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前提交了匆匆寫就的反駁“秋石客”的帖子,到五一時仍處于審查狀態,然后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再提交之后,才算是放行。在“烏有之鄉”發帖,審查時間之長,其間出問題之妙,成了一種特色了。
看了跟帖,看來網友對“秋石客”早有看法。
“秋石客”要“一石二鳥”地“深入批判”新自由主義理論與筆者觀點,搬起石頭來,卻很明顯地暴露自身的弱點。對其駁斥一番,本也是借用“秋石客”所謂“一石二鳥”,對“左派”講講道理,對“秋石客”本身則或許真是不必“把他的理論批評當回事”。不過,“秋石客”跟帖改稱筆者為“修正主義”,且又祭出“左派”們常常很以為得意的“修正主義最怕的是毛澤東晚年思想”,那么,道理還是要講講才行。
毛澤東一生兩件大事,第二件是文革,亦即“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可以視為其中后期思想集中體現,到了晚年,他對市場經濟的敵視更為明顯,干脆說“與舊社會差不多”,先前視價值規律為大學校的話不再提了,社會政治方面則以“資產階級就在共產黨內”最為引人注目。
斯大林逝世后,社會主義陣營的改革浪潮再次出現,對民主政治、對市場經濟,都有越來越明確的認識和追求。這與伯恩施坦的修正主義有根本區別,但也被視為“修正主義”。在中國,一度以南斯拉夫鐵托的思想為其突出代表,然后以赫魯曉夫“非斯大林化”取而代之,后來對鐵托改變了態度,但對赫魯曉夫丟掉了斯大林這把“刀子”,始終耿耿于懷。“文革”之“反對修正主義”、“防止資本主義復辟”,實際上,也就是對抗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的改革浪潮。
在市場經濟發展不足的中國實行中央計劃經濟,“看得見的手”施展起來似乎無所不能,然而,既然無法指望企業的自主性,官僚化就不可避免。毛澤東對此不滿意,視官僚為“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以“文革”方式將其打倒。然而,市場經濟無法完全取消,價值規律的實際的支配作用可以通過計劃過程顯示出來,行政性計劃控制下的社會經濟與政治有其特色:舊官僚被打倒,照樣產生新官僚,其“革命精神”日減,官僚氣愈重。
偉大的政治家毛澤東,對此也束手無策。他對社會基本矛盾,還只是停留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又相適應又相矛盾”的認識水平,未能具體分析新制度與現實生產力、生產關系性質之間的矛盾,這樣,把官僚當作“走資派”來打,把勞動群眾對官僚的不滿、積怨當作是對資本主義的排斥、反對,也就不奇怪了。“文革”持續八年十年結束不了,即使把“批鄧”作為“文革”的繼續與深入,但全國民眾對鄧小平的支持,毛澤東當然看得清清楚楚。他似乎力圖有所創新,但基本思想不變,只是使其更為激烈而已。無論“左派”們怎樣欣賞或珍視毛澤東的晚年思想,不可否認的是,這一思想基于對現實社會基本矛盾的模糊認識,它對社會矛盾、階級狀況的分析判斷,在根本點上脫離現實,卻又不失毛澤東的本色,本能地意識到群眾與官僚之間存在尖銳矛盾。
馬克思學說對市場經濟持批判的態度,不會贊同為實行中央計劃經濟而人為壓抑市場經濟,也不會為了發展市場經濟而奉送它一頂“社會主義”的帽子。毛澤東晚年,對市場經濟的實際存在已無能為力,對斥之為“資產階級法權”的市場經濟精神,實際上已無可奈何。“文革”初期,一夜之間將公私合營企業變成為國有企業,表現得理直氣壯,而到其后期,對城鄉經濟中難以壓抑的所謂“資本主義之苗”,還是沒有辦法除之而后快。
毛澤東的晚年,因為中年時輕易地放棄了新民主主義,這時距離馬克思學說及其精神已是越來越遠,盡管思想中的火花還時有出現,卻難以改變他對企業自主經營、群眾消費自主選擇的根本立場了。
“秋石客”欣賞、珍視毛澤東晚年思想,是他自己的事情,但他要將自己的缺陷譽為“馬克思主義缺陷”,就要拿出有說服力的分析才行,畢竟標簽好貼,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顯示出靈魂所在,否則,那只是欺世盜名而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