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所在地區在進行鄉鎮機構的改革,有的鄉精簡了三分之二的人員。于是被精簡下來的人員聯合起來到省里甚至北京上訪。作為早已是企業下崗人員的我,心中不免有不少的感慨。
也許我們任何人都會旗幟鮮明地支持改革,然而當改革改到自己頭上時就會有強烈的抵觸情緒,會有各種各樣的理由糾纏于各種細節述說改革的不公平,想推倒重來,甚至是看到自己的利益受損又不愿意改革了。總之,改革不要改到自己的頭上。然而鄉鎮機構人滿為患無所事事的狀況還能維持多久、還能維持嗎?我所知道的有相當一部分鄉鎮機關的人員,上班就是打牌、下去就是喝酒、整天渾渾噩噩不學習不上進飽食終日,以為只要進了政府機關就算進了保險箱了。這種狀況絕大部分的老百姓是不滿意的,早已怨聲載道了。只要不把鄉鎮機構改革搞成排斥異己、任人為親的鬧劇,做到公平、公開、公正,就不能因為有人上訪就停止改革或推倒重來,他們不能代表廣大群眾的意愿。
現在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和發展,形成了多元的利益主體和階層,他們都有權力發表和維護自己的利益,但是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不能損害廣大人民的利益,不能享有人民不允許的“特權”。正像國有企業的職工不能吃大鍋飯一樣政府機關的人們也不能躺在國家的懷里無所事事飽食終日。
天下人都知道,能進行政事業單位的人,特別是改革開放的后期,一般都是有關系有背景的人。他們也許費了不少的周折和動用了不少的資源,有的可能拿到的工資還不夠當初的投入,現在就下崗了,心里難免會有不平。而那些批準或者放行這些人進入行政事業單位的有權者,自己不負責地獲利,卻讓政府和人民付出改革的代價。這正是權力缺乏監督造成的惡果。這樣的現狀恰恰證明政府體制應該改革并且刻不容緩。
城市相對于農村是有特權的,國有企業職工相對于無業者是有特權的,機關人員相對于國有企業職工是有特權的。
改革越接近權力難度越大,阻力越大,成本越大。有不少地方出臺的所謂公務員改革方案與國企相比享有更多的特權:機關干部可以帶薪下海,工資照拿;為了讓他們滕出位置而提前退休,工資還要漲幾級;而國有企業職工們的退休不能提前,就是提前病退了要降工資。企業職工買斷工齡的補償費往往不能及時拿到或者久拖不給。而具有一些行政事業性質的單位員工買斷工齡的經濟補償是工商業企業職工的十幾到幾十倍并且能及時拿到。這也說明了改革越接近權力難度越大,阻力越大,成本越大的命題。
我們需要建設一個和諧的社會,但是不能害怕有矛盾有震蕩就什么也不敢干而裹足不前。現在領導不愿意看到有人上訪,特別是越級的上訪,所以有些該做的事情一有上訪就擱置了下來。有些人抓住領導的這一弱點,動不動就以上訪相要挾,使許多的事情難以進展。我們不希望回到以前想見政府機關的領導很難的狀況,但是也不能像現在有些上訪者不管什么時候什么地點,不管領導有沒有事情,就推門而入,打亂正常的工作,從而沒有多少的精力干正事。
有人仿佛是在顯耀地說,領導就怕上訪,只要上訪就得見我們。事實上領導之所以要見他們,不是什么怕,恰恰是一種負責,是一種進步,是愿意解決問題。這種不健康的心態很不利于我們的民主進程。所以,不能因為有人上訪就只是安撫,就停止改革。
當然,我們在改革中有不少的問題,也引起廣大群眾的不滿。人們所詬病的“教改”“醫改”中,明明知道這樣的既沒有消費彈性也沒有消費替代的領域,在沒有有效解決再就業、社會保障機制不健全的情況下,不顧我們的國情強行推開“教改”“醫改”,致使把教育本來是一種扶貧機制產業化成了致貧的機制,把醫療本應是一個救死扶傷、充滿人道的地方變成了欺詐錢財惟利是圖的場所。
我們所幸的是胡錦濤總書記在最近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講話中說:要不斷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堅持從解決群眾最關心的現實問題入手,當前尤其要在就業再就業、社會保障、教育、醫療、收入分配、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方面抓緊工作,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促進社會和諧。這應該是一個好的兆頭。
我為改革吶喊幾句助助陣,像國企和政府機構的改革要堅決地改下去,而“教改”“醫改”要堅決地調整過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