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馬克思勞動哲學視域中的勞動工具思想

?黃云明   張家赫 · 2024-03-26 · 來源: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究公眾號
收藏( 評論() 字體: / /
馬克思把勞動工具的發展演化與人類社會歷史生活的演進統一起來進行綜合分析,闡發了勞動工具發揮社會歷史作用的具體路徑,揭示了社會歷史發展的最終動力,找到了破解人類社會歷史之謎的金鑰匙。

  摘 要: 馬克思從物質生產勞動實踐出發把握人類社會歷史發展,創立了以勞動本體論為基礎的勞動哲學體系,實現了人類社會歷史哲學的革命。馬克思勞動哲學將勞動工具納入人類物質生產勞動實踐發展史進行考察,揭示了勞動工具作為人類物質生產勞動實踐手段的本質,認為勞動工具既具有主體性又具有客體性,并在不同歷史時期呈現出不同特點;闡明了勞動工具的制作與改進在人類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作用,認為創造勞動工具是人類真正屬人活動開始的標志,而勞動工具的改進不僅提高勞動生產力,也改變著物質生產勞動組織形式、物質生產資料所有制以及勞動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對勞動工具機械化的社會歷史影響進行了專門分析,認為勞動工具的機械化是資本主義物質生產方式和社會關系的基礎,使資本主義社會物質生產勞動效率快速提高,為社會發展創造了更豐富的物質基礎,機械化勞動工具取代強體力勞動,為減輕勞動者勞動強度以及婦女走出家庭進入社會奠定了技術基礎,但機械化勞動工具被資本家壟斷,致使勞動主體異化,勞動財富的創造者成了無產階級。馬克思把勞動工具的發展演化與人類社會歷史生活的演進統一起來進行綜合分析,闡發了勞動工具發揮社會歷史作用的具體路徑,揭示了社會歷史發展的最終動力,找到了破解人類社會歷史之謎的金鑰匙。

  關鍵詞: 馬克思; 勞動工具; 勞動哲學; 機械化

  在馬克思之前,查理·拜比吉、安德魯·尤爾等學者對勞動工具發展進行了技術性考察,培根和黑格爾等思想家闡發了勞動和勞動工具的社會意義,但他們都沒有充分考察和闡發勞動和勞動工具發揮社會作用的具體路徑。馬克思勞動哲學將勞動工具納入人類物質生產勞動實踐發展史進行哲學考量,不僅揭示了勞動工具的本質及其制作與改進的社會歷史作用,并借此闡明了物質生產勞動實踐決定社會歷史發展的具體過程和機理,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馬克思勞動工具思想才能真正理解馬克思關于物質生產勞動實踐是社會歷史發展決定性因素的思想。

一、勞動工具的根本屬性

  馬克思勞動哲學將物質生產勞動實踐作為社會生活的基礎,將物質生產勞動水平的提高即生產力發展作為社會歷史進步的根本動力,強調勞動工具是物質生產勞動實踐的手段,是生產力發展的根本標志,在不同歷史時期呈現出不同特點。

(一)勞動工具的本質

  馬克思勞動哲學認為,勞動是人通過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獲取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物質生活資料的過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動來中介、調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的過程”(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07-208頁。。人要生活首先必須滿足衣食住行等物質生活需要,創造物質生活資料的物質生產勞動實踐是人類的第一社會實踐,是歷史的起點。勞動的構成要素包括勞動活動、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馬克思說:“勞動過程的簡單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動或勞動本身,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208頁。也就是說,勞動主要由勞動主體、勞動客體和勞動中介構成。勞動活動就是勞動行為,按照馬克思人就是人的社會實踐活動、勞動是人的本質的思想,勞動活動也可以理解為勞動者即勞動主體;勞動對象是勞動客體;勞動資料以勞動工具為主,是勞動主體與客體之間的中介。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共同構成物質生產資料,是物質生產勞動的物質前提。

  勞動工具作為物質生產資料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勞動者進行物質生產勞動的手段。馬克思說:“勞動資料是勞動者置于自己和勞動對象之間、用來把自己的活動傳導到勞動對象上去的物或物的綜合體。勞動者利用物的機械的、物理的和化學的屬性,以便把這些物當作發揮力量的手段,依照自己的目的作用于其他的物。”(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209頁。在自然競爭中,人較之于其他動物存在諸多劣勢,不如獅子老虎兇猛,不如羚羊善于奔跑……人要在自然競爭中取勝,不得不發揮自身的智慧優勢,利用外在自然物質增強自身生產能力。勞動工具最初是人四肢的延長,是人通過對自然物質的加工創造的征服自然的物質手段。馬克思認為,機器“是人的產業勞動的產物,是轉化為人的意志駕馭自然界的器官或者說在自然界實現人的意志的器官的自然物質。它們是人的手創造出來的人腦的器官;是對象化的知識力量”(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98頁。。在這里,馬克思強調的是機器,即現代化的勞動工具,而實際上,一切勞動工具都是實現人的意志的器官的自然物質,其本質是人類創造的改造世界的中介手段,是人的智力的現實化和物化,是人類物質生產力的外在客觀表現形式。勞動工具使人的勞動生產能力獲得了外在的現實存在,“勞動在改變對象時,也改變自己的形態,從活動變為存在。過程的終點是產品,在這個產品中,原料表現為同勞動結合在一起,勞動工具由于變成勞動的現實傳導體也從單純可能性變為現實性”(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58頁。。

(二)勞動工具的主體性和客體性

  馬克思在分析勞動構成要素時,將勞動工具作為勞動主體和勞動客體的中介。作為勞動主體與客體的中介,勞動工具既具有主體性,也具有客體性。

  第一,馬克思強調勞動工具具有主體性。在發明勞動工具之前,原始人像動物一樣直接從自然界獲取物質生活資料,被動地適應自然,幾乎沒有主觀能動性,這種活動還算不上是真正的勞動。從制作和使用勞動工具開始,原始人才逐漸發揮出主觀能動性,其活動才逐漸具有勞動的意義。人按照自身器官的功能創造勞動工具,勞動工具使“自然物本身就成為他的活動的器官,他把這種器官加到他身體的器官上,不顧圣經的訓誡,延長了他的自然的肢體”(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209頁。。勞動工具是勞動者滿足自身需要、實現其主觀意志的物質手段,集中體現了勞動主體駕馭自然的主體性。勞動就是人的主體性對象化的過程,人通過勞動將自己的主觀愿望、意志加之于外在物質世界,使外在物質世界能夠滿足主體需求。勞動工具是勞動的手段,也是勞動的成果。作為勞動成果,勞動工具是人的主體性的外化,是人在自然界打下的主觀意志烙印。

  勞動工具作為彰顯勞動者主體性的手段,必然帶有勞動者的主觀性。人們在思想觀念的指導下創造勞動工具,每一件勞動工具都融入了勞動者的工具合理性和價值合理性的觀念。在制造勞動工具之前,勞動者必須對勞動工具進行主觀設計,也就是說勞動工具在呈現出客觀形態之前,必然已經存在于創造者的頭腦之中,再按照頭腦中的主觀設計進行生產,才會外化成客觀物質存在。動物只能被動地適應世界,在動物的頭腦中只有對世界的直觀反映,沒有主動的創造,高級動物即使會使用工具,但不會創造工具。所以,人主觀地設計和制作并使用勞動工具,是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所在。“動物只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種的尺度和需要來構造,而人卻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并且懂得處處都把固有的尺度運用于對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構造”(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63頁。。勞動工具是體現勞動者主觀價值觀念的勞動產品,人不僅遵循工具合理性的實用原則,也按照美的規律依據價值合理性來創造勞動工具。

  第二,馬克思強調勞動工具具有客體性。人們在發明勞動工具之初,只是對自然物進行簡單的直接加工,這時勞動工具本身也是勞動對象即勞動客體。在后來的物質生產勞動實踐中,勞動者先要學習制作和改進勞動工具,在這一過程中,勞動工具也是物質生產勞動的對象。

  勞動工具具有客體性意味著人們在制作和使用勞動工具的過程中必須遵從勞動工具本身具有的客觀屬性。首先,人們制作勞動工具的原材料是自然物質,是客觀的。馬克思說:“土地是他的原始的食物倉,也是他的原始的勞動資料庫。例如,他用來投、磨、壓、切等等的石塊就是土地供給的。”(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209頁。其次,特定歷史時期制作勞動工具的技術水平是客觀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制作出超越歷史時代的勞動工具。勞動工具制作的水平標志著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為社會生活奠定物質基礎,每一個歷史時期的人都只能使用前人留下或者自己創造的勞動工具進行物質生產勞動,這是進行一切社會歷史活動不得不遵循的客觀前提,也是社會歷史具有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的基礎。

  馬克思將勞動工具納入物質生產勞動實踐過程,在主體與客體的互動中把握勞動工具的根本屬性,強調勞動工具既有主體性也有客體性,對于準確理解人類社會的各種社會現象都具有重要的啟示。勞動工具的主體性和客體性是物質生產勞動實踐的主體性和客體性的主要表現形式。一切社會現象都以物質生產勞動實踐為基礎,勞動工具的客體性是物質生產勞動實踐中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因素,也是人類總體社會實踐具有客觀必然性的基礎;勞動工具的主體性是物質生產勞動實踐的主觀精神性因素,也是人類總體社會實踐能夠改造世界的能動因素。把握社會實踐的客觀必然性,才能理解人類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客觀必然性,把握社會實踐的主觀能動性,才能理解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動力源泉。在主體與客體的互動中把握世界是馬克思勞動哲學的基本架構,馬克思的勞動工具思想既是這種分析架構的運用,也是對這種分析架構最有力的詮釋。馬克思以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將歷史作為神仙皇帝肆意妄為的舞臺,之前的唯物主義哲學家更不能理解社會歷史的偶然性。馬克思勞動哲學將人類社會歷史闡釋為主觀能動性與客觀必然性的辯證統一,真正解開了歷史之謎,從此,人類歷史不再是神仙皇帝的主觀意志,也不再是神秘外力注定的宿命,人不能不尊重客觀規律,但也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總之,馬克思通過對勞動工具主體性與客體性辯證關系的揭示,說明了社會歷史的主觀能動性與客觀必然性的辯證統一,因此,可以說馬克思的勞動工具思想是其歷史辯證法思想的集中體現。

(三)不同歷史時期勞動工具的主要特點

  馬克思將勞動工具置于人類物質生產勞動實踐發展史,考察不同歷史時期勞動工具的特點,并強調把握不同歷史時期勞動工具的特點是把握那個歷史時期社會歷史總體特點的切入點,可以依據勞動工具對社會歷史進行分期。對此法國歷史學家羅貝爾·福西耶給予了充分肯定:“大部分思想家僅關心他們那個時代的問題,只有馬克思論述了勞動史的演變。從此,這大膽的論述深刻地影響了歷史學家的思考。”(9)羅貝爾·福西耶:《中世紀勞動史》,陳青瑤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頁。正是受馬克思的影響,福西耶在其《中世紀勞動史》中,考察了勞動工具改進對中世紀社會歷史發展的影響。

  早期人類為了在自然競爭中獲得優勢,直接利用自然物質如石塊、木棍等輔助自己進行狩獵和采摘自然果實,后來為了提高勞動效率,他們開始對這些自然物質進行簡單粗糙的加工,創造了最早的勞動工具。由于最初制作勞動工具的原材料以石塊為主,石器是人類創造的最早的勞動工具,這個時期被歷史學家稱為石器時代。馬克思將勞動工具劃分為自然形成的生產工具和由文明創造的生產工具,石器時代的勞動工具逐漸實現了從自然形成的生產工具到由文明創造的生產工具的轉變。大約在4000年前,人類開始掌握煉銅技術,歷史進入青銅時代,人類開始制作出金屬化勞動工具。青銅的勞動工具是最早的文明創造的勞動工具。青銅時代是人類從原始蒙昧野蠻時代走向文明時代的過渡時期,人類從原始社會過渡到奴隸社會。大約在3000到1000年前,人類逐漸掌握了冶鐵技術,歷史進入鐵器時代,鐵制勞動工具的發明進一步推動了生產力發展,人類逐漸進入封建社會。

  從勞動工具的產生和發展變化考察人類早期文明的歷史是大多數歷史學家和人類學家的共識。伴隨社會歷史的發展,人類社會文明成果日益豐富,勞動工具作為文明代表性成果的價值不再凸顯,歷史學家就不再特別強調勞動工具與社會歷史發展的內在關聯。但馬克思與其他歷史學家不同,他從勞動哲學出發,強調物質生產勞動實踐是一切社會生活的基礎,物質生產勞動能力即生產力的進步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最終動力,而勞動工具和勞動工藝的改進是生產力進步的主要內容,所以,勞動工具的演化是人類歷史進步的最深層的動力之源,對每一個社會歷史時期的考察都要在勞動工具的演化中尋找根源。馬克思說:“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的社會。”(10)《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602頁。

  為了說明勞動工具演化對社會歷史發展的影響,馬克思對不同歷史時期勞動工具的特點進行了概括總結。從制作勞動工具的原材料來看,勞動工具經歷了一個從自然材料為主到文明創造材料為主的過程,金屬質料的勞動工具是最早的文明創造材料為主的勞動工具,并且隨著歷史的不斷進步,制作勞動工具的原材料日益豐富,勞動工具效用也隨之大幅度提高。從驅動勞動工具的動力來看,人們最初只是用手操縱勞動工具,主要依賴勞動者自身體力驅動勞動工具,后來逐漸利用畜力、水力、風力等自然力量,于是產生了風車、風帆、水車、水磨等勞動工具。從勞動工具的復雜程度來看,人們最初的勞動工具是簡陋的、單一性的,伴隨勞動工具日益改進,其結構和功能不斷復雜化,人們將單個勞動工具組合起來,創造了復合型的勞動工具即機器。隨著蒸汽機的發明,機器分化為工作機、傳動裝置和工具機。機器全面系統的使用,就實現了勞動工具的機械化。

二、勞動工具的社會歷史作用

  馬克思通過對勞動的工藝學研究即對勞動工具以及勞動技術發展變化的考察,更加深入地闡釋了物質生產勞動實踐對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性作用。馬克思說:“達爾文注意到自然工藝史,即注意到在動植物的生活中作為生產工具的動植物器官是怎樣形成的。社會人的生產器官的形成史,即每一個特殊社會組織的物質基礎的形成史,難道不值得同樣注意嗎?而且,這樣一部歷史不是更容易寫出來嗎?因為,如維科所說的那樣,人類史同自然史的區別在于,人類史是我們自己創造的,而自然史不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工藝學揭示出人對自然的能動關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產過程,從而人的社會生活關系和由此產生的精神觀念的直接生產過程。”(1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429頁。勞動工具的制作和改進是勞動工藝的核心,勞動工具的發展變化導致勞動組織形式、勞動者與勞動工具的關系以及勞動者之間相互關系等發生重大變化,進而對整個社會生活產生重大影響。

(一)勞動工具的創造開啟了人類文明

  人是具有自覺性和能動性的動物,創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具有自覺性和能動性的開始。當原始人開始嘗試創造和使用工具的時候,他們就不再像動物那樣,僅僅是被動適應環境,而是知道要利用客觀物質條件,增強自己在自然競爭中的能力。馬克思說:“勞動資料的使用和創造,雖然就其萌芽狀態來說已為某幾種動物所固有,但是這畢竟是人類勞動過程獨有的特征,所以富蘭克林給人下的定義是……制造工具的動物。”(1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210頁。因此,制造和使用勞動工具使人逐漸擺脫消極適應世界的生存狀態,開啟了不僅主動適應環境,而且主動改變環境的歷史。馬克思之所以同意富蘭克林關于人是制造工具的動物的定義,就是因為制造和使用勞動工具是人主動改造自然環境謀求生存的基本方式,是人的自覺性和能動性的根本表現,是人開始具有真正屬人的活動。

  馬克思勞動哲學在黑格爾哲學關于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的基礎上,將自由確定為人的實踐活動特別是物質生產勞動實踐的自覺性和能動性,將全面自由發展作為人生存的理想狀態,所謂人類文明就是人類爭取自由的社會實踐成果。人的自由受自然和社會雙重的約束和限制,人類要獲取自由就必須解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雙重矛盾,既要實現人與自然矛盾的和解,也要實現人與社會矛盾的和解,而人與自然矛盾的和解是人與社會矛盾和解的基礎。人類創造和使用勞動工具,就是要在物質生產勞動中獲得更多的能動性、自主性,在人與自然關系中獲取更多自由。

  制作和使用勞動工具是人類爭取自由的努力,勞動工具的改進是人類爭取自由的結果,也是衡量人類自由程度的尺度。石器時代人對勞動工具的加工非常簡單,人的勞動能力水平低下,勞動工具和勞動對象尚未形成明確區分,人沒有自由,完全受制于自然,甚至應該說還是自然的一部分。從青銅時代到鐵器時代,勞動工具的水平不斷發展,與勞動客觀對象逐漸區別開來。人在自然面前獲得越來越多的自由,同時,開始逐漸擺脫人與人相互依附的生存狀態。勞動工具機械化以后,人基本上解決了人與自然的沖突,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解,社會成員擁有了擺脫人身依附關系的基礎,獲得了個體獨立存在的可能性。盡管這是以人對物的依賴為前提實現的,通過對物的占有,個體才獲得獨立自由,但這是人類文明的重大進步。

(二)勞動工具發展對社會關系的影響

  馬克思勞動哲學強調勞動工具的改進不僅是生產力發展的標志,也是社會關系變化的指示器。馬克思說:“勞動資料不僅是人類勞動力發展的測量器,而且是勞動借以進行的社會關系的指示器。”(1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210頁。勞動工具的改進直接影響人們怎樣進行物質生產勞動即物質生產勞動方式,進而影響物質生產勞動的組織形式,勞動組織形式則直接影響人們在物質生產勞動中的相互關系,人們在物質生產勞動中的相互關系又影響社會生活中人們的物質利益關系。

  前資本主義社會勞動工具的簡單化決定了勞動者在勞動中不需要特別密切的合作配合,勞動方式的個體化則決定了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組織形式是一家一戶的,家庭、家族和手工作坊是農業和手工業具體的勞動組織形式。資本主義機械化大生產則要求工人在流水線上密切合作,一家一戶的勞動組織形式難于實現大規模的勞動合作,物質生產勞動組織形式就由手工作坊成為手工工場,最后成為機械化大工廠乃至世界工廠。“‘機械發明’,它引起‘生產方式上的改變’,并且由此引起生產關系上的改變,因而引起社會關系上的改變,‘并且歸根到底’引起‘工人的生活方式上’的改變”(1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第343頁。。

  不同的勞動組織形式決定了勞動者之間相互關系的差異性。家庭和家族作為傳統農業耕作的勞動組織形式,決定了傳統農民之間的相互關系以血緣親情為基礎,物質利益關系服從血緣親情關系。手工作坊大多也是家庭家族式的,手工技藝也講究家族傳承,但較之農耕家族,手工作坊會招收非家族成員為學徒,盡管師徒之間的關系也多比擬血緣關系處理,即師徒如父子,但其實質上是契約關系,不同于真正的血緣關系。在機械化大工廠中,勞動者開始大多是同一地域的,隨著工廠規模的擴大,勞動者的地域限制逐漸被打破,但大多還是限制在同一個民族國家中,勞動者與勞動組織以及工廠主的關系是雇傭關系、契約關系。世界工廠打破了工廠作為固定生產空間的存在,勞動者可以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時空場域中生產同一產品,他們可能終生不會有直接的交往。從家庭家族到手工作坊,從手工工場到機械化大工廠再到世界工廠,勞動者間的血緣親情不斷淡化,逐漸從血緣關系演變為契約關系,由私人關系轉變為公共關系,由熟人關系變為陌生人關系。

  勞動組織形式不僅決定勞動者之間的相互關系,也決定勞動者與勞動工具的關系,決定社會物質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形式。在農耕社會,家庭家族的勞動組織形式決定了物質生產資料的地主階級所有制和家長所有制;手工作坊的作坊主既是勞動技術的所有者也是勞動工具的所有者。機械化大工廠生產需要大量資金,物質生產勞動資料被資本控制,勞動工具機械化是物質生產資料資本主義所有制的基礎。物質生產資料所有制是生產關系的核心,是社會成員形成階級差別的根源。在社會生活中,某個社會階層的人壟斷了勞動工具所有權以后,就控制了整個生產勞動過程,成為社會的統治階級,沒有勞動工具的階級成為被統治階級。統治階級奴役、剝削和壓迫被統治階級,被統治階級為了生存不得不冒著生命危險反抗統治階級,殘酷的階級斗爭成為人類社會生活的根本性質。“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自由民和奴隸、貴族和平民、領主和農奴、行會師傅和幫工,一句話,壓迫者和被壓迫者,始終處于相互對立的地位,進行不斷的、有時隱蔽有時公開的斗爭”(1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1頁。。

(三)勞動工具發展對勞動者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影響

  馬克思勞動哲學強調人的思想觀念不是生而具有的,也不是神靈賜予的,而是社會實踐的產物,尤其是物質生產勞動實踐的產物。人的一切思想觀念都是社會實踐活動的反映,“人們按照自己的物質生產率建立相應的社會關系,正是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會關系創造了相應的原理、觀念和范疇”(1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603頁。。

  人們的思想觀念來自社會生活,而人們的社會生活是由物質生產勞動實踐決定的。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勞動中,人們形成了一定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馬克思說:“個人怎樣表現自己的生命,他們自己就是怎樣。因此,他們是什么樣的,這同他們的生產是一致的——既和他們生產什么一致,又和他們怎樣生產一致。因而,個人是什么樣的,這取決于他們進行生產的物質條件。”(1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20頁。勞動工具是生產的物質基礎,是決定生產什么,特別是怎樣生產的關鍵因素。傳統農業耕作使用的犁、耬、鋤、耙、鎬、锨等大多數勞動工具,都可以由個體勞動者操作使用,不需要很多勞動者的協調和配合,勞動者不必嚴格地遵守勞動時間,也可以靈活地掌握勞動節奏,小農的自由散漫和狹隘等思想觀念的形成都與此密切相關。在大工業機械化流水線上工作的工人,則不得不嚴格遵守勞動時間和勞動節奏,一個人遲到,整條流水線都不能開動,一個人不能跟上整體的勞動節奏,流水線上出來的產品就必然是廢品,或導致其他人的勞動流于無效。這是工人階級養成高度組織性、紀律性的實踐基礎。

  總之,馬克思通過勞動工具的創造、使用和改進決定人類不同歷史時期物質生產勞動組織形式、物質生產資料所有制、勞動者之間的相互關系,闡發了物質生產勞動實踐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具體途徑。馬克思在早期勞動哲學思想中就明確了物質生產勞動實踐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的思想,強調物質生產勞動實踐是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主要活動,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但他沒有具體說明物質生產勞動實踐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具體機制和路徑。在勞動工具思想中,馬克思才明確了物質生產勞動實踐作為歷史發展的最終動力主要是通過創造、使用和改進勞動工具實現的。關于社會歷史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和《〈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等重要文獻中都強調生產力的重要性。而有的學者則認為,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強調的工藝決定論較之生產力決定論是更深刻的觀點,“基于工藝學研究及其結果而來的工藝決定論,與《德意志意識形態》等文獻中的生產力決定論相比較,我們不得不說這是對歷史唯物主義的重大發展。更為重要者是如下的內容:基于工藝決定論而來的社會歷史層次論與傳統的基于生產力決定論而來的社會歷史層次論相比,更符合資本主義的社會歷史實際,更具有理論張力,更能夠直接地反映出資本主義社會中科學技術通過工藝學向經濟和社會生活的滲透所帶來的整體性又層次分明的變化”(18)宮敬才:《對馬克思工藝學思想的誤解應予以糾正》,《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3年第5期。。馬克思關于社會歷史發展的最終動力在不同的文獻中確有不同的闡述,將物質生產勞動實踐、勞動工藝或者生產力作為社會歷史發展最終動力并不矛盾,基本內涵是一致的,因為勞動工藝是物質生產勞動實踐的具體活動形式,也是生產力發展的根本標志,相比較而言,勞動工藝最終動力論對問題的闡述更深入、更具體。只有先進生產力才能真正推動社會歷史發展,改進勞動工藝是推動生產力發展、提升物質生產勞動實踐水平的根本途徑。

三、勞動工具機械化的社會影響

  馬克思勞動哲學的根本旨趣不在于解釋世界,而是改造世界,為無產階級提供改變自身命運的理論武器,因此,馬克思的勞動哲學主要體現為對資本主義社會的分析和批判。馬克思強調勞動工具機械化是資本主義社會物質生產勞動的基礎,機器的誕生是勞動工具革命性的變化,極大程度地提高了生產力水平,推進了人類社會進步,它使人與自然的矛盾得到初步解決,使人類在自然面前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同時,馬克思辯證地看待勞動工具機械化的社會作用,強調勞動工具機械化在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同時,也帶來了勞動主體異化,并極大地刺激了人的物質欲望,將人類社會帶入通過對物的占有獲得獨立生存的時代,即人對物的依賴時期。

(一)勞動工具的機械化

  機器是勞動工具的組合,其普遍運用就是勞動工具的機械化。馬克思在《哲學的貧困》中引證了查理·拜比吉在《論機器和工廠的節約》中關于機器的定義:“當每一種特殊的操作已被分工化為對一種簡單工具的使用時,由一個發動機開動的所有這些工具的集合就構成機器。”他還說:“機器是勞動工具的集合……簡單的工具,工具的積累,合成的工具;僅僅由人作為動力,即由人推動合成的工具,由自然力推動這些工具;機器;有一個發動機的機器體系;有自動發動機的機器體系——這就是機器發展的進程。”(1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626頁。由此可見,機器較之前資本主義的勞動工具發生了諸多變化。首先,機器的動力主要不是自然力量,而主要是人造的蒸汽或者電力等;其次,機器不是一個單一的勞動工具,而是一系列勞動工具的組合;再次,機器將復雜的物質生產勞動分解為多個簡單勞動行為的組合,使勞動者只完成一個產品的某個部分的生產;最后,機器比以往的勞動工具具有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精確度,可以降低勞動強度,并提高勞動效率。

  從單純的勞動工藝的角度,馬克思也同意其他學者將機械化的勞動工具即機器分為動力機、傳動裝置和工作機的觀點,他還考察了三者從一開始混為一體到逐漸分離的歷史。但大多數學者是從科學的角度出發強調動力機改進的重要性,而馬克思更強調工作機改進的意義。馬克思認為工作機在取代勞動者的勞動中發揮的作用比動力機更大,更能體現機器的本質。他說:“如果我們看一看機器的基本形式,那就毫無疑問,工業革命并不始于動力,而是始于英國人稱為工作機的那部分機器,就是說,并不是始于比如說轉動紡車的腳被水或蒸汽所代替,而是始于直接的紡紗過程本身的改變和人的一部分勞動被排除,而人的這部分勞動不是指單純的力的使用(比如踩動輪子),而是同加工、同對所加工的材料的直接作用有關的。”(20)《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00頁。馬克思之所以更重視工作機改進的意義是因為他對資本主義勞動工藝的考察沒有局限于科學視域,而是更重視勞動工藝改進對社會關系的影響。

(二)勞動工具機械化極大地推進了社會分工

  手工勞動是一個工人完成一個復雜的勞動過程,生產一個產品基本不需要分工;而機器將一個勞動過程分解成多個勞動環節,每個工人分工明確,只需要完成產品生產的一個環節。很多傳統的行業和職業被進一步分化,比如一件衣服不再是由一個裁縫師完成,制衣車間的流水線上,一個工人可能只負責裁剪,而其他人負責縫紉,甚至一件衣服的不同部分都是由不同的工人分別縫制。“工具積聚發展了,分工也隨之發展,并且反過來也一樣。正因為這樣,機械方面的每一次重大發展都使分工加劇,而每一次分工的加劇也同樣引起機械方面的新發明”(2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626-627頁。。

  勞動工具機械化帶來的社會分工對城鄉關系以及各民族之間的關系都產生了深遠影響。比如紡織機的普遍運用不僅使很多農民進城成為紡織工人,還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交往。馬克思說:“機器的發明完成了工場勞動同農業勞動的分離。從前結合在一個家庭里的織布工人和紡紗工人被機器分開了。由于有了機器,現在紡紗工人可以住在英國,而織布工人卻住在東印度。”(2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627頁。在手工工場中紡紗和織布可能是由一個工人完成的,紡織機的發明則不僅讓城鄉之間的勞動分離,而且使紡織分解為多個環節,這些環節不僅不是在一個工場由一個工人完成,而且可能是在不同城市甚至不同國家由多個工人一起完成。因此,勞動工具機械化不僅推進了鄉村城市化進程,而且推進了經濟全球化進程。

(三)勞動工具機械化促進了人類社會文明的進步

  勞動工具機械化極大提高了物質生產勞動效率,促進了生產力進步,創造了大量物質財富,為社會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馬克思說:“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2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36頁。資產階級之所以能夠創造這樣的生產力,就是因為他們主導了勞動工具機械化的進程。勞動工具機械化還使生產單位商品的勞動量降低,大量高強度體力勞動被機器取代,為勞動者獲得勞動自由奠定了勞動技術基礎。

  第一,勞動工具機械化提升了勞動者的素質。勞動在機械化流水線上的工人,他們受到資本家殘酷剝削,除了維持自身和家庭成員最低需要的生活資料,其剩余勞動都被資本家無償占有,因此,他們最具有革命精神,在革命中他們失去的僅僅是枷鎖。“資產階級無意中造成而又無力抵抗的工業進步,使工人通過結社而達到的革命聯合代替了他們由于競爭而造成的分散狀態。于是,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資產階級賴以生產和占有產品的基礎本身也就從它的腳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產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2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43頁。。機械化大生產要求工人統一行動、密切合作,也培養了工人的組織性和紀律性。工人使用最新的勞動工具,是先進生產力發展的代表。他們不僅有推動社會革命的愿望,也能夠代表社會歷史的發展方向;他們既是人類改造自然的主體,也是社會政治和文化進步的主要力量、未來社會的締造者和主人。馬克思說:“在當前同資產階級對立的一切階級中,只有無產階級是真正革命的階級。其余的階級都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而日趨沒落和滅亡,無產階級卻是大工業本身的產物。”(2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41頁。

  第二,勞動工具機械化使勞動者關系趨向平等。農業社會是宗法社會,一方面,由于人口流動性小,有血緣關系的人長期聚居,血緣關系有天然的輩分差別;另一方面,在農業和手工業生產中,勞動者的經驗和勞動技能在生產中發揮巨大作用,這是手工工場專業化等級制度形成的基礎,也是整個社會宗法等級制度的經濟基礎。機械化大工業使各種勞動平等化,勞動者的勞動經驗和勞動技能的差別被縮小,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逐漸平等化。現代公共社會中社會成員的平等關系不僅是市場經濟的產物,也是工業化大生產的產物。馬克思說:“使用勞動工具的技巧,也同勞動工具一起,從工人身上轉到了機器上面。工具的效率從人類勞動力的人身限制下解放出來。這樣一來,工場手工業分工的技術基礎就消失了。因此,在自動工廠里,代替工場手工業所特有的專業化工人的等級制度的,是機器的助手所要完成的各種勞動的平等化或均等化的趨勢,代替局部工人之間的人為差別的,主要是年齡和性別的自然差別。”(2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483頁。

  第三,勞動工具機械化為婦女解放提供了物質條件。機器的應用改變了女性較之男性在勞動中的劣勢地位,她們走出家庭出賣勞動力的過程,也是她們擺脫男性和家庭束縛的過程,由于同樣參加勞動獲得了和男性越來越同等的權利和自由。“同樣很明白,由各種年齡的男女個人組成的結合勞動人員這一事實,盡管在其自發的、野蠻的、資本主義的形式中,也就是在工人為生產過程而存在,不是生產過程為工人而存在的那種形式中,是造成毀滅和奴役的禍根,但在適當的條件下,必然會反過來轉變成人道的發展的源泉”(2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563頁。。馬克思非常重視婦女解放,將婦女解放的程度作為衡量文明發展的重要尺度。

(四)勞動工具機械化帶來人的異化

  馬克思勞動哲學強調人類的任何發展都不是直線式的,而是波浪式的,每一次進步都伴隨著善與惡的交織。勞動工具機械化帶來了人類文明的進步,但由于資產階級壟斷勞動工具所有權,工人雖然創造了更多財富,卻成了無產階級,重體力勞動被機器取代也沒有真正減少工人身心的付出,勞動時間的延長甚至讓工人的身心付出更多,勞動異化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的普遍現象。

  第一,勞動工具機械化導致勞動主體的異化。在機械化生產中,勞動者和勞動資料的主體與客體地位發生了顛倒。“不是工人使用勞動條件,相反地,而是勞動條件使用工人”(2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487頁。,勞動工具不再是由勞動主體主導的一部分,而是變成了勞動主體的對立面,變成了支配和吮吸活勞動力的死勞動,成為資本壓榨剩余價值的手段。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中說:“在機器體系中,對象化勞動在勞動過程本身中與活勞動相對立而成為支配活勞動的力量,占有活勞動的資本就其形式來說就是這樣的力量。由于勞動資料轉變為機器體系,由于活勞動轉變為這個機器體系的單純的活的附件,轉變為機器運轉的手段,勞動過程便只是作為資本價值增殖過程的一個環節而被包括進來。”(2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第185-186頁。

  第二,勞動工具機械化導致對勞動者精神世界的摧殘。在農業和手工工場生產中,種植莊稼或者生產一個手工產品由一個農民或者一個手工業者完成,勞動者可以從勞動的復雜過程中獲得勞動趣味,勞動結束后看到自己的收成或者產品,也會產生創造者的成就感。而在機械化大生產中,“工人要服從機器的連續的、劃一的運動”(30)《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473頁。。勞動工具機械化使勞動過程發生重大變化,使用傳統勞動工具,勞動者的活動是無規則的、斷斷續續的,使用機器則必須做持續的、規則的機械運動。工人長時間在機器上重復枯燥乏味的同一動作,會喪失創造的快樂。同時,工人只能完成一個產品的一小部分,也難以有自我實現感。使用傳統勞動工具,勞動者具有勞動的主動性,是人操控勞動工具;在機械化大生產中,勞動者被迫緊跟機器的節奏,是被動的、壓抑的。機械化大工業摧毀了傳統農業和手工業生產,讓農民和手工業者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經濟基礎,不得不涌入城市,這“破壞著人和土地之間的物質變換……同時就破壞城市工人的身體健康和農村工人的精神生活”(3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579頁。。鄉村對于農民和手工業者來說不僅是生活資料的來源,也是他們的精神歸宿和家園。離開家鄉進入城市,對于農民來說,是脫離了自己熟悉的社會環境,進入陌生社會,是離開血緣親情社會,成為無根的漂泊者,身在異鄉難免感到孤獨、寂寞。

  第三,勞動工具機械化導致對血緣親情關系的沖擊。勞動工具機械化確實為婦女走出家庭進入社會提供了社會條件,為婦女解放創造了更多的可能性。但與此同時,機械化大生產也使婦女、兒童都加入出賣勞動力的大軍中,成為資本家賺錢的工具,也成為成年男性勞動者的競爭對手。而成年男性勞動者會將勞動中的痛苦轉嫁到家庭之中。婦女和兒童像男人一樣出賣勞動力,回家還要忍受虐待。“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系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系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系”(3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34頁。。當然,不是勞動工具機械化直接導致對血緣親情關系的摧殘,而是資本主義制度將一切人際關系包括血緣親情關系置于利己主義的冰水之中,但也不可否認勞動工具機械化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所以,馬克思說:“事實的力量終于迫使人們承認,大工業在瓦解舊家庭制度的經濟基礎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家庭勞動的同時,也瓦解了舊的家庭關系本身。”(3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562頁。

  總之,馬克思將物質生產勞動機械化和工業化納入人類物質生產勞動實踐發展史,對比勞動工具機械化與手工勞動的差別,說明了物質生產勞動工具機械化和工業化對勞動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勞動者的生活方式以及整個社會關系和社會生活的深遠影響。盡管勞動工具機械化給勞動者及其相互關系帶來諸多消極影響,使勞動異化成為普遍社會現象,但它是人類社會現代文明的基礎,給人類文明帶來了跨時代的進步,也為人類實現全面自由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創造了物質條件。

結語

  馬克思將勞動工具發展史與人類社會整體發展統一起來進行綜合分析,既避免了機械唯物主義的宿命論,也避免了唯心主義的虛幻性,實現了在客觀必然性和主觀能動性相統一的條件下把握人類社會的一切社會現象,實現了人類歷史哲學的革命。社會歷史是人創造的,但任何時代的人都不是在頭腦中創造歷史,每一個歷史人物都是在固有的社會歷史舞臺上扮演歷史分配的角色。每一個時代的物質生產勞動實踐的發展水平是歷史舞臺的基礎和架構支柱,勞動工具則是物質生產勞動實踐發展水平的主要標志,體現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程度、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發展狀態。馬克思將勞動工具的發展變化與人類社會歷史生活的演進統一起來,確立了人類社會歷史的物質基礎,社會歷史現象不再是不可捉摸的謎語,把握社會歷史現象有了確定性的客觀依據。馬克思的勞動工具思想為我們認識人類社會從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到機械化時代再到電器化時代的歷史發展變化提供了金鑰匙。當今社會人類勞動工具進化逐步實現了數字化和智能化,社會物質生產方式也隨之發生重大變化,馬克思的勞動工具思想仍然是我們把握當今物質生產方式發展變化的理論武器。克里斯蒂安·福克斯說:“卡爾·馬克思創建了最具影響力的現代勞動理論,因此運用他的理論是說得通的。如果我們想回答‘什么是數字勞動’這個問題,那么閱讀馬克思的著作是非常有益。”(34)克里斯蒂安·福克斯:《數字勞動與卡爾·馬克思》,周延云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29頁。實際上,不僅解釋什么是數字勞動必須以馬克思勞動理論為指導,而且把握數字化時代勞動者的相互關系、生活方式乃至思想觀念,都仍然要到物質生產勞動方式特別是勞動工具的發展變化中尋找根源。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焦桐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真相浮出水面,明確告訴你兇手是誰!
  2. 幸事!國安部出手管糧食安全,蛀蟲內鬼開挖了
  3. 司馬南:莫斯科恐襲的真兇浮出水面!俄羅斯展開激烈反擊!
  4. 這所中學是找了一個日寇當校長嗎?
  5. 活捉兇手之后,大戲才開始
  6. 殺人誅心雙管齊下,一堂血淋淋的西方“文明”課
  7. 張志坤:武大郎與西門慶之間如何才能實現“共贏”
  8. 原則問題無法用抹稀泥來調和
  9. 司馬南:《杜鵑花落》長出獠牙
  10. 司馬南:該來的總會來!許家印挨了第一刀,第二刀揮向誰?
  1. 反毛者群體畫像,真相終于水落石出,痛擊魑魅魍魎
  2. 說說莫言
  3. ?常征|評孫立平教授講的一個故事
  4. 又一鐵證:“畝產萬斤糧”到底是誰在鼓吹?
  5. 說說南寧事件:她死了,他白死
  6. 從工程院院士積水潭醫院院長田偉被抓說起:換個角度看中西醫區別
  7. 臨時中央篡位”問題的來龍去脈
  8. 莫言,代表了內外仇恨共產黨的勢力
  9. 真相浮出水面,明確告訴你兇手是誰!
  10. 胡錫進發一幅故意隱去毛主席的圖片是幾個意思?!
  1. 毛主席晚年為什么要發動那場群眾運動?
  2. 可怕的不是莫言,可怕的是各高校邀請他巡回演講
  3. 重大原則立場問題,“體制”不能再裝聾作啞了!
  4. 毛遠新 | 關于1973年基辛格訪華
  5. 劉繼明論莫言
  6. 還主席清白!毛劉言論實錄,說明一切!
  7. 國際政治生態的重大變化?
  8. 反毛者群體畫像,真相終于水落石出,痛擊魑魅魍魎
  9. 子午|懷念宗慶后?比爛的結果……
  10. 畫皮正在一張張揭下來
  1. 夏明翰:毛澤東的學生和最親密戰友
  2. 新住宅銷售暴跌32.7%!寒冬可能比你想象的還要冷
  3. 反毛者群體畫像,真相終于水落石出,痛擊魑魅魍魎
  4. 張志坤:武大郎與西門慶之間如何才能實現“共贏”
  5. 哭吧,不是罪
  6. 胡錫進發一幅故意隱去毛主席的圖片是幾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