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消費價值(共同富裕)生產方式的勞動構成和價值構成》一文上傳公眾號之后,長治一叟發表了評論:
“把剩余價值改成消費價值也是形式主義。現代企業,甚至農村的農工商公司與四十年前的生產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不可能秋后算帳,必須月發工資,工資事實上也是勞動力價格支付,關鍵是私企剩余價值都歸私企擴大再生產和老板個人所有,集體企業的剩余價值要給全體員工分紅。在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中再多一個消費價值概念有意義嗎?”
在《消費價值(共同富裕)生產方式的勞動構成和價值構成》一文中我談到:
“勞權企業,是生產資料公有制與勞權制度相結合的生產模式,這種模式是與剩余價值生產方式相對立的生產方式,我把它稱為消費價值生產方式。因為這種生產方式實行了按勞分配,每個員工都可以憑借勞動來參與企業生產成果的分配,員工的收入與企業的生產成果具有正向的比例關系,兩者的關系是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干。因此,在建立勞權制度的公有制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企業發展的成果會通過勞動者的收入增長體現出來,勞動者的收入與經濟總量的增長會處于同步發展的狀態。因此,消費價值生產方式又是共同富裕的生產方式。”
我的觀點十分明確:即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企業,在建立勞權制度的條件下,實現按勞分配的公有制經濟實體已經不再是剩余價值生產方式,而是一種不同于剩余價值生產方式的另一種生產方式一一消費價值生產方式了。
為什么在政治經濟學中要有一個消費價值生產方式的概念呢?
一,消費價值是十月革命之后社會主義國家產生新的生產方式的理論表達的需要。
從整個社會發展的歷史來看,從十月革命開始,現實社會進入了一個由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
由于社會主義革命的發生并沒有如馬克思恩格斯所設想的那樣,在多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同時發生,而是在俄國和中國等經濟落后的個別或少數國家發生。因此,社會主義革命過程產生了特殊性。
從十月革命以來的社會主義實踐來看,無論是由十月革命產生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還是后來產生眾多的社會主義國家,雖然通過暴力革命推翻了資產階級及一切剝削階級的統治,取得了國家政權,并實行了生產資料公有制,但是,這些國家并沒有完成建立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任務,因此,還不能說這些國家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是如此,其它社會主義國家是如此,我國也同樣是如此。
從十月革命以來的社會主義實踐看,由于推翻剝削階級的暴力革命率先在經濟落后的國家取得成功,從而使社會主義的革命過程,即從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實現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社會的轉變的過程產生了特殊性,使這個過程實質上包括了三個不同階段:一是進行暴力革命推翻資產階級和其它反動階級的統治,形成勞動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二是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并采用指令性的經濟體制,快速實現工業化,形成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生產力基礎,這是過渡階段;三是在實現工業化的基礎上,通過改革把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產權經營體制轉變為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勞權經營體制的社會主義生產方式與相應的文化思想體系等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沒有依次走完,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任務就沒有真正完成。
為什么前蘇聯會解體,東歐各國會倒退到資本主義社會?其根源就因為蘇聯和東歐等國家雖然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進程的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完成了暴力革命和建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階段、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并采用計劃經濟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過渡階段,但是,卻并沒有從第二階段成功地過渡到第三階段的基本任務,即沒有用勞權公有制模式取代事實上只是過渡經營模式的產權公有制模式。而不能最終從經濟制度上確立勞動者當家作主的權利要求,實現按勞分配,也就不能真正體現廣大勞動者的利益要求,就必然不能取得廣大勞動群眾的支持,因而也就不能充分發揮社會主義生產方式作為新興的經濟體制所具有的巨大優越性,不能在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競爭過程中取得發展優勢,這是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走向滅亡的基本原因。
但是,在我國的農業社會主義革命過程中,由于采用了從互助組、合作社再到高級社和人民公社的逐步過渡的方式,完全了從小農生產方式到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根本轉變。從而使按勞分配與生產資料公有制相結合的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真正變成了實踐。我國農村人民公社體制的建立及25年的實踐,為我們展示了按勞分配與公有制相結合條件下的社會主義生產方式運行特點和客觀規律,從而為政治經濟學的社會主義理論的建立提供了實踐基礎。而消費價值正是基于人民公社實踐所形成的社會主義生產方式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本質區別的明確認識。
二,消費價值是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經濟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產物。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可以區分為三個組成部分:第一是商品生產經濟學部分,主要內容是勞動價值理論;第二是資本主義生產經濟學,主要內容是剩余價值理論;第三部分是社會主義生產經濟學。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三個組成部分的邏輯關系是:商品生產經濟學是整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起點和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一般原理;資本主義生產經濟學是商品經濟學理論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的運用和展開;社會主義生產經濟學是商品經濟學理論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的運用和展開。
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中,勞動價值論是基礎性的一般原理,剩余價值理論只是勞動價值論在勞動力商品化條件下的具體體現;把勞動價值論的基本原理運用于生產資料公有化條件下的的商品生產,便形成了與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相適應的基本理論一一消費價值理論。因此,消費價值理論是勞動價值論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具體體現,是與剩余價值理論相對應的、體現社會主義經濟運動規律和特點的社會主義經濟學理論。
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中,價值是最核心的經濟學范疇,它在簡單商品生產條件下以貨幣形式存在;它在勞動力商品化的條件下,則以剩余價值的形式存在,在生產資料公有化的條件下,則以消費價值的形式存在。因此,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核心范疇就是由價值為主導的貨幣理論、剩余價值理論和消費價值理論組成,這些理論分別對應于簡單商品生產,資本主義生產和社會主義生產。
在著名的《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明確地告訴我們:
“在資產階級社會里,活的勞動只是增殖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的一種手段。在共產主義社會里,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只是擴大、豐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一種手段”。對于這里的“共產主義”,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一書中作過說明:“我們今天所說的是這樣的共產主義社會,它不是自身基礎上已經發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剛剛從資本主義社會中產生出來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經濟、道德和精神方面都還帶著它脫胎出來的那個舊社會的痕跡”。
在這里,馬克思恩格斯為我們明確了作為科學社會主義的生產方式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根本區別: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生產資料居于支配地位起決定作用的生產力,因此,資本主義生產力發展要求主要表現為資產所有方面的要求,表現為資產受益要求,表現為資產所有者對資產所有權的要求。因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即是以資產所有者為主體的、全面體現資產所有權的生產模式,即資產增殖的模式,或者叫做剩余價值的生產模式。現在在西方國家最典型的剩余價值生產模式,即是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采用股份制企業制度的生產模式。這種模式我們用一個簡化的公式來表示,就是:
生產資料私有制+產權制度=生產資料私有制+股東大會、董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按資分配制度;
社會主義生產方式是生產勞動居于支配地位起決定作用的生產力,因此,社會主義生產力發展要求主要表現為生產勞動方面的要求,表現為勞動受益要求,表現為勞動者對勞動所有權的要求。因此,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即是以勞動所有者為主體的、全面體現勞動所有權的生產模式,即勞動價值化模式,或者叫做消費價值的生產模式。生產隊模式,采用工分制的生產隊公有制經濟模式,就是典型的消費價值生產模式。這種模式我們也可以用一個簡化的公式來表示,就是:
生產資料公有制+勞權制度=社員大會、隊委會領導下的隊長負責制+按勞分配制度。
從十月革命勝利到現在,社會主義實踐已經有了100多年歷史了。除了蘇聯人建立的產權公有制模式之外,在我國農業社會主義實踐中產生了勞權公有制模式。這后一種模式,即是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即消費價值生產方式。
三,從剩余價值生產方式到消費價值生產方式的認識的擴展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現代化、中國化的理論體現。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馬克思主義自身的完善和發展,其中國化時代化能力也是黨的執政能力的重要體現,持續推進馬克思中國化、現代化,關系到中國的發展。
如何推進馬克思中國化、現代化?如何推進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中國化和現代化?最根本的是要堅持立足中國基本國情,把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總結已有實踐、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本原理的指導下認識已經有社會主義實踐;從已有的社會主義實踐的觀察、研究中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本原理的認識。從而形成既適合我國社會主義實踐特點的理論認識,又使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原理在實踐中得到驗證、豐富和發展。
1,在《共產黨宣言》和《哥達綱領批判》等著作中,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資本主義社會經濟運動的基礎上,對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包括按勞分配原理)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區別,做了原則性的提示,并就如何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提出了基本路徑和要點。社會主義革命理論,作為無產階級運動的行動綱領,為我們對已有的社會主義革命發展階段及其特征的判斷提供了依據。
2,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建立了商品經濟學理論,提出了科學的勞動價值論,從而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奠定了基礎。為我們提供了認識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原理和認識路徑。
3,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運用勞動價值論的一般原理于勞動力商品化條件下的資本主義經濟運動的分析,形成了以剩余價值為核心的資本主義經濟學理論,為我們認識過去的、現在的和未來的資本主義提供了理論上的指導。
4,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運用勞動價值論的基本原理剖析資本主義經濟運動的過程與特征,形成了完善的剩余價值理論,這為我們運用勞動價值論的基本原理來剖析社會主義經濟運動的過程和規律提供了典范。
5,從馬克思恩格斯的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思想(《宣言》中的社會主義生產方式思想和《綱領》中的按勞分配觀念)我們不難知道,生產資料公有制與產權制度相結合的蘇聯模式,只是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權私有制模式)到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勞權公有制模式)之間的過渡經濟模式,我國農業社會主義實踐中的生產隊模式,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勞權公有制模式)。
6,從我國農業社會主義實踐一一即生產隊模式和人民公社體制的實踐出發,形成消費價值生產方式及運動規律的認識,從而形成社會主義經濟學范疇體系的系統認識,這是充實和豐富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經濟學的過程;以我國社會主義實踐為基礎形成的社會主義經濟理論,作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的一個組成部分,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商品經濟學和資本主義經濟學構成一個整體。它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理論的完善和進一步發展。
7,從商品經濟學理論和資本主義經濟學理論的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學框架的建立到社會主義經濟實踐認識的完善和系統化,這是馬克思主義的現代化過程。從剩余價值理論到消費價值理論的認識的擴展,從馬克思恩格斯的社會主義經濟學的理論框架到消費價值理論體系的形成,正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現代化進程的具體體現。
8,我國的農業社會主義改造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進行的。與一般的資本主義國家不同的是,我國農業社會主義運動的起點是以小農的個體經營方式為起點,通過從互助組、合作社,再由初級社到高級社,再從高級社到人民公社,人民公社又由公社核算調整為生產隊為基本核算單位等多個階段的調整形成的“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人民公社集體生產模式。無論是我國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進程,還是我國農村的人民公社體制,都帶有明顯的中國特點。因此,人民公社體制的社會主義生產方式,是中國化的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相應地,以人民公社實踐為基礎的消費價值生產方式的理論,也帶有中國國情特點的社會主義理論。因此,消費價值理論的形成,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的具體體現。
馬克思主義理論適用于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轉變的整個歷史時期,在現在和之后的相當一個歷史時期內,不存在過時問題。問題的關鍵在于我們要明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礎理論、基本理論和應用理論的區別。真正讀懂、弄通馬克思主義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理論,并把這些基本原理與社會主義新階段、與中國特殊的國情相結合。抓住基礎理論和基本理論,著眼于特點和發展,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的要點所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