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正雄心勃勃擴張產能的上海寶鋼集團來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11月30日發表的一份報告并不是好消息。這份報告稱,2005年中國鋼鐵產能過剩為4300萬噸,幾乎與德國一年鋼鐵產量水平相當。而預計2006年中國鋼鐵產能過剩將達到1.165億噸。
生產過剩必然會導致價格的暴跌。報告稱,從今年4月份開始,中國鋼鐵價格出現連續暴跌。10月份主要鋼材平均價格與4月份相比已經下跌近50%。而在報告發表的兩周前,寶鋼集團剛剛宣布全線產品大幅度降價,最高降幅22%。這家中國目前最大的鋼鐵企業,其股票價格與年初時相比也已經下跌了近50%。
中國的鋼鐵行業已經開始步入一個寒風四起的“冬季”。
11個行業的“冬季”?
事實上,不僅僅是鋼鐵行業。12月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結束,“產能過剩行業進行結構調整”被列為2006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
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近日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鋼鐵、電解鋁、鐵合金、焦炭、電石、汽車和銅冶煉行業產能過剩問題突出,水泥、電力、煤炭和紡織行業也存在著產能過剩的問題。
馬凱在向新華社記者介紹具體情況時透露,鋼鐵產業生產能力已經大于市場需求1.2億噸,但還有在建能力7000萬噸;電解鋁行業產能已經高達1030萬噸,閑置能力260萬噸;鐵合金行業現有生產能力2213萬噸,企業開工率僅為40%左右;焦炭行業產能超出需求1億噸,還有在建和擬建能力各3000萬噸;電石行業現有生產能力1600萬噸,有一半能力放空;銅冶煉行業建設總能力205萬噸,2007年底將形成近370萬噸的能力,遠遠超過當年國內銅精礦預計保障能力;汽車行業產能已經過剩200萬輛,在建能力220萬輛,正在醞釀和籌劃的新上能力達800萬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透露的信息也顯示,相當部分鋼材產品價格已跌破成本;汽車行業產能已經過剩200萬輛,虧損企業虧損額增長86.2%;水泥行業利潤同比下降60.6%……今年10月末的一系列數據表明,一些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已經相當突出。
權威統計表明,受產能過剩集中釋放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的雙重擠壓,中國虧損企業虧損額同比上升57.6%,增幅同比擴大50.4%。
新增虧損主要集中在石化、電子、機械、電力和冶金行業,這五個行業新增虧損額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新增虧損額的80%。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的前一天,國務院曾專門召開常務會議,對鋼鐵、電解鋁、汽車等11個產能過剩行業的結構調整問題做出了專題部署,國家有關部門將正式下發加快這些行業結構調整的意見,并且根據11個行業不同情況和特點下發具體的指導意見。
12月17日,在“2006企業發展高層論壇”上,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兼新聞發言人曹玉書表示,中國此輪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具有階段性、結構性過剩、相對性過剩和投機性過剩等四大特征。
誰主導的過剩?
對于中國經濟而言,產能過剩也許還有點陌生。
“改革之前肯定沒有出現過,改革之后大規模的生產過剩應該說也沒有。”國家發改委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說。
在王建看來,改革之前的中國計劃經濟是一種短缺經濟,供給不足的經濟,因此不會產生所謂的生產過剩問題。而改革開放之后的初期,盡管是市場經濟,但由于需求的迅速提升,短時間內也很難出現生產過剩。
情況在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才開始發生變化。十五大提出“產權制度改革”的要求,意味著生產要素可以參與分配。而隨之帶來的巨大變化是:財富逐漸向少數人手里集中,社會的儲蓄率上升,消費卻在下降。
“從理論上說,生產過剩發生的機制就是收入分配關系被扭曲,由于收入向少數人集中,導致社會的儲蓄和投資傾向高而消費傾向低,由此放大了生產規模卻縮小了消費,這種不對稱達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生產過剩危機?!蓖踅ㄕf。
這種分配體制的變化,導致了中國的消費品產能開始出現全面過剩。在1996年的時候,就曾出現工業品和生產資料銷售困難、價格滑坡的情況。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教授對此依然記憶猶新。他向本刊回憶,當時政府采取了相當緊縮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經濟收得很緊、壓得很低,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人們的需求(無論是消費還是投資)。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生產能力再低也會顯得過剩。但這個過剩,其實是生產能力在沒有充分釋放情況下的過剩,是一種假相。”袁鋼明說。
反觀此次產能過剩,11個行業基本上都是重化工業等生產資料的過剩?!按舜紊a資料的過剩與消費產品的過剩有著本質的不同。”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祝寶良向本刊分析說消費品的投資主體是民營資本,而目前中國的許多生產資料投資項目,因為投資規模大,有相當比例是以政府為主或以政府為背景的資金。
“中國經濟的一個特點就是,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在推動經濟的發展,由政府決策推出的項目,不太考慮市場的需要。”王建對本刊記者說。
祝寶良認為,有些地方政府仍然熱衷于搞“政績工程”。不少地方背著干、搶著干、偷著干,在沒有有關部門立項的情況下,大干快上,終于造成了新一輪過剩。
而王建也向本刊透露,這輪投資中,非國有投資占到了70%。地方政府培育這些企業的干勁十足。項目就這么上來了,上了多少都不知道?!?BR>
王建在江蘇常州做調研時發現,一個民營企業要上一個2000萬噸的鋼廠,剛在長江邊上征完地。而他到南京與省里的有關人士提及此事,竟然沒有人知道。“可見由政府系統統計的數字與實際情況有很大的差距?!?BR>
“在鼓勵非公資本大量進入投資領域的情況下,民間投資需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釋放,因此可以說,這是產能第一次在得到釋放后的過剩,也是第一次由民間投資主體投資熱(在地方政府的推動下)而引發的產能過剩?!痹撁髡f。
袁進一步向記者解釋說,此次出現產能過剩的行業都有共同的特點:一是供給不足,無論鋼鐵行業,還是水泥行業,還是電力系統,由于歷史的原因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供給不足;其次是行業市場競爭不夠充分。
“像鋼鐵、電解鋁、汽車、電力和煤炭,在過去都是民營資本進不來的壟斷領域。而今只要這些行業還是壟斷企業,那么民營企業就可以借行業‘定價’之便搭‘順風’之利。”袁鋼明說。
防過剩,也要防通縮
對于發展中的中國而言,“產能過?!甭犉饋矶嗌儆悬c“奢侈”。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兼新聞發言人曹玉書表示,這些行業出現產能過??赡軒淼奈:Πǎ簩е滦袠I出現嚴重虧損,影響企業發展,給就業帶來壓力,增加銀行呆壞賬,增加金融風險,影響國民經濟增長。
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透露,在建項目的投資規模到去年底是21萬億元,加上今年新上的項目,到今年底可能會達到23萬億元,按照今年8萬億元的投資規???,足夠支持三年的投資。
而令人們產生疑問的是,自2004年“鐵本事件”以來,中國已經全面實行了國家宏觀調控。根據2004年宏觀調控的設想,當時調控的根本出發點就是防止投資過熱,避免行業出現產能過剩造成信貸不良資產。但是自2005年以來,鋼鐵等一些行業還是出現了產能集中釋放,供大于求的矛盾開始突顯的情況。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張立群向本刊分析說,事實上,這一輪過剩之所以治理難度較大,原因在于本輪經濟增長更多地源自地方政府趨動下的“市場”,而非中央政府投資啟動。由于地方政府、銀行及企業沒有完全建立相應的投融資約束機制,加上民營企業的較重的投機心理,使得部分行業的投資在很短的時間內急速躥高。
張立群認為,價格要素市場發展還不完善,對要素需求的變化沒有帶動要素價格的變化,比如征地的成本比較低,在某種意義上也助長了投資過熱。
由于“生產過剩”一詞在中國經濟的詞典中還是第一次出現,因此,我們還沒有太多的治理經驗可循。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小廣認為,投資是一種中間需求,在建成之前它是需求,而到建成之后它就變成了供給,所以,投資既可能是導致中國經濟大起的“熱源”,更可能是導致大落的“冷源”。
“因此,既要從機制和體制上適度控制總供給的膨脹,提高產業結構和技術創新,同時要積極擴大消費需求,防止經濟出現通縮現象?!蓖跣V對本刊說。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銀湖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