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家呼吁要《藍色多瑙河》 更要《黃河》
周潤健 陳菲
每到元旦、春節,全國各地都要舉辦多場“新年音樂會”營造節日氣氛,今年元旦僅北京就同時舉辦了十多場新年音樂會。這些以西洋古典音樂為主的音樂會上,人們可以聽到施特勞斯、柴可夫斯基、貝多芬,但中國音樂卻少得可憐。對此,音樂界人士疾呼:新年音樂會“要《藍色多瑙河》,更要《黃河》”。
著名作曲家葉小綱表示:“缺少中國民族的曲目,這是當今新年音樂會最大的問題。”他對記者分析說:“中國的觀眾很多,如果一個地方只有一個音樂會也不能滿足觀眾的需要,不同類型的音樂會,如果都有觀眾就不是壞事。但現在有些音樂會成本太高,花很多錢請外國樂團,沒有這個必要。中國自己的曲目適合在新年這種氣氛演出的交響樂作品不多,原因是沒有人組織、委托中國音樂家來創作。寧愿花幾百萬美金去請一個外國團,卻舍不得花一點錢請中國作曲家來寫東西,或者花一些錢請國內音樂家為中國新年音樂會創作一些特殊的作品,新年音樂會上當然就缺少我們民族的東西了。”
對此,中國琵琶演奏大師、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劉德海也認為,新年音樂會民族曲目少的原因,除了我們目前創作少、創作隊伍松散、投入不足外,這些活動的主辦者不愿意開動腦筋是一個重要原因。他們簡單地認為只要把西洋的東西照搬過來,就一定是最好的,最適合的,中國老百姓就一定喜歡。其實不然,試想,如果沒有自己的東西,怎么去和人家交流?如何提高自己的水平?
劉德海感慨地說,演奏西洋音樂可以喜洋洋,演奏我們自己的音樂同樣可以喜洋洋。新年音樂會絕不能一味地搭臺為他人做嫁衣裳,一定要有我們民族自己的東西在里面。新年音樂會是弘揚民族文化一個很好的展示平臺,我們不能只喝可口可樂,忘記自己還有營養豐富的豆漿。
中國音樂學院教授施萬春說,我們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優秀的音樂,如納西古樂、潮州民樂、藏傳佛教音樂等,完全可以在我們自己的新年音樂會上展示出來。只有多多展示我們自己民族的東西,才有與西洋交流的資本,才能更好地讓世界了解我們,了解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因此,當務之急是要培養創作隊伍,推出一些有自己民族特色、旋律、曲調的好作品。
中國交響樂團常任指揮李心草建議,每年的新年音樂會,外國曲目可以輪流展示各個國家和民族的音樂,每次確定幾個國家和民族的音樂,或者圍繞著某個音樂主題展開。國外一些知名的樂團已經在這樣做了,如柏林愛樂樂團新年音樂會的選題每年是不一樣的,今年叫《瓦格納之夜》,明年可能就叫《西班牙之夜》《歌劇之夜》《爵士樂之夜》等。大體而言,新年音樂會在時間安排上,可以用一半時間展示世界各國各民族音樂,另一半時間展示中國各民族的特色音樂。應重點多挖掘一些我們自己的好作品,不光是交響樂作品,還包括京劇與交響樂合作、民族樂器與交響樂合作等,同時要擴展西洋交響樂作品,不要每次都是“老三篇”,同時加入一些多元化的藝術門類,要進行市場分析,細化觀眾的口味,針對不同觀眾的需求安排不同的曲目。新年音樂會可以是系列的,每場都可能面對不同年齡、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生活背景的觀眾,觀眾欣賞的口味存在差異,就編排不同的曲目來適應他們。
讓中國音樂進新年音樂會,已經有不少演出團體在身體力行。中國交響樂團演出部主任田振林告訴記者,北京市委宣傳部和北京演出公司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新年音樂會,上半場是《梁祝》,下半場是《黃河》,效果非常好。但有一個問題,不能年年總演這兩個曲子。這說明,我們類似的好作品太少了。因此,各個樂團應該重視交響樂作品的發展和積累,要鼓勵創作,多出一些有自己民族特色、旋律、曲調的好作品。
作為2004年全國交響音樂比賽的評委,葉小綱坦言,我們的音樂會需要更多的《黃河》,但現今中國本土交響音樂的創作不太繁榮,好作品不多,與我們所處時代的要求不相稱。要改變現狀還需要社會各界的重視和扶持。一些音樂界人士也指出,對于加強交響音樂和大眾的聯系而言,新年音樂會是個很好的形式,今后我們應充分利用這樣的平臺展示我們自己的優秀音樂作品,辦出自己的特色。
(摘自2005年1月20日《文藝報》)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烏有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