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文斗,不用武斗。”(四續)——試論共產黨斗爭
第四章、沖刺法制的幣治思想,繼承毛澤東的文治精神
本章綜述 請參見網址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7/201001/123531.html
以上網址是續三,在綜述中列出了本章三個部分的目錄:
第一節,法治經濟決定社會方向,權力關系統治生產關系
第二節,法治形式的權力,就是容忍暴力的契約
第三節,貨幣機制的運作邏輯,勞動體系的運動路徑
由于這第一節論述的文章,也很長,所以再分A、B、C三次刊載,以下所刊內容,就是“續四”部分。若對文中所論概念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從上述網址,按前續的文章及其所附網址,查詢到本人全部文章內容。
第一節,法治經濟決定社會方向,權力關系統治生產關系
綜述 見續三
A、誰最恨工人政治對經濟權的鏈接?
在共和國領土上,到底誰最恨工人政治對經濟權的鏈接呢?這問題可以說簡單很,人民群眾都是明白的,也可以說不簡單,我確實是無法回答。因為全體工人階級,數萬萬沒有生產資料控制權力的勞動者,都同筆者一樣,不具有法定的權力,被允許在媒體上發布這一個問題的正確答案,只能心中有數,私底下閑聊而已,不能作為工作研究那樣當真。所謂的“法定”概念,無不是跟那種依仗強權暴力的“官定”觀念所聯系,許多勞動人民之痛恨咱們所遵循的國家法律,并非真的不想遵守這個法律,而是這樣的法律,以“人民權力”的名義,把組成人民的每一個工人,視為沒有政治能力,沒有思想資格,甚至視作沒有靈魂的“生產工具”,像商品一樣被隨便支配,統統屬于跟法律目的相反的動物概念,不屬于形成法律目的之人類范疇。每一位群眾,都只能受官權所約束,都不能有約束官權之執法。
現在的法律,執法的主體只能是官權或金權,這就越來越明顯地表演在現實意義上,人民并不真正是主體,恰恰是被法律所控制的一個受體。而且這種法律概念中的規范,與毛澤東革命精神中以理服人的基本原則是相互排斥的,是一種專門以強權手段來壓倒人民的制度,由不得勞動者對于生產過程發生的種種矛盾,存有什么講道理的地方。真要有可講的情況,也只是由于這法律主體,所達犯罪的程度,讓勞動者處于忍無可忍的地步,但也不一定具備講理的條件,不一定有可以把道理講得清楚的程序。十多年來,筆者就政治跟經濟的程序鏈接,盡管有諸多的理由要陳述,也是投訴無門。有幸在網上一小角,少許發點言論,也生怕隨時觸發那根敏感的和諧神經,被傳導至法律主體的中樞,引發出強權系統的肌肉組織,一陣陣地抽搐。與其在抽搐中把咱們的腦袋擊昏,還不如在和諧系統的智障麻木中,讓咱們靜下心來保持沉默,或許能在必要的沉默與思考中,也來點“韜光養晦”。我堅信,馬克思主義者的勞動努力,絕不會白費,是真理總會閃光的,只不過是時間的遲早而已。
所以,筆者雖然把這個問題做了文章標題,現下恐怕只能是個回答不了的問題擺設,只好在此談談這個問題之提出的一些緣故,有心關注國計民生的讀者,自會明白這原因。但我要查究原因的原因,還得讓咱們回到上文所述的WG定理,討論那個“法權”之治,要想不給人以害怕的恐懼心理,只能依賴WG運動的“人權”之理。本文重在說理,不重武治之硬拼,也出于這個基本看法。
自會有一些人要對左翼同志發難說,這提倡文化革命的運動,是不是要讓中國退回到七十年代的經濟水平呀?怎么能隨便否定或忽視三十年來改革開放的成果呢?主流媒體常常以生產中的新技術新產品新發展,來證明三十年的改革成果“不容忽視”。如果這種證明可以成立的話,那可以說,咱們中國連資本社會也不需要,因為封建皇朝也在發展生產力,也有許多的奇異珍寶不斷問世,也有說李世民創下了唐朝盛世,朱元璋開了許多發展農業的水渠,難道說這創造輝煌歷史的,真是靠著這些皇帝了嗎?中國三十年的生產發展,難道真是改革家的法治功勞,而不是勞動人民所創下的勞動業績?難道中國改革之許多方面的失敗,真的是工人階級的素質不高,在阻礙著體制改革的社會進步嗎?
什么叫社會的進步呢?如果沒有歷史進化的坐標系做參考,那樣的空談“進步”,就毫無意義,即便勞動技術的很快提高,也無法區分人們的相互關系,是在原地踏步或是退步的社會情況。那么,怎樣揭示出人類發展的歷史坐標呢?毋庸置疑,只有充分掌握各社會形態發展資料為研究的依據,拋棄歷史定見的束縛,才能抽取從原始態到現實中的規律性認識。而當人們苦下功夫的真知灼見,達到了相當理性的高度上,都會情不自禁地匯總到人類關于唯物辯證法的最高智慧中。有著真功夫的社會思想,真正領悟到人類勞動機理的人民,都將嘆服馬克思對于唯物辯證法用之于改造社會理論的偉大貢獻。所以說,馬克思研究人類社會所發現的歷史唯物論,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不但是一種數千年歷史運動的機制注釋,更是明確了人類發展的社會方向,是以他嚴謹的科學邏輯,論證了全體勞動者獲得根本解放的社會路徑,正好與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是一致的。
因此,要判別中國改革的三十年的改革成果,只能看勞動者人權的解放程度,只能依照企業員工的政治權和經濟權綜合起來的“人權”態勢來判斷,而不是僅僅憑著少數人發財致富的主觀感受作為依據的。如果憑少數人的物質感覺也可以評判社會的發展水平,那么歷朝歷代的宮廷宴會,歌舞升平,仍然可以標志中國生活的富麗堂皇,標志中國社會的高度發達,何來什么“一窮二白”,“底子薄”的東亞病夫問題呢?國家的強大,生產的發展,能夠與勞動者群體的發展態勢相脫離嗎?
以勞工為主體的“人權”概念,本來屬于社會主義的范疇,本來建筑在取締資本權的前提下,但由于盲目否定WG運動的歷史意義,引起了構成“人權”范疇的真實主體,原本應當屬于勞工階級的基本認識,也因為寡頭主義思維而被糊里糊涂地否定了,以致迷失了社會進步的歷史航線,才有“摸石頭過河”的瞎指揮論調。既要貪圖省力,又要急于求成,也就瞎摸到中國體制的復舊程序中,恢復了“資本權”主宰中國社會運行的法律地位,大大壓制著“勞動權”主宰社會經濟的“人權”新思想,從而開始了以“幣治”勢力為核心的法治過程。其實沒有決定市場主義以前,中國這時侯的法制建設,早就淪落成依賴資本階級領導社會的體制復舊。而“貨幣權力”得以形成的基礎制度,就是從法定的管理權力,可以被私人所壟斷這一個制度化過程中開始建筑起來的。這就是“公共權力”被授予管理者個人使用之同時,也就產生了“擁有公權”視若“私人所有”的官僚階級,這其實正是WG運動所要革除的法定權力,現在重新被歸屬私人所有的那種體制,得以在GG的名義下全面地恢復……
通常講,在社會主義體制內要繼續革命,最終是要革除官僚階級所固有的“法權”性質,革除那體制內所留存“公權”私用的合法性質或殘余空間,徹底鏟除“公權運作”程序中尚有的“私有制”性質。這種私有制性質的鏟除,是與企業員工的“生活資料私有制”問題是無關的。換言之,要想實現企業生產公有制,不僅僅是一個“生產資料”公有制作為社會主義的經濟范疇,更需要有一個“管理權力”公有制為根本性的運作路徑。共產主義的公有化理論,本身就是一種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文化,或者叫做意識形態,而其理論設計的社會藍圖,就在于這兩個公有化的制度骨架,凡是反對這兩個制度骨架的所有論調,都是反人類的思想文化。
所以說,咱們從政治經濟文化這三者關系中,來把握馬克思運營唯物辯證法的思想脈絡,就會知道科學共產主義與空想共產主義的本質區別,就會廓清人民對于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從“空話連篇”中所獲得的模糊印象。……修正主義分子對馬克思主義的一知半解,大量地來自于意識形態與政治經濟的形態之間不能掛接的脫鏈狀況。對政治的理解總是抱著“虛空”的不實觀念,說明這樣的掌柜沒有能力構造一個邏輯嚴密的治理環節,因而把整合人們勞動的政治概念,架空于社會鏈接被傳統鎖鏈所絞斷的經濟混亂中。
為了消除人們理解共產主義概念時所存在的虛空謬誤,為了明確共產主義理論是一種現實主義的思想意識,就要明確弄清楚“公有制”骨架的上述兩個基本含義,并非被人所誤解的要消滅什么 “家庭所有制”。 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明確針對“所有制”的具體性質而指出:“共產主義的特征并不是要廢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廢除資產階級的所有制。”這就充分表達了共產主義的理論,不是泛泛而論道的空洞概念,不把“所有制”看成為抽象的籠統的人權制度,充分表達了共產主義所有制,是依賴現實生活的“具體所有制”所進行的變革為基礎的。馬克思明確強調,只有在消滅資本家剝削這一個生產資料私有制度的意義上,才能概括成一句話,叫做“消滅私有制”。而消滅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含義,本身就是由歷史唯物論的社會邏輯所推導的,緊密地與人類勞動的歷史過程相聯系的革命范疇。據本人學習的范圍所知,馬克思并沒有要以消滅家庭私有制,作為消滅企業私有制的前提條件或核心思想,倒是指出,只有在消滅了企業私有制以后,那種家庭私有制方面的種種弊病,也將隨之被消除,也將按照企業公有制的管理模式,受到了人倫道德的強力約束。
由于資本社會中,生產資料私有制,同家庭私有制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和效應,所以要消滅企業私有制的各項權力內容,等同于消滅資本家的家庭私有權,這種十分必要的等同,卻容易被曲解為消除所有家庭的私有概念,從而擴張到生活資料方面的私人所有權,才有了對于受剝削老百姓的家庭制度,也要給予不切實際地進行消滅的種種誤解。那么,究竟怎樣來改變生活方式的家庭所有制呢?那都是隨著企業所有制這個決定性因素而轉移,并不能倒置過來,并不能由生活因素倒過來決定生產狀況的,生活需求只能對生產需求形成一種反作用,并不具有決定生產過程的作用力。所以說,關于家庭所有制的形式變化,得隨著社會生產的整體進步而演進,決不是一個唯物主義者所喜歡猜測的。辯證唯物論者,是不喜歡憑空而論脫離生產過程的各種生活前景的。
因此,從唯物辯證法的推導出發,筆者并不贊同把咱們要求的“消滅私有制”概念,等同于“消滅家庭所有制”的那些誤解。這種誤解容易混同于俄國民粹派不良后果所帶來的舊公社思想,帶來了以精英主義為前提的平民主義理論,容易讓大家崇拜“抽象整體”的“人民”,而對組成“人民”的一個個具體“個人”卻不能獲得尊重的態度,容易讓精英分子塑造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作為社會共同體的人格化身、整體意志的代言人,并以“共同富裕”的“整體”名義,限制了個體在勞動過程中自由發展的權利。三個代表的謬誤也出于此類空洞的利益觀。由此可見,如果沒有簡捷而明確的民主程序,緊密配合“家庭所有制”被取消后的辯證運作,才會給社會主義理論摻和了諸多脫離實際的空想成分,才會有著管理與被管理的分工狀況,混同于有權力與無權力的社會習慣,才會構成了傳統管理的復舊態勢。所以,咱們也得純清社會主義不同于通常所理解的民粹主義,必須明確毛澤東的社會主義,是建立在勞動關系的程序調節,獲得了新技術的科學基礎上,絕無什么主觀猜測的空想成分,而是真正有著以平民個人自主權為基礎的平民主義,完全是指導人們必須緊貼勞動過程的一種“公權”理論,絕不是抱著“私權”思維的官僚們所理解的無序社會。
剔除共產主義理論中的空虛想像,回到現實社會的勞動過程中,這對于純清那些非無產階級思想的各種不實之言,意義重大。一方面,可以有力抵制“共產主義渺茫論”對于革命隊伍的思想侵擾,讓工人階級領導社會運行的政治權,由虛空飄渺的整體概念,回到現實中的具體勞動者身上,一改那種聽天由命的被奴役意識,可以振奮起來,從理性的科學認識中,振作自己的奮斗精神,自強不息;另一方面,可以進一步明確工人政治對于社會經濟的鏈接路徑,就是體現著勞動者人權范疇的那種科學邏輯,可以破除資本統治在誘導人民時所持有的經濟迷信,明確了維護自身勞動的經濟利益,就在工人們對于“貨幣權力”共同實施管制的政治路徑中。
共產主義不但是新型的所有制理論,而且是優化資源配置的一種最經濟規范,可以將人類勞動從“有權”與“無權”的分裂態勢中,導入了以生產條件決定生活觀念的良性循環,個人生活的主觀因素,不再有了獨斷生產過程的控制方式;共同勞動所形成的公共權力,不再被私人所壟斷了。因此,只有在“企業公有制”這個經濟基礎上,才會有條件清除“家庭制”對于生產資料的獨占權,包括那些容易被家庭所控制的黃金古董之類的投機炒作,才會失去生存的炒作市場,除了把有關提高生活質量所必要的直接消費品,按程序進入家庭所有的私人范圍之外,所有資源都將真正引入生產活動或科學研究的領域,為生產或為研究所需要的勞動者所使用。獲得這種“使用權”的程序,不受金權關系所束縛,只跟本人的勞動能力有關,有著與其過去努力程度密切掛鉤的利益機制。
當然,對于社會機制向著公有化發展的趨勢,完全取決于勞動關系中所含“人權”思想的發展水平,或者說,取決于所有勞動人的權力發展所依賴的技術條件(包括由此技術條件所引來的運作程序),這是無需置疑的,咱們根據“生產決定生活”這一個基本思想,可以給予相應的確認。但是在新世紀的信息社會中,在今天技術條件獲得充分改善的資本社會,這勞動產生的人權思想,已經不再受制于技術條件所限,卻是受到了“幣權關系”的嚴重制約,又不得不讓中國的勞動在折回私有化的社會體制中停滯和凝固了。因為那種不敢面對勞工們的呼聲,并堅持要維護傳統的“幣權關系”,堅持面向資本體制的中國改革家,在毫無科學道理可以講得清楚的時候,總是硬性把他們自己的主觀愿望,強加于中國人民的勞動體系中,因而“勞動者人權”的發展,遭遇了官僚階級的殘酷打壓,全部歸于“管理者”個人所掌控的情況依舊,一切資源依舊處在“私人與私人”相互往來的路線中,其溝通渠道不得不被個人方式越控越狹窄。或斷接或膨脹,利益機制的運行是一片的混亂。
這樣不講理的運動路徑,形成了中國特色的“官道改革”,其“人道”的含量之低,由不得人民所議論的,必然要趨向于“單性貨幣運動”的邏輯鏈條,這對于所有真誠勞動的中國人而言,沒有其它路徑可以開放了,體現了改革后的利益機制,本質上不是開放的,恰巧是封閉的性質。誠實勞動的路徑受阻,投機勞動之路自由爭奪,奪路爭利者卻以“先富起來”的理論,贏得了法律保護的特權地位,也就取得更多條件限制他人與之競爭,可以封堵期望“后富起來”之大多數人的出路。這就是“共同致富”的“人道”理論,包含著少數人“先富”的“官道”謬誤和強暴觀念,讓特色改革者,可以強權實施其暴力控制經濟運動于私人所需要的意圖中。
所以說,在這樣的改革路徑中,勞動者的“人權”活動,或者說勞動者普遍存在于勞動過程的權益發展,隔著那些先行獲得“發展權”的管理者階層,根本無法插足其間。甚至對于勞動者的整個階級來講,已經被持有強權手段的資改派推送到了社會危機的邊緣,必須乞求老板階級才能茍活。所謂“不找市長找市場”的改革派輿論,轉移了人民授予其權力的責任關系,不但改制出一種分離于“勞動權”之外的管理權,改制出“管理權”中曾經被克服了的傳統劣根性,繼續維持著數千年歷史中“勞動者人權”與“管理者產權”之間的經濟對立,而且從思想界,從上層建筑方面,維持著多數勞動者被強迫去供養極少數剝削者的政治體系,無所謂封建不封建的行政,言必稱“改革”,都算是“開放”的意思。
受到貨幣約束后的企業,其內部的權力關系決定了企業外的權力布局,必然也是服從貨幣的權力關系,用資本家學者的理論來表述這種關系的政治學語言,就叫做“小政府大社會”,不論這類政治體系是不是符合生產力的主體訴求,都作為中國的改革家向人民所承諾的改革取向。這樣形成的政治體制,體現了資本社會的政治權力,集中在經濟概念上的貨幣權,體現了“貨幣機制”對于資本權的形成,對于壟斷性的資本權之產生過程,都是以勞動者管理社會的人權全面遭遇被封殺的法律規則為前提的。“依法治國”的官權言論,就是鼓吹著以剝奪工人政治后的私權概念,來治理勞工們對于生產成果所享有的政治關系,就是要打斷勞動人民的政治權力對于經濟體制的鏈接環節。
在勞工政治所發展起來的“工人階級人權”范疇被打碎后,勞工階級除了一個窘迫的吃飯問題之外,到底有沒有“人權”這個發展性概念,都已經令人懷疑了,根本無法讓知識階層整明白了,搞不清楚這被“物化”了的弱勢群體,究竟有多少“做人”的權力,哪里還談得上什么“發展權”呢?領導人搞不懂勞動者的人權意義,資本家又不允許“被統治者”有一個人權概念,不準備讓工人們有爭取權益的意識或動力————這樣缺乏政治思維的人權狀況,遠遠不及毛時代老百姓的政治思想水平,難道這樣倒退于毛時代而十分落后的人權態勢,還能反映三十年來社會文明有什么進步的程度嗎?
當然,官僚階級統治勞動的技巧方面,不是一點進步都沒有,而是有著諸多的技術思想在支撐,因而也就有了脫離勞工階級的成見非常之深。這種科技思想本無什么管理方式的重大進步,也沒有什么太大的法治問題,但拿在官僚階級手里,則跟咱的想法就大不一樣了,則是構成了一種排斥工人們當家作主的深深成見,被人民簡稱之為“精英論”,是以技術知識的功利性,進行偷天換日,把共同勞動的大眾觀念,換成了少數人控制的價值觀念。此類論調,咱們何曾忘記它對毛時代無產階級專政的大肆進攻,確實跟林彪一伙炮制“天才論”的用意是一樣的了,所以有著被WG批判的政治性問題,又必然在否定WG后所形成的“改革謬論”中死灰復燃了。一方面給人以錯覺,WG對于精英分子的批判,是不對的,生產力發展要靠科技,就得靠天才的精英階層,當然也包括官僚階級,才是發展生產力所靠得住的力量;另一方面給人以證明,要讓工人階級管理企業的WG思想,是與科技思想對立的,讓工人起來領導社會,等于讓無知識的外行人管理社會,那就不是解放生產力的正確方向,那就是讓落后分子擋住了先進分子的富裕政策。————這是多么荒唐的謬論呵,卻因為有著歪曲WG機制的一系列謬誤做鋪墊,因而得以成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領導思想,牢牢占據了中國的上層建筑,為資本的意識形態肆意打擊“勞動的思想觀念”,開辟了不分大是大非的思想亂局。
從三十年來的“官道改革”,可以看出中國精英,尊重知識是假的,尊奉金權是真的。他們不屑于無產者在社會科學方面所創的精神知識,不尊重科技發展來自于工人階級的實踐道理,更不愿承擔起讓科技知識回歸到工人階級手中的政治責任。他們只信奉低等動物中的貓眼觀念,信奉有權就是精英,有才就出財富,有錢就有科技。他們自認為思想是先進的,卻要拼命排斥毛澤東在社會科學領域所創下的最先進思想,這就不只是對于馬克思主義的一知半解問題了,而是嚴重背離馬克思歷史唯物論的科學觀點,又在唯心論的主觀臆想方面,憑空杜撰了一個令別人捉摸不定的“實事求是論”,飄飄然于工人的現實勞動之外,遠遠落后于毛時代那勇敢挺立于世界之林的新中國意識。
純碎是唯心論的舊政觀念,之所以能夠被冒充為“先進性”的思想解放,是因為它偏偏又精心編織了“密切聯系群眾”的活動形象,表現在中國的政治舞臺上。這幾天(2009歲尾),政府的大領導又在媒體上露臉了,為自己所抱有的“改開”謬論,就如何如何進行政治活動,十分得志地答記者說:“7月上旬的一天,我在無錫參觀一家紡織廠。在紡織車間里,機器轟鳴,什么也聽不到。出來的時候,我跟廠長講,我說咱們到屋子里去談一談。我們幾個人就坐在一間小屋里….”請讀者記住了,您看他所有的活動,即便處在群眾那會兒,也不忘以“密切聯系老板”的利益為主導,以物欲主義的“消費杠桿”為權力分配的基礎。僅此一例就可知其價值觀,就算暫時停一下機器,他也怕給老板帶來了些微的失財,為什么呢?因為他支持老板階級把工人群體都“物化”為沒有頭腦的機器;因為他心中存有“唯上智與下愚不移”之思想隔閡的深深成見,根本不會有一個維護弱勢群體“政治權”的起碼概念;因為他不僅反感于勞動群眾享有什么政治意義的“人權”言論,而且害怕此類工人呼聲的權益訴求,會不會動了官僚階級的奶酪?所到之處,不是挑選一些個別群眾瑣碎的生活小事,就是溫文爾雅地面向“生產資源”的壟斷階級,進行一番所謂“從實際出發”的“調研并精心論證”,以示其“應對金融危機出手”的“工作抓得扎實。”無非在論證他重大的政治表現或國家決策,“大部分都是從基層得來的”,他當然不會承認這個“基層”,也是謬論在掐斷政治聯系后所設定的經濟“基層”,也是由“精英論”所專制所假設所哄騙的虛擬性基層,跳不出“好大喜功”的基層人選所圍繞著的那些口是心非的官系怪圈,根本是一個狹隘的社會圈子,遠離著勞動者整個群體的實際狀況。
附注,本節內容,及后續一節,引號中用語,大多來自于2010年1月2日及2009年12月30日和27日人所共知的新聞
本文作為第一節的內容,還有文章B和C待續。文章寫作,有諸多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懇請網友們不吝指點。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