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為什么會失敗?(三)
四、李自成的軍事戰略有重大問題
在崇禎十六年定都長安(西安)、建立大順王朝之后,李自成認為只要再攻克北京,江南地區即可傳檄而定,此時回過頭來再收拾遼東亂局就可以了。這種戰略思維,大大高估了自身實力,低估了對手的力量。
首先,他沒有考慮到對大順王朝形成最大威脅的不是明王朝的剩余力量,而是滿清。其次,他對明王朝剩余力量的估計也不足,對吳三桂部隊的戰斗力、對吳三桂可能的投降滿清沒有充分的認識。第三,李自成對山西、北京地區提供后勤供應的能力沒有充分的思想準備。第四,定都長安卻要在北京登基為大順軍隊進入北京后的短期行為奠定了心理基礎。
當然,就戰術上考慮,李自成決定通過山西兵分兩路進攻北京,較為清楚地判明了山西的敵情。不過,由于大順占領的陜西、河南和襄陽一帶沒有經過修生養息,對大順王朝進軍北京提供的后勤和人力支援十分有限,這就使得本來就不多的大順軍隊一路分兵,最終只有少數軍隊進入北京,形成戰役上對吳三桂和滿清軍隊的劣勢。不僅如此,緊靠北京的山西也屬于貧瘠之地,且老百姓沒有享受到大順軍事上勝利帶來的實際利益,對大順軍隊也沒有實質上的支持(引人注目的是,李自成攻克太原之后,沒有實施傳統上開倉濟貧的做法,原因是太原官府和晉王儲糧不多,供應軍糧尚顯不足,這就使得大順的支持者——貧民大失所望。可能同樣由于這個原因,進入北京后李自成也沒有開倉濟貧,因此在北京城也沒有受益者,大順軍隊也就沒有支持者)。
大順軍隊并非沒有人才。李自成在襄陽討論未來發展的方向時,便有部屬提出未來的戰略方向是順江而下,先克江南,江南穩定之后,再克北方就是瓜熟蒂落的事情。從戰略上看,當時明王朝的軍餉和北京的物質供應(漕運)均來自南方,如果大順能夠掌控江南,北方將不戰而降。反過來,先克北方,就會遇到后勤供應上巨大的問題。另外一個方面,先克江南,還會避免與滿清的直接軍事沖突,從而可以贏得戰略準備時間。
五、李自成進入北京之后,軍隊迅速腐化,文官隊伍忙于爭權奪利,加速了大順軍隊失敗的過程。
就當時的形勢而言,即使大順軍隊保持了破洛陽、長安、太原時的紀律,對待明王朝遺留的官僚機構也采取了正確的做法,也很難在后來的斗爭中處于勝算。一則是大順軍隊始終沒有將滿清軍隊視作最大對手,也不了解對手;二則從兵力上看處于劣勢;三則是后勤供應處于劣勢,當時的漕運已斷半年,北京城已極度缺糧。不過,大順軍隊失敗得如此迅速,可謂兵敗如山倒。首要的問題是軍隊的迅速腐化,而迅速腐化與決策者僅僅將北京作為“打糧食(搞軍餉)”具有重要關系。
總結
李自成進入北京后的歷史是一部失敗的歷史,也是一部悲哀的歷史。從北京退回平陽、再從平陽退回長安、再到長安退至襄陽、最后乘左良玉移兵南下后從襄陽退至武昌。兵敗武昌之后,再無退路,李自成很快被清兵偷襲軍營得手,身邊僅剩的大將劉宗敏,軍師宋獻策也被俘虜,而被李自成依為腹心的牛金星則在退出襄陽后逃匿。
兵敗時期的李自成不得民心,尚不如亡明太子。在李自成一退再退之際,沿途百姓聞聲逃匿、堅壁清野,就差在水里投毒了,再無一人幫村,而崇禎太子尚有百姓、士民和化外高人幫助。仔細回想,李自成民心向背的轉折點是在破洛陽之后。當攻破洛陽、開倉濟貧、殺掉豪強時,百姓十分感動,四方思念闖王如同久旱之盼云霓。而李自成為著打開封,主動放棄洛陽,明軍殺了回馬槍,自然令百姓失望。可想而知,許多的百姓在大順軍隊撤走之后會因“通賊”的罪名而遭到殺戮。然自打開封開始,李自成一發不可收拾,東征西討,就是不花功夫解決老百姓的生計問題,老百姓沒有因為大順王朝的建立過上一天好日子、甚至在大順朝都城長安的老百姓也是衣食有憂。自然地,大順的基層政權十分薄弱,唯一作用就是征兵納糧,如此作風,老百姓不支持甚至思念舊朝就不足為奇。
打戰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高夫人是一位卓越的領導人。在李自成死后,高夫人帶領李過、李來亨等堅持抗清斗爭十九年之久,可歌可泣。尤其難得的是,盡管大順和朱明是生死對頭,然當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的時候,高夫人依然接受了南明隆武皇帝的招安,為未來的堅持斗爭創造了條件。
當然,從歷史的長河來看,從今天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歷史來看,滿清的入關確實推動了中國歷史的發展。多爾袞抓住了歷史的機遇,當朱明內部空虛的時候,當新興的大順朝先天不足的時候,以多爾袞為首的滿族統治者能夠因時因實而變,直指北京,并乘勢席卷神州,打下今日中國之版圖。盡管如此,我們卻不能學習洪承疇,要學習高夫人。就像我們要學習岳飛而不能學習秦儈一樣。我們只能根據我們所處的歷史地位,去赤膽忠心,而不能為自己的屈膝投降尋找理由。
《李自成》中提到,李自成確實比張獻忠、羅汝才高上一籌,但終歸是草莽英雄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