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從《隱入塵煙》中我看的是農民和苦難,郭松民老師看的也許只是電影本身。
其實在看到郭老師若干影評后,我便有了這點粗淺的判斷,即郭老師是一位專業影評人。
剛剛拜讀了郭老師最新對隱入塵煙的評論新作《情圣馬老四》。因為在觀影后同樣表達過把農民的苦難歸責于失去集體經濟庇護之意。無奈對號入座郭老師所指天真爛漫的小朋友。而其實最初的觀影之念也來源此電影評論的兩極化,當然也受到了郭松民老師評論的影響,所以想親自看看到底是什么電影評論這么兩極化。
那么電影中馬老四是個什么樣的農民呢,郭松民老師說是情圣馬老四,而我看到的卻是一個貧農馬老四:沒有房子,只有一只毛驢和一驢車裝的下的家當,這難道不算是一個標準的貧農嗎?而且馬老四是一個老實本分的貧農,一個勤勞能干的貧農。
那這樣一個貧農在當年的農村集體經濟中是什么樣呢,首先一個勤勞能干的貧農在家庭的地位舉足輕重,這樣一個好勞力掙的工分是其家庭經濟來源的主要依靠,在家庭里說話是要算數的,是要被十分尊重的。
而一個又勤勞又本分的貧農是很有可能被選為貧農代表參與集體經濟監督和管理,因為只有勤勞的才有資格,本分的才能被農民們相信。而我認為這些恰恰是當年農村集體經濟給予勤勞本分農民庇護的一部分。
郭老師在新的影評中表示,電影中即沒有表示馬老四的苦難是因為集體經濟瓦解造成的,電影也沒有觸及這個問題。可是卻沒有想過這件事是事實存在的,它對幾億人有深刻的影響,又怎么會將任何一個農民置之事外呢?
至于其他似乎也很難戴上小資的帽子,馬老四娶了媳婦干勁十足又怎么能算小資呢?保留了燕窩難道不是僅僅因為同情心嗎?而所謂天真爛漫的小朋友強加于馬老四的苦難一說,也實在是難為了農民,他們的苦已經夠多的了,又哪里還用的著有人強加呢。
最后關于馬老四的死,雖然我也覺得有點刻意,但把它歸于殉情還是苦難,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為好。
伴隨郭老師的批評,隱入塵煙已經隱入塵煙,但農民那種對土地的感情,農民對幫忙農民耕種牲口的那種感情,很多農民的勤勞和本分,也許只有在農村生活過的人才能體會,馬老四對這些的刻畫也無疑是深刻的。
隱入塵煙中的馬老四是披著農民外衣的小資,還是只是個有小資情節的農民。郭松民老師從中看到了情圣馬老四,而我卻只看到了貧農馬老四。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