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摘 [2005-01-19]
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想的特點和主要內容是:
第一,從主觀的假設出發。認為每個人都是很理性的人,市場內部是完全自由競爭的。這實質上是撇開人們的社會屬性和在生產關系中的地位不談,脫離現實的經濟基礎和政治上層建筑,制造一種抽象的“理想人”、“理想市場”作為理論前提。
第二,鼓吹極端個人主義。認為每個人在經濟活動中都是利己的,不可能有利他的動機和行為,都是為了追求自己最大的利益。這反映了資產階級單個的人狹隘自私、力圖攫取最大限度的財富的本性。
第三,提倡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認為自由選擇是經濟和政治活動最基本的原則。應當自由地擁有私人財產,自由地交易、消費和自由地就業,自由選擇的程度越高,經濟活動的效率越高。
第四,崇拜“看不見的手”的力量。認為市場的自動調節是最優越和最完善的機制,通過市場進行自由競爭,是實現資源最佳配置和充分就業均衡的唯一途徑。
第五,反對國家干預經濟。認為由國家來計劃經濟、調節分配,破壞了經濟自由,扼殺了“經濟人”的積極性,只有讓市場自行其事才會產生最好的結果。因此,只要有可能,私人活動都應該取代公共行為,政府不要干預,即使不得不干預,也是愈少愈好。
第六,主張私有化。認為私有化是保證市場機制得以充分發揮作用的基礎,私人企業是最有效率的企業。要求對現有公共資源進行所有制改革,明晰產權、國家從法律上制度上必須給予保障。
新自由主義各個流派的政策主張也大體相同或近似,如對政府的活動進行限制,資產私有化,解除對金融和企業的管制,減少公共支出和投資,削減社會福利,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排斥工會,聲稱要反對“妨礙經濟自由的壟斷力量”的工會,限制工會的作用;為追求利潤和效率而大量裁員,增加失業;實行國際自由貿易;實行金融自由化,實現國際貨幣自由流動等。
一、新奧地利學派
領銜人物為哈耶克。他原是費邊社會主義思潮的成員,1950~1962年任教于美國芝加哥大學。代表作《通往奴役之路》的中心思想是:實行國家干預或計劃經濟必然導致國家權力的專制和奴役。反映了他對社會主義的偏見和階級的偏見。
新奧地利學派承襲了米瑟斯的自由放任思想,并進一步提出僅有自由放任是不夠的,政府還必須確保自由放任。這個學派認為用中央計劃管理經濟,無法知道何種生產計劃在經濟上是可行的,因此無法實現資源的最佳配置;認為人類的經濟活動能自發地產生一種“自然秩序”,只有它能使經濟活動協調一致;否定勞動價值論、生產費用論。對商品價值的認定采取完全主觀主義的和個人主義的立場;特別強調市場和私人企業的功用。認為只有通過市場才能有效地配置資源,從而產生效率,形成經濟增長的原動力。價格體系是市場的信息收集器和發散器;提出“貨幣非國家化”的政策主張。認為靠私人發行貨幣可以抑制通貨膨脹,反對政府通過中央銀行壟斷貨幣的供給,要求把貨幣的發行權下放給私人,由私人通過競爭來解決貨幣供給。
二、芝加哥學派
也稱貨幣主義學派,以弗里德曼為代表。其信條是唯有貨幣重要。由弗里德曼擔綱的貨幣主義對里根政府的政策取向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這個學派認為貨幣影響產量、就業和物價等實際經濟變量,是決定國民收入水平首要的和最重要的因素;認為通貨膨脹無論何時何地都應歸結為“貨幣現象”,是流通中的貨幣數量過多引起的,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應該是制止通貨膨脹。而不必過多考慮經濟增長和就業;認為私人經濟本身就具有穩定性,靠市場供求關系自動調節就夠了,無需政府干預;認為政府的作用只能是為經濟的正常運行提供穩定的貨幣體系,在經濟的其他一切領域最好是都放任自流;認為政府應該實行“固定不變的貨幣增長率”,使貨幣供應量的增長同經濟增長率保持一致,大體上在4-5%。
三、新制度經濟學派
以科斯為代表,包括諾斯、福格爾等人。他們主張完全的自由放任,反對政府干預經濟,強調制度創新。科斯的新制度經濟學是目前最受推崇、影響最廣的新自由主義,核心是交易成本理論(科斯定理)和產權理論,尤其強調所有權或產權制度對于經濟增長的重要性。獨聯體、東歐和拉美一些國家變賣國有產權,主要依據其產權理論。
這個學派的交易成本理論說,市場交易是有成本的,這個成本包括發現交易者的費用、談判費用、簽訂合同的費用,以及保證合同履行的費用等。市場里邊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市場的這種不確定性是影響交易成本的首要因素。而交易成本的大小又決定著資源配置的效率。社會財富的分配,只有按照當事人自愿和契約交換的制度進行,才是最好的;其產權理論建立在科斯定理上面,其要點首先是產權明晰;其次是產權可以交易;第三是產權要結構化;最后是產權必須私有化。“產權學說最終證明,私人企業是效率得到最大保證的企業。因為在私人企業中,資本持有人對避免出現任何非法侵吞利潤的現象最關心。”
四、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派
代表人物是1995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盧卡斯。其理論觀點建立在一系列主觀假設上面,宣揚市場是萬能的,市場不會失靈,政府對經濟的任何干預都無效。
這個學派認為各類市場內部都能實現充分競爭,一旦市場出現供求失衡,價格和工資就會迅速做出調整;認為市場機制具有自動調節功能,可以使經濟總在充分就業的均衡狀態下運行;認為在市場中,每個“經濟人”都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利用捕捉到的信息,有能力使他的經濟決策和經濟行為達到最優;認為政策是無效的,市場所知比政府所知更高明;主張采取規則的政策而不是斟酌使用的政策。
五、公共選擇學派
以布坎南為代表,主要成員也出身于芝加哥大學。所謂公共選擇,是相對于單個人的選擇而言的,指兩個以上的個人對共享的公共物品的選擇。該學派的主要特點,是將自由市場經濟理論推廣到政治領域,認為政府無能,為“市場失靈”辯護。
這個學派批評西方經濟學的傳統存在兩個缺陷:一是只分析政府的經濟政策及效果,沒有分析經濟政策的制定過程(即政治過程);二是假定同一個人在經濟生活中是利己的,而在政治生活中卻是利他的,這樣就把一個人的經濟行為和政治行為割裂開了;提出“兩個市場”的概念,一個是經濟市場,一個是政治市場。無論在哪個市場上,每個人的動機都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認為政府不過是無意識、無偏好的“稻草人”,其行為和目標受到政治家和官員個人動機的支配;提出要進行“市場化”的政治體制政草,把經濟市場的競爭機制引入政治市場,對公有資源的產權進行明晰、界定,在公共部門中實行自由競爭。
六、弗萊堡學派
又稱社會市場經濟學派。這是在西德成長起來的新自由主義,“代表人物是路德維希·艾哈德。該學派主張在自由放任和國家干預之間走出一條”中間道路”。
這個學派強調社會市場經濟與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是有區別的;肯定自由競爭的市場機制是社會市場經濟的基礎,追求建立“一種能為自由的經濟活動提供空間的經濟秩序”;強調政府只可充當裁判的角色,責任是制定和執行經濟政策,指導私人企業家的行為,不能用固定價格或控制產量的辦法來干預市場機制,不能直接干預經濟事務;認為經濟政策的目標應當是實現有序的競爭,主張實施全面的福利國家、以貨幣政策為重心、勞資共同決策和反壟斷等政策。
有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流派在提出自己的理論觀點時,多少觸及了資本主義經濟政治制度的缺陷。如布坎南批評了西方政治制度的失敗,但目的仍是要加強和完善資本主義的統治秩序。有的研究一般市場機制的角度,也不無新穎或合理因素,如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派考慮了人的心理預期對經濟活動和經濟政策的影響,弗萊堡學派強調法規、社會保障制度、物價穩定在市場經濟申的作用等,可供我們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借鑒和吸取。但從整體上說,新自由主義經濟流派在方法論上都繼承了李嘉圖以來西方庸俗經濟學的手法,從主觀假設出發,只去描述經濟現象及其表面聯系,不可能、不愿意也不敢去觸及資本主義經濟的本質。
(刊摘)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烏有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