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主席“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指引下,以井岡山為中心的湘贛根據地日益鞏固發展。為了粉碎敵人對井岡山根據地的“圍剿”,開辟新的根據地,一九二九年一月,毛主席率領紅四軍向贛南、閩西進軍,利用蔣桂戰爭爆發的時機,打了許多勝仗,開辟了贛南、閩西根據地。
工農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的發展,給黨又提出了一系列新問題,即在長期分散的農村游擊戰爭的環境中,如何建設一個真正的無產階級政黨和一支新型的人民軍隊問題。圍繞著這個問題,紅四軍黨內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斗爭。
從秋收起義以來,毛主席就一直致力于黨和紅軍的建設,在創建井岡山根據地的斗爭中,毛主席從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提出了首先從思想上政治上建黨同時從組織上建黨的方針,提出了紅軍必須擔負打仗、籌款、做群眾工作等三大任務,制定“三大紀律,六項注意”(以后發展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和加強政治工作等建軍原則,形成一條無產階級的建黨建軍路線。
由于紅軍長期處于農村游擊戰爭的環境中,紅軍的主要成分又是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就不可避免地反映到黨內來。同時紅軍部分來自舊軍隊的官兵,帶來了濃厚的雇傭軍隊思想和舊習慣、舊作風。
這些錯誤思想和作風的具體表現,就是反對黨對紅軍的絕對領導,把軍事和政治對立起來,甚至提出軍事領導政治,提出“司令部對外”的口號;反對建設根據地和進行艱苦的群眾工作,主張流寇主義,提出“流動游擊”,“走州過府”,把紅軍的任務只限于單純打仗一項,反對黨和軍隊內部的民主生活和組織紀律,實行軍閥主義的統治等等。
當時,紅四軍中某些同志,在資產階級軍事思想的指導下,排斥了毛主席對紅四軍的領導。他們背離了毛主席的正確路線,帶領紅軍冒進閩中、粵東,連遭失敗,引起了廣大指戰員的不滿和反對。在黨中央的正確指示下和廣大指戰員的強烈要求下,毛主席重回紅四軍,繼續擔任前敵委員會書記。
一九二九年十一月,毛主席把部隊帶到閩西新泉,進行了政治整訓。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教育廣大干部、戰士,自覺起來同各種錯誤思想作斗爭。毛主席還召開了各種座談會,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教育和團結了犯錯誤的同志。
經過充分的準備之后,在毛主席親自主持下,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紅四軍第九次黨代表大會,終于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底,在閩西上杭縣古田村勝利召開了。這是一個堅持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原則基礎之上的團結勝利的會議。會議通過了毛主席起草的《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的決議。
古田會議決議的中心思想,就是用無產階級思想建黨建軍。
關于黨的建設問題,毛主席指出:必須首先著重在思想上政治上建黨,必須把無產階級的思想領導和思想教育,放在黨的建設的第一位。
毛主席從路線斗爭的高度明確指出:“紅軍第四軍的共產黨內存在著各種非無產階級的思想,這對于執行黨的正確路線,妨礙極大。若不徹底糾正,則中國偉大革命斗爭給予紅軍第四軍的任務,是必然擔負不起來的。”
因此,毛主席強調:紅軍黨內最迫切的問題是教育問題,有計劃地進行黨內教育,是黨的重要任務之一。
要從思想上政治上建黨,就要經常開展對非無產階級思想的斗爭,特別要同作為一種削弱組織、削弱戰斗力的腐蝕劑的個人主義作堅決斗爭,用無產階級世界觀改造資產階級世界觀。
決議概括了當時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的表現、來源,并指明了克服和糾正的方法,動員全黨進行“一致的堅決的斗爭”,以“徹底地加以肅清”。
決議還強調要“對黨員作正確路線的教育”,以提高黨員的路線斗爭覺悟,自覺地執行正確路線。決議還要求黨員,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武裝頭腦,用馬列主義的觀點去進行調查研究,去作政治形勢的分析和階級勢力的估量;要堅決反對主觀唯心主義,挖掉“左”右傾機會主義的根源;要正確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總之,“使黨員的思想和黨內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學化。”
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基礎上的團結統一,成為領導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對階級敵人進行戰斗的先鋒隊組織。
在思想上政治上建黨的同時,毛主席還十分重視黨的組織建設。決議指出:“要教育黨員懂得黨的組織的重要性”,增強黨的觀念;要“厲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生活”,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反對極端民主化和非組織觀點;黨員必須自覺遵守黨的紀律,堅決執行黨的決議。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黨的團結和鞏固,成為革命斗爭中的堅強堡壘。
關于軍隊建設問題,毛主席著重批判了資產階級單純軍事觀點和流寇主義,并深刻地闡明了我軍的性質、任務和建軍原則。毛主席強調指出:“中國的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服務于黨的路線、綱領、政策,服務于人民革命戰爭和根據地建設的工具。這是工農紅軍建設的根本方向。
因此,必須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堅持政治統帥軍事,即堅持黨指揮槍,決不容許槍指揮黨;必須在紅軍中建立堅強的政治工作;紅軍“除了打仗消滅敵人軍事力量之外,還要負擔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以至于建立共產黨的組織等項重大的任務。”
而單純軍事觀點的思想發展下去,便有走到脫離群眾、離開無產階級領導的危險。因此,必須堅決反對單純軍事觀點和軍閥主義。毛主席還指出:“一切流寇思想的表現,極大地妨礙著紅軍去執行正確的任務,故肅清流寇思想,實為紅軍黨內思想斗爭的一個重要目標。”
只有肅清流寇主義,才能完成建立革命根據地的戰略任務,把“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燃遍全國。毛主席強調指出:要“加緊教育,批評不正確思想,肅清流寇主義。”“從斗爭的工農群眾中創造出新的紅軍部隊。”除此以外,毛主席明確規定了紅軍的內外部關系,實行軍民一致、軍政一致、官兵一致的原則和瓦解敵軍、寬待俘虜的政策。
古田會議的召開,是我黨我軍建設史上的光輝里程碑。毛主席親自起草的古田會議決議,是我黨我軍建設的偉大綱領。毛主席根據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的原理,系統地總結了我黨成立以后在建黨建軍方面兩條路線斗爭的經驗教訓,不僅為紅軍第四軍的黨和軍隊的建設指明方向,而且也為整個黨和軍隊的建設確立了一條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路線。
古田會議決議,清除了一切舊軍隊的影響,使紅軍完全建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礎上,成為黨絕對領導下的真正的人民軍隊,成為實現黨的綱領、路線的工具。
充分發動群眾,進行土地革命,是推動革命向前發展的中心環節。毛主席領導的工農紅軍進軍到那里,就在那里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燃起了階級斗爭的熊熊烈火。
在土地革命中,毛主席及時糾正了過去沒收一切土地打亂重分和按勞動力強弱、生產工具多少分配土地的錯誤做法,并堅決反對了對于地主、富農不加區別和不注意爭取中間階級、沒收一切工商業的“左”傾政策,使土地革命運動健康地發展。
一九三〇年,毛主席對農村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總結了歷年土地革命的經驗,制定了一條依靠貧雇農、聯合中農、保護中小工商業、消滅地主階級、給富農以經濟出路、也給地主以生活出路的土地革命路線。這條土地革命路線的正確執行,徹底摧毀了革命根據地內的封建制度,解放了廣大農民,使黨獲得了雄厚的群眾基礎,壯大了紅軍和鞏固了革命根據地。
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指引下,全國各地的紅軍和革命根據地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一九三〇年初,在贛南、閩西分別成立了工農民主政府。一九三〇年六月,以紅四軍為基礎,加上紅三軍、紅十二軍成立了紅一軍團。
這時,全國紅軍擴大到十個軍,發展到十萬人,建立了湘贛(紅五軍)、贛南閩西(紅一軍團)、湘鄂贛(紅八軍、紅十六軍)、閩浙贛(紅十軍)洪湖及湘鄂西(紅二、六軍)、鄂豫皖(紅一軍)、左右江(紅七、八軍)等大塊根據地及其他紅軍游擊隊和小塊根據地。同時,黨在白區的工作,也有了相當的恢復和發展。全國革命呈現了蓬勃發展的大好局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