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奠基者》的三思
我是個學工作工之人, 對文藝是個外行。我無錢訂報刊雜志和進電影院,也只偶爾看看電視,對當代文藝可謂是個” 文盲”,怎敢在內行名家之前舞文弄墨。當超男超女、魑魅魍魎占據了影視空間,金錢誘惑、色情誘惑、各種物質誘惑在腐蝕我們的人民我們的的民族,導致亡國滅種的時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社會責任感,驅使我拿起這枝筆,進行吶喊,痛斥腐惡,鞭達社會, 為毛澤東文化復興運動而鼓呼。我是當今弱勢群體中的一名老者,風燭殘年的沒有名氣地位的人,提出這一偉大的命題,希望得到有識之士的認可,共同引起社會的關注和認同。因此借《奠劇》寫了些文字。“好風憑借力, 送我上青云”,這一“我”字是指毛澤東文化復興運動。
從柯孜 老師撰文《也對》《再對》對《奠劇》的思考,他髙屋建瓴, 借此劇來提醒和鞭達當前文藝界已經存在的” 打著紅旗反紅旗” 反毛份子的技倆。我同意這一觀點,但不同意用此觀點來對待《奠劇》。
《奠劇》的導演康導從他主導的《團劇》(我們的團長我的團) 及兩個《兄弟劇》(中國兄弟連和我的好兄弟順溜),劇中人物都是有性格的活活生的人物。說明康導是個有性格的人。他立意要改變常規的政治說教的一般模式, 探索自己的藝術道路, 此舉得到了行家的認可, 可以說是成功的。正是這種探索精神, 選擇了大慶這一題材, 突破了資改派的嚴格禁區,重現了大躍進的歷史面貌, 歌頌了毛主席和毛澤東文化。但是此劇有別于以前使他成名之劇,或者說是完全風格不同之作。喊口號式的政治說教, 劇中的人物缺乏鮮活的性格, 沒有體現毛澤東思想的鮮活的靈魂。也把他以前主導的影片中的人物那種草莾性格栘植到王進喜等英雄人物身上, 從而矮化和丑化了英雄人物。我認為只是敗筆,而不見得是陰謀。
畫鬼容易畫人難, 創新容易改編難. 要重新改寫或描繪人們所熟悉的心目中的形象,除非您更熟悉他、了解他,或有過人的獨特的令人信服的見解,才會取得成功。因之你寫團長、順溜,那人那事好寫。因為是一種創新,你可隨意塑造。而王進喜及他所處的時代, 對今天的老年人太熟悉了, 作家除非有更熟悉的東西,更髙的見解,才能征服觀眾的心。否則是丑化和矮化時代和人物。這與象袁隆平,說餓死四五千萬人,純辟是胡說,是迎合政治需要,是有圖謀的。它們是性質不同的兩件亊。
現在中國人都在關注中國向何處去?在社會主義和資改派這一關系國家命運的問題上作出選擇,無論是工人、農民,還是科學家,尤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首先要作出選擇。科學家錢學森率先作出了明確的選擇, 他不愧為振興中華的民族英雄。袁隆平那欺名盜世者的本來面目,終會訂在中華民族的恥辱柱上。文藝界人士不要淪落成為剝削者的優伶,和復辟狂的吹鼓手,一失足就成千古恨。黑字白字影像資料是抹不掉的。文藝工作者、作家評論家而應成為復興毛澤東文化運的勇敢戰士和先鋒。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