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盧森堡和列寧的關系
羅莎·盧森堡(RosaLuxemburg,1871年3月5日-1919年1月15日),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杰出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家、理論家、革命家,被列寧譽為“革命之鷹”。盧森堡在中學讀書期間就是個不安分的女生,由于當時沙俄作為帝國主義國家對波蘭進行了惡劣的殖民統治,盧森堡便同同學一起參與反抗沙皇的民族主義活動。1887年盧森堡加入波蘭當地的社會主義者的組織,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1890年前后,沙皇政府為了鎮壓波蘭境內的民族主義運動,進行了嚴酷的白色統治,盧森堡被迫流亡瑞士蘇黎世。然而因禍得福的是蘇黎世卻是當時多國流亡者的一個聚集地,盧森堡在這里接觸到更廣闊的世界的革命運動情勢。1899年,盧森堡發表《社會改良還是社會革命?》,猛烈批判伯恩斯坦修正主義路線,在當時批判修正主義的作品中極為有名。1907-1908年盧森堡前往德國社會民主黨黨校任教,教授政治經濟學。1907年盧森堡在斯圖加特會議上同列寧、蔡特金等人一道對倍倍爾的決議進行了修正,出臺了斯圖加特會議決議,對當時各國不斷進行的軍備競賽進行了正確的批判。
在反對資本主義、修正主義和帝國主義世界大戰的暴風驟雨中,盧森堡始終英勇斗爭,不畏強暴,展現了高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如她所言:“要有耐心和勇氣,我們還要活下去,我們還要經歷驚天動地的事呢”。盧森堡在同機會主義做斗爭的過程中既表現出對革命理論的深刻理解,也顯露出許多錯誤。其中在先鋒隊的認識上就存在較為突出的問題,在國際共運歷史上釀成了慘痛的教訓。網絡上打著盧森堡的旗號反列寧的人不少,在先鋒隊和所謂的“民主”問題方面尤為突出,馬列毛主義者有必要進行澄清。
二、1904年兩人爭論過程
1904年德國社會民主黨左派領導人羅莎·盧森堡與列寧關于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組織問題的論戰,是國際共運史上一次著名的黨的報刊論戰。1904年5月,列寧出版小冊子《進一步,退兩步》。該書傳播很快,盧森堡看到后,立即寫了《俄國社會民主黨的組織問題》一文,7月13日發表于德國社會民主黨理論刊物《新時代》。發表時的按語寫道:“本文談論的是俄國的情況,但是文中所談的組織問題對于德國社會民主黨也是重要的,這不僅是因為我們俄國的兄弟黨已經獲得了國際意義,而且也因為我們自己黨內也忙于熱烈地探討類似的組織問題。”7月23日其俄譯文發表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中央機關報新《火星報》第69期。
1904年9月,列寧寫了反駁文章《進一步,退兩步尼·列寧給羅莎·盧森堡的答復》,投給《新時代》。該刊主編考茨基退稿,理由是:文章雖然談的是俄國黨的事情,但目的是談德國黨的問題。列寧對這種不公正的處理極為氣憤。
三、1904年兩人關于先鋒隊的一系列分歧
盧森堡和列寧的觀點很多地方是一致的,分歧在于黨內如何實行集中制。盧森堡認為,不能把實行嚴格的紀律等同為黨中央對黨的地方組織的各個方面實行直接的、決定性的和固定的干預。如果是這樣,那么“中央委員會成了黨的真正的積極的核心,而其他一切組織只不過是它的執行工具而已。”她指出:“社會民主黨的集中制不能建立在黨的戰士對中央機關的盲目聽從和機械服從的基礎之上”。這種集中,應是黨中央在集中了黨的多數意見的基礎上執行多數的意見,而不是黨中央代替全黨來集中。
盧森堡批評列寧稱贊資本主義工廠對無產階級的教育意義,指出:“不能簡單地使指揮棒從資產階級手中轉到社會民主黨中央委員會手中,而只能打破和鏟除這種奴役性的紀律精神。”她不否認俄國工人運動中會產生機會主義,但指出:“一開始就想通過某種方式制定組織章程來禁止機會主義潮流的出現,就更加令人奇怪了。”她認為,事先的禁止會使得黨內精神活動和黨員的首創精神受到壓抑,不利于黨內的思想交流,而正確的策略本來是要經過摸索和試驗才能獲得。
盧森堡以這樣一句話結束了她的文章:“真正革命的工人運動所犯的錯誤,同一個最好的‘中央委員會’不犯錯誤相比,在歷史上要有成果得多和有價值得多。”她所談的黨的組織問題,幾乎無處不涉及到黨內的思想交流和黨內交流的黨的法權依據問題。
列寧認為盧森堡完全不了解俄國黨的情況。他說,盧森堡向讀者介紹的不是我這本書,而是其他別的什么東西。他指出,俄國黨的中央委員會由黨內少數派(即孟什維克)控制,將多數派(即布爾什維克)的出版社宣布為非黨的出版社,黨的中央機關報拒絕刊登多數派的文章。在《進一步,退兩步尼·列寧給羅莎·盧森堡的答復》中,列寧講:“這位同志是否認為黨代表大會的少數派在自稱為黨的機關的中央機關里占了上風是正常的,她是否能容許這種現象”?盧森堡將批評對象搞錯了。列寧說:“盧森堡同志說我贊揚工廠教育作用。這不是事實。不是我,而是我的對手硬說我把黨看成了工廠。”查看列寧的原著,他確實贊揚過工廠的教育作用,他將工廠的紀律分為“建筑在餓死的威脅上面的紀律”和“建筑在由技術高度發達的生產條件聯合起來的共同勞動上面的紀律”,他否認前者,但認為正是由于有后者,在《進一步退兩步》“(十七)新《火星報》。組織問題上的機會主義(上)”中列寧提出:“無產階級在這種工廠‘學校’里受過訓練,所以它特別容易接受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難以接受的紀律和組織。對這種學校怕得要死,對這種學校的組織作用一無所知,這正是那些反映小資產階級生存條件的思想方法的特點”。
關于用黨章防止機會主義的問題,列寧反駁說:“我從來沒有在任何地方說過這種荒唐的話,什么黨章‘本身’是一種武器。”查看《進一步退兩步》,列寧確實說過這樣一段話,原文如下:“問題不在于黨章條文能造成機會主義,而在于要利用黨章條文鍛造出比較銳利的武器來反對機會主義。機會主義產生的原因愈深刻,這種武器也就應當愈銳利。”
兩個人之間的論戰,總體上是在各說各的,分別從各自黨的環境來談問題。在德國黨內,當時主要問題是黨的中央執行委員會官僚主義地處理黨內思想交流,無視黨員群眾斗爭中的首創精神。因而,當盧森堡看到俄國黨內關于“極端集中制”的爭論時,自然首先想到的是德國黨的經驗與現實,主要目的是借此機會給德國的黨中央看的。
四、盧森堡用群眾的首創精神否定了先鋒隊的必要性
盧森堡關注的重點在于黨的領導機構如何倡導黨內積極的思想交流、倡導群眾的首創精神。盧森堡在《破滅的希望》中談到,馬克思主義的工人政黨的任務之一,就在于摧毀“任何領袖迄今為止的基礎,即群眾的愚昧”。此后她又在《再論群眾和領袖》一文中再次論證道:“所謂工人階級決不是一個七人或哪怕是十二人的黨執行委員會,而是有覺悟的無產階級群眾本身。工人階級在解放斗爭中每前進一步必須同時意味著它的群眾的獨立思考、獨立活動、自主權和首創精神的增長。”“社會民主主義的紀律決不意味著八十萬有組織的黨員要服從一個中央機構、一個黨執行委員會的意志和決定,而是相反,黨的所有中央機構要執行八十萬有組織的社會民主黨人的意志。”
盧森堡認為與黨的自覺性相比,群眾運動總是先行的,在制定策略時,黨的領導的自覺首創性所起的作用很小,而正確策略實際上是群眾通過階級斗爭不斷探索出來的。在《俄國社會民主黨的組織問題》中明確提出:“如果社會民主黨的策略不是由中央委員會,而是由全黨,更確切些說,是由整個運動制定的,那么黨的各級組織顯然就需要有行動目由,以便單獨促使充分利用當時的形勢所提供的一切手段來加強斗爭和發揮革命的首創精神。但是我們覺得,列寧所主張的極端集中主義的全部實質是,它沒有積極的創造精神,而是一種毫無生氣的看守精神。他的思想過程主要是集中于監督黨的活動而不是使它開花結果,是縮小而不是發展,是束縛而不是聯合整個運動。” 盧森堡認為,列寧的集中制會更多地導致包辦主義,因為當已經有決議了,大多數情況下沒法向工人說明情況而通過政黨強制其執行。這也容易打壓工人的首創精神和創見,政黨可能不理睬工人意見,甚至直接反對回絕。盧森堡甚至總結德國工人運動史,認為之所以拉薩爾派發展慢,是由于拉薩爾派搞極端集中制,而愛森納赫派搞“自治制”,愛森納赫派的“自治制”導致“無產階級分子更加積極地參加了黨的精神生活,在工人階級中培養了更大的首創精神(別的不說,這個派別的各地方報刊的迅速發展就是證明)”,拉薩爾派搞集中導致“他們獲得的經驗必然是很可憐的”。
盧森堡還認為,列寧的極端民主制將導致工人階級受訓練減少,最后被資產階級篡奪領導權。盧森堡在《俄國社會民主黨的組織問題》中講:“在當前的斗爭時期,工人階級中的先進部分的主動性、自由首創精神和政治思想愈少,社會民主黨中央委員會在政治上對他們的妨礙和訓練愈多,資產階級政客在復興的俄國起作用就會愈容易,社會民主黨今天辛勤勞動的收獲,明天就會愈來愈多地落入資產階級的倉庫。”
正是因為上述一系列觀點,盧森堡反對列寧的先鋒隊理論,認為列寧是搞“極端民主制”。從后來各國先鋒隊的實踐探索以及德國共產黨成立初期的慘痛教訓上可以看出,盧森堡的一系列觀點都是錯誤的。第一,固然群眾運動的探索一般早于政黨建立,但政黨通過集中決議可以在更大范圍內、更快速的把群眾運動先進經驗總結出來,并在群眾工作中推廣開來。如果沒有全黨統一的集中制,大家各行其是、各自探索,不對先進經驗重點推廣,革命運動將大大落后于時代需要。第二,強調群眾的首創精神是沒問題的,但不能用首創精神否定高度集中的先鋒隊。工人階級中最穩定的隊伍就是先鋒隊,群眾組織的流動性是很大的,經驗是不容易在沒有先鋒隊的群眾組織中固化下來的。只有具備先鋒隊指導的群眾組織,才能將群眾運動好經驗貫通于群眾工作當中,并長期堅持下去。第三,拉薩爾派失敗的原因不在于其實行的集中制,而是因為拉薩爾主義路線是錯誤的,拉薩爾派把斗爭局限于爭取普選權和議會活動,贊同在普魯士領導下通過王朝戰爭實現德意志的統一,嚴重危害了德國工人運動的發展,所以拉薩爾派才會失去群眾,最終被愛森納赫派取代。第四,先鋒隊要求的民主集中制不會使工人階級受訓練減少,并被資產階級牽著鼻子走。只有在先鋒隊指導下,無產階級才能擺脫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的各種思想和觀點,才能真正保持自身的獨立性。第五,民主集中制不會必然壓制群眾的首創精神。先鋒隊理論并不排斥與工人群眾的交流溝通,相反,正確的路線是從群眾運動中來的,先鋒隊都是從群眾中產生的,不與群眾深入交流的組織是不可能完成先鋒隊的任務的,也不會被推舉為先鋒隊。先鋒隊領導工人運動,首先就是獲取大多數工人的支持,然后在行動;緊急情況下則是先行動,后說明。開展不能獲得工人廣泛支持的行動是應該被完全禁止的,在與群眾打成一片的基礎之上,多數情況下不會發生所謂的打壓創見問題。中國共產黨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放手發動群眾開展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