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黃小虎的理解,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主要成果是《資本論》,它主要由三部分構成:第一是剩余價值學說,第二是再生產理論,第三是經濟運行理論。這樣來理解,則關鍵在于指出這三部分之間的關系如何,但遺憾的是,其理解基本上是將這三部分并列起來。
以筆者理解,馬克思學說的經濟學理論,即為建立在勞動價值理論基礎上的剩余價值理論。
勞動價值理論在馬克思之前即已出現,在馬克思手中,它臻于完善,成為其剩余價值理論的基石。剩余價值理論為馬克思所創立,而他作為一位嚴謹的學者,在其手稿中將前人的貢獻都一一分析說明。這些手稿,經后人編輯,成為《資本論》的第二、三卷和第四卷,而且,與前三卷作為“政治經濟學批判”不同,第四卷是“剩余價值理論”,可以視為該理論在進入具體論述。但是,馬克思沒有來得及完成他的工作,他自己只是完整地完成了第一卷,第二、第三卷是由恩格斯完成,其中尚有不少的編著性工作,而第四卷是由考茨基完成,基本上是編輯成書。另外還有其它的手稿,沒有編入《資本論》,但在馬克思經濟學理論中卻有其特殊的位置。
這樣,剩余價值理論在馬克思手中完成了基本框架,在進入具體論述之時卻中斷下來。也就是說,剩余價值理論在馬克思手里還只是初具模樣,當然還需要后人努力。后來有兩位美國學者巴蘭、斯威齊寫了一本專著《壟斷資本》,探討“在壟斷資本主義條件下剩余的產生和吸收”,然而,它在中國翻譯出版,譯者要將它作為對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的一種“修正”批判一通才能放行。這典型地說明,馬克思經濟學理論的發展在現實中的艱難。
從該理論本身來看,價值規律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而剩余價值規律是市場經濟全盛階段的基本規律。市場經濟從人類勞動出現剩余而起源,到了近代,剩余價值出現,并躍居支配地位、成為生產的目的,使得市場經濟本身進入全盛階段,而價值規律在這一階段上的展開形式即為剩余價值規律。
馬克思學說的經濟學理論,則以研究剩余價值及其規律為己任。之所以“有人把剩余價值學說單純理解為關于剝削的理論或階級斗爭的理論”,就是因為把剩余價值理論理解得很狹窄。應該看到,馬克思理論中的再生產,是剩余價值(資本)的再生產,經濟運行亦即剩余價值(資本)支配下生產及經濟運行,它們是剩余價值規律的展開,對它們的研究都屬于剩余價值的理論研究。
當然,馬克思面對的,是當時的剩余價值規律展開過程,這個過程在發展變化,則馬克思的一些論述、判斷或原理也會過時,需要與時俱進地創新。
尤其是,市場經濟發展中出現了非資本主義模式的可能性,更尤其是,在這些地方,都一度中斷了市場經濟的正常發展,對其嚴厲限制,而經歷挫敗后則不可避免地出現改革,重新認識市場經濟,發展市場經濟。在這里,資本主義與非資本主義攪在一起,意識形態與制度上的“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也攪在一起,在人們面前呈現極其復雜的景象,而在事變背后,無論市場經濟在或緩慢而艱難地發展,或涌起而成為大勢所趨的浪潮,剩余價值的支配力量一直是在悄悄地伸展著、蔓延著。
與此同時,另外一些地方,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地方,剩余價值規律的展開在相當程度上已不同于以往,馬克思當年的一些判斷正在以現實的形式展現出來。
這樣,有造詣有能力的后人們,自然有自己的事情可做。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石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