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上看到了網友轉發的【學習、理解毛主席《關于理論問題的談話要點》,非常必要!】(鐵穆臻 毛著和毛時代史Maoism研究 2024年10月20日 00:02 天津)一文。在文章中,作者就毛主席關于理論問題的談話要點,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對社會主義的中國與資本主義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特別談到了資本主義復辟的基礎問題。
本文想就毛主席《關于理論問題的談話要點》談談我的看法。
一,毛主席《關于理論問題的談話要點》的內容。
在《學習、理解毛主席<關于理論問題的談話要點>,非常必要!】一文的序言中,摘錄了關于理論問題談話要點的內容及來源:
“毛主席說,我同丹麥首相談過社會主義制度。(注:毛主席在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日會見丹麥首相保羅·哈特林時說過,總而言之,中國屬于社會主義國家。解放前跟資本主義差不多。現在還實行八級工資制,按勞分配,貨幣交換,這些跟舊社會沒有多少差別。所不同的是所有制變更了。)我國現在實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資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級工資制,等等。這只能在無產階級專政下加以限制。所以,林彪一類如上臺,搞資本主義制度很容易。因此,要多看點馬列主義的書。”(《毛澤東年譜(1949~1976)》1975年,八十二歲。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這里的內容要點是:
一,中國已經是社會主義國家;
二,解放前跟資本主義差不多。
三,現在還實行八級工資制、按勞分配、貨幣交換,這些跟舊社會沒有多少差別,必須要在無產階級專政下加以限制;
四,與資本主義不同的是所有制變更了。
五,要多讀馬列的書。
中國已經是社會主義國家,從經濟上來說,是因為所有制變更了;這是第一層意思;但中國仍然保留了一些資本主義的東西,例如商品生產、工資制度等等,要在無產階級專政下加以限制,要多讀馬列的書。這是第二層意思。
二,中國為什么已經是社會主義國家?
社會主義作為一個與資本主義相對立的社會經濟形態,其根本區別表現為三個方面:第一是表現為以勞動者為主體的、滿足勞動者利益要求為目的的消費價值生產方式與以資產者為主體的、滿足資產者利益要求為目的的剩余價值生產方式的區別;第二是表現為與消費價值生產方式相適應的勞動者當家做主的政治體制與剩余價值生產方式相適應的資產者當家做主的政治體制的區別;第三,表現為與消費價值生產方式相適應的文化意識形態與剩余價值生產方式相適應的文化意識形態的區別。
為什么在1975年時毛主席說中國已經是社會主義國家呢?
一,新中國通過社會主義革命,已經建立了以共產黨為代表的勞動者當家做主的政治體制,在政治體制上已經是社會主義性質了。一個農民可以做到副總理;一個工人可以做到副主席,以農民和工人身份成為各級政府領導人的狀況普遍。
二,通過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普遍的生產資料公有制,事實上已經消滅了資產階級,從而也消滅了剝削階級,消除了產生剝削制度的所有制基礎(私有制)。雖然還沒有建立與勞動者利益要求相適應的勞權制度,但是:
第一,已經為建立了以勞動者為主體的、全面體現勞動所有權的所有制基礎;
第二,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和農業公社化運動形成了社會主義生產力,并大力發展了社會主義生產力。工業化的實現大力發展了現代化的生產力一一工業生產力;農業集體生產的普及,形成了分工與協作相結合的現代化的農業社會生產力;而公有制的實現,形成了以生產勞動居支配地位的新質生產力一一社會主義生產力。
三,通過農業的合作化運動,我國農業完成了農民的個體所有制到社員的集體所有制的根本轉變,并形成了勞權制度與公有制相結合的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第一次形成了按勞分配與公有制相結合的消費價值生產方式;第一次把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轉變為具體的生產實踐模式。
四,我國形成了以勞動人民利益為中心的生態環境,形成了適宜廣大勞動者生存和發展的友好環境。建國之后的二十多年,特別是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和農村公社化之后,我國人口增長進入了歷史上的高峰期,建國二十多年的公有制經濟體制的建立,勞動者生存與發展環境的大幅改善,不僅使我國人口數量大幅增加,而且人均壽命也大幅提高,文化素質狀態隨著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也有了根本性的改變。
五,通過建國之后的生產方式的轉變和相應的政治運動,推動了從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的文化意識形態到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轉變,特別是形成了大家憑勞動說話,勞動光榮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形成了干部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形態和工作氛圍。
三,與資本主義差不多的內容是什么?
前面我們講了為什么當時的中國已經是社會主義國家。現在我們再來說當時還存在著與資本主義差不多的方面。
“現在還實行八級工資制、按勞分配、貨幣交換,這些跟舊社會沒有多少差別”。這里實際上就是講工資制度和貨幣交換。這里的按勞分配,實際上就是指工資制度。改革之前的工人都以工資形式支付勞動報酬的。而按照蘇聯人的說法,工資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已經成為按勞分配的形式(把工資支付當作按勞分配是一個誤區)。
工資制度,實際上蘇聯人從資本主義那里挪用過來的。事實上,蘇聯人不只是挪用了工資制度,而是整個地挪用了產權制度。因為蘇聯模式本來就是“產權制度+生產資料公有制”的模式,而工資制度只是產權制度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已。“國有國營的、職工拿工資、盈利歸國家的”制度,是典型的蘇聯模式,也是典型的“產權制度+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生產模式。
資本主義制度,除了生產資料私有制之外,還有的就是資產者當家做主和按資分配。因此,資本主義生產模式,就是“產權制度+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生產模式。為什么資產者當家做主和按資分配的要求表現為“產權制度+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生產模式呢?因為資產者當家做主在管理上表現為資產所有者的資產管理權,按資分配的權利要求表現為資產分配權,兩個方面合起來,就是資產所有權。因此,產權制度加上生產資料私有制就是資本主義制度。
社會主義制度與資本主義制度相對立,除了生產資料公有制之外,就是勞動者當家做主和按勞分配。勞動者當家做主,在經濟上表現為勞動者的勞動管理權,按勞分配則表現為勞動者的勞動管理權。兩個方面合起來就是勞動所有權。因此,社會主義制度就是“勞權制度+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生產模式。
改革前我國的工商企業生產模式,是典型的蘇聯模式,是“產權制度+生產資料公有制”模式。分別把這種模式與資本主義制度模式和社會主義制度模式作比較,我們不難發現,實際上蘇聯模式,是一種半資本主義半社會主義的模式:
蘇聯模式與資本主義模式相同的是產權制度,即資產者為主體的、全面體現資產所有權的權利制度,但已經沒有了私有制。所以說它是半資本主義的模式;
蘇聯模式與社會主義模式相同的是生產資料公有制,但沒有建立勞權制度。所以說它是半社會主義模式;
這是一種自相矛盾的生產模式:
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實現事實上消滅了人格化的、或自然人的資產所有者,同時也使大家在資產所有方面沒有差別,從而消除了產權基礎,而產權制度確立的卻是資產所有者的主體地位,體現的卻是產權要求。
為什么會形成這種自相矛盾的生產模式呢?
原來,十月革命開始的社會主義革命是從經濟落后的國家發生的。這些國家由于經濟落后,在勞動階級取得國家政權之后,不能直接建立社會主義生產方式,而必須經歷一個工業化的發展過程,才能形成建立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生產力基礎。因此,在取得暴力革命勝利之后,蘇聯、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在生產方式上先要經歷一個過渡時期,即實現工業化的過渡時期,而半資本主義半社會主義的生產模式,正是適應這種過渡時期特點的需要產生的。在實現了生產資料公有制的條件下的社會主義國家,所以要挪用資本主義的產權制度,是因為國家需要通過整體性的統籌和計劃,全面平衡勞動人民的生活需求和實現工業化的資金需要,從而能夠盡快地實現工業化,為建立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創造條件。而以國家為主體的產權制度,恰恰滿足了過渡時期的這種客觀要求。
從生產方式的角度看,蘇聯或采用蘇聯模式的國家,并沒有進入社會主義。它只是走到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中間狀態,走到兩種生產方式之間的過渡階段。
四,為什么從蘇聯模式復辟資本主義很容易?
為什么從蘇聯模式復辟資本主義很容易?
其實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經包含了這個問題的回答。
蘇聯模式本身是過渡時期的經濟模式,或者叫過渡經濟模式。作為一種過渡經濟模式,它有自相矛盾的特點,這在前面已經分析過。既然它是一種過渡經濟模式,那它就具有暫時性,不能長久存在;而且就它具有自相矛盾的特點來說,這種模式也不可能長久存在。因此,社會主義國家一旦實現工業化,這種過渡經濟模式就必須向社會主義性質的“勞權制度+生產資料公有制”模式轉變,才能真正進入社會主義的經濟體制中,形成穩定的社會主義生產方式。
從實踐發展的結果看,蘇聯模式,作為一種過渡經濟模式,它的實踐是非常成功的。蘇聯人運用這種模式,很快實現了工業化,并形成了明顯的發展優勢,曾經成為與美帝相抗衡超級大國。而我國的工業化的實現,也表明這種模式的實踐是非常成功的,短短的二十多年,我國就由一個農業大國轉變為一個工業化國家,效果非常顯著。作為一種過渡經濟模式,不能說蘇聯模式是一種錯誤模式。
但是,蘇聯模式畢竟只是一種過渡經濟模式,它所適應的也只能是過渡經濟階段。社會主義國家一旦實現了工業化,過渡時期即告結束,就應該把這種模式推進到真正的社會主義生產模式,即體現勞動者當家做主和按勞分配的勞權公有制模式。也就是說,社會主義國家在實現工業化之后,必須通過改革,把過渡經濟模式推進到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勞權公有制模式)。
從已有的實踐我們看到,蘇聯人在改革中并沒有能夠使社會主義革命進入第三階段一一即建立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階段。在改革中,蘇聯人沒有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基礎上向前走,用與生產資料公有制特點相適應的勞權制度來取代產權制度,反而是按照產權制度的要求來改變公有制,從而退回到了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
為什么從蘇聯模式復辟資本主義很容易呢?
因為蘇聯模式本身就是一種半資本主義半社會主義的過渡經濟模式。
第一,這種模式在社會主義國家實現工業化之后,長期不能改變,那產權制度的存在就會成為勞動者享受公有制經濟發展成果的障礙。產權制度確立的是資產者的主體地位,因此,產權制度的存在,使勞動者當家做主的權利得不到體現;
第二,公有制企業不存在人格化的資產者。因此,在勞動者不能當家做主的情況下,公有制企業必然存在主體缺位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導致公有制經濟不能健康發展。
第三,產權制度保證的是按資分配,因此,產權制度的存在必然會妨礙按勞分配的實現,從而隔斷勞動者的收入與公有制企業生產成果分配的聯系,這就必然會使勞動者失去工作的積極性和管理的責任性,公有制企業就會失去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社會主義國家在實現工業化之后,妨礙勞動者當家做主和按勞分配的產權制度長期存在,必然會使公有制企業產生諸多弊病,使廣大勞動者長期不能感受社會主義公有制應有的好處,從而使他們對社會主義社會失去信心。在這種情況下,走資的官員或黨內的變節分子就很容易復辟資本主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