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因為入學前專業選擇的盲目和入學后更改專業的困難,相當多的大學生在校學習時“所學非所好”,畢業之時“所學非所長”,就業以后“所學非所用”。許許多多的本科畢業生,受到的是“雨過地皮濕”的膚淺的速成教育,根本就沒有機會對專業精鉆細研。因為缺少過硬的實際本領,“畢業就意味著失業”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試想,一個青年浪費了四、五年的青春,全中國歷年來一批批的大學畢業生,總共將會有多少青年虛度寶貴的光陰啊。這對于一個民族的發展進步起了何其巨大的遲滯作用啊! 學生悲嘆:“考博讀碩生死路,昌星劉涌不讀書”
略論中國高等教育的危機
——冷眼看“考研”
近年來,中國人才市場上“新海龜派”貶值,MBA應聘時也頻頻遭遇冷眼。今天的MBA不但就業困難的同時,入門的門檻也已經降低,一個大專畢業生可以輕松考取MBA。中國已經打破英美國家鼓吹起來的MBA的神話,人們已經知道MBA并不能給投資方創造出什么特別突出的價值來,太多希望之后的是失望。從這些現象看起來,好像中國人的“人才觀念”已經成熟了。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當前新一輪炒作起來的“考研熱”,又將是一種新式的浪費型非理性競爭。
“拜金”社會所流行的一切,無不是以直接的“功利”為目的的,就如九十年代中后期“電腦狂熱”的時候,一部分不甘寂寞的清華學生匆忙提前下海創業,連大學文憑也不要了。他們欲乘著IT巨子比爾﹒蓋茨 “哈佛退學” 的遺風,闖蕩出一條致富捷徑,以求早日功成名就。——此稱為急功近利。
今天,多數考研者是因為各種“人為原因”,在社會上缺乏競爭優勢,感覺到在現實生活中無奈的失落,才被逼迫著不得不去考研,并非是出于對這一“特種學習”的熱愛。他們不過是想獲得社會認可的一張“護身符”,在重新就業求職時攫取一個居高臨下的“勢”而已。“君子性非異,善假于物也”
“一勞可致永逸”,今日之加倍苦學(預支健康)乃是為了拿到“護身符”后,將來不用再去付出勞苦和艱辛,就可以擁有比別人更優越的地位和更舒適的生活。這也符合人生成功(富貴)“最短路徑原理”。“萬物同一理”,類似于電學定律:電流尚且具有短路性,人何嘗不想走捷徑。
“欲求生富貴,需下死工夫”。為了博取更高的物質享受,今天首先需要投入身體之健康(不能修復的一次性資源)作為本錢。為了考研,不惜把身體都累垮了。將來富貴與否尚不確定,等年齡老了以后挨醫生的“經濟屠刀”宰割倒是肯定的。
日下,眼鏡行業的空前繁榮并不說明我們社會的文化昌明,倒是反映了“近視眼”的普及和青少年整體體質的下降。
誰都知道,學習是件苦差事。被形勢所迫而去考研的學生哪個心里不叫苦連天啊!憤懣之情溢于言表,有人編了句調侃的順口溜 “考博讀碩生死路,昌星劉涌不讀書”。
如果真能有其他更好更便捷的出路,何苦去硬擠這座擁塞著千軍萬馬的獨木橋呢?
“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中國學生的刻苦學習實在是因為就業壓力逼迫所致,并非是人類天生地就喜歡學習。讓歐美的小學生坐下來呆一個小時,他們就會哇哇亂叫,視之為天大的折磨。世界上,教育的真正強國,非德國和日本莫屬。縱觀其國民教育的實際情勢,則可得出結論:一個國家的國民教育越發達,人民的視力殘疾程度越低,國民體質越是健全,學生越是有足夠的時間從事體育鍛煉,學習越是充滿樂趣和輕松高效。
中國的“近視眼”普及率比起日本來要高出許多。學生階層中的肥胖臃腫,體質下降,神經衰弱,失眠健忘,心理疾病等比比皆是,這些也可算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可憂現象。這是教育領域內的“惡性競爭”所導致,屬于一種“非正常”社會怪現狀。
中國中小學基礎教育確實是非常成功的,能讓學生記住許多重要的知識,但一到高等教育就不行了。“基礎教育出色,高等教育失敗”的癥結何在?
教育的出路在于教育觀念的科學化和現代化。中國人觀念中至今還是“開科取士”的陳腐一套。哪里有什么先進的教育觀念呢?
教育商業化的風潮,瘋狂的高校“擴招”,使高等教育本身成了一種追求短期“金錢收獲”的投機行為。
在“允許高等教育質量滑坡”的指導精神和長期僵化的教育體制下,出現了畸形的教學效果:因為入學前專業選擇的盲目和入學后更改專業的困難,相當多的大學生在校學習時“所學非所好”,畢業之時“所學非所長”,就業以后“所學非所用”。許許多多的本科畢業生,受到的是“雨過地皮濕”的膚淺的速成教育,根本就沒有機會對專業精鉆細研。因為缺少過硬的實際本領,“畢業就意味著失業”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試想,一個青年浪費了四、五年的青春,全中國歷年來一批批的大學畢業生,總共將會有多少青年虛度寶貴的光陰啊。這對于一個民族的發展進步起了何其巨大的遲滯作用啊!
據報載,有一名外地女生,大學畢業后放棄了就業的機會,躲在北京一處地下室中向“考研龍門”沖擊五年。其“刻苦耐勞,忍辱負重”的精神何其可嘉!人都被非理性的“社會選擇機制”逼迫得嚴重異化了。
經過近二十年(16年以上)艱苦的學習,年輕人在畢業之后,本來應該投入到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中,進行社會財富的生產和生動活潑的智力活動,去“創造社會福利,享受青春樂趣”。但在扭曲了的社會價值觀左右下,又不得不去叩響那扇叫做“考研”的灰暗陰冷的沉重鐵門。花樣年華淹蹇于“現代科舉”之中,真有點“皓首窮經”的悲壯。
在研究生院里,導師用“軟辦法”不露聲色地逼迫研究生為其打工,無償占有學生的勞動成果,用于交換的“報酬”是在學生“畢業通關”時高抬貴手。隱藏在冠冕堂皇的借口下的是:導師利欲熏心的貪婪和學生追求短期行為、回避刻苦努力、不求精深鉆研的浮躁。
“蜻蜓點水”般的學習態度,使得中國自己培養的研究生普遍地“水分含量超標”——缺乏真才實學的“墻上蘆葦和山中竹筍”。
目前,似乎還流行著一種來自社會學家的論調,胡說什么“考研可以緩解社會就業壓力”。要知道,自然狀態下的人無時無刻不是一個消費者。任何一個社會成員,如果不能就業創造社會福利,同時卻在消耗著社會財富,那么這本身也是在增加社會負擔。在這種隔靴搔癢的辦法下,社會壓力何嘗有一星半點的減輕。故此,以“考研”為手段推遲就業年齡以減輕就業壓力的想法實在是幼稚至極。
如果“高級知識分子”只顧自己眼前的一點蠅頭小利,不能給國家整體的發展獻正計、獻良策(即使苦口和逆耳)的話,國家和人民還供奉你們“處廟堂之高”有什么益處呢?
少數為了自身利益而大放厥詞的短視的博導碩導們,你們在象牙寶塔中研究的一套絕妙理論,為什么在幾年前沒能預見到中國高等技術工人將面臨短缺從而會嚴重制約中國精密制造工業的發展呢?
“了望觀察者”沒能敏銳地發現社會發展進程中潛在的危機,更沒有及時發出預警以制定相應的措施規避風險。社會責任感被“銅臭”沖淡了的博學鴻儒們,你們瀆職了啊!
中國人的特長在于學習的智商,這是世界各國公認的事實。而我們欠缺的是對整個社會進行統一管理使其協調發展的綜合的政治智慧。
一個國家的文化實力,不光體現在科學技術之上,而且更重要的一個方面在于組織管理和協調社會資源的人文科學。兩者的關系正如輪船的動力驅動系統和導航操縱系統,決不能厚此而薄彼。否則,輪船航速越快,其觸礁或迷失方向走彎路的危險系數越大。
歷史理性和政治智慧的貧乏,嚴重地阻滯了我們民族文明發展的速度。這正如一個四肢發達的癡漢,只知道向前拼命地努力推車,卻不懂得抬頭看路以避開陷坑和路障。
政治智慧的具體表現,在于具備建立在歷史理性之上的超前的預見性和制定規避風險的可操作方案。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國人應該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科技創新和深化教育改革之上,而不能聽任一小群無恥的文人為了自己的腰包鼓起來而不惜誤人子弟,去摧殘和浪費年輕人的青春。
我們必須牢牢地記著:“計算機怕‘電腦病毒’,人類社會怕的是錯誤理念的誤導。”
“考研熱”是中國高等教育在本科和專科階段發育不成熟所導致的后遺癥。本科階段沒學好,只好磨蹭到研究生階段來補課了。
本科教育的任務是培養人的基本的人文素質和終身學習的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為了國民教育的真正振興,我們與其大辦研究生院,不如集中有限的精力于強化和深化本科教育,增加本科教育的含金量(創造條件,使學生能夠而且必須通過老老實實地付出學習的艱辛才能積累知識和提高本領),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形式主義的“文憑熱”。這就需要中國政府和教育部門達成高度的共識,以“求真務實”和“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一起來改造發育不良的中國高等教育。因為,教育決定著一個民族未來的命運。
只有我們清醒地認識到了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在真理之光的指引下勇猛精進,增加社會管理的大智慧,消除一切自我消耗和自我摧殘的社會弊端陋習,實現社會資源的最佳整合,就能使中華民族以更穩健、更迅速的步伐在全面現代化的征途上大踏步地前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