史、日語史界的知名學者。

  或許,陳力衛教授影響最大的“學術貢獻”,就是“漢語有4032個詞語是日語借詞”這番論調吧。

  不過呢,咱們有一說一,陳力衛教授還有另外一番話是這么表述的:

  “迄今為止,好多被認為是從日本進來的詞,實際上早就存在于英華字典中或西學新書里了。這一事實在中國國內的漢語研究領域內恐怕一直沒有得到重視。……高名凱等所編《漢語外來詞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4)中收錄的800余條來自日語的詞中,實際上有很多出現在我們上述英華字典詞例中,如果再對西學新書進行全面調查,就會發現有更多的新詞實際上已在中文的語料中使用,以此足以修訂許多來源于日語詞的看法。”

  還記得筆者前段時間所寫的有關英語的系列文章嗎?文中提及了馬禮遜《華英字典》、羅存德《英華字典》、盧公明《英華萃林韻府》等多本英漢字典,所以陳力衛教授所說的這個事實,其實筆者在梳理過程中也發現了。

  誰不承認都不行。

  舉例來說,1863年,美國傳教士丁韙良(W.A.P. Martin,1827-1916)開始著手翻譯美國人惠頓的《國際法要素》,該書受到恭親王等人的賞識,由總理衙門撥專款付印出版。在丁匙良的主持下,何師孟等人翻譯了美國人惠頓的《國際法要素》,并將之命名為《萬國法原理》。1864年,丁韙良將《萬國法原理》手稿呈供到總理衙門,后在華出版并更名為《萬國公法》,迅速傳播到亞洲各國,如日本、朝鮮、越南、蒙古等等。

  正如筆者在往期文章分析美國建國前后的歷史時指出的那樣,美國的制度是抄襲華夏,尤其是明朝制度(詳見《在西方政體的腳下,挖呀挖呀挖,一不小心就挖出一個大華夏!》),就連法律也不例外(時至今日,美國仍將《唐律疏議》有關狗咬人的律法奉為經典,并在其基礎上修改出了《惡犬法案》《聯邦動物保護法》等相關條款),國際外交也在學習華夏的方式,是故,彼時的惠頓出版《國際法要素》是存在很大疑問的。所謂的《萬國公法》翻譯自美國人的著作,很可能就像“金尼閣為中國帶來西方7000多本著作”一樣,是個經不起推敲的假象。

  《萬國公法》的凡例中開篇是這么一段話:

  “是書原本出美國惠頓氏選繕。惠氏奉命駐扎普魯士京都多年,間嘗遍歷歐羅巴諸國,既已深諳西今書籍,更復廣有見聞,且持論頗以不偏著名。故各國每有公論,多引其書以釋疑端。奉使外出者,無不攜貯(貯)囊篋(qiè,小箱子),時備參考,至派少年學翻譯等職,亦每以是書作為課本。

  是書所錄條例,名為《萬國公法》。蓋系諸國通行者,非一國所得私也。又以其與各國律例相似,故亦名為‘萬國律例’云。”

  文中提及的普魯士京都,其實就是普魯士王國勃蘭登堡州之內的柏林。西史敘事稱,亨利·惠頓(Henry Wheaton,1785-1848年)是美國駐普魯士大使,于1836年出版了《國際法原理》(Elements of International Law)一書。此書后來又陸續再版,如1846年的第三版、1855年的續版、1864年版本等等。

  但是,如此有名的國際法先驅,有關其生平履歷的信息卻少得可憐。在中文網絡世界,不像其他西史鼓吹的名人那樣,有詳細的百科詞條。

  除了與那本書相關的信息,要更多地了解一下惠頓的信息真是太難了。需要指出的是,這個亨利·惠頓與美國始建于1891年的小型的私立職業學校——惠頓學院沒有任何關系。惠頓學院的創辦者是個商人,名叫約瑟夫·惠頓。

  而惠頓的《國際法原理》的底本(原本)也有一些令人生疑的地方。丁匙良組織清朝官員翻譯的《萬國公法》與惠頓的《國際法原理》的原本并不相同,這在史學界存在較大的爭議。萬齊洲等學者考證后認為,其翻譯時參照的藍本應為1855年波士頓版或1857年重印本。然而,西史敘事卻稱丁匙良編譯的《萬國公法》使用的是1836年的《國際法要素(原理)》。

  筆者在查詢亨利·惠頓的生平時,又發現了一些奇怪的情況。

  如下所示,一個名為威廉姆·瓦額·凱倫(William Vail Kellen)的人發表了一篇法律論文(Legal Treatises)闡述了從1800年至1926年的西方法律的發展,其中特別提到了亨利·惠頓的大名,并稱:

  “亨利·惠頓,致謝:在他從布朗大學畢業一百周年之際向校友們發表的演講。” 日期是6月17日,具體是哪一年呢?如圖所示,顯示的是“MDCCCCII”這一年。

  筆者以為自己看錯了,但仔細看了數遍,的確年份標注的是“MDCCCCII”這一年。這令人非常疑惑。

  羅馬數字“MDCCCII”是1802年。但是,“MDCCCCII”卻不是1791-1920年之間的任何一個年份。

  亨利·惠頓出生于1785年,布朗大學宣稱建校于1764年,請問他從布朗大學畢業的100周年,究竟指的是哪一年?

  更有意思的是,筆者還發現了一篇西班牙文的論文,標題也是《國際法原理》,署名作者中也有亨利·惠頓。

  Derecho在西班牙語中,有法律的含義。

  再一查,還有一個西人名曰“亨利·瓦頓”(Henry Wharton A.M.),只需將此姓名中的那個字母 “r”改為 “e” ,就與亨利·惠頓(Henry Wheaton) 一模一樣了。

  接下來,一起看看丁匙良組織清朝官員“編譯”的《萬國公法》。

  該書序言中有一段話引起了筆者的注意:

  “間嘗觀天下大局,中華為首善之區,四海會同,萬國來王。遐?(哉)勿可及已,此外諸國,一春秋時大列國也。若英吉利,若法郎西,若俄羅斯,若美利堅之四國者。”

  從該序言可以看出,彼時華夏的情況仍舊是“首屈一指”,故“四海會同,萬國來王”。至于海外的西方列強,如英國、法國、俄羅斯、美國等等,不過就是春秋時期的大號列國而已。

  再看目錄,第一卷第二節,言“出于天性”,第三節“稱為天法”,至于“性理”,那就是“格致”的另一種說法,下文闡述“物理”時會提及。

  當翻到目錄第十四節“進貢藩屬所存主權”時,筆者不禁眼前一亮,這不就是華夏朝貢體系的體現么?而且,旁邊還有個一個小節,名為“應認與否,惟上權自定”,也就是說,應有“皇帝陛下裁決或定奪”。

  在華夏的朝貢體系中,各藩邦國擁有自治自主之權,都是現成的作業。

  《萬國公法》出現的“民人之私權”,民人、私權,本就是華夏古已有之的常用詞。

  例如,[明] 明太祖 敕撰《御制大誥》(洪武時期內府刊本,第40頁)有云:

  “民人巳將秋糧夏稅納矣,不甚勞于有司,二稅辦矣。”

  [唐] 房玄齡 著《晉書》(百衲本,第10頁)志第十七“晉書二十七”之“水”便記載了“私權”一詞,其云:

  “……選徒聚甲,各崇私權……”

  民人之私權,其簡稱便是“民權”。

  現在,有人卻說“民權”是個外來詞,豈非可笑?

  1868年,日本近代史上著名的啟蒙思想家、哲學家西周(1829-1897年)在翻譯《萬國公法》時發現,此公法并非適用于全世界,而是“西洋諸國在接觸其他國家時,根據是否服從其文明,且相互表達了擁戴其權益根本之意,遵守多少性理公法的條規”而定。

  實際上,日本近代有不少翻譯詞匯的形成,都受到了英漢字典、漢譯西方書籍的深刻影響。例如,井上哲次郎(1855-1944年)增訂的羅存德《英華字典》中,就把李善蘭創造使用的“函數”一詞加在了“Function”的詞義中。至于,黃道十二宮(十二星座)就不用多說了,都是華夏的內容。日本還借用了1866年羅存德《英華字典》中的“銀行”一詞。其他的詞語,如“保險”、“電氣”、“化學”、“自主”、“權利”、“管理”、“民主”、“自治”等等,皆是如此。

  日本學者松井利彥對《萬國公法》和直接譯自英文的《恵頓氏萬國公法》加以比較,發現兩者通用的漢語詞有1100條,其中又與譯自其他著作的西周、津田真道的用詞相通者有240條。以下這些詞語皆是出自《萬國公法》,如:

  “管理、償還、詳細、全權、統轄、條款、法院、甘服、屈害、國債、合邦、特權、物權、特準、平時、明禁、盟邦、野蠻、國家、民主國、自由之權、分權、人民、公意、法制、議院、議政之權、公權、私權”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這些詞語中絕大部分都源自華夏典籍,要么是簡稱,要么是古已有之,要么就是更換漢字的順序。

  例如:

  1)自主一詞,華夏本就是有的,只是原來慣常用法是“自作主張”、“自主張”,后世將其簡稱為“自主”。

  [元] 郭豫亨 撰《梅花字字香》(四庫全書本,第21頁)梅花字字香“別集類四”云:

  “無人描畫無人詠,分付梅花自主張。”

  [明] 湯顯祖 著   ·   [明] 臧晉叔 訂 《臧晉叔改本牡丹亭》(臧懋循刻本,第27頁)還嵬記卷下“第二十五折寇間”有云:

  “教伊自主張,怎把孤城坐守,不早投降?”

  清初查慎行撰《敬業堂詩集》(四部叢刊景清康熙本,第12頁)卷三十四“西阡集”

  “一門四兄弟,去住難自主。”

  2)關于民主一詞:

  在1822年馬禮遜華英字典第113頁,其原始含義的解釋為“既不可無人統率,亦不可多人亂管”。

  何謂民主?

  [梁]蕭統撰《六臣注文選》卷第四十八“典引”記載:

  “肇命民主,五德初起,蔡邕曰:民主者,天子也。尚書曰:成湯簡代夏作民主。”

  民主只是指天子嗎?不,后面有一句很重要的話,成湯簡代夏作民主。夏桀殘暴,商湯順應民意,執天之道,取而代之,為民做主,故為民主。

  [唐] 孔穎達所撰《尚書正義》卷第十六記載:

  “正義曰:大代夏者,言天位之重,湯能代之,謂之大代夏也。王肅云:以大道代夏為民主。”

  所以,民主也不是什么外來詞,而是華夏的原生詞匯。

  3)權利

  權利,是中國長期使用的固有詞匯。

  [西漢] 司馬遷 撰 · [宋] 裴骃 集解 · [唐] 司馬貞 索隱 · [唐] 張守節 正義《史記》(百衲本,第16頁)鄭世家第十二“史記四十二”記載:

  “太史公曰:語有之,‘以權利合者,權利盡而交疏。’”

  4)浪漫

  浪漫是不是外來詞?

  自然也不是。

  蘇軾有詩名曰《孟震同游常州僧舍三首》,其云:“年來轉覺此生浮,又作三吳浪漫游。”

  詳見[北宋] 蘇軾 著 · [南宋] 王十朋 著《蘇軾詩集》(增刊校正王狀元集注分類東坡先生詩,四部叢刊景南海潘氏藏宋務本堂刊本,第20頁)卷之二十三“游賞”。

  5)人道

  人道是外來詞嗎?

  當然不是。

  [西晉] 郭象 著 · [唐] 陸德明 著 · [清] 孫毓修 著《莊子(南華真經)》(四部叢刊景上海涵芬樓藏明刊本,第42-43頁)卷第四“莊子外篇在宥第十一”記載:

  “何謂道?有天道,有人道。”

  就算古今含義有所不同,日本借去后賦予其新的含義,它也是中國詞。而且,是日語借漢語之詞,不是漢語借日語之詞,這點要分清。

  6)物理

  有人說“物理”是日語借此,這也是錯誤的說法。

  華夏“物理”一詞,最早出現于戰國《鹖冠子·王鈇》一文:“龐子云:‘愿聞其人情物理’”,意即為事物之道理,之后被廣泛運用,在《淮南子》、《莊子》、《荀子》等古代典籍中都有運用。

  前幾天的文章中也剛剛提過“楊泉物理論”。

  [西漢] 焦贛 撰《焦氏易林》(四部叢刊景元刊本,第72頁)易林卷第四記載:

  “物理論:景星者,星之精也。王者不私人以官,使賢者在位,則見。”

  將“物理”定為“西方物理”之學科名,應從明末李之藻《寰有詮》開始。明末清初,該詞又見于方以智之《物理小識》。

  1868年羅存德《英華字典》第1313頁,英語單詞Physics當時還沒有被解釋為物理,而是“性學”、“格物”。若按英語的解釋,則是“自然科學”(the science of nature)。

  1872年,美國傳教士盧公明編纂的漢英字典《華英萃林韻府》第359頁,仍然將英語單詞“Physics”解釋為“性學”、“性理”、“格物之學”。

  本來,日本也將物理稱作“格物”的。只是后來發生了改變。1875年,日本出版的小學教材《物理階梯》試圖“標新立異”,遂跟從李之藻,使用“物理”一詞來代替原先的“格物”。

  7)空想

  “空想”是不是外來詞?并不是。

  [東晉] 曇無讖 著《大般涅盤經》(嘉興藏本,第10頁)卷第二十三“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第十之三”記載:

  “群賊?至,乃生空想。菩薩亦爾,觀此六入常生空想;生空想故,則不輪回,生死受苦。”

  [北宋] 蘇軾 撰《東坡后集》(南宋前期刊本,第4頁)卷第三:詩六十四首“玉津園”有云:

  “逢遲日鶯花亂,空想疏林雪月光。”

  8)科學

  科學是不是外來詞?

  對不起,也不是。它早在元朝就已經產生了。

  [元代]王惲所撰《秋澗先生大全集》(四部叢刊景明弘治本)卷第五十二“碑”記載:

  “科學異端,簿書期會。愚者不及,淪于自棄。”

  9)人格

  有人又說,人格也是外來詞,怎么可能?

  [北宋] 司馬光 撰《司馬溫公稽古錄》(四部叢刊景明翻宋本,第4頁)司馬溫公稽古錄卷之八“周上”記載:

  “不寶遠物,則遠人格;不侵奪其利,則來服矣。”

  10)經濟

  經濟,本是“經世濟民”之意,后來其含義發生了變化,但在華夏歷史上仍舊使用,且是一個原生詞。

  [南宋] 范成大 撰《石湖居士詩集》(四部叢刊景清愛汝堂本,第5頁)卷十四《次韻平江韓子師侍郎見寄》詩云:

  “靈泉杖屨浙江頭,經濟長懷尚典州。”

  詩人身處在浙江的靈泉之畔,拄著杖子,踩著腳履,向著浙江的方向望去。他心中懷念著典州,對過去的經濟狀況懷有美好的回憶。

  [清] 查繼佐 撰《罪惟錄》(四部叢刊三編景手稿本,第1頁)列傳卷之十“理學諸臣列傳總論”記載:

  “夫離經濟而言理學,無為理學也。”

  11)人民

  人民不是外來詞。

  [春秋戰國] 孟軻 撰  · [漢] 趙岐 注《孟子》(四部叢刊景宋大字本,第11頁)卷第十四“盡心章句下”有云:

  “孟子曰: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

  也就是說,春秋戰國時期,華夏就在使用“人民”一詞了,怎么能說它是外來的呢?還需要向日語借詞嗎?

  像這樣的例子多不多?

  還有很多。

  根據劉正埮、高名凱、麥永乾、史有為編纂的《漢語外來語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4年12月出版)統計,現代漢語中日源外來詞共772個。

  除卻其中7個日語假名,如:キニーネ(奎寧)、カタル(粘膜炎)、カナリア(金絲雀)、おばさん(伯母、姨媽)、コーヒー(咖啡),應該予以剔除,還有一個“銭”字,意思為日本貨幣單位,卻也是固有漢字。故此,《漢語外來語詞典》中的日源外來詞剩下764個。

  在這764個詞中,有一部分原本就是漢語詞匯,只是現代不常用,而被日本借去了而已,如亜鉛(鋅)、味之素(味精)、意匠(構思)、運転手(司機)、覚書(備忘錄)、可決(通過)、看護婦(護士)、教科書(教材)、訓育(道德教育)、論理學(邏輯學)、粁(公里)、公営(國營)、広報(報道)、虎列刺(霍亂)、窒扶斯(傷寒)、水素(氫)、曹達(純堿)、炭酸瓦斯(二氧化碳)、窒素(氮)、能率(功率)、物語(故事)、勞働組合(工會)、時計(鐘表)等等,經統計一共是48個。

  則有764 - 48 = 716 (個)

  再根據北京外國語大學日語系教授朱偉京的統計,《漢語外來語詞典》中有74個詞早在明清之際來華傳教士及中國學者的著譯書籍中已經出現,只是后來傳入日本的,另有11個詞本就是德國傳教士羅存德《英華字典》中已有的詞匯。除此之外,還有93個詞的古今詞義基本沒有變化,不應視為外來詞。

  例如,基督一詞,1844年衛三畏在華出版的《英華韻府歷階》中已有;

  “天主”一詞,明末李之藻在《寰有詮》便有提及。

  《寰有詮》卷之一記載:

  “所謂最初者,唯論最初作之所以然,是謂天主。”

  如上,漢語中的日語外來詞便從剩余的716個減去74、減去11、減去93,最后余下538個。

  若是再減去上述《萬國公法》提及的那些詞匯(數量至少上百),再減去筆者考證分析的十來個漢語固有詞匯,所謂的日語外來詞,最多就只剩下三四百個了。目前,在線新華字典一共收錄了20959個漢字和52萬個詞語。

  不過區區三四百個外來詞(如果繼續考證,數量可能進一步減少),何談占漢語的比重超過七成?

  流毒甚廣的謊言可以休矣!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焦桐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莫言對遼沈戰役紀念館的題詞到底是要表達什么意思?
  2. 有意思的電視劇臺詞
  3. 吳銘|中國高水平金融開放的好效果
  4. 對中國面臨的與“獸性思維”集團的“四大戰”的分析
  5. 阿根廷米萊,最殘酷的事來了
  6. 歷史上的今天——一代開國上將王震逝世
  7. 波音的硬核公關與吹哨人“及時”自殺
  8. 挺住! 大反撲開始了!
  9. 戰爭已經打響,我們卻渾然不覺
  10. 毛星火|公益訴訟莫言:應是好消息,恰在春歸時
  1. 還主席清白!毛劉言論實錄,說明一切!
  2. 毛遠新 | 關于1973年基辛格訪華
  3. 起訴莫言:被人肉威脅人身安全,下午已報警
  4. 莫言對遼沈戰役紀念館的題詞到底是要表達什么意思?
  5. 有意思的電視劇臺詞
  6. 暗牌明打,掀桌子前的兩個微妙時間點
  7. 農夫山泉的輿情,證明”賺中國錢到美國花“的那一群人正式被釘上了歷史的恥辱柱!
  8. 農夫山泉和日本人的關系,竟一發而不可收拾
  9. 為了給諾貝爾文學獎正名,他們開啟了瘋狂抹黑模式
  10. 吳銘|中國高水平金融開放的好效果
  1. 毛主席晚年為什么要發動那場群眾運動?
  2. 趙磊:不反思私有化改制,何以“解放思想”?——評《漫長的季節》
  3. 可怕的不是莫言,可怕的是各高校邀請他巡回演講
  4. 郭建波:關于二月鎮反的歷史考察
  5. 劉繼明論莫言
  6. 為什么湖南省委發起解放思想大討論卻嚇壞了西方媒體?
  7. 他們看到問題了?
  8. 國際政治生態的重大變化?
  9. 子午|懷念宗慶后?比爛的結果……
  10. 美國又駐軍我國金門,臺當局又殺害大陸漁民!我們該如何回擊?
  1. 吳亮平:為毛主席和斯諾當翻譯,是最早向世界宣傳介紹毛主席的人,毛主席評價他“功不在禹下”
  2. 日不落帝國的航母,還能走多遠?
  3. 起訴莫言:被人肉威脅人身安全,下午已報警
  4. 起訴莫言:被人肉威脅人身安全,下午已報警
  5. 有意思的電視劇臺詞
  6. 莫言對遼沈戰役紀念館的題詞到底是要表達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