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公有制與私有制、集體所有制與集體所有權之間的關系,多數人的認識還不是非常清晰、明了,甚至還很模糊,有必要進行一番剖析。當然,筆者對這一問題(其實是相互有一定聯系的兩個問題)的認識也是逐漸形成的,并不完整,不足的地方會在今后的進一步觀察思考中進行補充完善。
一、關于公有制與私有制的理解
有一位群友說:公與私就是一對既對立又統一的一對矛盾。它始終存在于人們的思想意識形態之中,誰都不可能消滅對方,只是各自存在于錯位的時空之中。
筆者是這樣看待公與私(公有制與私有制)之間關系的。公有制與私有制是就經濟基礎中國家經濟制度和性質而言的,除了社會主義國家(將來的共產主義社會)的搞生產資料公有制以外,其它所有社會形態都一律實行生產資料的私有制。在社會主義國家,生產資料要公有,生活資料必私有,這是共產黨搞社會主義的初心和使命。生產資料如果私有,就會為了利潤與增值而剝削他人,甚至于不擇手段,謀財害命。生活資料是用于自身的消費需求,不存在為了增值而剝削的問題。所以公有制與私有制是針對生產資料而言的,而不是針對生活資料而言的。社會形態的根本區別不在于對生活資料的處置有什么不同,而在于生產資料的所有制性質不同,公有就是絕大多數人共同所有,私有就是極少數人占有而絕大多數人沒有,公有(制)是為絕大多數人的幸福而存在的,私有(制)是為極少數人的私欲與貪婪而存在的。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為多數人利益服務的一種制度,生產資料私有制就是為少數剝削階級利益服務的一種制度。只有公有制與社會主義才存在真正的公平、民主、自由與正義,一切私有制社會是沒有真正的公平、民主、自由與正義的,所謂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享有追求幸福和財富的權利就是資本主義騙人的鬼話,十分虛偽的。原因就在于生產資料所有制性質決定了生活資料的最終來源與分配是否公平(即是否按勞分配)的問題。一個人如果沒有屬于自己的生產資料,就只能處于受剝削和被壓榨的地位,永遠擺脫不了受苦受難的命運。共產黨的使命就是要徹底和最終消滅幾千年來生產資料的私有制,實現生產資料的公有制,讓人人有工作,有飯吃,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體面和有尊嚴的活著。在現代社會,由于科技進步以及實現了社會化大生產,只要理順了生產關系,發展生產力就是非常容易的事情,效率大提升一點也不困難,最終能夠實現人類千百年來孜孜以求的大同理想社會,從此擺脫戰爭陰霾,走向永久和平。
這位群友還說:毛澤東時期的公有制叫生產資料公有制,這是當時公有制的確切概念,不可想象化理解。所有的分配方式是國家、集體、個人三種形態。社會主義并不可能消滅一切私有制。公有與私有結伴而行,只是區域界定不同而己,大公小私兼顧而行。
筆者的回答是:毛時代與別的時代最大的不同就是不允許剝削,只要不剝削別人,靠自己的勤勞致富是完全合理合法的,少數人擁有自己的生產資料,也是自己使用,而不是用來剝削他人的(如小作坊,個體戶自己的生產資料),而大部分人已經加入到生產隊或人民公社中,成為全民所有制、集體所有制的農民一分子或工廠工人的一分子了。所以,即使有少量私人所有的生產資料,那也談不上所有制(私有制)了,因為其所占據的份額實在是微乎其微,根本不可能改變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地位了。毛主席所說的公私兼顧,其實指的是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都要兼顧到,不能落下任何一方,但是要先公而后私。所謂先公,是指生產資料的國家所有和集體所有要優先得到保證,誰也不能侵犯國家和集體的生產資料所有權,因為這是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長遠可持續發展得到保障的根本前提;所謂后私,是指每個個體的生活資料與生存條件也要得到保障,以使每個老百姓都能夠安居樂業,幸福自由的生活,包括住房的問題,教育的問題,醫療的問題以及養老的問題等,全部從公共事業中開支。所以,沒有先公何來后私?先公是指生產資料的先公,后私是指生活資料的后私。兩者其實不是一個層面的東西,前者是個經濟范疇,屬于經濟基礎,后者是個法律范疇,屬于上層建筑。搞社會主義公有制肯定是先公而后私的。如果公共財產——全部生產資料被少數人瓜分了,成為剝削工具或者揮霍掉了,怎么去保障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保障國家的長遠發展?之所以要發展公有制事業,其最終目的是為了滿足每一個私人的利益,是公私之間利益關系的辯證法,而不是指生產資料的私有制。生產資料的私有制是用來剝削他人的,這樣的東西肯定是要消滅的,毛主席嫉惡如仇,體恤人民的疾苦,在毛時代根本不可能允許剝削這種現象的持續存在,一定會在很短時間內消滅它,事實上在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私人企業或剝削現象就已經不存在了,也不可能存在了。
總之,從生產資料的所有制角度以及歷史發展來看,私有制與公有制就是你死我活的關系,不是私有制消滅公有制就是公有制消滅私有制,二者必居其一。雖然在短時間內可能會共存,但也是相互侵蝕的過程,正如癌細胞與人體正常細胞在人體內也可能臨時共存一樣,最終不是癌細胞被消滅,人體恢復健康,就是癌細胞殺死人體正常細胞,導致人的死亡。私有制作為一種延續了幾千年的剝削制度,就是社會發展的癌細胞,繼續下去,就會殺死人類社會的健康細胞。所以《共產黨宣言》為什么要宣布共產黨從產生的第一天起,其存在的歷史使命就是要消滅私有制,不正是因為私有制這個癌細胞會要了人類社會的命,會終結人類文明嗎?早實行公有制,就可以早實現共產主義,私有制就是死路一條,快走到歷史的盡頭了。
二、關于集體所有制與集體所有權之間的關系
我們一位研究三農問題的女教授,竟然說中國的農村自從包產到戶(分田單干)以后,所有的農村仍然還是集體所有制,分田單干只是經營方式的改變,并不能改變農村土地仍然是集體所有的性質,為什么呢?理由是什么呢?她說,文件上是這樣規定的,沒有改變土地的性質,承包以后土地仍然是農民所有。這不是教條主義的刻舟求劍嗎?文件上的規定不變能夠說明現實的生產關系(土地關系)不變嗎?是不是死腦筋轉不過彎來,不愿意面對現實呢?
如果都是集體所有制,那南街村與小崗村的差距還會那么大嗎?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這位三農問題的女專家認為,小崗村當然是集體所有制,而且斬釘截鐵,她說的對嗎?為什么會出現三農問題?為什么小崗村與南街村和華西村存在那么大的差距呢?原因是什么?她認為農民承包土地搞單干,仍然是集體所有制,但是小崗村的集體所有制與南街村或華西村的集體所有制為什么存在天壤之別呢?事實上,紙面上的集體所有制,事實上的單干私有制,才導致了小崗村與堅持集體經濟的南街村與華西村巨大的差別。如果不是在集體的土地上進行的集體勞動,連片作業,農產品統購統銷,實行計劃經濟和農村合作化管理,而搞分田單干,畫地為牢,各自為政,生產勞動和收入分配都不在一起,村委會都難得開一次,如電視劇《永遠的忠誠》里面所反映的那樣,幾年不開一次會,開會的地方蜘蛛網密布,辦公用品還需要沈浩從財政廳討要,這樣的農村還能是集體所有制的農村嗎?能夠團結一心搞好農業生產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嗎?那是表面上的集體所有,事實上人死了,土地歸公,然后由少數私人承包(現在基本上都是這樣了),土地被集中,再然后是資本下鄉,大量收購土地,農民長期在外,自己不耕種,實際上就不再是屬于自己的了。這種單干、承包或轉租不僅導致了三農問題,農村的衰敗,糧食需要進口,最重要的問題是導致農田水利建設被荒廢,每年的洪澇災害嚴重危及到農村,造成農村地區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而且很多土地的用途也被隨意更改,土質出現問題,如種植轉基因糧食,導致土地無法再還原,土質退化,后患無窮。
分田單干是中國幾千年的傳統,古代的人口少,土地多,屬于地多人少,一直都沒能讓農業發展起來,農民富裕起來,現代社會人口翻了幾百倍,人均土地不過兩畝地,能夠通過一家一戶的分田單干,承包方式共同富裕起來嗎?真是異想天開。嚴格來講,毛時代的土地集體所有是實的,分田單干以后土地的集體所有實際上是虛的,已經名存實亡。
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集體所有制不能是名義上的土地所有權屬于集體(包括農機具和農產品也應該屬于集體),所有權的集體所有還需要通過集體勞動和共同分配勞動產品來實現這種集體的性質,不然的話,一家一戶各自種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老死不相往來,那還能算是集體所有制嗎?還是社會主義的公有制經濟嗎?你分田分地以后,各干各的,沒有經濟往來,還是在搞社會主義公有制嗎?那跟幾千年來傳統的農村農民之間有什么區別呢?集體所有制是個經濟學概念,與集體所有權(什么土地所有權、使用權、承包權、租賃權、轉租權等)這個法律概念是不同的,甚至于有本質區別。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在理解農村集體所有制的時候,是不能通過法律概念來理解或置換經濟學這個概念的。我們現在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往往是在使用法律概念(集體所有權)來理解所有制(集體所有制)這個經濟概念(或經濟學概念),這是非常膚淺的理解。一旦集體所有權代替了集體所有制,久而久之,股份制代替了集體所有制,真正的集體所有制就會名存實亡,集體農業就危險了,農村很快就解體了,回到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狀態了。現在的情況很明顯在走向這一趨勢。
集體所有制是決定經濟性質甚至國家性質的概念,集體所有權只是所有制下面的一個法律概念,并不能決定國家的經濟性質。如私有制下,股份制企業或合伙企業的財產也有可能是共同共有或按份共有的,也就是集體(團體)所有的,但是這里只是集體(團體)所有權,而非集體所有制。私有制下企業可以分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和公司企業(股份制企業),合伙企業和公司企業(股份制企業)的財產所有權是集體(團體)所有的,但那與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的集體所有制(或集體所有制的企業)是有天壤之別的,根本就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概念。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