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毛選五卷》,毛主席談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從《毛選》一至五卷的內容上講可以說是談的最多的。1950年6月23日,毛主席在《做一個完全的革命派》一文中寫道:中國的主要人口是農民,革命靠了農民的援助才取得了勝利,國家的工業化又要靠農民的援助才能成功。這二句話道出的實質是:中國的革命成功,建立新中國是依靠農民;完成國家的工業化,使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得以順利實現仍要依靠農民。所以,毛主席在其著作第五卷中涉及的最多的內容是“三農”問題。后來我們黨在總結中國革命成功的經驗時,得出的結論是: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取得了全國的勝利。
吃水不忘挖井人。新中國成立不久,黨領導全國人民完成了鎮壓反革命、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三大任務之后,毛主席為了避免農民出賣土地,為了實現農村、農民的共同富裕,為了為中國重工業提供一個內需動力十足的農村大市場,為了避免農村中再出現地主、富農,毛主席在一段時間內投入了極大的精力放在農村、農民和土地的合作化改造和建設上,這表現在:1955年出版的《怎么樣辦農業生產合作社》一書,共一百七十六篇文章,毛主席是篇篇過目,并先后為該書寫了兩個“序”,后來毛主席又批示對該書印個“節本”,收了四十四篇文章,毛主席仍是篇篇過目。
在同時期編寫《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書的時候,毛主席先后為該書寫了一百零四篇“按語”。由此可見毛主席對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投入程度。
毛主席設想:農村合作化全面完成之后,農村、農民發展的方向是:廣大農村組建國營農場,年輕、力壯的農民變為農場的工人;建立集體化的村民股份制單位,吸收農村的老、弱、婦、殘、鰥、寡、孤、獨、烈軍屬等入社,努力發展第三產業;農民的家前屋后,發展種植、養殖業,注重綠化,發展“家前屋后”經濟。以上這些便是毛主席對中國農村、農民完成合作化改造后的大致設想。
1957年10月13日,毛主席在《堅定地相信群眾的大多數》一文中寫道:農民的未來頭一步過渡到集體化的農民,第二步要變為國營農場的工人。
1953年11月4日,毛主席在《關于農業互助合作的兩次談話》一文中寫道:總路線就是逐步改變私有制的生產關系,若在農民已分得的“三畝地上確保私有,搞四大自由”,結果就是發展少數富農、走資本主義的路。
在該文中毛主席還指出:農村中的“鰥寡孤獨、沒有勞動力者、烈軍屬等”,在農村合作化完成后的合作社中,可幫助他們,照顧他們。毛主席在其著作中總是時常談及身處農村的這一群體。
毛主席設想的農村變國營農場,農民變農場工人,就是要建立消化重工業品的內需動力十足的農村大市場,毛主席設想的村民集體化的村民股份制的合作公司,就是讓廣大的農村發展第三產業的各類實體,一方面吸收農村中的婦、老、殘障人士就業,一方面是發展服務業、第三產業,再一方面就是為輕工業提供原材料,同時作為輕工業品的消費市場,這樣的設想若得以實現,中國的輕、重工業和農業就能協調發展,中國的“四個現代化”就能按照毛主席的設想早日實現。
令人遺憾的是,毛主席規劃的農村藍圖沒能實現,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毛主席身邊的不少人或是不理解毛主席的關于發展農村的設想,或是根本不聽毛主席的話,甚至是同毛主席對著干。中國古語說:一個好漢三個幫,由此可見,毛主席在農村工作方面缺乏好的能理解毛主席的幫手啊!
毛主席后來發動的有爭議的“文革”,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身邊的人不聽毛主席的正確的話,甚至是同毛主席對著干,毛主席只好將他們“打倒”,使他們的位子空出來,讓懂毛主席的、聽毛主席話的人上位,以幫助毛主席實現他設想的美好的中國社會主義的建設,尤其是中國的“四個現代化”(農業、工業、國防、科學技術)的建設。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