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世文:新選擇——構建健全社會
(一)“新選擇”的前提依據___減肥定理
人們經常會看到, 有的人雖然年事已高, 但仍然保持著健美的體魄, 而另一些人即使還年輕, 卻已肥胖臃腫。除了遺傳因素以外, 一般健美的人得益于科學的有控制的飲食和適度的運動, 而病態的畸形的人卻受損于大吃大喝和懶于運動。那些肥胖的人為了減肥, 往往用大量的減肥用品, 但收效不一定明顯, 甚至反而又因此患上更可怕的疾病。由此可以得出一個"減肥定理", 即: 減肥是一段不幸的彎路, 減肥不如防肥。這個定理告訴我們: (1) 人類應當理性地科學地而不是所謂"自由地"無控制地生活, 否則就要受到自然規律的懲罰; (2)盡可能預先地及早地選擇自己的行為模式, 否則將為而后的糾正付出數倍的成本和代價。經濟和社會也是如此, 只有預先地及早地理性地科學地選擇最佳的發展模式, 而不是被別具用心的人極力鼓吹的那樣"自由"地發展, 才能不受到自然規律的懲罰, 才能不因日后的糾偏和糾錯付出數倍的成本和代價。 這個"減肥定理"就是"新選擇"的依據和前提。
(二) 總體目標及發展戰略____健全社會及“健全型發展戰略”。
目標的選擇 , 是決定性的選擇。有什么樣的目標, 就有什么樣的戰略決策和什么樣的道路、路線。 中國必須找到一條效率與公平兼顧的發展道路。即使在效率方面, 物質財富并不是越多越好的, 而是"適度"為好。需要≠求要, 物質財富若超出了人們的健康需求, 不僅浪費地球上的稀缺資源, 而且造成環境污染和心靈污染。"物質主義"、"消費主義"、"唯生產力論"和奢靡之風是一定要反對的,“趕超型發展戰略”也是不可取的,而應代之以“健全型發展戰略”。衡量一個社會是否健全、美好, 主要是看它能否滿足人類的人性需求。人的需求是多層次全方位的: 生存、安全、發展、富足、尊嚴、榮譽、自我價值的實現等等, 這就要求社會不僅有物質的富裕和科技的發達, 還要符合其他的一些標準, 如環境優美、生態平衡、民主、公正、平等、人際關系和諧、友愛、互助等。資本主義是絕不可能滿足全體社會成員的這些需求的, 而只有共產主義社會才能滿足全體社會成員的這些需求。真正的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第一階段 , 它一步步地邁向共產主義社會。在這個階段, 資本主義的因素一步步地減少, 共產主義的因素一步步地增多…… 因此, 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的最佳選擇的總體目標是健全的社會, 也就只能是共產主義社會。在現階段, 當然只能是真正的社會主義社會了, 而絕不是一些人鼓吹的假社會主義、真資本主義社會。目前急需先科學地制定出一整套關于健全社會的指標體系來,然后有步驟地分階段地去實現。
(三) 基本制度——共產與共權
生產資料的私有制在理論上是不合理、不公平的, 在實踐上是失敗的、罪惡的。生產資料是社會生產力中物的要素, 即人們在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的總和, 包括土地、礦藏、森林、河流、原材料、生產工具、生產建筑物以及交通運輸工具等。從理論面看, (1)土地、河流、礦藏、森林等自然資源是“天賜資源”, 是“上帝”賜給居住在地球上的每一代的每一個人的,任何個人和團體都沒有權利私霸,它們只有屬于“全民所有”才是公平合理的; (2) 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必然導致一部分人被另一部分人所剝削、奴役、壓迫, 必然導致社會的貧富分化、階級對立; (3) 私有制所產生的對個人和小團體的利益的最大追逐, 會直接破壞公共利益, 即全民族全社會及全人類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 會阻礙科學技術的推廣和應用, 造成資源和生產成本的浪費, 造成生態和環境的破壞, 總之, 會構成對社會生產力的破壞和對社會進步的阻礙。從實踐面看, 俄羅斯實行了以私有化和市場經濟為目標的改革后,農產量減少了33%,失業人數急劇上升,在經濟上自立的人口中,每6人就有1人沒有工作保證。人均收入下降了80%,貧困線以下人口達4000多萬,約占總人口1.48億的27%。社會成員在社會地位和財產方面迅速兩極分化,大部分收入和財富現在集中在1%的人手里。大多數居民沒錢去購買甚至是最必需的東西, 最重要的食品的消費量減少了25%____30%。俄羅斯的經濟已陷入深刻的停滯衰退狀態,且越來越多地直接或間接地依賴于外國資本,為西方發達國家或跨國公司服務,更別說科技、國防、保健、教育和社會治安等方面的滑坡了。再看美國,從70年代起,經濟危機頻頻發生, 社會生產力屢遭破壞。然而,由于它極力推行“全球化”,拼命搞資本輸出,榨取其他國家、特別是不發達國家勞動者的剩余價值,并將其中的一部分超額利潤用于本國人民的福利(維持統治的伎倆),造成了其繁榮富裕的假象。"9.11"事件以來, 美國經濟進一步下滑, 走進又一輪經濟危機。這意味著, 美國的生產能力將再次受到嚴重破壞, 美國工人階級的貧困積累將進一步加深, 美國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賭博資本主義"將從此走向衰落。既然私有制有如此多的弊端, 公有制又體現著"團結起來力量大", 但許多人還是不敢主張公有制, 其最主要的原因, 是害怕占據領導地位的人不廉潔勤政、不公道英明, 行沒有民主、沒有科學、沒有法制的官僚主義, 一來會將公有制變為事實上的官僚私有制, 更加不"公平"; 二來會挫傷大家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會助長懶漢作風, 降低"效率"。既無效率又無公平, 豈不是比資本主義的私有制還糟糕嗎? 前蘇聯和東歐的社會主義國家演變、崩潰的教訓不就于此嗎?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是相輔相成的, 沒有"共權"就不能鞏固"共產", 沒有"共產"也無法打造"共權"。 河南省臨穎縣南街村已經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共產+共權"的建設共產主義社會的路子。河南省臨穎縣南街村共有805戶人家、2006畝耕地, 人均耕地6分4。1981年, 南街村實行分田到戶, 村里僅有的兩個小企業搞了個人承包, 其它集體財產也拆整為零地分了。起初, 情況還可以。到1985年, 水利設施由于人為地破壞和失修, 已經無法使用。大型機械不能適應小塊土地的耕作, 已銹跡斑斑。糧食畝產從分田前的1000斤下降到500斤。兩個小企業不僅抗繳稅利, 還花天酒地地亂揮霍。村民們面對這種狀況, 憤怒斥責, 把大字報貼到了村黨支部書記王洪斌的家門口。王洪斌苦思苦索, 召集村委會開會反復研究, 終于在毛主席的一系列著作中找到了答案和路向。他們明白了, 團結起來力量大, 只有堅持公有制和集體致富, 才能永遠擺脫貧困、剝削、壓迫, 走向人人平等、友愛、幸福的共產主義康莊大道。黨支部果斷地收回了全部企業和土地, 重新由集體規模經營, 有計劃地協調、健康地發展。他們組織了各種專業隊, 連片耕作土地, 農林牧副漁全面推進, 實現了機械化、水利化。他們集資創業, 先后辦起了磚瓦廠、面粉廠、食品廠、啤酒廠、印刷廠、運輸公司等26個企業, 組建了南街村集團。由于路子走對了, 南街成為河南的第一個“億元村”, 92年產值2.1億元, 95年產值12億元, 97年產值16億元, 利稅8600萬元。在1984—1997年的13年間, 經濟增長2100多倍。隨著經濟實力的增長, 他們相繼建起了學校、幼兒園、圖書館、劇團、體育場、報社、敬老院、醫院、商店、賓館、公共食堂、公園, 一步步地實現了免費住房、就醫、入托、上學、養老、用水、用電、吃飯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 南街村幼兒園是全國最高檔的幼兒園, 不僅幾十個教室都配有鋼琴, 園里還有圖書室、手工制作室、排練廳、游泳池、動物飼養場等。為了保證公有制不變質, 保證村民真正當家作主, 為了促進村民在精神、道德等方面全面發展, 享有真正的平等、富裕和幸福, 南街村不僅實現了高度的物質文明, 而且還實現了高度的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他們堅持用毛澤東思想武裝人、培育人, 教育和激勵村民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 連幼兒園的大門上都有醒目的紅色大標語: “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終身!”他們定期舉辦懇談會, “斗私批修”, 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 特別是對領導成員進行批評和建議。村領導班子更是經常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 堅持民主集中制, 堅持讓群眾對領導班子進行民主選舉和民主監督。村干部能上能下, 群眾有權對其彈劾、罷免、撤換。南街村堅持"巴黎公社原則", 領導干部的工資、待遇不高于普通村民, 吃苦在前, 享受在后。村里還不間斷地開展十星級文明戶的創建活動。如今, 南街村已經成為中外聞名的"紅色億元村", "道不拾遺", "夜不閉戶", 現代化的工廠、校園和住宅樓鱗次櫛比, 美麗的花園、草坪隨處可見, 每天向許許多多前來參觀的人們昭示著被實踐證明了的真理——只有真正的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共產主義一定會實現! 總之,在經濟制度與政治制度的四種組合中,私有制+獨裁專制是最黑暗的;私有制+民主制是不可能的,那民主是虛假的;公有制+獨裁專制是不可取的,只能作為臨時緊急措施來使用;只有公有制+民主制才是最光明、最公平合理、最健全的。也就是說,只有“共產”+“共權”才是健全社會、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制度、核心制度。按照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經濟基礎決定著上層建筑, 而在經濟基礎中, 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又是最基礎最有決定意義的。那么, 公有制的哲學基礎又是什么呢? 它就是現代科學"系統論"中的著名定理——"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用比較通俗的名言來說, 就是"團結起來力量大"。大概所有的人都知道這樣一個寓言故事吧: 一位老人臨終前將十個兒子召來, 拿出十個竹棍兒, 先捆在一起讓他們折, 誰也折不斷; 又將竹棍兒分開一根根讓他們折, 很容易就被折斷了。社會主義也就是依據這樣的一個簡單明了的道理——"團結起來力量大"、"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當然,這是從功效性的角度來說的。同時,從合理性上來看,生產資料的私有制是不合理、不公平的。土地、河流、礦藏、森林等自然資源是“天賜資源”, 是“上帝”賜給居住在地球上的每一代的每一個人的,任何個人和團體都沒有權利私霸,為私己牟利而剝削壓榨他人。它們只有屬于“全民所有”才是公平合理的。它既區別于私有制,又區別于“官有制”。社會主義事業是一個復雜艱巨的系統工程。馬列主義已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我們應堅定不移地沿著這個方向前進,什么失誤了就改正什么,什么缺陷了救彌補什么。不能因挫折就失去信念,就180度的大轉彎。辦法總比困難多。讓我們勇敢的面對現實,滿懷信心地迎接光明而美好的未來吧!
(四) “新選擇”的經濟體制——計劃調節為主的商品經濟(也可稱為微觀搞活的計劃經濟)體制
計劃調節為主的商品經濟,既區別于計劃調節的產品經濟又區別于市場調節的商品經濟。商品經濟相對于產品經濟和自然經濟。產品完全不進行交易而由社會統一分配的經濟形態是產品經濟,如共產主義社會的經濟形態;產品在經濟組織內部自給自足、基本不在社會上進行交易也不由社會統一分配的的經濟形態是自然經濟,如過去的農業村社的經濟形態;產品基本通過交易來流通和配置的經濟形態是商品經濟,如資本主義社會及其向共產主義社會的過渡階段的經濟形態。我國正處于向共產主義過渡的階段中,沒有實行單一的全民所有制,生產力還較低下。因而還不能取消商品交換,還必須使用貨幣、價值規律等工具來進行成本、效益的核算,來促進生產力的高速發展。所以,在社會主義階段中,我們還不能取消商品經濟,而且要發展它。但在這個商品經濟的兩種調節手段(計劃和市場)中,我們應當主要選擇計劃,也就是說,我們的經濟體制應當是計劃調節為主的商品經濟——因為我們是社會主義社會而不是資本主義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體制才是市場調節為主的商品經濟,它才是主要靠市場來調節的。這兩種經濟體制的本質是截然相反的。市場調節為主的商品經濟(以下簡稱市場經濟)的目的是利潤最大化是剩余價值,而計劃調節為主的商品經濟(以下簡稱計劃經濟)的目的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與文化的需求(不是利潤)。把利潤作為最高目的就會不擇手段,不考慮社會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不考慮社會公平、公正,它只能是和資本主義社會相配套。而計劃經濟則既要兼顧效率和公平、公正,還要把全社會的(而不是一部分人的)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根本利益結合起來。只有計劃經濟才能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配套,為社會主義社會服務。 計劃調節為主的商品經濟體制即計劃經濟是否排除市場調節手段呢?不僅不排除,在微觀上即在日用小商品、飲食食品、服裝鞋帽、旅游服務等行業還要以市場調節為主。當然,在其他領域應以計劃調節為主。 當然,計劃本身也有優劣高低之分。譬如,拿每年的暖氣供應來說吧。過去一般通行的做法是從當年的11月15日開始供暖, 到次年的3月15日停止供暖, 此間即使氣溫升得很高了也不會停供, 此外即使氣溫驟降得很低了也絕不會破例供暖, 這就引來許多對供暖計劃以至"計劃經濟"的罵聲和埋怨。 試想一下, 假如把這樣的供暖方式改為以氣溫高低來制定計劃不就皆大歡喜了嗎? 古人云: "凡事預則立, 不預則廢", "計劃"本身又何罪之有呢? 我們要反對和防止的應是那種脫離實際的官僚主義的不科學的僵死的不能及時微調的計劃, 而不是科學的理性的能帶來更大效益的計劃經濟。在公有制條件下, 選舉出優秀的并隨時受到廣大人民監督的管理人員來, 加之現代化的微機聯網的計劃手段, 科學的、民主的、法制化的計劃經濟就一定是可以實行好的。 資本主義國家之所以不實行計劃經濟, 是因為它沒有實行計劃經濟的條件——沒有實行生產資料的公有制。 但這些國家的企業、企業集團內部卻無一例外地都實行計劃經濟。中國"改革開放"前之所以實行計劃經濟, 是因為國家實行統一的公有制; 現在不實行計劃經濟, 是因為改變了公有制, 只能實行市場經濟了___ "什么腳穿什么鞋", 這是不爭的事實和邏輯。更多的人是因為"計劃無法覆蓋所有的生產、流通和分配"而反對計劃經濟的。他們說, 計劃經濟無法搞, 即便可以計劃鋼鐵、糧食、豬肉或冰箱、彩電, 也無法計劃服務性業務和日用品、衣服鞋襪的花色、款式。這是對計劃經濟的誤解。這里所說的"計劃經濟", 當然只是指計劃經濟體制。經濟體制與經濟調節方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一定的時期內, 計劃經濟體制下也可以運用一定的市場調節方式, 也可以模擬市場并借用貨幣、價格等經濟工具——計劃經濟和社會主義只能是一步步走向更高階段的。在現階段, 服務性業務及日用品、小商品的花色和款式并不必僵死地規定或計劃, 可以由服務人員和生產者去發揮創造性。另外, 還有些人不贊成計劃經濟的原因是擔心統計信息和計劃指令不能及時送達、計劃難以及時微調等, 那么, 現代化的電腦聯網應該能夠打消這種顧慮了。 至此, 還會有人說, 實行計劃經濟難以提高經濟效率, 因為, 如果沒有自由競爭和市場經濟"優勝劣汰"的動力和壓力, 勞動者就不會有生產和創新的積極性、主動性。其實, 這種擔憂是大可不必的。人的"創造本能"、人的物質的和精神的需求、"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的政策導向及為人民服務的覺悟等等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暫不展開來論述了。其中有個基本理論問題是: 有不少人說,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利己的, 精神和覺悟是虛的、靠不住的。可以明確地說, 這種認識是片面的不科學的。應該說, 人是不同于一般動物的社會性很強的、離不開精神活動的動物, 人是可以改造的。“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等只是一種意識、品德,只是一種“選擇”,而不是人的本能。一切生命體的本能,是為其生存、發展、繁衍、進化而趨利避害地選擇。人,當然也不例外,其本能是永無止境地追求更大的發展、更大的利益、更大的幸福,是因此而不斷地進行趨利避害的選擇。是選擇自私自利、損人利己,還是選擇先公后私、友好互助?完全取決于外界的生存條件、生存環境。這就是馬克思的著名論斷:“存在決定意識”。在遠古的原始社會,生存條件極其艱苦,人們只能選擇原始的共產主義制度,集體奮斗,團結互助。誰若自私自利、損人利己、損公肥私,必將被大家撕成碎片。試想一下,誰還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呢?后來,隨著生產力的提高,隨著剩余產品的出現,不必非要很多人在一起生活、勞動,以家庭為單位生產更有利,于是又逐步選擇了私有制。隨著私有制的發展,人們的私有觀念、私心也就越來越重了。假設未來的人們選擇了社會主義的制度、共產主義的制度,生產資料公有了,生活資料按勞、按需分配了,消滅了階級剝削、階級壓迫,人人平等,互助合作,國家成為每個公民的強有力的經濟后盾,還有什么必要自私自利、損人利己呢?即使有人那樣,也會迫于大家的公憤、批評而收斂、改正的。被國內外譽為“紅色億元村”的共產主義小社區南街村、北徐村等就是很好的例子。有人說,覺悟、道德等是不長久的,靠不住的。首先,不長久的覺悟、道德,不是真正的覺悟和道德;其次,覺悟、道德只有建筑在公有制的基礎上才能長久,不解決經濟基礎問題的“純說教”當然既不持久又不可靠;再次,并不是一解決所有制等社會問題,人們的意識形態馬上就轉變了,還要進行思想教育、素質培訓,還要健全法制、紀律等等,逐步引導人們改造世界觀、人生觀,放棄私有觀念,成為一代新人類;又次,在社會主義的低級階段,個人的道德有可能是靠不住的,但是,人民整體的、集體的道德確是靠得住的____因為公有制已將人們結成利益共同體,國家和集體是人們的靠山,人們要維護自己的利益就必須維護國家利益、集體利益,他們會對破壞國家、集體利益的人和行為進行批評、反對、抵制的。對此,又有人說,資本主義國家的人也有講道德的。不錯,但它靠的是法制的威懾力和宗教的影響力, 既不能解決所有人的道德問題,也不是治本的方法。只有共產主義的社會存在才是治本的方法,才能讓所有的人(包括資本家)都得到徹底的解放和真正的自由(包括物質上的和精神上兩方面)并自覺地全面發展、自我完善、自我改造、自我凈化、自我提高。此外, 計劃經濟不但能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能提高經濟效益, 而且能夠避免經濟危機、違法犯罪行為大量滋生和貧富兩極分化等, 能夠有效地保護生態環境, 促進精神文明和人際關系的改善, 促進經濟和社會健康、穩定、協調、持續、全面發展, 而這些都不是市場經濟所能做到的。 同時, 這也都是符合每個人的個人利益的, 將給所有的社會成員帶來福澤。 因此, 計劃經濟也絕不像有些人誣蔑的那樣, 是什么建立在虛幻的純道德、純精神上的東西, 它的動力源泉, 仍然是實實在在的人的利益, 但不僅是個人利益, 而且還有公共利益、全民利益, 乃至全人類的利益, 因而, 計劃經濟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也將必然最終獲得全人類的認同, 最終在全球得到勝利和實現。總之, 計劃經濟的本來意義是理性經濟、科學經濟。當然, 實行計劃經濟要有一些前提, 譬如生產資料公有, 管理人員綜合素質高、具有高度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防止官僚主義、教條主義、主觀主義等的社會民主監督機制較為完善, 法制健全等等, 否則, 計劃經濟就容易變為僵化經濟、滯后經濟, 反而阻礙生產力的發展。過去, 中國在實行計劃經濟時出現了一些問題, 本應找出導致這些問題的具體失誤和缺陷去改進, 而不應否定和反對計劃經濟本身。現階段, 為什么不可以實行"微觀搞活"的計劃經濟呢? 為什么不可以將市場調節限制在小商品、小服務等范圍內呢? 西方發達國家已先于中國數百年地發展了工業化、現代化, 現今又占盡了資金、技術、設備、資源、市場等優勢, 而且霸欲日甚一日, 如果中國再模仿它們的發展模式, 是無論如何也不會趕超它們的, 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最終將受它們控制, 為它們服務, 成為"新殖民主義"的事實上的附庸。何況, 中國的發展戰略絕不應只是出發于經濟上的"趕超", 而應是出發于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和共產主義目標的邁進上。南街村實行的就是計劃經濟, 它的經濟增長速度是神奇的, 各項社會事業也全面發展, 這個樣板的說服力難道還不夠大嗎?
(五) “新選擇”的新觀念——不主張“政企分開”,主張政府強力主導經濟。
前面已述, 科學的計劃經濟是以人們的需求, 即廣義的市場需求為計劃依據的(計劃經濟體制也可以不排除商品、貨幣、市場等概念和工具), 市場經濟當然更是以市場需求為運作基礎的, 那又為何還有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之分呢? 它們的區別主要在于資源配置的主體不同、運作方式不同。計劃經濟主要是由政府或國家委托的一個經濟管理機構按市場需求統一規劃和調配資源, 而市場經濟則主要是由經濟的細胞單位, 即及個人或單個生產經營組織各自分散地按市場需求去配置資源。這樣一來, 孰優孰劣就一目了然了。個人或單個組織是從各自的角度、利益來生產經營的, 它不可能首先考慮全國的、全體人民的, 甚至是一個地區的全局利益、整體利益、公共利益。即使它在法律的硬約束下不敢破壞公共利益, 但一般也不可能主動地積極地促使全局利益、公共利益的實現——因為它是以自己資本的最大增值為最高目的的。同時, 它們之間必然進行著的無休止的無情競爭, 會使部分社會生產力遭到破壞和浪費。當然, 這種競爭也會激發部分生產力。然而, 這種激發部分生產力的效果, 運作較好的計劃經濟也是可以達到的, 譬如靠社會主義的"多勞多得"政策、勞動競賽、合理化建議和技術革新活動、表彰、獎勵等等。但市場經濟的破壞、浪費社會生產力及沖擊、損害全局和公共利益的弊端卻能靠計劃經濟有效地避免。而且, 計劃經濟還能積極有效地促進全局利益、公共利益的實現。相比之下, 當然是運作較好的科學的計劃經濟大大優于市場經濟了。中國的文字是很有寓意、圖解功能的。譬如"統治"和"散亂"這兩個詞。 為什么要將"統"和"治"、"散"和"亂"緊聯在一起而不是相反呢?可見中國古代的先哲們早已發現了"統"致"治"、"散"致"亂"的道理了。當然, 計劃經濟的"統", 并不是連微觀經濟的細枝末節, 諸如小商品、小服務的產量、規格、品種、花色等等都要"統一"規定、計劃的, 完全可以微觀搞活。這一點, 已在前面談過。由此可見, 計劃經濟既是理性經濟、科學經濟, 同時也是有序經濟、統一經濟、強力經濟, 只有它才能發揮"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整體功能"。而指揮經濟、調節經濟的主體必然是各級政府或國家的專門機構,各經濟組織只是執行單位。國家和政府的權威及其對經濟的強力主導、干預是非常必要的。
(六)“新選擇”的政治體制——高度民主而集中的廉潔高效的人民委員會體制
政體即政權組織形式。我國政體的結構原則應當是: (1)保證國體的實現。有人說, 國家是調和階級關系的工具, 不必保證工人階級的領導權, 而應是超階級的, 立于各個階級之上的。然而, 鐵的事實是, 掌握政權的人是活生生的人, 而現階段卻沒有不處于一定階級地位的人, 各種思想也無不打上階級的烙印, 那里有超階級的"美事"呢? 工人階級是最先進最有組織最能擔負解放全人類使命的階級, 政權自然應當牢牢握在工人階級的先進分子手中。但是, 由于現階段我國工人階級還不占人口的多數, 諸如全民公決、全民逐級直選等民主手段(形式)的階級基礎和社會基礎尚不成熟。我國人口的絕大多數是農民。毛澤東曾致力于將農民改造為工人階級。他將農民組織起來, 走集體化道路, 建立政社合一的基層政權組織、社團組織和經濟組織, 使農民逐漸改造為農業工人。然而, 農村土地使用權下放給家庭后, 農民又退回到小生產者、小私有者的生存狀態和社會地位上了。由此可見, 如何保證工人階級領導權的問題, 絕不是一個可以忽視的問題。 (2)保證權力行使的高效與公正的統一。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伙人共享一些食物。第一階段, 他們推舉一個人每次來給大家分食, 結果, 這人總把最好的留給了自己。大家不滿意, 改變了方式。于是, 第二階段, 他們輪流擔任分配者。雖然公平多了, 但由于每個人的技術都很生疏, 效率不高, 大家仍不滿意。于是, 第三階段, 他們又恢復了第一階段的做法, 但卻同時制定出一些制度來監督和制約分配者。他們要求分配者必須把最差的食物留給自己, 否則既不能當選分配者, 還要隨時被彈劾。如此一來, 公平和效率都兼顧了, 都得到了。這個"分食定理"告訴我們, 高效而公正的領導體制應當是: 在真正民主的選舉并監督領導者的基礎上, 賦予領導者統一而高度的指揮權。毛澤東時代提倡的共產黨領導干部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非常英明的, 現在的情況卻是物質利益隨著級別攀升, 已經嚴重地違背了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巴黎公社的原則, 導致了腐敗現象和群眾的不滿。 (3)保證全體人民平等的參與權。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內在屬性。社會主義民主應表現為全體人民掌握國家權力。當然, 在近現代條件下, 任何民主國家在國家制度上還只能實行間接民主, 不可能人人直接參與國家管理和決策。但是, 必須讓人民享有選舉權、被選舉權、監督權、批評權等民主權利。 根據以上主要原則和我國歷史及國情, 我國政權組織形式可在條件具備后轉向真正意義上的議決行合一的、黨政軍一體的、老中青相結合的、工農兵等共參與的高度民主而集中的廉潔高效的民主制。這種政體將是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巴黎公社"制度相結合的產物。其最高權力機構仍是人民代表大會, 它的常設機構是由立法委員會、行政委員會、經濟委員會、軍事委員會、司法委員會、監督委員會、選舉委員會等專門委員會組成的人民委員會(也可稱為社會管理委員會)。行政委員會相當于政府、內閣, 立法委員會行使立法職責, 司法委員會組建法院、檢察院等, 經濟委員會統一指揮調度經濟發展,軍事委員會統帥軍隊,監督委員會下設審計署、廉政署等, 選舉委員會組織換屆選舉并負責平時的彈劾、改選、任免等事務,專門委員會都接受人民代表大會和它的常設機構人民委員會的領導。下級人民委員會接受上級人委會的領導。各級人委會由人民按照一定條件(應是明確規定的、法定的)逐級民主選舉產生。選舉應是真正意義上的民主選舉, 要允許代表聯名提出候選人, 要采取競選、差額選等形式, 要逐步實現各層次的直接選舉。人委會委員不一定數量大, 但應專職, 且應有任期限制(法定)。選民可以隨時按法定程序和規則彈劾、罷免、改選代表、委員和委員會。人民委員會及其各專門委員會不僅是議事機構, 而且更是決策機構、組織實施機構、社會管理機構、司法審判機構和經濟指揮機構及國營經濟實體, 既有決策權、決定權, 又有實施組織權、指揮權、檢察權、審判權和經濟、文化等事業的經營權、處分權。在人委會內部, 各專門委員會的職能是互相制約的, 但在最高層面卻是統一協調的。各專門委員會都對人民代表大會和它的常設機構人委會負責, 都要定期向代表大會和人委會報告工作, 接受監督。同時, 所有代表和委員都必須嚴格遵守旨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等一系列法律制度, 若有違反, 必將受到彈劾、罷免或其它制裁、懲戒。 上述構想如果真能落實, 民主和高效就能兼而有之。其實,上述構想中的權力機構相當于毛澤東主席在文革中所說的革命委員會。我認為文革中的革命委員會是毛主席對社會主義社會的政權建設做的偉大探索。他老人家開創了一種新的新的政權形式。這種政權結構的特點一是議決行合一、黨政軍一體、老中青相結合、工農兵共參與,真正體現了廣泛的代表性和運行的科學性、可持續性,做到了人員少、成本低、效率高;二是權力機構工作人員能上能下,真正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民主;三是權力機構權力集中、強大,真正體現了國家權力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落實這個構想的關鍵和難點是如何保證人民事實上的真正的選舉權、彈劾罷免權和經常的有效的監督批評權。 保證舉措是: (1) 由真正自愿"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并自愿帶領人民建設共產主義社會的先進分子組織成紀律嚴明的先鋒隊, 活躍在人民之中, 促進選舉權、監督權、彈劾罷免權等民主手段的使用。雖然這個先鋒隊不是直接掌管國家權力, 但它會因自己廉明勤政而高效的工作而在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并起到核心與中堅的作用。(直接掌管和行使國家權力的是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它的常設機構——人民委員會。) (2) 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和社會化大生產, 將所有自然資源逐步收歸全民所有, 將全體人民組織起來, 進行經濟活動和其它活動, 將小生產者小私有者逐步改造為公有制的規模化大生產的員工。 逐步過渡到計劃經濟體制, 實行按勞分配生活資料, 并逐步過渡到按需分配。 (3) 制定一系列法律化的民主制度, 包括選舉、彈劾、監督辦法和程序, 包括候選人條件、任職資格, 包括決策程序、司法程序等等 。 特別是要切實保證人民代表的產生必須完全民主。在基層, 劃分各個選區, 先由選民個人申請, 再由選舉委員會按照法定的代表條件嚴格審核, 然后進行競選演說, 最后由選民直接無記名投票。地市級以上的代表由下一級的代表大會真正民主地產生, 也應先由選民個人申請, 再由選舉委員會按照法定的代表條件嚴格審核, 然后進行競選演說, 最后由下一級的代表無記名投票。
(七)“新選擇”的獨特方法——"內方"與"外圓"
有人說, 國際流行的是市場經濟, 中國若搞計劃經濟, 如何與國際市場接軌, 如何向國際社會開放呢? 這個問題已不是太難的課題了。被群眾譽為"紅色億元村"的南街村已探索出了一條富有創造性和哲理性的路子, 這就是"外圓內方"。南街村在內部搞的完全是社會主義, 實行"公有制+計劃經濟+按勞、按需分配"的經濟制度, 實行民主集中制的的政治制度, 發展高度的精神文明; 在外部卻圓滿地與市場經濟和國際經濟接軌, 不僅讓自己的產品走向了市場、走出了國界, 而且還吸引了外資, 辦起了中外合資企業, 且經濟效益相當高。 "外圓內方"是對立統一規律和辯證法的形象體現。"外圓", 表現了對外部世界和現實環境的適應性、利用性; "內方", 則表現了對理想、信念、原則的忠實性、堅定性和對現實的改造性。對于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來說, "外圓內方"也是完全可行的。若能以一個國家、地區為單位統一的進行進出口貿易, 統一的引進外資, 不僅能避免許多重復、許多浪費, 大大提高效率, 而且可以避免競相壓價、競相"優惠讓利"等"內耗"導致的"鷸蚌相爭, 漁人得利"的現象
(八) “新選擇”的實質——真正的社會主義
誰都知道, 當前的中國大地上, 到處都充斥著假冒偽劣的貨色, 從政治到經濟, 從理論到商品, 就連"社會主義"也未能幸免。 一些人造出形形色色的"社會主義"理論來批判、 否定、 取代正統的馬列主義的社會主義理論。 為了迷惑人們, 他們用一些形象的比喻來作為論據和讓人們信服的法寶。 不恰當的比喻用在重大問題上, 損失就大得難以計量了。 有人把社會主義的經濟活動比作運動場上的競技, 主張任其經濟主體你死我活的爭奪, 政府只充當裁判員, 只管收稅------ 這顯然是有問題的。. 經濟主體之間即使正當競爭, 此勝彼敗的結果也是會浪費一部分社會生產力的, 也會給一部分勞動者造成生活和就業的困難, 到底不如各方都健康發展, 人人都幸福, 并在團結互助、 分工協作中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 何況, 殘酷競爭的結局未必都是此勝彼敗, 還有不少兩敗俱傷的情形, 那當然就更糟了。 這個主張絕不是馬克思主義所界定的那個社會主義。真正的社會主義的比喻可以是其它的。 譬如, 一群人共居于一塊土地, 都要靠這有限的土地生存。 如果一部分人搶占了全部土地, 另一部分人就會受剝削壓迫, 甚至喪命, 當然也必然會復仇、反奪而戰。 爭奪戰亂無休無止, 誰都沒有安全感和真正的幸福。 于是先知先覺的人認識到, 即便每人平均分一塊土地, 日后這群人也會因各人體力、能力及外部條件不同而逐步分化為占有者和受雇者、 支配者和被支配者, 引起貧富分化、 階級對立和殘酷斗爭, 還不如共同占有并共同經營這塊土地, 你活我也活, "天下皆兄弟", "大同世界", "同此涼熱"。于是他們傳播這種思想, 奪得領導權, 讓全體人民選出首領, 組成"政府", 分工協作, 團結互助, 從按勞分配過渡到按需分配, 生活一天比一天更幸福。有人把社會發展比喻為上學, 說資本主義是必經階段, 既然曾經超越過就必須回過頭去補課。 即便中國沒經歷過資本主義階段, 無產階級也總不能因此就錯失奪取政權的良機吧? 而且奪取政權后還能夠自覺地利用客觀規律有組織有計劃地發展經濟, 經濟勢必會得到更快更健康的發展的。既然中國已經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 有什么理由再退回去重新搞一次資本主義, 讓人民多受一些苦難呢? 西藏從一個農奴制社會一步跨越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而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又該如何解釋呢? 其實, 社會的發展用登山來比喻會更貼切一些。 譬如, 登山的常態是逐級而上, 但假如某時某刻有人在前面拉我們一把, 或有人在后面推我們一把, 我們確有能力一步登兩三級時, 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何必在乎某些人的指責非難而退回去呢? 登高才是目的, 至于一步幾級又何必拘泥呢?_____只要確有登攀的條件和能力。 同理, 建成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是我們的目的, 達到目的的具體方法和途徑當然不會只有一個, 何必拘泥于方法而忽略目的呢? 又何必不敢一步兩級地往上走呢? 何況, 中國并非沒有歷經資本主義階段, 只是帝國主義不允許其充分發展, 腐敗政權也沒有能力讓其充分發展罷了。 所謂"半殖民主義", 就是指融入了資本主義體系之中。 此外, 當前流行的假馬克思主義、假社會主義理論還一再渲染, 革命和建設的唯一目的就是發展生產力, 生產力才是衡量社會先進與否的最高標準。 必須明確的是, 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全人類的真正解放、 全面發展和幸福, 并不僅僅是為了生產力的發展。 何況, 生產力也并非假馬克思主義所渲染的那樣, 只是物質的, 或是資金、技術、知識、信息等占第一位。 在生產力的三要素中, 勞動者才是最基本、最首要、最活躍的因素。 應該說, 衡量一個社會制度、一個政黨、一個政策的最基本的最起碼的標準, 是看其對勞動者(包括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的態度。假社會主義的另一個謬論是: "只有市場經濟才能發展社會化大生產, 所以只有資本主義充分發展后才能搞社會主義"。 其實, 計劃經濟也能發展社會化大生產, 而且比資本主義更有序、 更道、更和諧、更高效。近來, 假社會主義又拋出一個時髦的有關"全球化"的謬論來, 說什么市場經濟最能促進經濟發展, 市場經濟體制的全球化將使全世界所有的國家自由而平等地競爭, 揚長避短, 優勢互補, 共同發展。 其實, 市場經濟的實質是競爭。 所謂的自由和平等只是表現在契約上的自由和平等, 不可能有事實上的自由和平等。 因為, 胖子和瘦子雖然在"自由而平等"地競爭, 但還沒等瘦子在競爭中壯大起來, 瘦子就必然被胖子擊垮、吞并了。(這如同所謂的資本主義的"自由世界"一樣, 有了資產階級剝削勞動者的自由, 就不會有勞動者不受剝削的自由。勞動者的受剝削, 只是出于實際生活的被迫和無奈。只要存在著私有制, 存在著階級對立, 就不會有真正的人民的自由、平等和博愛。競爭是強勢者吞并弱勢者]的最佳借口, "自由和平等"是這個借口上最耀眼的金飾。) 無疑, 市場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當然是早已占盡各方面經濟優勢的美國了, "地球村"的霸主只會貌似公平地落在美國頭上。 大部分不發達國家都不過是為美國"墊底"罷了。 美國何必"黃鼠狼給雞拜年"般地高唱什么"援助"、"合作"呢? 與先于中國工業化和現代化數百年的西方發達國家相比, 中國的經濟優勢究竟在哪里呢? 中國現在的當務之急, 應是考慮如何保住自己有限的市場和稀缺的自然資源, 根據自己的國情, 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快速地、健康地、協調地、全面地發展中國的經濟和社會。過早地大開國門, 融入以美國稱霸的"全球一體化"中, 其結果無非是名存實亡, 成為新殖民主義的事實上的附庸, 在經濟、文化、政治等方面都受美國的同化和控制而已。中國要為之奮斗的"全球化", 應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全球化", 絕不是受制于人的、資本主義的、讓美國稱霸的的"全球化"。假社會主義的最后一個擋箭牌是: "效率與公平是一對永恒的矛盾, 如魚與熊掌一樣, 不可兼得, 只能先靠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來發展經濟, 待到經濟發達后, 才能考慮公平, 才能搞社會主義。" 的確, 在資本主義社會條件下, 效率與公平是不可兼得的。 資產階級也并不愿把"公平"放到和"效率"同等的位置上____攫取最大的剩余價值才是他們的最大目的。 可以說, "效率與公平不可兼得"正是資產階級的金科玉律, 假社會主義顯然已成為資產階級的代言人了。 然而, 真正的社會主義制度不僅能將"公平"和"效率"放在同等的位置上, 不僅能夠"兼得"這兩者, 而且, 這兩者的兼得, 還正是其最初的出發點和最終的歸宿。 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理論正是建立在這兩者兼得的基礎上, 其優越性和先進性也正是體現在這兩者的兼得上。 前面已在幾處論述了這一觀點, 這里就不贅述了。 前蘇聯和中國改革開放前三十年的實踐及南街村的實踐都已見證了這一點。新中國成立后, 在蔣家王朝留下的爛攤子上,戰勝了封鎖、背叛、刁難、災害和外援等帶來的重重困難,建成了完整的獨立的工業體系、科技體系、國防體系,奠定了 現代化的基礎。精神文明就更不用說了。 河南省臨穎縣的南街村實行了公有制和計劃經濟后,不僅達到了高度的精神文明、制度文明,而且還創造了比深圳速度還快16倍的經濟發展速度! 試想一下, 假如社會主義不能創造更多的財富,以金錢為最高追求的帝國主義為什么要懼怕并千方百計地絞殺社會主義呢?假如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等能夠讓中國迅速崛起,美帝國主義又為什么要極力向中國推銷呢?難道它希望中國訊速發達起來挑戰它的霸權嗎?一些被帝國主義收買了的新權貴和學者迎合帝國主義的陰謀,制造了許多謬論,我們一定要提高警惕才對。 總之, 中國迫切需要建設一個真正的社會主義社會, 而絕不是一個假冒偽劣的所謂"社會主義"。 真正的社會主義社會的標準究竟是什么呢? 我們既不是修正主義, 也不是教條主義, 只要稍稍認真地讀一下馬列著作和毛澤東著作都會明白, 那標準就是: 全體人民共同占有自然資源和生產資料, 共同作社會的主人, 平等互助地工作, 沒有剝削、壓迫, 有計劃按比例地發展經濟和社會, 按勞分配生活資料, 團結互助……。 其簡略的表述就是: 公有制+計劃調節為主的商品經濟經濟+按勞分配+民主集中制+精神文明。
寫于1995年3月,修改于2006年2月9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