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群:西方近代以來向中國學習了什么?
來源:學說連線
——“西化”和“非西化”之爭可以休矣
西方、首先是西歐在近代以來走在世界前列,對世界產生很大影響,并成為世界各國爭相學習效仿的榜樣。但人們常常忽略了西方在其現代化的進程中,曾經向中國學習借鑒了不少東西。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沒有中國文化對西方的影響、借鑒和啟發,就沒有西方的現代化和長足進步。由于篇幅和筆者學識所限,這里只能舉幾個例子,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不應把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完全對立起來,也不應認為現代化就是西化、總是在“西化”與“非西化”之間繞圈子。
1,《易經》對二進制的啟發:二進制的重要性世人皆知,沒有二進制就沒有當代的數理邏輯,就沒有數字化技術,沒有電腦、網絡技術等。二進制的發明人是德國思想家萊布尼茨(1646-1716年),他大約在20歲時就已經知道了最初由歐洲來華傳教士所介紹的中國《易經》。后來他雖然率先發明出二進制,但由于沒有找到對其可靠性及意義的有力支持,因此遲遲沒有發表其論文,直到1697年他與法國傳教士白晉相識、隨后通信交流對《易經》的看法之后,才使他看到古老《易經》的六十四卦和二進制的數碼相對應,給予他極大的啟發和鼓舞,并于1705年把論文發表出來,題為《關于僅用0和1兩個符號的二進制算術的說明,并以此解釋古代中國伏羲圖的探討》。二進制這一劃時代的發明終于被世人所知。
2,儒家學說對啟蒙運動無神論的啟發和促進:自從利瑪竇(1552-1610年)等西方傳教士開始把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學說向西方介紹之后,對西方思想界產生了深遠影響和啟發,其中一個重要影響就是儒家學說濃厚的無神論色彩。在當時歐洲進步思想家們的眼里,中國文化在很多方面比西方文化要發達和先進,因此十分重視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和研究。還是這位德國思想家萊布尼茨,他首先把中國儒家學說解釋為“自然神論”,實際上是力圖把儒家學說當作他擺脫基督教有神論束縛的理論武器,后來的法國啟蒙運動思想家則走得更遠,直接提出和論證無神論。而如果沒有啟蒙運動等大力論證和傳播無神論思想,就沒有19世紀包括馬克思等在內的思想家們對社會科學研究的進一步發展以及西方整個科學研究的長足進步。
3,中國科舉制度對西方文官制度的參考和借鑒:西方最早建立和實行文官制度的是英國,在現代常任文官制于19世紀中葉誕生之前,英國實行的是“恩賜官職制”和“政黨分肥制”,前者有利于貴族地主階層把持政權并只向王權負責,后者則造成在每次大選之后,上臺執政的政黨大批更換政府人員,造成官員隊伍不穩定,影響政府正常運作及工作效率。英國因此參考和借鑒了中國科舉制度的重要做法,通過考試錄用官員,并區分開政治官員和行政官員,只有政治官員受大選結果的影響,而行政官員則不受此影響,從而保持行政體制運作的連續性、穩定性和效率。這種制度在西方得到普及,并對西方社會的穩定發展產生很大作用。
至于中國首先發明的火藥、指南針、印刷術等對西方近代歷史所產生的巨大影響,許多人已經比較熟知,這里不再贅述。
這就是說,迄今所謂“西方的現代文化”其實有中國文化的影子和某些貢獻,中西之間早已是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更不必說在21世紀的今天。正確的態度應當是:東西方之間以及各國之間都要不斷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因此,“西化”與“非西化”的論戰可以休矣!真正優秀的、合理的、有益及有用的文化,不論是物質文化、精神文化還是制度文化,都是人類共同的財富,應當兼收并蓄、博采眾長。
我們當然應當承認西方近代以來對世界文明發展所做出的巨大貢獻,承認中國向西方學習了很多東西(主要是自1840年以來),絕不應妄自尊大或夜郎自大。但也絕不應妄自菲薄、盲目崇洋迷外,以為自己事事不如西方人。而應敢想敢創新。既不應食古不化,也不應食洋不化,不應只吃古人或洋人的老本,而應在前人所成就的基礎之上,為哲學和社會科學理論的發展進步做出新的貢獻。
推薦參考讀物:
朱謙之《中國哲學對于歐洲的影響》(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
張西平《中國與歐洲早期宗教和哲學交流史》(東方出版社2001年)
(作者單位:社科院歐洲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