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寫了《沒有美國的縱容,就沒有日本對中國的侵略》一文,不少朋友表示支持,也有讀者提出了問題,概括起來主要有三個:
【第一、中國遭到日本侵略,主要是中國積貧積弱,與美國何干?
第二、國與國之間當然要追求自己的利益,美國近代以來處理美、日、中關系,也不過是為了美國利益,這是正常的,為什么要對美國提出更高的道德標準?
第三、你既然反美,為什么還使用美國的商品?】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
打個比方,如果把近代(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前),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比作一場兇殺的話,那么日本無疑是兇手,而美國則是站在兇手背后為他撐腰,并把刀子遞到他手里的人。
日本的手上,固然沾滿了中國人民鮮血,美國的晚禮服上,也到處都是斑斑點點的血污。至于理由,我在《沒有美國的縱容,就沒有日本對中國的侵略》一文有充分的論證,這里不贅。
此外,必須強調,中國積貧積弱,不是她應該遭受侵略的理由,正如我們在馬路遇到一個瘦弱沒有反抗能力的人,不應該不由分說就沖上去就對他拳打腳踢一樣。
這些年來,我們習慣了簡單化、絕對化地談論“落后就要挨打”,不知不覺中變異成了“落后就該挨打”,著眼點從自己總結教訓,變成了對強權邏輯的服膺,客觀上導致了為侵略者開脫,甚至導致對侵略者的崇拜。
再回答第一個問題
簡言之,之所以必須剝去美國的道德光環,是因為最近三十多年,美國在中國的主流輿論中被高度道德化了。既然美國的一切利己行為,都被說成是道德行為,那么我們也就有必要努力還原其本來面目。
如毛主席所言:假的就是假的,偽裝必須剝去。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的主流知識精英以驚人的默契與耐心,發起了一場大規模、長時間的美化美國、道德化美國的運動,從《讀者》、《知音》一類小資雜志上的心靈雞湯,到電視、媒體上的國際新聞,從小學課文到大學講堂,都充斥著對美國的贊美與向往。
作為一個影評人,我驚訝的發現,從《廬山戀》以來的中國電影,只要其中出現了美國的鏡頭,都是通體燦然,白璧無瑕,美國不僅是現代化的,還是浪漫的、美好的、溫馨的所在。
以我每年百部以上電影的觀影經驗,還沒有發現相反的例子。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的主流知識精英中彌漫著媚美、崇美、恐美的情緒,晚近三十多年的中國人文知識精英群體,可能是全世界最親美、甚至比美國知識分子更親美的群體。
他們掌控著話語權,對政策的制定與執行具有強大的影響力。他們塑造了美國的道德形象,創造了美國的道德權威,然后再以美國的道德權威為依據,要求中國對美國百依百順——哪怕這種百依百順損害了中國的利益與形象,使中國看上去犬儒、懦弱甚至不道德,他們也要這樣做。
媚美、崇美、恐美情緒,在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偉大勝利后曾被基本消除,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后又死灰復燃并蔚然主流。中國如果不能擺脫媚美、崇美、恐美情緒,是永遠不可能真正成為大國的,因為對美國道德崇拜的另一面,是道德賤民的自我指認。
再回答第三個問題
我可以說反美,又不反美。
我反美嗎?是的。我反對美國霸權主義的外交政策,反對美國打著推廣“普世價值”旗號追求私利的虛偽行為,反對美國一直沒有放棄肢解中國的陰險圖謀,反對美國對弱小國家的欺凌、侵略,反對美國對臺獨勢力的暗中支持,反對美國售臺軍火……
對美國的這一切所作所為,我都毫不含糊的反對。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就是個反美分子。
但美國又是個極其復雜的存在。
美國有遼闊國土,壯麗的山河,美國創造了高度發達的工業文明、美國的文化也很有魅力。美國人民,尤其是當他們成為你的個人朋友時,往往開朗熱情友好……,對這一切,可以欣賞、可以借鑒、可以享受,為什么要反對呢?
提“既然反美為什么還使用美國貨”這類問題的人,如果不是故意刁難,就是過于單純,不懂得辯證法。
最后,舉一個例子。
指揮了上甘嶺戰役的秦基偉將軍,在朝鮮戰場上,有一件心愛之物——一件繳獲的美軍皮夾克。
因為它做工精良,結實保暖,非常方便,適合朝鮮的戰地環境。秦軍長對這件皮夾克非常喜歡,連搞“三反五反”運動時有人提意見都不愿意脫下來。
我們能把“你既然反美,為什么喜歡美軍夾克?”這樣的問題拋給令美八軍磕掉了門牙的秦軍長嗎?
還是不要這么幼稚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