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評電視劇《保衛延安》——排斥人民
本人在前文《評電視劇〈保衛延安〉》中指出:毛澤東轉戰陜北,陜甘寧邊區人民保衛延安的偉大歷史時刻,“推動了中國近代歷史上的偉大的歷史轉變。這種歷史轉變,是蔣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是一百多年以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在這個偉大的歷史轉變中,陜甘寧邊區人民做到了能夠做到的一切,貢獻了可以貢獻的一切。 “人民萬歲”,這是毛澤東呼過的一個口號!
本文對此略述一二:陜甘寧邊區人口為120萬,老弱除外,青壯年約60萬,占總人口的一半。參加擔架隊的民工19.8653萬人;參加后勤運輸的民工128.2409萬人;參加修(己)、破(敵)工事民工2.2678萬人;參加押送俘虜的民工1.1204萬人;為解放軍帶路1.1720萬人;為解放軍磨面、炒干糧、做軍鞋等民工65.5000萬人;支援前線的牲畜147.8707萬頭;做軍鞋92.9000萬雙。出勤民工總數達218.1664萬人(次)。邊區人民擔負著全部戰爭勤務。
以做軍鞋為例:邊區120萬人口中婦女為一半,計60萬人;60萬人中青壯年占一半,計30萬人,人均做鞋3雙,每雙鞋用多少布、用多少麻、鞋底納多少針,鞋幫納多少針、一雙鞋重量是多少,都有嚴格規定,交鞋時是要用稱稱重量的。而90余萬雙鞋竟無一人偷工減料,多么忠厚的人民啊!
邊區經濟形勢叫作“耕三余一”,充其量不過一年余糧。西北野戰軍以1947年7月編制計,共計4個縱隊11個旅,約6萬人。陜甘寧邊區黨政軍脫產人員,亦以6萬人計,共計12萬人,人吃馬喂,每人以日三斤糧(含油、菜、柴)計,日需糧為36萬斤。可以想見,人民負擔有多重。沙家店戰役期間,中共佳縣縣委書記向中央表示:佳縣人民每日一餐,省出兩餐供解放軍,再加全縣種子糧;如不夠用,殺掉全部羊;還不夠,寧可宰掉耕牛也要保證解放軍吃飽。人民把一切交給了黨,交給了革命,交給了革命戰爭,把一切希望寄托在打贏這場戰爭!
人民把優秀的子弟送上前線,父親犧牲了兒子繼之,哥哥犧牲了弟弟繼之;母親送兒、妻子送郎上戰場,多少母親失去兒子,多少青年婦女失去丈夫,多少幼兒失去了父親,多少年青的寶貴生命在充滿勝利的希望中含笑九泉。這一曲曲慷慨悲歌,驚天地,泣鬼神!在中國革命處于偉大歷史轉變中的光輝時刻,陜北人民留給歷史的足跡,是用汗水、淚水和熱血凝結的。我不禁要問編劇、導演和主創機關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你們為什么要把這些抹掉。群眾支前的場面,人民參戰沸騰的景象你們一個鏡頭、一個場面也舍不得給。而唯一代表人民的人,就是那位李老漢,你們卻讓他去送一個極端反動、破口大罵革命的女戰俘回敵營,并且是套上大車堂而皇之的走在大路上,接連兩次去送這位編劇、導演眼中的“貴賓”,給了她那么多的鏡頭,那么多的場面!
你們的電視劇把一場偉大的革命戰爭,演成了沒有人民參加的戰爭,而卻要人民把一個反動的被俘女兵當“貴賓”!
還有一個問題,我不能不問編劇、導演和省委宣傳部。前述陜北人民在這場戰爭實踐中所做出的杰出貢獻,你們不會不承認吧,那么我要問,這杰出的歷史功績是不是在邊區黨、政領導機關西北局書記習仲勛、邊區政府主席劉景范領導下取得的,這個歷史結論你們一定會承認,而今天,你們的電視劇卻把這些抹去,這是為什么?
保衛延安期間為了加強黨的領導,把邊區政府的黨政軍機關和西北野戰軍的領導關系形成一元化,習仲勛任西北野戰軍副政委、劉景范任后勤司令,習、劉雖進入了野司編制,但他們的實際工作仍然是原崗位、原任務,仍然主持西北局、陜甘寧邊區政府的工作,動員邊區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支援戰爭。你們抹去后勤司令劉景范,又不讓習仲勛去領導陜甘寧邊區的黨、政、軍工作,不讓他去領導邊區人民的支前斗爭,只是讓他陪同彭德懷。習是野司副政委,沒有參與作戰指揮,政治工作上未做一件實際工作,等同一個閑職。你們這樣安排歷史,安排習仲勛,是褒還是貶?實踐效果如何?你們自己去想吧!主創機關省委宣傳部,你們想過自己的歷史責任、政治責任沒有?我勸你們還是反思一下吧!科學院
張宏志 2009年6月14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