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西方經濟學批判一(修訂之一)

王勇 · 2006-03-06 · 來源:本站原創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王勇:西方經濟學批判

征求意見版 未完待續 有意見發至[email protected]

    一些熱心網友對本文進行了轉載,如果有轉載,可以關注本文的后續部分,也可以聯系告知轉載的網址,我可以補充。另外我也將關注網友的意見,特別是一些無禮駁斥和謾罵,并且將我的答復和反駁作為文章的一部分。花許多經歷把這些想法都寫出來,希望以后就不用為這個東西再花任何精力了,更希望其中一些有價值的提議和問題能夠得到重視。

另外筆者相關的文章有:《比擬化的經濟觀》,《就業新理論與解決就業措施》,《我國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成因、后果與對策》,《教育應當基本公費的若干理論依據》,《讀書無用論的成因與對策》,《論理論的模糊性與超廣義資源》,《熱能有效轉換-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危機的措施》,《收入分配差距及其激發的積極性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辨證關系》,《開辟中國第四產業—創新產業》,《駁八大經濟學家的禍國言論》等等。這些文章可以在百度和百度貼吧上搜索到。一些內容在本文中沒有詳細展開,望參照這些文章。歡迎批評,特別歡迎張五常這樣的經濟大家的批評。其實本文是存在一些漏洞的,除了言過以外,有些地方沒有辦法一一大費周折說的全面、嚴謹并且用詞確切。

在過去的改革開發進程中,西方經濟學成為我國的主流的經濟學思想,同時也取代了其他的學科、包括社會學、乃至自然科學的地位,經濟學成為我國改革中的最重要的理論依據,正是對西方經濟學的盲目崇拜和濫用,以及對西方經濟學缺陷的認識不足,導致改革中出現了大量的問題,到如今已經是積重難返,不僅出現了大量的失業,貧富差距飛速拉大,資源消耗嚴重,經濟發展了,但是科技并沒有同步發展,整個社會出現道德滑坡,社會問題層出不窮,同時經濟的可持續性也受到威脅,內需不足就是一個不好的苗頭。雖然這一切不能完全歸功于西方經濟學的作用,改革中還存在一些其他的問題,但是西方經濟學的缺陷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新一代領導集體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并且即將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著手造就一批學貫中西、在國內外有廣泛影響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那么西方經濟學的問題出現在什么地方呢?本文對西方經濟學的某些問題給予批判,由于經濟學的千恐百瘡,因此評判內容也顯得千頭萬緒,雜亂無章。筆者學識淺薄,望專家和高人指點。本文也指出了我國發展經濟中的許多問題,這些都意味著我們的民族發展蘊含著巨大潛力,不是壞事,而是希望。這可以反駁那些我們的技術已經不能趕上發達國家的言論。

一、西方經濟學理論批判

1.        自私人假設的不合實際及其危害

西方經濟學以自私人假設為基本的假設,也就是說只有自私人假設成立才可以談西方經濟學的成立。但是這并不符合實際:第一,現實中并非每一個人都是自私的,歷史上出現了許多為公忘私的人,許多見義勇為,為了他人犧牲自己利益的人,難道他們是自私的嗎?可以用自私人假設來解釋他們的行為嗎?西方經濟學是戴著有色眼睛在看人,自己自私,就聲稱其他人都是自私的。更有說服力的是許多宗教都是提倡無私的,而且完全不追求回報,即使不承認存在天生無私的人,那么這其中必然有人達到無私的境界的。一些小孩天生有善良的心。第二,即使人自私,有時也會體現他的無私的一面,可能他的某些行為是無私的。第三,自私人假設人的行為都是理性的,但是現實中人的行為往往不一定是理性的,即使他是一個自私的人,但是可能他一時的行為會喪失理智,為情感所驅使。第四,人的行為還遵從道德、習慣、慣例、風俗、前人的實踐,不一定是完全從自私的角度考慮的,還有許多因素,包括性格、心理狀態、偶然性因素和大腦偶然的判斷決定,在制約著人的行為,人在沖動時往往產生不理智的行為,這可能導致行為本身與自私角度考慮的背道而馳。第五,達到理性是一個可望不可及的目標,在這里提出一個自私人怪圈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知道,要理性判斷決策是需要成本的,獲取信息是要代價的,進行判斷是有代價的,一個自私的人在進行判斷的時候如果不考慮這些代價那么他就是不理性的,因此他應當考慮這個因素,因此作出理性的判斷要求達到某一理性(概率上的一種理性程度)判斷的成本小于達到某一理性帶來的利益增量,但是同樣對這一大小比較的判斷是需要成本的,因此他要繼續進行這一大小比較的判斷的代價是否小于相應的利益增量,如此下去,他陷于了一個無限循環的怪圈,因此不存在完全理性的判斷,實際的判斷中由于智商、大腦處理信息的準確性、信息的不完全了解都會對理性判斷決策打折扣。

利用西方經濟學,可以很好地解釋一些見利忘義,不道德,不人道的行為,卻難于解釋見義勇為,正義的行為卻沒有辦法解釋,可見西方經濟學基礎是不堅實的,而且是不道德的。西方經濟學的涌入導致我國的道德嚴重滑坡正是說明了這一點,腐敗也在這樣的理論下越來越嚴重。雖然有人提倡將道德等計入理性考慮范疇,但是早已建立好的大樹不可能一一糾正。經濟活動中不符自私人假設的行為和組織很多,比如饋贈、半饋贈、各種免費活動(internet免費午餐),當然許多行為還是介于饋贈和盈利之間的,既考慮一定的感情和道德因素,也考慮一定的盈利性,再者非營利組織、慈善組織和公益組織等的存在也是一個反例,還有各種出于道義的行為,搭橋鋪路。因此經濟學無法解釋見義勇為、舍己為公、扶弱濟貧,卻能夠合理解釋過河拆橋,忘恩負義。

亞當·斯密是市場浪漫主義的開山鼻祖。他在《國富論》中有一段經典表述:每個人都在力圖應用他的資本,來使其生產品能得到最大的價值。一般地說,他并不企圖增進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進的公共福利為多少。他所追求的僅僅是他個人的安樂,僅僅是他個人的利益。在這樣做時,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引導他去促進一種目標,而這種目標決不是他所追求的東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經常促進了社會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進社會利益時所得到的效果為大。其實這樣的理論是站不住腳的,當人人都在謀求最大利益的時候,往往會損害別人的利益,不僅整個社會不能達到利益最大化,而且整個社會可能陷入一片混亂和爭斗之中。從兼顧個人和集體利益的角度來說: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但是如果人人都自私,社會肯定不和諧。如果某人拔一毛而利天下,但是從他自私人的角度來說,他應當是一毛不拔,這個典故也說明自私人假設是危害社會的。在道德問題上,也是如此。如果每一人都自私,為了利益不擇手段,這最終將導致損壞自己個人的利益,因為每一個人都考慮自己的利益,而不考慮你的利益,都可能損害你的利益,最終結果是人人自危。在愛國心和支持國貨等問題上,也是如此。有些人把愛國和支持國貨看作不理智、不明智的行為,而把為了賣價廉物美而購買外國貨當作理智,其實這是小聰明而已,這最終將導致民族利益的犧牲,同時也是犧牲了個人的利益,特別是長期的利益。

可見自私人假設是片面的,它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而是和各種因素一起作用來導致個人產生行為。

類似非營利組織的行為無法用自私人假設來解釋,或許西方經濟學者又會狡辯,我們經濟學把它作為一個特殊情況獨立出來,建立一個補丁理論來給現有理論打補丁,那么這意味著現有的經濟理論存在片面性,在此基礎上得出的結論是不正確的,但是嚴格地說除非巧合,也不能結合其他的補丁理論來用。更加可以說明問題的是,在社會科學問題上,許多概念都是模糊的,沒有清楚的邊界,沒有絕對的極端,都是處于一種混合狀態,那么這意味著經濟學家用極端的自私人假設代替了并非如此的實際混合態。我相信許多的組織它是介于營利和非營利之間的混合態。

在腐敗問題上,西方經濟學者一方面鼓動和夸大人的自私性,漠視道德的存在,認為腐敗是合理的,甚至是帕累托改進,另外一方面就說政府必然是腐敗的,因此要盡量用市場來解決問題,政府要減少干預。這好比鼓動一個人去自殺,并且說這是應該的,然后得出結論,此人必然要自殺。

實際上經濟危機也是自私人假設的一個結果,因為個人追求最大化,往往伴隨馬太效應,貧富差距加大,導致有效需求不足,導致生產過剩和失業,進一步導致貧富差距加大和有效需求不足,再次導致生產過剩和失業,形成惡性循環導致經濟危機。可見自私人假設只能在短期內存在一定程度上靜態共盈或者是靜態的帕累托改進,但是動態或者從長期來看結果是共同崩潰,可見我們要追求長期的利益最大化不能用完全采用市場。

自私人假設和在其基礎上建立的西方經濟學對道德起到了很大的負面作用,成為逼善從惡的劊子手,會導致道德淪喪、凝聚力渙散、見利忘義。它使得協作減少,不利于整體利益。它還使得人們的積極性和動機高度依賴于金錢和利益,挑肥拈瘦,斤斤計較個人得失,沒有錢就沒有積極性,好比上癮的人沒有毒品就受不了。目前出現的一些撫養孩子和贍養老人不力的情況就是自私人假設的惡果。如果在家庭范圍內,人們都那么的理性而沒有親情,小孩和老人就沒有人養了,人類可能要消失了。改革前取得的許多成果都不是處于個人私利和理性,比如鄧稼先的積極性是來于愛國心而不是理性人假設(人們也沒有很好地酬謝他,倒是當年沒有回國的楊振寧在中國得到了過高的高薪和禮遇。)根據亞當的理論推廣,一切的干預和束縛都應當消除,讓人無拘無束,這樣法律和政府也應當退位了。

2.        令人心動的帕累托改進可望難及

帕累托改進是指一種變化,在沒有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個人變得更好。在西方經濟學中,到處濫用這個辭,但是帕累托改進是否是很容易達到的一個目標呢?其實是非常困難的,在市場經濟運轉過程中,許多復雜、隱蔽和長期的作用。雖然短時間看不到明顯的副作用,但是長期來看,往往存在負作用。比如有人加班加點工作或者兼職,看起來只是個人利益增加,沒有損害其他人的利益,但是它會造成微妙的人力資源貶值,微妙隱蔽地占用他人的生存空間,但是這是很難被看出來的。經濟危機的出現也有類似的隱蔽性。另外有些利益的侵害是在動態的情況下不斷轉移作用才體現出來的。經濟學家到處濫用帕累托改進,甚至還證明腐敗是帕累托改進的。之所以會有那么多帕累托改進存在,是因為經濟學家用了靜態、狹隘、短期的眼光。筆者提出了超廣義資源的概念,就是來彌補經濟學對于隱蔽和廣泛的作用的認識不足。真正要實現這帕累托改進,往往需要政府通過再分配來進行利益調整,將損害他人的利益進行彌補。要論證一個改進是否是帕累托改進,采用經濟理論幾乎是不行的,因為經濟現象的影響因素眾多,而經濟學忽略了許多的變量,而且經濟的作用是持續而不是瞬間的,在持續的作用中,眾多的量都在變化,要證明每一個人都沒有變壞,是非常困難的。而采用經濟學的方法,則可能因為忽略許多因素而被證明是帕累托改進,但是實際上不是帕累托改進的。

3.        西方經濟學得出許多怪論、謬論

對經濟學的盲目崇拜和濫用導致由此得出的怪論和謬論數不勝數。經濟學家喜歡用很深邃的經濟理論來說明問題,但是得出稀奇古怪的結論,豈不知這些東西根本不需要用經濟學中經過n次簡化和不嚴謹推導的結論和定律。我們不說其他的,僅僅西方經濟學中互相矛盾的觀點、結論都有好多,而且是基于其基礎理論的。一個內部都鉤心斗角的理論,如何談其堅實性。下面我引用一篇經濟學第一定律的文章來說明這個問題:

對于經濟學家來說,100個人常常是有著100個以上的觀點,而且這些觀點可以很好地共存,這往往是其它學科難以看到的盛況。于是,有人說:“兩個觀點截然相反的人能夠分享同一屆諾貝爾獎,這種情況只有在經濟學中才會出現,如繆爾達爾和哈耶克。”還有人說:“葉利欽有100個保鏢,其中一個想謀殺他,葉利欽不知道他是誰;克林頓有100個經濟學家,每次決策前克林頓都聽取這些經濟學家的意見,但是每次只有一個人講對了--而且每次都不是同一個經濟學家。”基于經濟學家總是相互攻擊的現實,也有人總結了所謂“經濟學家第一定律”:“對于每一位經濟學家,都有相應的、觀點相反的經濟學家存在。”還有人把經濟學家的這種互相不能說服的危害推進了一步,指出:“惟一比經濟學家更危險的,是業余經濟學家,而惟一比業余經濟學家更危險的,是職業經濟學家。”

4.        不嚴謹的西方經濟學打著數學嚴謹的幌子

西方經濟學發展至今,出現了對數學的濫用和公式的迷信,經濟學家認為必需要有數學公式的論文才是高水準的論文,認為沒有數學基礎就不可能是經濟學人。的確數學非常重要,但是誰又知道,絕大多數運用了數學公式的經濟學理論,都是經過了不斷的假設,套用簡化的,靜態(也有些是動態的)的模型,經過不嚴格定義的概念,即使所謂的實證分析也不能解決問題,因為不可能有完備的,時間上無限長的樣本。他們從來不考慮那些公式是基于不嚴格的假設,在在經過千百次變形,不嚴謹的推導后得出的。經濟學家不重視對經濟學大廈中基本錯誤的糾正,卻在岌岌可危的基礎上繼續發展可笑的學說,當然一些經濟學家也進行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局部矯正。

在經濟學中,數據表明、事實證明、實踐表明、事實勝于雄辯,這些頻繁出現的字眼似乎很有說服力。但是凡是學習過數學的人都知道,證明需要有嚴謹性,我們可以用歸納法證明問題,但是我們知道我們的歸納本身就是完備的,而不是掛一漏萬的。對于社會科學而言,許多現象只是可能現象中的微不足道的一部分,能夠用來說明整體的問題嗎?再者,我們常常需要的是長遠的、可持續的結果,但是現實中我們可以獲取的是有限時間的結果。經濟學中同樣充滿著比如必然、由此可見這樣的字眼,它們同樣是具有說服力的,但是社會科學中有那么多必然嗎?許多概念本身都是模糊的,邊界都不清楚,社會現象中人和動物的行為都具有偶然性和隨機性,許多問題無法用簡單的模型來概括,影響因素多的無法列舉,社會科學中的推導很難嚴謹,這種不嚴謹導致的誤差可能在不斷的推導中傳遞并且放大。經濟學也是如此,我們怎么樣來相信西方經濟學是一門科學呢?

其實經濟學認識之路就是發現錯誤之路,已經發現了許多錯誤,但是經濟學依然不是那么具有說服力,我們不去從根本上糾正經濟學的錯誤,而是基于實證的局部糾正可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可能是扭曲的糾正。

5.        不得已向計劃和社會主義靠攏

為了解決周期性的經濟危機導致的共同貧窮這一完全有悖于西方經濟學初衷,同時也有悖于資本家利益的現象,西方經濟學家不得不承認西方經濟學的錯誤,并且進行了改進,并且采取了許多向社會主義和計劃靠攏的措施,但是當經濟學家在討論經濟學時,把這種折衷后的經濟才成為市場經濟,而最初最純的市場經濟則是“偽市場經濟”,因為它們導致很多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計劃和市場的比較根本沒有意義,因為顯然當你把自己和別人的優點都拿過來后,別人怎么也是比不贏你的,因為他的優點也被你拿走了,還有什么可以和你比呢?

6.西方經濟學漠視科技

真正發展經濟不是在于出一些歪主義,不在于要人們加班加點,感覺到生活的壓力很大,然后就不顧身體健康地工作,如果是這樣,和讓我們倒退到原始社會有什么區別?給老百姓施加壓力,說:“你不辛苦勞動就餓死你,不讓你看病,不給你房子住”。這樣導致大家都辛苦勞動,這違背發展經濟的目的。真正的發展是要切實提高科技和生產力。我們過去許多看起來非常好的做法只是玩游戲,造出一些經濟數據來蒙騙人而已。。發展科技是許多國家的立國之本,但是科學和技術這種東西往往是整個國家的需求,企業的需求,全民的需求,沒有誰愿意支付費用資助那些沒有產權的研究,因此在宏觀經濟學中,往往不重視科技的作用(雖然微觀中把技術當作核心競爭力)。在GDP等指標中,都沒有考慮科技因素。發達國家的企業可以憑借他們過去技術開發的成果來獲取高利潤,他們的企業憑借這些利潤,可以投入科技研究開發中,為他們的未來奠定基礎。但是在實力不強大的企業,沒有利潤來源,技術也相對落后,他們開發技術風險也很大。他們將隨著馬太效應而越來越落后,可見西方經濟學是強者的學說,利于強國,利于富人。如果一個相對落后的國家崇拜它,只會隨著它導致的馬太效應而越來越相對地落后于發達國家。

對于沒有技術的國家,只能依靠出賣資源,出賣市場,依靠辛苦勞動作發達國家不作的事情,而發達國家憑借他們過去的基礎和科技投入來換取我們的勞動成果和資源,甚至利用不發達國家的人力資源來開發技術,為自己的未來領先奠定進一步的基礎,而他們的人力資源和其他的資源大都投入到科技和創新行列,為他們立于不敗之地建筑壁壘。而落后國家如何談長遠的發展,技術越來越落后,資源被賣,未來的利益大大犧牲。

一般的勞動生產產品很難積累,具有坐吃山空的特點,而且它們消耗資源,但是科技成果可以積累,可以在此基礎上再創新發展,它可以提高勞動效率,具有一勞永逸的特點。可見經濟學在一些方面本末倒置,忽視科技成果的存在和經濟的可持續性。科技資源是一種沒有損耗的資源,我們應當很好地掌握它、利用它,同一般的資源比較它可以無限利用。

7.市場的弊端和局限

第一,市場是利于強者和富人的。富人(或者有其他資本的人)憑借其資本,在市場規則下有更多的選擇權,更多的要挾能力,可以支配和使用更多的資源和超廣義資源,取得有利的地位,在博弈中處于更加有利,可以選擇的余地更大,因而具有更多的獲取利潤的途徑和能力。那么拋棄窮人利益不談,是否市場就一定利于富人呢?經濟危機就是反例,它不能避免貧富差距的越來越大,就不能避免有效需求的不足,從而產品過剩,導致進一步的失業和有效需求不足,導致進一步的產品過剩,如此形成惡性循環。可見不給窮人消費能力也危害了富人。在這樣的情況下,市場違背了經濟學的任何初衷,無論是其吹噓的利于所有人,還是多數嫌貧愛富的經濟學家心里偏向的利于富人。第二,市場是風險和不穩定的,風險性高與效率不存在正相關,而可能是負相關,同時也帶來了不公平。雖然現在有保險等來降低風險,但是保險本身可以認為是一種計劃或者是平均,它讓一個集體來共同承擔風險。第三,市場還導致有些人投機倒把,但是顯然投機倒把與效率沒有正面的相關,而且還導致了人力和其他資源浪費。第四,市場競爭并不一定降低價格和提高活力,它會提高成本,從而導致價格的升高,而且越是自由的競爭,往往重復建設和人力等各種資源的投入越多,成本越是高。有人用優勝劣汰的自然現象來說明必須自由競爭才會有競爭力,他們只看到了競爭有利的一面,但是沒有看到競爭往往會帶來損失。我們加入WTO的時候居然有經濟學家說是為了讓企業更加有競爭力,但是在相對落后的情況下,被淘汰的往往是落后的企業,我們的民族企業的淪落證明了這一點。如果能夠把所有互相競爭的企業的資源都整合進行通力合作,發展可能更好,從而效率更高。顯然競爭并不是唯一的激勵措施,而且許多情況下不允許用競爭來進行激勵,進行公平的評價并且根據情況進行直接的激勵效果可能更好,而且避免了損失。其實象優勝劣汰這樣的現象在自然中存在只能說明該現象可能存在,不能說明該現象必然存在,也不能說明該現象就是比其他的可能現象更優。比如是否物種的進化一定要優勝劣汰呢?不一定,從唯物主義的角度來說我們有可能通過直接改變劣質物種的基因來實現進化,這顯然比沒有人性的優勝劣汰要合理。有人會說為了消除競爭帶來的危害,已經有反不正當競爭法來消除危害,但是該法并不能完全消除不正當競爭,法律有一刀切的明晰邊界,但是實際上不正當競爭的邊界是模糊的,總是可以打擦邊球的,它不能防止低度不正當競爭。第五,壟斷是驅之不去的,沒有絕對的自由競爭,壟斷永遠是相對存在的,雖然制定了反壟斷法,但是同上面的問題一樣,不能防止低度壟斷問題。壟斷與許多因素有關系,地域、技術、資本和資源都可能導致低度的壟斷,壁壘本身也是相對壟斷的一種體現。自由競爭只有在短期、靜態和理想的情況下才能存在,經濟學家都說優勝劣汰利于發展就說明自由競爭最終會被少數企業壟斷取代,可見壟斷則是長期的,在知識經濟的時代,壟斷更加依靠技術,而技術的壁壘上很難突破的,申請專利的技術有專利法保護一段期限,保密的技術更難于獲取。從更加深入的角度,任何企業都具有壟斷性,否則利潤怎么來的。第六,商品(服務)在市場上能夠流通不代表是對社會和個人是有益和有貢獻的,如毒品就是嚴重危害社會的,另外有些醫生為了能夠多開處方和獲得動手術依據,就采取欺騙病人的方式,不僅對就醫者造成經濟上的損失,更為嚴重的是直接損害就醫者的身心健康。雖然法律對于毒品有規定,但是有些商品則是介于對有益和有害之間的,但是仍然能夠在市場上流通。第七,市場行為中,有許多生產、銷售、消費都是對整個社會有著復雜影響的行為,不僅僅是生產、交易、使用中參與者的事情,關系到國家、社會、他人的利益,比如環境污染就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但是許多其它影響廣泛的行為并沒有象環境污染一樣受到法律法規以及涉及利益個人團體的約束,因此需要辯證看待市場行為的自由,需要適當的政府宏觀調控和干預,大眾需要有合理的知情權、監督權、參與權。第八,對社會有貢獻未必會得到經濟的回報,如愛因斯坦的學說給人類帶來科技進步和巨大經濟效益,但是由于沒有辦法在他生前轉化為生產力,也無法申請專利,他并沒有從商業和經濟中獲得報酬。第九,上面也提到了,許多法規的制定是考慮到市場經濟中的一些局限性,但是在合法與非法之間是一刀切的,許多經濟活動卻在和法律打擦邊球,有待于政府更加有力的調控與引導。第十,市場也有鞭長莫及的地方,許多能夠給社會帶來巨大效益的商品、服務和行為,無法來收取回報,比如環境保護,它的受益面非常廣泛,價值難于衡量,即使衡量出來,如果是小額費用也難于收取。雖然環保可以由政府來出資,但是還有許多是政府無法投資的。可見政府的合理干預不僅僅在保證社會公平中非常必要的,要真正提高經濟效率,政府的干預和協調也是必不可少的。許多地方市場和金錢不能解決問題,許多東西不是用金錢可以換取的,這是由于市場惟利是圖的本性決定了的。第十一,許多商品價格即使不合理也并不代表無法銷售和盈利,消費者對于價格也有一定的承受的幅度,這導致了企業的凈利潤變化空間可能很大,進而導致貧富差距加大,也不公平。在人力資源的待遇報酬上也存在同樣的問題。此外消費者對于商品的購買除了價格以外,還會考慮效用和成本,而這些對于消費者往往是不知情的,因此有一定的盲目性,無法達到市場經濟中的理性化。第十二,市場具有明顯的功利性,但是科技發展史表明,重大的成果往往是源于非功利性的研究。對社會有益的東西不一定是由功利而產生。市場形成一種傾向就是沒有利益的事情就沒有人做,結果只能導致公益的事業沒有支持。第十三、市場的調節,優化資源配置等說法也是在完美情況下的一種說法,實際上要素的流動具有粘滯性,而且是消耗的,存在摩擦損失,雖然要素象水有趨于平衡的特點,但是也存在著加劇不平衡的因素,特別是在動態的環境下。一個例子就是水往低處流,但是河水和海水最終沒有變平。第十四,自由競爭是為了優勝劣汰,那么顯然自由競爭最多只能是短期的事情,壟斷必然形成,但是經濟學卻以自由競爭為假設,那么經濟學顯然有點自相矛盾了。當你追求的效率和優勝劣汰目的達到的時候,自由競爭不存在了。經濟學已經無法自圓其說了。第十五,市場追求自由,反對政府的作用,但是缺乏管制的環境中,往往是對強者相對更加有利,但是也存在兩敗俱傷的一面。之所以要建立市場規則,就是因為自私人假設無法實現利益最大化,因此要限制自由,統籌均衡利益。實際上極端的自由往往都是危害社會的,比如自由與民主,自由與強制從來都是相伴隨的,如果放任自由,社會多半是一片廝殺。經濟方面也是如此。第十六,由于市場經濟中企業各自為政,缺乏協調,市場的無序性造成供需關系的紊亂,一些有需求的產品沒有供給,而一些產品卻過剩。第十七,市場的不均衡性和風險性使得可以找到很好的例子來證明它是很好的,但是實際上計劃體制則相對均衡穩定,資源利用的效用會更高。

8.經濟學的狹隘性

在經濟學中,由于經濟學家的狹隘眼光,對GDP等進行了狹隘和絕對化的定義,導致經濟理論成為一種非常片面的學問,在此基礎上的經濟學只重視少數人(特別是交易雙方的需求)需求,不重視公益性(集體性、全民性)的社會需求(因為很難索取報酬);重視短期利益,忽視長期利益(如科技和軍事);重視物質需求,輕視精神需求;重視顯性需求,不重視隱性需求(因為很難索取報酬);重視本代人利益和需求,不重視后代利益和需求;只重視產品帶來的正面的價值,不重視負面價值(如環境污染,產品使用帶來的危害,破壞和摧毀);只重視可以計算或者可以用經濟衡量的需求或者價值,卻不重視不可以用經濟來度量的需求或者價值(因為很難討價還價);只重視對于確定對象產生價值的產品,不重視對于不確定,隨機對象產生價值的產品(因為它們難于找到回報的主體);重視直接需求,不重視間接的,半成品的需求;重視對于產品的需求,卻忽視對于休閑、安逸的需求;重視可以獲利的需求,不重視難于獲利的需求;重視局部,輕視整體;重視比較大的作用,忽視微妙的變化(特別是針對整體中的每一個個體微小的副作用,而這樣的情況下,可能在整體上積累起來是很大的副作用)。此外還忽視對倫理道德方面的需求,包括對于正義、公平的需求等。還應當看到存在介于需求與非需求之間,和介于正面需求與負面需求之間(在一些方面體現正面,一些方面體現負面)的“模糊需求”。目前提出了綠色GDP的概念。這說明我們要扣除GDP對于社會負效應,有些象環境污染、超負荷勞動等“副產品”和“產品”是在某種程度上違背大眾需求的,應當作為一種負需求,根據其負效應扣除相應的GDP值。同時環境保護和治理則應當計入GDP。還有諸如社會安定、公平正義彰顯、參與經濟政治活動的決策權力等也是大眾的需求。當然廣義需求也不應當被亂用,成為罪惡和道德敗壞的借口。同時需求也不一定要用錢來滿足,因此錢不是萬能的。不同的需求同時也可能互相交錯矛盾,有時候社會的需求和個人的需求往往存在抵觸,則需要協調,實現利益的最大化。雖然西方經濟學也逐步認識到產品的廣泛性,比如教育、醫療之類的公共產品,但是還要許多產品是抽象、隱蔽、模糊的,如果僅僅將現在認為是產品的相應經濟指標納入考慮的視野,還是非常狹隘的。

發展軍事不僅利于國家的安全,利于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且對于個人而言,還存在著個人自豪感和自信心等許多的好處。這就是許多人愿意捐款制造航空母艦的一個原因。或許有經濟學家要說科技和軍事是另外一回事,不是我們研究的范疇,但是如果是這樣那么經濟學能夠用于決策嗎?當然不行,如果另外專門分析科技和軍事相關的部分,然后與現有的狹隘經濟學理論簡單地相結合顯然是不嚴謹的,還是必須結合科技和軍事等廣泛因素從頭開始分析。看下面的例子:一年之內道路翻修三遍,GDP也翻了三倍,可是老百姓只感受到了堵車帶來的不便,這就是因為我們計算GDP只計算正價值,不計算破壞和負價值,只看價格,不看效用。從正負價值的角度。翻修正負價值抵消,而老百姓受到的堵車不方便本身也是負價值,實際上對整個社會是負價值(除非最終的道路比原來的價值高,那么可以增加一個產量的差額),還有洪災有利于拉動經濟發展的論點,完全違背發展經濟的初衷,也是同樣的道理,不過洪災造成的負價值是自然造成的而已。還有醫生開大處方也促進經濟發展,則是因為GDP的計算不重視效用。還有一些人為了銷售自己的產品,搞破壞來制造需求,這和馬克思說的醫生希望人生病一樣,都是市場和看重產值造成的弊端。

上面還僅僅是從需求、產品、產值來討論經濟學的狹隘性,其局限就非常明顯。西方經濟學在分析中,將人性、道德倫理、親情、感情(包括民族感情)忽視,西方經濟學還忽視那些難于衡量的因素,這使得西方經濟學的大部分的分析和結論都是片面、狹隘、偏頗的。被西方經濟學忽略的因素遠遠不止這些。

在此筆者建議建立廣義GDP、廣義需求、廣義價值、廣義產品等概念。如環境污染納入負價值和負GDP范疇,廣義需求包括各種生理心理需求,以及休閑、舒適、健康、安逸的需求等,甚至還有輕度的工作需求,因為往往人完全不工作反而不好受,也包括科技和軍事需求,權力需求,參與決策需求,企業需求,資源保留的需求,子孫需求,它包括個人需求也包括集體、民族、企業、國家和社會的需求,包括短期也包括長期需求。社會的需求需要社會共同參與,政府發揮作用。社會和集體需求也往往意味著過多的,更加復雜的主體,因此不能依靠個人和多方面的協商來解決,政府的干預不可避免。同時也要認識到需求存在合理需求與不合理需求,適度需求與過度需求,合法與非法需求,利于國家、社會和他人的需求和危害國家、社會和他人的需求,還有階級和利益集團的需求。需求同時又是動態的,各種因素導致它發生變化。

同時GDP的計算應當是基于效用,而不是基于價格和價值,有些奢侈消費具有虛高的價格,而一些重要的、必要的消費價格比較低廉,如糧食價格、食品價格等,顯然后者的效用大于前者。如果根據價格來計算有失客觀,也違背了發展經濟的目的。如一個國家貧富差距過大,許多人衣食住行都無法滿足,但是一些人卻進行奢侈豪華消費,用目前的GDP計算方法,可能GDP很高,但是社會總體滿意度和居民生存質量肯定是很低的。GDP還應當考慮對社會的負價值和破壞作用,比如環境污染。一些地方政府喜歡不斷建新工程,馬上又拆了再建,這好像是帶來了2個工程的產值,但是產值的目的本身是讓產品發揮作用,如果不發揮作用和效用,GDP就沒有任何意義了,因此,那個拆工程的過程就是產生負價值的過程,如此一來實際上只應該計算一個工程的產值。

可見在計算廣義GDP時應更加注重產品的效用的產生和發揮,因為生產產品最終是要發揮效用,讓發展經濟更加務實,能夠真正為人民帶來實惠和好處,利于構建和諧社會。目前的一些豆腐渣工程、假冒偽劣產品、重復建設、反復拆建工程、形象(豪華)工程,不僅效用低下或者沒有產生效用(如有些產品在沒有發生效用是就被破壞和拆除了),而且造成資源浪費,甚至在現實中卻給老百姓帶來很大的不方便。隨著廣義需求、廣義產品、廣義GDP概念的建立,許多利于社會和個人的產品都通過企業和政府得到生產,當然這其中許多的產品,特別是社會需求、長期需求、隱性需求相應的產品,由于受益者廣泛,回報長久,效用難于度量和被認識,報酬難于收取,往往不適宜于通過市場機制來交易,許多應當通過政府來提供。這樣可以將大量的冗余勞動力投入到廣義產品的生產中,大大解決就業問題,也讓人民和社會的需求得到最大滿足,讓社會更加和諧。但是需求不是任意的,違背道德的,墮落的,不應該打著廣義需求的名義來敗壞社會道德。為了衡量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應當建立時變GDP的概念,用時變量來衡量取代靜態量。之所以西方經濟學中的這些概念如此狹隘,筆者認為可能是西方經濟學宣揚市場萬能論,為了能夠自圓其說,他們不能將他們的需求、產品和GDP等概念加以推廣到市場不可以作為的地方。雖然西方經濟學在發展,不斷擴展其概念,但是還是遠遠不夠的。

過去還有這樣的說法,在經濟蕭條時,讓一部分失業者去挖溝,可以解決失業,而且這些人具備了消費能力,讓經濟循環起來,另外再安排一些失業者去填溝,同樣這些具備消費能力,帶動了經濟的發展。但是這同樣不是給GDP增加了實質性的產值,一挖一填等于沒有做,但是這之所以能夠促進經濟,和社會保障實質上是一樣的,賦予沒有消費能力的人消費能力,但是不同的是一挖一填過程中損耗了資源,浪費了人力。可以說,這是就業只發揮了它的利用人力資源和進行社會收入分配功能中的一個功能,就是進行收入分配,但是并不創造價值,浪費了人力資源。其實一些工程一建一拆不僅沒有產生實際價值,反而因為施工給人們帶來很大的不便,并且浪費資源,在我國能源和資源緊缺的情況下,更是帶來了許多的副作用。

9.市場與計劃、公有和私有等田忌賽馬式比較

在過去的學術討論中,對于計劃體制和市場體制等許多的做法進行過比較。比如說計劃體制導致企業沒有活力,沒有效率,沒有勞動積極性。但是大鍋飯不等于計劃經濟,吃大鍋飯只是計劃經濟中一種具體的實現形式選擇而已,而且是一種不公平的、較差的選擇。把它拿來給私有和市場機制相比較,沒有任何意義,古代有田忌賽馬的典故,如果用別人的劣等馬和你的優等馬比較,是不公平的比較,其結果不能說明問題。國有企業紛紛虧損是在改革開放后,為什么在開放以前國有企業沒有說虧損,國家沒有喊窮,這其中有許多的原因。雖然改革開放前是吃大鍋飯,但是那是人們滿懷激情與斗志,一直非金錢和利益的激勵因素在激發人們的積極性,西方經濟學認為人都是理性自私的,這導致了開放后道德迅速滑坡,大鍋飯的弊端就因此格外顯目。另外國有企業的虧損也與沒有良好的管理有關系,財務上對企業進行了松綁,自私人假設鼓動腐敗的作用(你不自私就不是人,因為人人都是自私的),管理層各種各樣的鯨吞行為讓企業紛紛虧損。其實國有企業不是沒有主,而是沒有讓全國人民、人大及其授權機構來很好地管理自己擁有份額的企業,人民的權力沒有很好傳遞和體現。如果能夠成立和國有企業數目相當的代表廣大人民利益的國有資產監管結構,同時在財務上進行監督,象老板一樣對自己的企業管理者和員工的行為和收入分配等進行監管,就不存在這樣的行為了。同樣國有企業也可以按勞分配,也可以采取多種措施評價和激勵其效率。其實如果是對國有企業很好監管,它比私營企業有更多的好處,比如國有企業利潤是全民分紅,可以作為社會保障和公共投入的資金來源,同時也可以做許多公益性的事情,國有企業在合理的管理下比私營企業不擇手段,惟利是圖的動機要少。數目龐大國有企業的監管可以使得監管更加經濟,更加專業化,加大監管力度,減少監管成本。目前對于國有企業的監管缺乏足夠的投入和手段,當然問題層出不窮。一些經濟學家說國有企業無主好比是一個笨小孩不會做題目就說這個題目沒有解,憑借不全面的考慮來證明某個問題不存在顯然是不嚴謹的。

自由競爭有它的好處,也是一種有效激勵手段,但是它也帶來損失,如自由競爭必然有重復建設,由于自由競爭也不是直接的激勵,激勵轉移的時候有損失和變味。同時它不是唯一的激勵手段,也不是最好的手段,比如非權力和非利益的影響力同樣也可以激勵人,如責任感、自我價值實現、道德也起著很大激勵的作用。合理有效的評價考核體制同樣可以激勵管理者和企業員工。競爭的激勵作用是間接的,除了正面作用外,還導致企業的損失,這本身違背了激勵效率的初衷。經濟學家指責計劃經濟中存在壟斷問題,其實只要政府進行價格干預,或者制定良好的價格形成機制,是可以限制壟斷利潤的,在市場中相對壟斷狀態也是無處不在的,有什么理由要求計劃情況下完全自由呢?我們知道市場經濟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是不完美的,其實計劃中信息對稱也可能很完美,如果知道所有信息,對個人的工作和貢獻進行直接的激勵評價給予報酬,豈不是更好,這樣的激勵更加富有效果。

市場的鼓吹者聲稱:計劃體制是沒有效率的,如果我們假定這是正確的,我們看看我們的企業內部,它們難道是市場化的嗎?不是的,而是具有高度的計劃性。根據這樣的觀點,企業是沒有效率的,但是市場化下的經濟本身也是以企業為主體的,則整個市場化是沒有效率的,這樣的說法是自己砸自己的腳,不攻自破。

張五常這樣的經濟學家認為,市場是經濟民主的表現,顧客用購買商品來投票,但是窮人沒有錢哪里能投票呢?即使投票,票數也相對要少,可見市場不是民主,而是“錢主”或者說“資本主”。而計劃體制在政治體制充分民主時,經濟上同樣能夠得到民主。西方經濟學之所以不贊成政府干預,在于政府如果從國家利益和全民利益出發,往往會削弱資本的掠奪性質,這是一些利益集體不愿意見到的。

在計劃和市場經濟的比較中,應當采用在純粹計劃和純粹市場經濟中各自最優或者說已知最優的方法的比較,而不是用相對優秀的與相對落后的實現形式相比較。當然更不能用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的優勢結合后再與計劃經濟比較,這是不合理的。而最終實現上,我們應當是將市場和計劃的優勢互相結合互補,很少有極端例子是最優化的,在計劃和市場問題上也是如此。其實計劃體制的初衷本身就是要有一個好的計劃,利于全民,代表大眾利益、集中了智慧的計劃,而不是為了私利、短視的計劃。如果我們舉例用一種不好的計劃體制的實現形式去論證所有的計劃體制的實現形式都不可行,是沒有說服力的。

大鍋飯是一種很差的計劃體制的實現形式,但是對于解決大部分人的生活是有幫助的,計劃體制不等于大鍋飯,但是由于當時思想道德高尚,已經將吃大鍋飯的不良影響降到最低,而且也沒有造成很明顯的影響,但是改革開發后,這些問題卻非常突出,我們聲討的國有企業的腐敗問題也是改革開放后出現的。由于當時糧食生產不足,進行平均分配也有助于更加有效的解決溫飽問題。

實踐表明,醫療和教育都不適宜于市場化,那么其他的事業是否就應當完全市場化了呢?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相似度,市場的弊端也可能在其他的行業和產業上存在,只是影響的程度不同而已,因此我們應當將市場和計劃的優勢有機結合,特別是我國企業在實力不強大的情況下,我們的民族企業應當是對內(國內企業)聯合,適度競爭;對外競爭為主,必要時聯合。這樣才能提高我們的國家競爭力。不僅如此,教育收費大大傷害了學生對于民族和祖國的感情,促進了個人的自私,經濟學家宣稱教育收費是一種個人消費或者投資,那么學生畢業工作后就不會顧及民族感情和祖國的利益,而是去掙錢,也不會管是否是為自己的祖國服務還是在為祖國的對手服務。教育收費在一定程度上瓦解著我們的民族凝聚力。

其實現在的西方經濟體制也采用了大量的計劃或者社會主義手段,比如保險就是一個小范圍的風險平均分擔形式。宏觀調控中的稅收、社會保障等手段也具有計劃和追求趨向平均的性質。許多的市場規則本身也是一種具有一定自由度的計劃和干預。宏觀調控和微觀調控相比較也有許多弊端,即使市場在發揮作用,沒有微觀調控,但是還是有許多法規等變相進行了微觀調控,網吧管理中對于某些地域的限制,本身就是變相的微觀控制。宏觀調控效果慢,而且不能完全控制市場中的一些不良現象,在某些情況下無法完全遏制損失。

計劃和市場是一種相對的關系,前者具有強制性,而后者則比較自由,當市場的的自由度無限小的時候就等于計劃。

同樣公有和私有也是如此。

10.學術界的故步自封、崇拜權威與對不同見解的抵制

學術界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除非不得已,不會去承認對權威的否定、批判和質疑,比如我對量子不可克隆定理提出質疑,而且那幾乎是一個完全狹隘的證明,但是專家卻認為雖然它可能是錯誤的,但是沒有事實證明的時候不能去質疑它。另外我指出仙農(香農)證明一次一密是不可攻破中存在錯誤利用定理的問題,但是要么是審稿人在幾個月后才得出一個指不出具體問題的退稿理由,要么是說雖然有價值,但是不適合發表,許多的雜志沒有經過審稿直接認為不適合自己刊物。而一些雜志指出別人的問題必須得到該作者的同意,對于已經去世的專家怎么來征得同意呢?學術界還重視數學和公式,不重視簡短概要的新想法,重視具體的,不重視抽象的、原創性的。如筆者提出如果能夠有效、不受約束地將常溫下熱能轉換為其他能源,這樣能源就循環起來,取之不盡,則我們不用擔心能源危機了。這樣的文章投稿也是沒有回音。

目前學術界陷入一種對于科學和權威的迷信之中,把科學與現有科學理論相等同,對于不符合已有理論的事實不愿意承認,不同的新理論不愿意接受,打著科學的幌子,到處揮舞“偽科學”和“迷信”的大棒,把一些創新,甚至中醫也當作迷信(這是對于民族的傳統的詆毀,瓦解我們的民族自信心),缺乏學術自由和創新環境,更不談對于創新的激勵了。一些學術雜志的審稿一方面拒絕和害怕新理論,害怕錯誤,不喜歡源頭創新和簡單的新思想,不重視新問題的提出,或者是半成果,半成品,而只重視已經完成的研究結論,另外一方面對于空洞而鸚鵡學舌的文章以及那些填滿公式,而且公式非常復雜,還有上下標、左右標,讓專家都半懂不懂,又抓不著把柄的文章很歡迎。

如果說自然科學理論還有一定的嚴謹性,雖然使用了很多的假定,論證中許多地方不嚴謹,但是一般還是可信的。而西方經濟學的嚴謹性根本不能和自然科學理論相比較,居然有人把它當作科學,這簡直是一種學術迷信。對于科學的濫用和不嚴謹地使用“科學”這個詞,將會玷污科學的概念。

至于經濟學,雖然它本身不嚴謹,但是專家們認為,它的概念和體系已經深入人心了,就不應該繼續再創造一套經濟學說。豈不知如果它的根基都站不穩,再發展枝葉也徒勞,使得學說脫離目標和初衷。我提出了比擬化的經濟觀,但是也很難被接受。對于西方經濟學也有其他的批判,但是故步自封使得荒唐的學說依然在流傳和主導世界經濟發展。

另外我們也看到一些權威根本不嚴謹的理論卻廣為崇拜,比如張五常動不動就是先決、必、不可避免,但是問題不是那么簡單,之所以一些經濟學家想出必然這些話來,問題在于要么他們是在找借口有意誤導大眾,要么是他思維不健全,目光短淺狹隘,坐井觀天。經濟現象非常復雜,存在的必然性不多。但是一些經濟學家的言論往往都是為富人說話的,而且是偏頗的言論,我們在想是否是他的腦子恰好都是想到那些利于富人的結論呢?我想太巧了。那些拼湊理由和借口去論證有目的性的理論的經濟學家不妨稱為借口經濟學家,其學說則稱為借口經濟學。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angyong77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你搞一次個人崇拜試試,看看有多少人會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來嗎?
  2. 為什么批評西方的他們都“意外死亡”了?
  3. 毛主席像事件:美策動,迫使中國放棄毛澤東思想!
  4. 侯立虹|誰在動搖“兩個毫不動搖”?
  5. 以色列會亡國嗎?
  6. 從兩處戰火看東方和西方思維方式
  7. 司馬南:美國為什么沒能把巴基斯坦徹底拉過去?
  8. 這才是最難打的戰爭,國安部門剛發出積極信號
  9. 郭松民 | 評普京年度記者會:“過度輕信”及其他
  10. 大陸認定臺灣設置貿易壁壘,惠臺政策即將終結
  1.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2. 弘毅:警醒!?魏加寧言論已嚴重違背《憲法》和《黨章》
  3.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這是一股妖風
  5. 你搞一次個人崇拜試試,看看有多少人會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來嗎?
  6. 公開投毒!多個重大事變的真相!
  7.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8. 褻瀆中華民族歷史,易某天新書下架!
  9.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10. ?吳銘:為什么不從所有制角度分析問題呢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4.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5.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6.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9.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10.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澤東遭受了三次打擊
  2. 痛心,反華潤人丁一多因強奸被捕,哈哈!
  3. 鐵穆臻|今年,真正的共產主義者,要理直氣壯紀念毛澤東!
  4. 《鄧選》學習 (十一)發展速度
  5.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6.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