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甲午戰爭并非鄧世昌一人的戰爭
看了《甲午風云》,很容易讓不了解這段歷史的人認為:這是鄧世昌一個人的戰爭。方伯謙貪生怕死,劉步蟾趨利避害,丁汝昌節制諸將不力,除了力戰犧牲的林永升,北洋上下只有鄧公一人真正戰斗過。當然,如果真的是這樣,恐怕日軍也不會在威海和旅順苦戰了。
這部電影的一個缺憾就是對北洋諸將的群像刻畫非常單薄。
丁汝昌,淮系陸軍將領出身,禮賢下士,體恤士卒,深得部下愛戴,因此被任命為北洋水師提督,自然是為了服眾。而在閩系勢力占有優勢的北洋水師,丁汝昌無疑是中和軍中各派矛盾的中堅力量,如果像電影中描述的那樣,恐怕北洋水師早已分崩離析,怎么成為令人不敢小覷的東亞勁旅呢?
劉步蟾,閩系勢力的核心。和林泰曾一樣,都是早期留英學生,和方伯謙一樣成績優異、業務能力出色。雖然飛揚跋扈,先后排擠了英國總教習瑯威理、結成閩黨的小團體擠兌“圈外人”。而在局勢不利的情況下出惡言激死林泰曾,竟是由于對林在軍中的地位略高于他而心懷不服,有意趁其不慎損壞軍艦之際落井下石。但是劉步蟾與逃將方伯謙不同,他在戰場上毫不含糊,在丁汝昌負傷之后毅然挑起了指揮作戰的重任,定、鎮二艦于彈林火海中鎮定自若,奮力還擊,直至定遠前部軍醫院中彈,濃煙遮蔽主炮射界方始稍歇。不可謂不勇猛。而在威海衛陷落前夕,定遠自爆以免資敵,劉步蟾隨后自盡,兌現了生前“茍喪艦,必自裁”的諾言。
還有黃海大戰中力戰身亡的黃建勛、林履中、林永升等則一語帶過,未免過于草率。有意思的是,對于屢戰屢逃的方伯謙,編劇則迫不及待地安排了他在黃海大戰中逃跑時即被憤怒的士兵就地殺死(實際上方伯謙是在逃回基地之后,臨陣脫逃和撞沉友艦的事情敗露,被朝廷下令正法的),足見世人對此人的痛恨。
雖然那個時代的中國教育,一再強調“集體主義思想”,但在那個年代的電影作品中,無一不滲透著個人英雄主義的色彩。雖然鄧世昌的英勇使他成為了我民族的英雄、我人民海軍的偶像,但并不能因此抹殺其他人的功績,那個時代的國人太倚重用“好”與“壞”去下定義,而忽略了人性不同側面的特征,這正是本片小小的遺憾之處。所幸在后來拍攝的十二集電視連續將《北洋水師》中,總算對人物的群像有了一個更為周全和客觀的描寫。
個人認為,隨著中國史學界對這段歷史的逐步澄清,我們必將越來越客觀地看待這段歷史,正視我們的過去,教育我們的后代。央視大可以把北洋水師這個題材的電影多拍幾版,警示國人,樹立海權意識。總比把錢花在越拍越差、卻要前赴后繼拍“新版”武俠片上要好一些。
六、北洋水師戰敗的背景
這里要討論的事情就與電影無關了,純粹是因為寫這篇文章想到了史實中的某些細節,順便拿出來歸納一下。
除了以前人們耳熟能詳的那些事情,比如軍費被挪用,軍艦年久失修、性能落后、,無力購買新艦和火炮等等,我覺得最大的隱患還是在備戰的態度方面。
由于輕視日本的力量,習慣于在老牌帝國主義強梁面前忍氣吞聲的中國一下子雄起了,舉國上下都變成了主戰派。不是出于義憤,而是出于輕蔑——我泱泱大國伸出一個指頭就能碾死日本的雜碎。這大概是慈禧太后的一相情愿,也是中國人對封建時代日本印象的延續,更是中國人劣根性的體現——多年在亞洲當老大,讓我們習慣性地認為我們還是亞洲第一強國。打不過強悍的英法,正愁沒有讓我們找到自尊的對手上門來討打,小日本?就算你一個,就當做大清給你賞臉了。
那一年,中國是瘋狂的。在兵法的故鄉,沒有人還記得孫武那句“夫未戰,勝負見矣”的感嘆。
主和的人只有一個——李鴻章。在整個狂熱的中國高層,只有幾個人沒有糊涂,他就是一個。憑什么打敗日本?北洋水師的軍艦都是1888年之前服役的舊艦,而日本聯合艦隊手里1889年后建造的新銳戰艦卻多達7艘!不但有更快的速度,還裝備了多達192門的大口徑新式速射炮。而中國方面僅有型號較老的速射炮27門,雖有東亞第一巨炮,然射速慢、火力密度低,而且缺少爆破彈和流散彈,難以對付輕快的日本軍艦。所以北洋水師只能作為一支威懾力量,趁著亞洲第一的光環尚在,最后震懾一下日本,為化解這次危機贏得時間。
更讓人難以啟齒的原因是李大人知道,國內的眾多派別恐怕早已把小算盤打得啪啪響——就讓北洋水師和鬼子干仗,兩敗俱傷,挫挫淮軍的銳氣,誰叫北洋水師是李鴻章的“私人武裝”呢。
沒有合適的武器,缺少彈藥,同僚傾軋……李鴻章意識到只有避免戰斗,讓日本人始終對北洋水師有所顧忌,才有可能阻擋日軍越過鴨綠江。如果貿然開戰,沒有必勝的把握,不但不能拱衛京畿,反而賠上自己的政治資本(不幸的是這些都成為了現實)。由于朝廷的沒譜,李鴻章對戰爭頗有顧忌,在增兵韓國的問題上畏首畏尾,導致了濟遠、廣乙被襲、操江被俘、高升沉沒,尚未開戰即遭損失。朝廷震怒,主和派再也無計可施。唉,打吧!
一個奇怪的局面形成了:清廷一邊喊打,一邊截留軍費(好像打仗不用錢似的);李鴻章難為無米之炊,卻被指為賣國賊。就這樣,一支缺乏準備的軍隊,帶著一個愚昧國家(盲目自大)的陰暗心理(不是保家衛國,而妄圖是揀軟柿子捏)開赴了戰場。結果可想而知。(全文完)
后記:
有一個細節我覺得很值得關注,北洋水師百密一疏:沒有做好定遠和鎮遠兩艦前部艙室的防護。這些區域本來是作為醫務室使用、空間比較開放、木質結構多,中彈之后容易起火,既危害傷員的安全,也不利于軍艦的損管控制。如果在臨敵之前將這些艙室內飾拆除,堆起煤包或沙袋,必定可以起到更好的防護效果。在黃海海戰中,致遠號被迫拿自己的船舷為無法開火的旗艦遮擋炮火,導致嚴重損傷,孤注一擲撞擊敵艦未果而沉沒。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