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什么是社會主義的問題,已經有了太多的討論。在許多人看來,到底什么是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的問題,對普通老百姓好像沒有多大關系。還有人說,管它這主義那主義的,只要老百姓能夠安居樂業,那就是好主義,用不著來爭論這種看似無聊的話題。
現在我們從按勞分配的角度來談談什么是社會主義的問題,從而了解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與普通老百姓到底有怎樣的關系。
一,社會主義簡單地說就是按勞分配、多勞多得。
什么叫社會主義?
簡單地說,社會主義就是按勞分配、多勞多得。
按勞分配是什么意思呢?
第一,按勞分配就是社會生產以勞動所有者為主體。按勞分配,顧名思義,它是勞動者的權利要求,而且是勞動所有者的利益要求。也就是說,只有在勞動者當家做主時,社會才可能按照勞動者提供的勞動量進行生產成果的分配。因此,按勞分配的第一層涵義,就是社會主義是由勞動者當家做主的生產方式。這里的勞動者是以勞動所有者的身份出現的。
第二,按勞分配就是大家都要憑勞動說話。從生產的角度說,憑勞動說話,也就是“誰勞動誰經營”、“誰勞動誰管理”、“誰勞動誰受益”。當社會生產以勞動者為主體時,那么,在生產過程中的基本權利就表現為勞動所有權。勞動所有權,在管理上表現為勞動管理權,在分配上表現為勞動分配權。在某一企業,在某一生產過程,你只有成為其中的勞動者時,你只有在其中投入了勞動時,你才有說話的權利,你才有參與生產成果分配的權利。
那么多勞多得又是什么意思呢?
多勞多得就是表明,要承認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是存在著勞動投入量的差別的。因此,在管理和分配過程中要按照勞動量的差別來確定每個勞動者的權利區別。許多人把按勞分配理解為平均分配,這顯然是一種誤解。按勞分配其實和按資分配一樣,也是體現個人差別的分配方式,按勞分配與按資分配不同的是:按資分配體現的是資產者投入資產量的差別的分配方式,而按勞分配體現的是勞動者投入勞動量的差別的分配方式。
二,社會主義體現的是個人所有制的要求,它體現了勞動者自利的人性特點。
資本主義所以要采用按資分配,是因為它需要體現生產資料個體所有制的要求,體現資產所有者的權利要求;社會主義所以要采用按勞分配,是因為它需要體現生產勞動個體所有制的要求,體現勞動所有者的權利要求。兩者的區別在于,資本主義所要體現的是資產所有的個體所有制,而社會主義所要體現的是勞動所有的個體所有制。
有人說,人民公社體制違背了人性自利的要求,因而不能持久。這種說法是不成立的。在人民公社的生產隊模式實行按勞分配的條件下,事實上它是體現了社員勞動投入的個體性的特點,體現了社員由于這個個體性而形成的勞動投入體現差別的利益要求,即體現了勞動所有權的要求。因此,人民公社恰恰是體現了人性的本質要求一一即勞動人對勞動所有權的個體性要求。
三,如何認識社會主義的“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談到了取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新的所有制,并著重指出是在土地及生產資料公共占有基礎上“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那我們應該如何認識這里的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呢?
1,馬克思的社會主義所有制觀念。
在《資本論》第一卷,馬克思是這樣說明社會主義所有制的:
“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的資本主義占有方式,從而資本主義私有制,是對個人的、以自己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的第一個否定。但資本主義生產由于自然過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對自身的否定。這是否定的否定。這種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資本主義時代的成就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在協作和對土地及靠勞動本身生產的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礎上,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資本論》第一卷第832頁)。
在這里,馬克思明確地給我們指明了社會主義所有制的基本特征:
第一,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
第二,是在協作和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基礎上;
第三,是重新立個人所有制。
在這里告訴我們,1,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不是重新恢復封建社會的小私有制形式;2,社會主義所有制是一種個人所有制;3,社會生產是由生產資料和生產勞動兩個方面構成的。既然社會主義這種個人所有制是以土地和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為基礎的。那這里的個人所有制,就是生產勞動的個人所有制。
2,什么是原來的個人所有制?
在這里,馬克思說到了“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在這里,我們要了解之前的個人所有制是怎樣一種個人所有制。
我們來看一看洛克對個人所有制的論述:
約翰·洛克(John Locke,1632年8月29日—1704年10月28日),英國哲學家和醫生,被廣泛認為是最有影響力的一個啟蒙思想家和俗稱“自由主義”之父。在其著作《政府論》中論述了個人所有制。
洛克認為,通過勞動占有土地和資源并不會減少人類的共同財富,反而會增加,因為勞動所創造的財富大于閑置所產生的價值。這一觀點強調了個人通過勞動對資源的合法占有和使用,同時也暗示了個人財產權的合法性和正當性。
洛克主張每個個人都“擁有”他自己,所以每個人在自然狀態下都是同樣自由而平等的。因此,每個人也必然擁有他勞動所得的產品,要否認這點便等同于將他視為奴隸。也因此每個人都有權在自然賦予的資源上混合他自己的勞動:一顆長在樹上的蘋果對所有人都沒有用處,只有當某個人將其采收后它才有可能被食用,而蘋果便成為了那個采收的人的財產。洛克同時提出另一種論點,他主張我們必須允許蘋果被采收為私人財產,否則無論世界上的資源有多么豐富,所有人類都只有餓死一途。一個人也必須被允許進食,因此他有權利食用經過他勞動所得的果實(同時他也有權拒絕其他人食用他的果實)。當蘋果被他吃下的,他也必然是這顆蘋果的所有人,無論是在他咀嚼時、當他啃咬時、當他將蘋果送至嘴邊時,只要他在這棵蘋果上混合了他的勞動(透過采收它的動作)。
在這里,洛克強調了個人所有與勞動投入的關系,事實上形成了勞動所有權的概念。“按照勞動所有權思想,既然所有權是勞動的產物,那么勞動者按其付出和努力而獲得勞動產品,就成了天經地義的事。換句話說,按勞分配是普遍的私有制下最為正義的分配原則。1848年,即《共產黨宣言》出版的那一年,約翰·穆勒在那本《政治經濟學原理》教課書中這樣說道:‘私有財產制度,就其根本要素而言,是指承認每個人有權任意處置他靠自身努力生產出來的物品,或不靠暴力和欺詐從生產者那里作為贈品或按公平的協議取得東西。整個制度的根本是生產者對自己生產的物品具有權益。’這不外乎是在說,在私有制條件下勞動所有權和按勞分配是絕對不可撼動的。當代自由主義者諾奇克更是將這一點發揮到了極致,強調個人對自己的勞動成果擁有絕對的權利,即使由于人的天賦和努力程度不同出現了不平等,任何人和國家也不能以平等為由侵害人的自我所有權,取消按勞分配原則”(《韓立新:勞動所有權與正義——以馬克思的“領有規律的轉變”理論為核心》文章來源:《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5年第2期)。
原來的個人所有制,是指以自己勞動為基礎的產品所有制,其核心正是勞動所有權。用馬克思的話說,就是“靠自己勞動掙得的私有制,即以各個獨立勞動者與勞動條件相結合為基礎的私有制”(《資本論》第一卷第830-831頁)。
3,社會主義要重新建立的個人所有制,是一種什么樣的個人所有制?
我們只要把人民公社的生產隊經營模式與股份制企業的模式做一個對比,我們立即發現:
在股份制條件下的企業體現的是資產者的資產個人所有;而實行工分制的生產隊體現的是勞動者的勞動個人所有。
股份制是典型的按資分配,因而它的生產主體是股東,企業按照股東投入的資產量進行股份計量,然后則按照每個股東的股份持有數量來進行股利的分紅。在這里,拿工資的勞動者是雇傭勞動者,他們拿的是工資,是作為成本形式出現。而作為企業剩余出現的盈利,勞動者是無權參與分配的,只有股東才能憑借股份數量參與企業生產經營的成果一一凈收益進行分配。
實行工分制的生產隊是典型的按勞分配制度,因而它的生產主體是社員。生產隊按照社員投入的勞動量記工,然后按照每個社員的工分累計量進行糧食和現金的分配。在這里,參與生產隊生產成果分配的是全隊的社員,只要是生產隊的集體勞動者,都可以憑借所得的工分來參與生產隊糧食和現金的分配。
股份制的股東是現代社會條件下的資產所有者。在勞動力商品化的條件下,股份制企業實質是資產者合資經營,把各自占有的資產聯合起來,投入生產過程,從而形成資產增殖,以滿足大家按資分配、多股多利的利益要求。因此,股份制性質上就是體現資產者投入資產量的差別,并在紅利分配上體現這種差別的基本制度。在這里,股份制體現的是股東資產的個人所有制。
采用工分制的生產隊社員是現代社會條件下的勞動所有者。在生產資料公有化的條件下,人格化的資產者(地主或資本家、股東等)已經被消滅,因而勞動者是唯一的生產主體,由于生產資料公有制本身也消除了人們在資產所有方面的差別。因此,勞動者是以勞動所有者的身份出現的,他的權利表現為勞動所有權,并通過勞動投入的數量體現出來。因此,生產隊需要采用工分制來計量社員投入的勞動量的差別,并按照社員所得工分的差別來分配年終的生產成果。在這里,工分制體現的是社員勞動投入的個人所有制。
四,社會主義如何“重新建立個體所有制”?
其實,在我國社會主義合作化運動中,事實上完成了從農民的生產資料勞動者所有的個體所有制到土地和生產資料的公共所有基礎上的生產勞動個體所有制的轉變。
建國之后,我國農村經濟組織的發展過程:先是在單干的基礎上產生了互助組的形式,再由互助組到合作社,然后再由合作社發展到人民公社這樣一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互助組是基于土地等生產資料家庭私有為基礎的合作組織;“初級社是土地入社到集體統一經營,但農戶仍可憑借所有權參加一定比例的土地分紅;而高級社則取消了土地分紅,全部可分配收入實行按勞分配,代表著土地私有制的消亡。”“到普及高級社時,由于取消了土地分紅,完全按勞動來分配了,毛主席才說農村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張文茂:解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草案>——農村集體經濟還是合作經濟?》》)。
我國農村經濟組織的變化,是一個從資產所有到勞動所有的轉變過程,本質上就是一個在土地和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重建個人所有制的過程。
現代社會生產的發展,需要生產資料的整體性。在資本主義國家,把個人的、分散的生產資料轉變為積聚的生產資料,是通過剝奪農民和手工業生產者來實現的。其中著名的“圈地運動”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而在我國,隨著新民主義革命的勝利,形成了由勞動階級政黨執政的國家體制,從而為農業和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提供了必要條件。在我國農業社會主義實踐中,主要是通過合作化的途徑,經過互助組、合作社,再進一步從初級社到高級社,逐步過渡到人民公社。在建立人民公社之后,又經過了“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調整。從而完成了土地和生產資料的勞動者個體所有制到土地和生產資料公共所有基礎上的生產勞動個體所有制的轉變。
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實質,就是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通過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實現,使社會生產的結構發生了如下變化:
1,隨著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實現,人格化的、單純的資產所有者被消滅,從而使勞動者成為了唯一的生產主體;
2,隨著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實現,使大家都成為生產資料的公共所有者。作為生產資料所有者,每個人都可以利用公共資產,通過自己勞動來滿足自己的消費需要。
3,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實現,還消除了大家在資產所有方面的差別,從而為體現勞動者勞動投入的個體性提供了必要前提。消除了產權基礎,從而為勞動所有權的體現建立了基礎。
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為什么社會生產要采用資本生產方式呢?
這是因為由于勞動者除了自己的勞動力之外一無所有,勞動者只得把自己的勞動力當作商品來實現,以便能夠通過出賣勞動力來換取自己需要的生活資料。因此,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勞動者是作為勞動力所有者的身份出現的。當勞動者在市場上把自己的勞動力出賣給資方或企業之后,勞動力的使用和其它已經賣出的商品的使用一樣,就是買方的事情了。因此,在進入生產過程時,勞動者的勞動已經屬于資方或企業所有,他也就失去了生產主體地位,這時的勞動者與其它的生產資料一一機器或原料等生產資料一樣,都只是使資產增殖的手段而已。因此,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本質就是資產者利用自己占有的資產不斷地吸收勞動者的剩余勞動而使資產不斷增殖的過程。資本主義所有制決定了在勞動力商品化條件下勞動者與生產資料采用雇傭勞動和資本相結合的基本關系,從而決定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必然是資本的生產方式的性質和特點。
無產階級為什么要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呢?
因為“無產階級只有消滅自己的現有的占有方式,從而消滅全部現存的占有方式,才能取得社會生產力。無產者沒有什么自己的東西必須加以保護,他們必須摧毀至今保障和保護私有資產的一切”(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第35頁,人民出版社1949年出版)。無產階級的占有方式,就是出賣勞動力換取生活資料(工資)的雇傭勞動方式,全部現存的占有方式是指由資本生產方式決定的所有占有方式,除了勞動者的雇傭勞動方式,還有就是資產者利用生產資料所有權獲取剩余價值的占有方式。也就是說,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就是要消滅資本的生產方式。
那無產階級又是如何消滅這種占有方式呢?
那就是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實現,事實上消滅了人格化的資產者,消除了大家在資產所有方面的差別,從而使所謂的產權失去了意義。消滅人格化的資產者,消除產權賴以生存的基礎,客觀上就使勞動者成為唯一的生產主體,就使勞動所有權成為決定社會生產過程的基本權利要求。
因此,社會主義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的過程,本質上就是用勞動者的生產主體地位取代資產者的生產主體地位,用勞動所有權的利益要求取代資產所有權利益要求,從而使生產資料成為滿足勞動者生活需要的物質手段。
在生產資料公有化條件下,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的結合,本質上是作為勞動者工本生產方式實現的。
勞動力商品化是資產者成為成為生產主體,并采用資本生產方式的必要前提,而生產資料公有化則是勞動者成為生產主體,并采用工本生產方式的必要前提。
在初等代數中,我們要解一個二元一次方程,就必須首先去掉一個未知數,求出另一個未知數,最后才能得到方程的解。通常的做法是,我們可以采用加減消元法或代入消元法,去掉X或Y,然后再求出Y或X的值,再求出第二個未知數的值。
現實的社會生產是由生產資料和生產勞動兩個方面構成的。但是作為社會生產方式的主體,卻只能是某一個方面的主體:要么是生產資料所有者;要么是生產勞動所有者。在勞動力商品化條件下,客觀上就消去了勞動者作為生產主體的地位,消去了勞動所有權產生的基礎,因而其生產主體是資產所有者;反過來,如果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化,客觀它所消去的就是資產者的生產主體地位,消除的是產權生存的基礎,因而其生產主體就是勞動所有者。這就是社會主義為什么要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原因,也是社會主義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的具體體現。
五,社會主義不是沒有體現人性,而是體現了絕大多數人的人性。
如果你真正理解了馬克思的社會主義所有制思想,如果你真正弄懂了馬克思的“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的涵義,那你就應該建立社會主義社會就是要體現個人利益要求的生產方式。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都是體現個人利益要求的生產方式,區別在于,資本主義所體現的是資產者的個人所有制,是體現少數人利益要求的個人所有制,而社會主義所體現的是勞動者的個人所有制,是體現絕大多數人利益要求的個人所有制;資本主義所體現的是資產所有的個人所有制,而社會主義所體現的是生產勞動的個人所有制。
從根本上來說,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相比,不過是要求你把自己的消費水平建立在自己勞動投入的基礎之上,建立在自己的勞動貢獻的基礎之上。在多人共同勞動的情況下,通過勞動投入或勞動貢獻的計量方式來確定你在集體生產中的投入數量或貢獻的差別,從而在勞動付出與分配所得之間建立聯系。
有的人說,要搞好公有制企業,必須要有勞動者的覺悟,因為在公有制干活是是為國家、為集體干活,沒有集體主義精神,沒有一心為公的思想,集體生產經營是搞不好的。因為人性都是自私的。這種看法顯然是一種誤解。在建立產權制度條件下,生產方式的受益者只是少數資產所有者一一老板或股東,這僅僅是體現了個別人或少數人的人性而已;只有在建立勞權制度條件下,生產方式才能變成為所有參加勞動的人一一全體員工,這是體現絕大多數人的人性。按勞分配、多勞多得才是最廣泛的人性要求。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