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企產權改革看教育和醫療產業化
作者:孔善廣 2004/09/05 于佛山
Email: [email protected]
最近抨擊國資流失、反對國企改革中對國資的侵吞,并認為要停止國企產權改革這些觀點引起社會的極大反響。事實上,在國企產權改革甚至整個經濟改革過程中,國有資產嚴重流失,大多數人得不到改革的利益并反而受損,是有必要進行檢討,并回答"如何改革?改革是為了誰?"。
對于教育和醫療方面,也有類似"國退民進"一樣地進行所謂產業化,同樣把國有的學校和醫院當成是一個產業甚至直接是企業來辦,幾乎徹底打破了原有本屬于福利性質的教育和醫療保障制度,使中國的普通民眾在教育支出和醫療高收費的重壓下苦不堪言,造成極大的問題。廣大貧困農民、下崗工人等中下層人民的孩子相當多被卡在教育門檻之外了,也出現看不起病和因病返貧是普遍現象。
《新聞周刊》刊文披露,據官方統計,中國10年教育亂收費已達2000億元人民幣。中國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有關負責人早在2001年9月28日宣布在自去年初開展的全國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專項檢查中,共查處價格違法案件兩萬余件,涉及醫院和醫藥企業亂收費金額十三億多元。對十一家醫院的價格違法案件進行了查處,就沒收違法收入金額逾兩千五百八十四萬元。
這正是由于進行所謂的產業化,使相當部分的教育和醫療單位為了本部門、本單位甚至個人的利益,將那不干凈手伸向家長和學生及患者身上而造成的,也嚴重地丑化污穢了教師和醫生的神圣職業。
而事實上,國家用于義務教育的財政撥款一直沒有是低于法律規定的比例,教育經費占全國GDP的比例更低于世界各國平均5.1%的水平,頒布了十多年的《義務教育法》從來沒有得到全面執行。世界衛生組織也公布中國衛生分配公平性在全世界排名第一百八十八位,列倒數第四,85%的人沒有醫療衛生保障,或者說沒有靠得住的醫療衛生保障。
所有的企業包括國有企業確實應該置身于市場經濟之中,作為產業來經營,并追求利潤的最大化。而關乎國家前途的教育事業,關乎社會穩定的社會保障(包括醫療保障)事業,并非是簡單的企業而是一項事業,很難有用數字來說明其具體的利潤收益的。國有企業產權改革實行"國退民進"已經暴露了一系列嚴重的問題,教育和醫療事業是否要步其后塵將其產業化?作為社會福利性事業,幼有所學、病有所醫、老有所養,是一個現代社會所必須的,政府難道要將這些作為包袱來推給市場、推給社會?在今天國家實力不斷提升,在普羅大眾還沒有真正享受有基本教育和社會保障的前提下,這是不應該的!
教育部副部長張保慶9月2日在人民網上回答問題時說,教育部歷來是堅決反對教育產業化的,因為教育是一個要體現社會公平的最重要的部門,教育是一種崇高的公益事業,對凡是能夠接受教育的人都要提供教育,所以將教育產業化違背了我們的辦學宗旨,也違背了我們的辦學方針,也直接違背了人民群眾的利益。這才是正確的觀點!希望衛生部和其他部門也能有此正確的認識,更希望政府能真正盡快落實下來。
2004/09/05 于佛山 Email: [email protected]
如要轉載,請經本人同意.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