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中國,象民國時期洋鴉片猖獗一樣,洋節在一部分青年中的確盛行。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爭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于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多么典雅而質樸的七夕節!
我絕對不貶低名副其實的西方的情人節或其他什么文化習俗;同樣,我也絕對不鄙視本民族真正的傳統節日。物種、人種的不同,是因為他們具有不同的屬性。他們根據生存的需要與“美的規律”塑造自己,同時也改造自然和社會。這正如狗吃肉,貓吃魚,牛吃草,蚯蚓吃泥巴一樣----各有所需,強求不得!比如,我養的一條純種北京叭兒狗,就是因為寵慣了,強迫它吃進口狗食,結果餓死了。由此可見:北京的叭兒狗,無論如何是不能變成德國的牧羊犬的---雖然某些“叭兒狗們”無比渴望這種變化!
民族的文化傳統是一個民族歷史、人文、社會乃至地理物候諸因素影響的長期 沉淀而形成的心理特征和外在表現形式。各民族的文化可以交流融會,但絕對不可能互相取代,更不存在孰優孰劣的區分。一個民族的文化越是具有民族特色,她就越發具有世界意義----民俗也是這樣!
其實,毛澤東同志早就用“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推陳出新”、“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高度概括了批判繼承中外、古今文化的辨證關系,指出了建設中華民族的新文化的正確方向。這樣一個簡單的真理,被某些有知識的“精英”們有意識的顛倒黑白,以至于誤導了并產生了大批盲目崇外的、無意識的“張幫昌們”。這些“精英”們,打著開放的旗幟,不遺余力地販賣經濟上的自由主義、政治上的實用主義的同時,以“反思”為名,極力詆毀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成就,導致民族虛無主義和民族自卑心理在部分青年中滋生。相比較而言,“張幫昌們”有如“僧是愚氓猶可訓”,而應該特別警惕的,是那些“妖為鬼蜮必成災”的先生們!
2006年7月25日
=======================================================
[附原文]
再來看看農歷七夕節——
作者:張邦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