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國經濟的對話-------IX
袁大成
甲: 現(xiàn)在我們要談的是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的原因和條件。
乙:原來我們到現(xiàn)在才談到體制的問題,那么原先我們談的都是什么?
甲:我們在以前的對話中,討論的主要是經濟理論一般性原理問題。經濟理論好比是計算機的軟件部分,而經濟體制則是硬件部分。中國的經濟改革,主要就是指體制改革,卻忽略了管理理論即經濟軟件的問題。有時明明是軟件有問題,卻把硬件改來改去。結果老問題還沒解決,又出了許多新問題。社會付出很大代價。
乙:中國的經濟改革,同時也叫做經濟體制改革啊。這是否說明,中國經濟改革智囊們一開始就認為中國經濟體制有問題,所以改革也就是體制改革。
甲: 是這樣。其 部分原因是因為中國的經濟學家們受唯物史觀的影響,所以動不動就在體制上找問題,很少在思想和指導理論上去找找原因。
比如,中國的經濟改革的智囊們一開始就把中國貧窮的原因歸咎到“大鍋飯”上去。他們認為,由于大鍋飯的體制,造成人人懶惰,以而導致了中國的貧窮落后。于是就有了“改革就是打破大鍋飯”的說法。這個思路的金一步發(fā)展就是私有化了。因為改革派智囊們認為,只有私有化才能徹底打破大鍋飯,才能把人人鞭策起來勤奮干活,才能富裕起來。對于 這種主張,我們在《對話VI》中已經做過分析和批評,我們就不多說了。這里我要指出的是,如果有了正確的理論,不管公有制還是私有制,都可以運轉和發(fā)展。但是比較起來,公有制要更有優(yōu)勢,更合適正確的理論。
乙: 主張私有制的學者專家們認為,私有制要比公有制更有效率。所以,私有化才成了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的主流觀點。
甲:我們在《對話VI》中已經指出,從勞動生產率上來講,私有制企業(yè)未必高于公有制企業(yè);從剝削的效率上來講,越高的剝削效率就越導致社會經濟失去平衡;而如何維持社會經濟平衡正是現(xiàn)代經濟學的核心問題。中國主流經濟學家們以私有制有更高的剝削率來為私有化張目,可見他們的思考離現(xiàn)代經濟學的核心問題多么遠。
乙:這個我們前面已經講過很多。讓我們還是回到體制問題上來吧。
是否可以說,大體上有兩種經濟體制,一種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中央集權的計劃經濟體制;一種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的自由市場經濟體制。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相信,前一種體制是行不通的;改革就是要走私有制為基礎的自由市場經濟的道路。
甲: 你只要 回顧一下,就可發(fā)現(xiàn):我們過去的討論中,對中國經濟問題的所有分析 —— 不管其所有制如何 —— 都是在市場經濟的基礎上進行的。其實,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并不是兩個對立的領域,與計劃經濟相對立的應該是無計劃的自由經濟。
至于說哪種體制更有優(yōu)越性,那得看指導經濟的理論如何了。 在我看來,即使最極端的中央集權計劃經濟體制,只要指導思想對頭,也會有其它體制難以望其項背的優(yōu)勢。舉例來說:
1, 以公有制為基礎的中央集權計劃經濟可以實行跨越式發(fā)展。比如,如果人類已經有了制造彩電的技術,就可以跨過黑白電視機的生產階段,直接為國民提供彩色電視機。如果已經有了自動洗衣機的技術,也就不必非要把單缸,雙缸非自動洗衣機的生產也要重演一遍,再生產自動洗衣機。然而,在以私有制為基礎的自由市場經濟體制中,生產者愿意生產什么就生產什么,只要廠家有利潤可賺,對社會和消費者是不是浪費,就不是廠家所考慮的 問題了。
2, 中央集權的計劃經濟,還可以減少私有制為基礎的自由經濟中的重復建設的浪費。這些重復建設,小的比如遍地開花的小化肥廠,小鋼鐵廠,小造紙廠等等,大的比如重復建設的通訊網,甚至大規(guī)模的貨運碼頭等等。從其使用率之低和占用資源之廣的角度來看,重復建設是社會資源的很大浪費。自由經濟的擁護者可以爭辯說:正是有了這些重復建設的企業(yè)之間的競爭,才平抑了物價,使消費者得益。實際上,只要國家計劃部門有了正確的理論為指導,即不再以私人企業(yè)家般的熱情追求利潤極大化,而是從社會經濟平衡運轉和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成員的需要為出發(fā)點,那么,集中計劃下的供應體制,就不會以壟斷價格來追求超額利潤。相反,自由競爭中的重復建設的成本,最終還是要消費者來承擔的,并且不必要的過多消耗自然資源。
3, 計劃經濟體制可以減少自由經濟中的盲目性所帶來的損失和浪費。在市場價格信號的盲目引導下,中國這些年不斷發(fā)生的這個熱,那個熱給生產者帶來巨大的損失。在計劃經濟的統(tǒng)籌安排下,計劃者可以有全局和長期的概念,從而避免在市場價格的誤導下,一哄而起的生產熱給生產者帶來的損失,給社會帶來的浪費。
4, 計劃經濟體制可以避免由于缺少計劃而屢屢發(fā)生的建了拆,拆了建的荒謬現(xiàn)象。中國這方面作的很差,以致于中國許多城市塵土飛揚,交通混亂,原因竟是許多城市公路每年都挖了填,填了挖。可見中國的建設特別缺少計劃性,尤其是長期計劃。
5, 以公有制為基礎的計劃經濟體制,可以避免自由競爭的私人企業(yè)制度下那種拼命壓低工資以求降低生產成本才能生存與發(fā)展,結果卻帶來市場更加萎縮,生產更加過剩的悖論。以公有制為基礎的計劃經濟體制,可以在生產和需求兩方面調解社會經濟的運行,通過不斷提高社會全體成員的收入水平并不斷地縮短勞動時間,給社會生產和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以更廣闊的舞臺和更廣義的內涵,也給生產率的提高以無限的前景。關于這一點,我們以后還要談。
當然,這一切要以正確的經濟學思想為指導才行。如果繼續(xù)以企業(yè)主式的思想來指導社會生產,那么,公有制的經濟體制也只不是一個大工廠而已;社會經濟更加不平衡,更談不上發(fā)展了。
談經濟體制問題,就要討論經濟過程中各組分的關系。這里可分為兩種主要的關系:(1)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聯(lián)系;(2)生產者之間的聯(lián)系。我們知道,在以私有制為基礎的自由市場經濟體制中,社會經濟過程中的各組分 —— 不管是生產者之間還是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 —— 都是通過市場聯(lián)系在一起。其實,即使在最集權的計劃經濟體制中,消費者和生產者的聯(lián)系也是通過市場來進行的。持貨幣的消費者,來到市場上,根據(jù)自己的購買力和消費偏好在市場上選購消費品和服務,并不多問這些產品究竟是哪種所有制的企業(yè)生產的。可見在消費市場上,公有制和私有制并無多大不同。中央計劃部門在這方面所能作的,主要是調節(jié)經濟諸參數(shù),實現(xiàn)經濟平衡運行。這些參數(shù)主要有:工資水平,物價水平,利率水平,勞動時間等等。當然,根據(jù)哪種經濟理論來調節(jié)這些參數(shù),才是更關鍵的事情。
中國過去的公有制的計劃經濟體制與私有制的自由市場經濟體制之間不同也許僅體現(xiàn)在生產者之間,即社會各生產部門之間的聯(lián)系方式。在過去計劃經濟的中國,生產資料的生產廠家把其產品 —— 比如鋼鐵 —— 提供給政府物資管理部門,然后,物資管理部門根據(jù)下游廠家 —— 比如縫紉機廠 ——的需要,而把鋼材批給下游廠家。為什么政府沒有讓鋼材的生產者和需要者通過市場去聯(lián)系,原因之一是政府認為,既然雙方都是政府自己的企業(yè),自己之間買來賣去沒什么意思。盡管如此,市場因素在這種關系中也仍然起著作用:鋼材的出廠和入廠都是由貨幣數(shù)來核算的,鋼材生產廠家的產值最終是通過轉移到縫紉機的產值中實現(xiàn)的。
這種方式的好處是生產廠家可以根據(jù)物資計劃部門的訂單安排生產,可以避免生產過剩造成產品積壓和浪費,可以防止由于市場競爭所帶來的諸如行賄受賄,吃回扣等等腐敗行為的發(fā)生。
壞處是抑制了上游廠家之間的競爭和下游廠家的選擇自由。其實,這種壞處是可以克服的: 只要物資管理部門提供給下游廠家的是諸多品種和價格的清單供下游廠家自己挑選,即可以保證下游廠家的選擇權,也促進了上游廠家之間的產品競爭。
當然,公有制為基礎的計劃經濟體制也可以放開生產資料市場讓廠家們自己去互相交易。計劃部門根據(jù)社會需要,控制住某些產品生產的許可以及產品的交易價格上限等等市場參數(shù)就行。公有制為基礎的經濟體制中,企業(yè)之間也可以完全通過市場發(fā)生關系。公有制和市場經濟并不矛盾。
乙: 中國政府可能覺的政府管理生產活動麻煩太多,不如抽身出來,把具體的 經濟活動交給私人企業(yè)主們去作,政府只管收稅和市場調節(jié)就可以。
甲: 政府并不是由超出社會之外的不食人間煙火一群人所作成。在私有制的社會中,私人企業(yè)主們的勢力集團可以影響政府把政策調節(jié)到對他們有利,對整個社會卻有害的狀態(tài)。拉丁美洲國家在70年代曾經有過號稱“拉美經濟奇跡”的發(fā)展階段,現(xiàn)在這些發(fā)展成果到哪里去了?都被這些國家的“先富們”帶到美國等環(huán)境保護的很好的國家去了。這些國家的勞動者們至今仍然在“經濟拉美化”的泥潭中掙扎。
私有化還會分裂中國社會。中國社會在經濟上不再是個利益同一的整體。能使社會經濟健全發(fā)展的科學的經濟理論會因為有悖于有勢力的利益集團而被束之高閣。一切有關經濟學的科學討論和政策會失去前提。
乙: 那么,關于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究竟該怎么作,你能不能提出具體的辦法?
甲: 其實,即使在全面公有制的基礎上,經濟體制也可以有多種不同的具體設計方案,并各有千秋。我們不可能在此提出種種具體的方案來討論,而只能討論一般性的問題。
中國可以在保持公有制的基礎上,讓企業(yè)和消費者之間,企業(yè)與企業(yè)之間完全通過市場交換發(fā)生聯(lián)系。 政府可以通過《最低工資法》,《最長勞動時間法》
,《稅收法》,《環(huán)境保護法》以及對某些壟斷性質的產品和服務 ——比如,鐵路運輸 —— 實行價格控制等等行政措施來調節(jié)市場的運行,以求最大限度滿足社會全體成員的需求,使社會經濟和諧與健康地向前發(fā)展。
需要指出的是,為了避免為利益所趨而出現(xiàn)的重復建設所造成的巨大浪費,國家要在許多領域,特別是基本建設,制造業(yè)等領域實行指導和某些準入制度,不能任由市場的價格去引導人們盲目投資建設。
乙: 這樣的做法豈不抑制了市場的自由競爭?而自由競爭正是平抑物價和促使經濟進步最重要的因數(shù)。
甲: 某些法律如《最低工資法》等等,只是限制了企業(yè)界不擇手段的競爭方法,除了可以避免勞動者被殘酷剝削外,還有助于淘汰技術低劣,設備落后,污染嚴重的血汗工廠出局,更重要的是,《最低工資法》,《最長工作時間法》,《稅收法》等還是宏觀經濟的重要因子,是政府調節(jié)經濟,實現(xiàn)經濟平衡運轉的重要手段。
至于政府為避免大量的重復建設所造成的巨大浪費而對生產方面的指導和某些領域的準入制度會不會限制競爭?當然會限制某些競爭。但是,與大量的重復建設所造成的重大浪費相比,這種指導還是有必要的。中國這些年不斷出現(xiàn)的這個熱,那個熱的盲目生產浪潮,給生產者帶來巨大損失的事情層出不窮。即使在私有制社會中,這些損失也不僅是生產者的損失,同時也是社會的損失,因為這些損失不僅浪費了資源,也使社會稅收減少。
許多重復建設大大增加了運作成本,其間的競爭所起的平抑物價的作用遠遠小于其成本增加所起到的推動物價的上升作用。在公有制為基礎的經濟體制中,只要政府放棄了那種商業(yè)資本家盡量抬高價格來撈錢的思想,就完全可以根據(jù)生產成本定出薄利的價格來最大限度的滿足社會成員的需要。社會由于避免了重復建設的成本,所以其價格可以比自由競爭中的價格還有利于消費者。
在公有制的經濟體制中,許多競爭還繼續(xù)發(fā)揮作用。比如,國有資產管理機構在招聘國有企業(yè)的總負責人時,就是在眾多的競爭應聘者中篩選出來的。而這些國有企業(yè)管理人員的任務之一,就是在不許降低工人工資的條件下,減少生產成本,推廣新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
乙:如果在公有制的基礎上,通過市場的作用溝通各企業(yè)之間的聯(lián)系,那么,這些國有企業(yè)應該有多大的自主權力呢?
甲:這不能用一刀切的方式訂出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而應該根據(jù)各個企業(yè)的具體情況訂出不同的條件。比如,一家國有的客運公司和一家國有的飲食公司,其各自的權限應是不同的。中國這些年所推行的企業(yè)承包制,給承包者以太大的權限,國有企業(yè)幾乎成了承包者自己的企業(yè)。投資和風險由國家來獨擔,利潤卻由承包者來分享。很多原來搞得很好的國有企業(yè)就是被這種承包制搞壞的。
乙:企業(yè)承包制的初衷就是把企業(yè)的經營情況和企業(yè)領導者個人利益聯(lián)系起來。只要承包者繳夠承包費,賺得多的都是承包者自己的。這種辦法的提倡者們認為,只要這樣,才能充分動員企業(yè)管理人員的積極性,才能把企業(yè)搞好。否則,企業(yè)搞得好壞如何與企業(yè)負責人的利益沒有關系,誰還能有積極性呢?當然,企業(yè)私有化后,企業(yè)老板更會積極關心自己企業(yè)的效益。所以,主張私有化的呼聲在中國經濟學界也越來越得到人們的認同。
甲:企業(yè)負責人所得到的職位與工資已經是對其工作的犒勞。如果其不能勝任這份工作,國有資產管理機構可以另行聘請新的管理人員。用不著非要把企業(yè)承包給私人才行,甚至非要私有化不可。
順便說一下,私有化的主張部分原因是因為國有企業(yè)實行承包制后,發(fā)生了許多承包者們挖空國有企業(yè)的現(xiàn)象。這本應該引起人們反思企業(yè)承包制的弊端,并以加強法律的方式來打擊此類現(xiàn)象的發(fā)生。然而,中國的改革派經濟學家們卻認為只有近一步把國有企業(yè)私有化,才能杜絕這類事情的發(fā)生,這就好比杜絕賊偷得辦法是干脆把財物送給賊一樣可笑。這種獎賞當然更加鼓勵了挖空國有企業(yè)的行徑,使許多原本搞得好好的國有企業(yè)被害的奄奄一息。
乙: 這么說來,你是主張中國在經濟體制上應該堅持公有制了?
甲: 既然我們已經說明,中國的經濟問題并不是出自所有制上,而且公有制體制加上科學的宏觀經濟政策,可以把社會經濟搞得更好。既然如此,為什么非要放棄公有制呢?
公有制可以避免社會分裂,是社會和諧與社會成員自由的保障;公有制可以防止中國的財富流失到海外,避免拉美國家的教訓;公有制有助于科學的經濟政策的實施,因為科學經濟政策在私有制那里所遇到的阻礙,在公有制社會中將不會存在。公有制當然可以避免社會財富集聚在一小部分人手中,那種10%的人占據(jù)90%社會財富的狀態(tài),不但毒化社會,而且使社會經濟的嚴重失平衡,使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由于社會絕大多數(shù)人的貧困而難以為繼。
乙:說到經濟發(fā)展,請你談談社會經濟是如何在公有制的體制下增長?
甲: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不論是在自然經濟形態(tài)社會,還是在市場經濟秩序中,都是由需求拉動的。在自然經濟形態(tài)的社會中,這種需求是社會成員的自然需求,比如在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時代,由于人口的增長,對糧食的需求跟著增加,社會就需要擴大耕地面積和產出,等等。在市場經濟中,能拉動經濟增長的則是有貨幣購買力支持的有效需求才行。換句話來講,我需要面包,他需要衣服,如果沒錢去購買,那么這種需求對市場經濟來說是無效的。不管這是市場上有多少面包或衣服在出售,也不管需求者是多么強烈地需要面包和衣服,沒有錢是得不到面包的,所以這種需求是無效的。順便說一下,我這里所講的有效需求的概念和凱恩斯所講的有效需求概念有所不同,這個我們以后還會提到。
乙:但是,這種有效需求是怎樣來的呢?
甲:有效需求實際上就是有貨幣購買力支持的自然需求。我們剛才講過,在市場經濟的秩序中,不管人們多么需要面包,沒有錢,是得不到面包的。這時面包的過剩乃相對過剩。政府的經濟管理任務就是要使社會成員未滿足的自然需求變成有效需求。
反過來:如果人們都已經吃飽,那么,不管人們的口袋里還有多少錢,也不管市面上還有多少面包,交易同樣也不會再發(fā)生。這時的過剩乃絕對生產過剩。面包這項產品到這時就已經達到增長的極限。我這里所提出的增長的極限這個概念,是和羅馬俱樂部所提出的增長的極限概念是不一樣的。我們這里所講的增長的極限的概念,是指當某產品產出大于社會成員的自然需求時,無論該產品的市場價格怎么下降,市場出售量都不會再有增加。這時該產品的生產已經到達飽和狀態(tài),該產品的增長已經到達極限,即增長的極限。社會絕大多數(shù)產品和服務都有其增長的極限,即人類自然需求的極限。
請注意,我在這里所講社會成員對某項產品自然需求的極限也就是該項產品的增長極限,是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講的。比如,社會總是只有一定比例的人經常喝可口可樂,那么可口可樂生產增長的極限就是這部分人對可樂飲料需求的自然極限,而不能把社會全體成員的對飲料的需求的自然極限當成可口可樂產出增長的極限。其實有個簡單的辦法來統(tǒng)計大多數(shù)產品和服務的增產極限,即:當某項產品的市場價格下降到某個臨界值以后,該產品市場價格的繼續(xù)下降,不再帶來銷售量的增加,這時該產品的產出量就已經到達其增長的極限。市場出現(xiàn)該產品的飽和狀態(tài)。
乙: 當國內市場飽和后,如果大力出口產品到海外市場不是照樣可以推動經濟繼續(xù)增長嗎?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