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烏有之鄉, 終于看到了鐵人這部電影,放映結束后,幾位老師跟網友都進行了討論,我沒什么文化,只能從一個非知識分子的角度去另類的看待這部即將做為六十年大慶的獻禮影片。
電影是藝術,藝術來源于生活且又高于生活,那么我的理解就是先從生活的角度來理解這部電影。
幾位老師跟網友首先對這部電影做了一個肯定,之后又做了一系列的否定,比如說劉燁飾演的劉思成的蒼白,不知道為什么而努力奮斗,電影創作的尷尬,邏輯方面的混亂等等。于是在肯定中,討伐之辭不絕于耳,我不理解。
其實幾位老師與網友的說法是對的,劉思成這個人物的蒼白,但他們都沒有問一個為什么,為什么劉思成這個人物顯得很蒼白?是劇本寫的不好?還是另有什么原因?
其實只要稍做思考就明白了,電影里黑白彩色兩個時代的生活,是有著分明的對比的,但在這兩個時代中,無論是以王進喜為代表的一群人,還是所謂迷茫的劉思成,都是同一類人,有著一種堅持不懈的奮斗精神的人。昨天的老師與網友們的討論一直沒有講到另一種我所看到的視角,那就是,其實每個時代都會有王進喜式的人物,我們周圍可能就有這樣的人,但為什么在那樣一個時代,這種人物成了一個全國的榜樣,成為一個自然而且有血有肉的人,而在另一個時代,雖然是生產標兵,卻也成為了眾人眼中的異類,讓人感覺很蒼白、邏輯混亂。
如果說王進喜式的人物是錯誤的,那么在被當做榜樣的那個時代就是錯的,所以在另一個被心理醫生診斷為有病的時代就是正確的。但如果王進喜式的人物是正確的,被當做全國榜樣的時代就是正確的,而被心理醫生診斷為有病的時代就是錯誤的。
我想我的解釋大家都聽明白了吧?就是有著同樣一種精神的人在不同時代下的不同生存狀態,在那個時代,王進喜能夠團結起周圍的人,不管周圍環境多么艱苦,一樣的任勞任怨,堅持不懈,為自己奮斗,為社會主義奮斗。而在當下時代,劉思成不但無法團結周圍的人,還被周圍的人看成異類,所以他自然的得上了所謂的沙漠綜合癥,自然的就不知道為什么一直在堅持奮斗,為了什么在堅持奮斗。問題就是出在兩個時代上,但這個東西編導是不能表現出來的,如果這個東西能表現出來,烏有的朋友們就會少說幾句需要如何如何反思改革的話了,這個電影就替你說了,不是嗎?但這是編導不能拍出來的,大環境使然,高層不說反思,你就不能說,否則咱們也就看不到這么好的一部電影了。
如果從時代審判的角度來看,這是部極好的片子,以很隱蔽的手法對電影黑白時代進行高度的贊揚,對電影彩色時代進行心理會診,把發問權留給了全國觀眾,昨天的老師與網友們都沒有就這個隱藏的問題進行發問,這是在我意料之外的。聰明的編導把這樣一個大的問題與答案隱藏在了這個電影的背面,就等著全國人民發問并且找到答案,等著高層反思我們的社會,這樣的用心在昨天的放映現場大家為什么都沒看出來?昨天的眾多討論都沒有涉及到這個層面。因為他們一開始的出發點就是立足于在授受的同時,批判這部電影,從電影的角度去批判電影,而我沒有他們那么多的知識,我只從生活來看待這部電影,所以我個人認為,這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并不存在什么主旋律電影式的拍攝尷尬,洽洽是沒有從生活的角度,而完全從一種高于生活的角度去看待這部電影,才會感覺他拍的很尷尬。
其實我無法知道電影的編劇與導演真正的意圖,這是我看完電影之后的理解,這個電影就是一個帶有問題的電影,拍電影的人出于某種原因無法把答案直接告訴你,就通過他們的電影語言,把問題問向每一個人,到底鐵人精神對不對?是否應該傳承?如果對,傳承到下一代的時候為什么會讓他變成了別人眼中的異類,在群體生活中格格不入?到底是不是因為社會出了問題才導致鐵人精神的無奈局面?
或許烏有之鄉的愛國人士習慣了在各種領域對兩個時代的審判,但為什么在這個大眾藝術的電影上,卻不再提起了?是你們在評價這部電影的時候,先立足于時代審判了嗎?如果是立足于時代審判的角度去評價這部電影,又為什么你們在很大程度上說創作與拍攝的尷尬呢?
如果說尹導拍攝的很尷尬的話,那么能不能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像我一樣經常關注、經常光顧烏有之鄉的一群愛國人士也很尷尬呢?如果把我們比成王進喜式的人物,不就一清二楚了嗎?
我在周圍人的眼中就是異類,天天呼喊社會主義,天天講要相對公平,可現在誰還在講社會主義啊(很多黨員都不講了)?誰還講公平啊(很多黨員也不講)?但如果把我放回到那個時代,我還會是周圍人眼中的異類嗎?我是大多數,我甚至有可能是先進的黨員,那些逃兵式的人物懶散式的人物才是異類,是要被思想改造的。我這么說,不知道烏有的朋友們是不是同意。
說到逃兵,自然的就想到了王進喜最看中的小知識分子劉文瑞,其實對于劉文瑞的逃走,我個人還是給予了一定的同情和理解的,火車站上,連王進喜都對他的愛徒有了一定的理解和同情,人生來不同,總不能要求每一個人都向王進喜一樣去玩命的拼搏,去大慶的那些人都是自愿報名去的,光從這一點上,劉文瑞已經是很進步的人,但在拼搏的過程中無法再那樣艱苦的環境中堅持下去,這也是人之常情,雖然他做了大慶的逃兵,但回家之后,一直在偏遠的山區做教師,并且把鐵人精神傳承給他的兒子(或許也傳承給了他的學生),這從另一個方面也說明他還是繼承了鐵人的精神,至少他沒有再一次逃離他的戰場。
我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突然想到了一個奇怪的比喻,一個西瓜從30層樓上掉了下來,以無比的速度向地面墜落,一層突然出現一個遮陽棚,但現在還不知道這個棚子到底是能將西瓜彈回到第多少多少層,或者是這個棚子毫無阻力,西瓜砸破棚子直接掉到地上,再或者是西瓜在這個棚子上彈了一彈,停在棚子上,最終還是滑向了地面。但不管是哪種情況,我們只能期待這部鐵人電影帶來的不止于群體性的對當今社會的審視,而是像汪洋、薄熙來這樣的人對我們的時代進行重新的審視。這部電影對當下時代的剎車和反彈功效有多大?只能由歷史去證明。
雖然電影討論會上我沒能有發言的機會,但在這里,我表明我的觀點,鐵人是一部當下社會的非常好的一部片子,既然在話語權上我們不能反思改革,那么,就讓這部電影來幫助我們在大眾中間反思我們的改革開放之路吧!
這部電影也是左派愛國人士一個突破口,可以通過這部電影,把問題問向周圍每一個還被蒙蔽的善良的人,然后引領著他們找到答案,團結更多的階級同志,一起向視金錢萬能的資改派們發起責問:你們引領我們走的改革之路到底對不對?如果對,為什么會有千千萬萬的自私自利、沒理想沒目標的人生活在劉思成的周圍,這就是你們改造后的這個時代嗎?你們把那個時代說的一文不值,為什么會有那么多有理想有目標的鐵打的漢子團結在王進喜的周圍?你們做何解釋?這部電影已經開始向你們發難了,你們準備接受歷史的審判吧!
向鐵人電影整個團隊致敬!
(本人文化程度不高,希望大家能理解我寫出的東西很混亂,這是我整理了兩天來不同時間段對鐵人電影的思考所寫下的,望大家批評指正,不勝感激。2009.7.26日夜勿勿成稿)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